邶风
本篇导读
邶,古国名,原为殷商首都朝歌之地,周武王克商后,将朝歌为中心的王畿一分为三,其地以北即邶,位置在今河南省淇县以北至汤阴县。周灭商之后,在朝歌一带安置殷商的遗民贵族,很多都分封在邶、墉、卫三国,由商纣王之子武庚统治,并派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监管,古称“三监”。成王即位后,三监与武庚叛乱,为周公平定,邶、墉二国不复存在,其土其民并入卫国。邶风中的诗,或与殷遗民所在的短命古邶国有关,或为后来并入卫的邶国所在地的诗。
柏舟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赏析与点评
《诗经》中有两首题为《柏舟》的诗,另外一首在《墉风》中。这首诗一般认为是士大夫不平之鸣,所谓仁人不遇的怨愤之作。朱熹则以为诗人是女子,因失宠于丈夫,忧伤不已而写此诗。而古人一般用“柏舟”表达文人蹭蹬不遇的感慨。
绿衣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赏析与点评
《毛诗序》认为作者是卫庄公夫人庄姜,由于庄公宠幸贱妾,庄姜失宠,乃赋此诗以伤己。但由诗的内容看,作者从绿衣入手,睹物思人,兴起物是人非的感叹,更应是士大夫的悼亡诗。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赏析与点评
这是送女子出嫁的诗。“寡人”是古代诸侯的自称,可见这是一位国君(邶国或者卫国)送别远嫁他方的女子。魏源认为诗中女子与《诗经·大雅·大明》中“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的任姓的薛国“二小姐”是同一人,那么诗中之事很可能发生在商周之际。商周之际,姜姓任姓之国最初与商王室通婚;周人代之而兴,则成为周人的婚姻之国。诗中的“寡人”为最早分封于邶的商纣王之子武庚,被送的女子则是“自彼殷商,来嫁于周”的薛国任姓的二小姐。翁方纲与钱钟书等都认为这首诗是“千古送别之祖”。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赏析与点评
今人多认为此诗写妇人因被丈夫抛弃而哀伤忧愤,但综合判断,应是商朝遗民贵族的诗,口吻亦像商纣王之子武庚。诗作追忆父母、祖先,再三诉说“乃如之人兮”,所指即其先祖,一再声称“宁不我顾”、“宁不我报”、“报我不述”,亡国遗民,更见秋风禾黍之悲。
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赏析与点评
古代诗学者多以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讽刺庄公之诗。揣其诗义,诗中女子似被情人轻薄,既怪其孟浪,又不无思念。诗作以层递转折的手法描写女子的心理变化,由最初的愤怒哀伤,到思念不置,继而辗转难眠,可谓细致入微。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与点评
此诗写远征在外的卫国武士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可能是卫武公之孙公孙文仲麾下的一名武士,随军讨伐陈国与宋国。前三章分别从入伍、出征到战后的境况,依序写来,并表达军士思归之情及厌战之意。后两章回忆往日结婚盟誓种种,更突出远征在外的感触万端。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诗为儿子歌咏母亲而作。首章感谢母亲辛苦养育儿女成人,次章、三章、末章均言自己才德不备,辜负母亲的辛劳。诗作用了大量比喻,感情真挚,传神生动。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赏析与点评
此诗是闺中妇人思念丈夫之作。前三章以雄雉喻夫,描写雄雉久久不还,以述相思之情。末章却忽然插入诸多议论,难怪有论者认为此诗可能是友人因分别互相劝勉而作。当然,诸多说理之辞,亦可能出自贵族女子之口。读者可自行判断哪种解读较为可取。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㳽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赏析与点评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讽刺卫宣公淫乱的诗,但从内容和语气来判断,并不像讽刺诗。
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昬,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昬,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昬,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赏析与点评
题目为“谷风”的诗在《诗经》中有两首,另外一首在《小雅》中。比较有趣的是,两首诗内容相近,都像是弃妇之怨诗。诗中多处运用对比,如今昔、新旧等,更显其处境之苦痛。然而妇人在埋怨所爱的同时,亦有劝勉、盼望。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赏析与点评
本诗为对答体,从一问一答中可见当时劳役之重。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赏析与点评
旧说是黎国国君流亡到卫国,因得不到卫国援助而写诗讽刺卫国贵族。古代黎国在商朝已存在,可能是帝尧的后代。但从诗意来看,流亡到卫国的国君应该是姬姓。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赏析与点评
《诗经》有时说“东方”、“西方”,乃分指原殷商故地(今河南北部)和西周统治的中心宗周地区(今陕西宝鸡为中心)。西方之人与东方之人往往分指新兴的周贵族与原来的商遗民,而“美人”在这里也非指女性,指的是在宗周的姬姓贵族和周贵族。此诗表达了对表演万舞舞师的赞美。万舞是商的大舞,而跳万舞的人则或是商的遗民贵族。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赏析与点评
此诗写卫国国君之女远嫁他国,思念卫国而不得归,从诗中地名方位来看,所嫁国很可能是齐国。齐卫世为婚姻,齐桓公的母亲和两个宠姬皆卫女。
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赏析与点评
这首诗写一位苦于政务的大夫,抱怨公务繁重,而生活艰难,在家里也得不到家人的谅解,种种困扰,使他苦不堪言。郑玄说此诗是作者事奉一位昏暗的君主而遭遇困顿,良有以也。
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赏析与点评
此诗是贵族流亡之作。第一章是说北风暴虐寒冷,雪盛而集聚;第二章说风声渐和,雪亦弥漫飘散,以此来喻时间的变化。三章的最后两句“其虚其邪?既亟只且!”犹言,事已紧急,行人怎么还在那里磨磨蹭蹭呢!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赏析与点评
此诗写男女约会时女方赠送男方礼物,男子因人及物,即使如一根茅草,也因为是女子所赠,而倍加珍惜。除此之外,诗作写男子等候女子时心急如焚的情状,也是细致入微。《毛诗序》说是讽刺卫国国君之诗,朱熹说是淫奔幽会之诗,都未必可信。
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有㳽㳽。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赏析与点评
此诗写卫宣公强抢儿媳为妻之事。新台正是他为儿媳宣姜所筑。卫宣公给儿子伋迎娶齐国的公主,因见其貌美,竟然据为己有,并且筑新台以张其事。国人以宣姜的口吻作此诗来讽刺。
二子乘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赏析与点评
这是诗人为乘舟远行的朋友而作。诗作虽然寥寥三十二字,但读者仍可深切感受到当中忧伤的氛围。按照《毛诗序》的说法,这首诗与卫宣公的两个儿子有关。卫宣公诱奸父妾夷姜,生子名伋,又霸占伋的聘妻宣姜,生子名寿、名朔。宣姜要害死伋,好立她自己的儿子为卫君,怂恿宣公叫伋出使齐国,预先叫一批人假扮盗匪劫杀伋。寿把这一阴谋告诉伋,劝他逃往别国,伋不肯。当伋将乘船赴齐时,寿想替他死,来到船上,用酒把他灌醉,自己乘船,载着使者的旗帜,继续前行。假盗把寿杀死。伋醒后,坐船追去,假盗又把伋杀死。卫国有人作此诗,实为哀悼伋、寿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