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育课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创新
湖北省钟祥市职业高级中学 黄强 周元元
摘要 德育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这一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成了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要求在德育课程教学中,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行知能力,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效果。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增强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已迫在眉睫。在德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大胆进行教改探索。
关键词 中职德育课教学 以学生为本 教学创新
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就给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如何才能面对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特点、行知能力,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德育课程教学效果,真正把大纲的要求落到实处呢?
一、中职德育课的现状: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
《大纲》中指出:德育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这一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要是青少年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然而现实如何?
德育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课堂,但因内容枯燥、博杂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受多年来传统思想的影响,德育课“不重要”的思想在一些学生的头脑中仍旧根深蒂固。事实上,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也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公共课,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他们参加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难于得到正常开展,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
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探索
在德育课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服从服务于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的教学原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最终目标。
1转变观念,树立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观念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要是青少年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假如我们的教育观念没有相应的转变,依然把目光盯在单纯传授知识上,把及格率和优秀率看作教育质量的唯一衡量尺度,就跳不出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的束缚。所以要搞好德育教学,首先在教学观念上要有新的转变,要明确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就是要让学生们能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发现、去思索、去分析,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满足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就算了的状态,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和水平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型的新一代人才。
2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一块黑板加粉笔,老师一人包场的“满堂灌”,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具有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个体教育、社会实践和社会教育等诸多弊端。因此要提高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就得改革这种教学模式。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现在学校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和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注重联系实际:根据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列举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来分析,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例如:在《哲学基础知识》里,在讲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时,列举社会中一些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达到犯罪的界限,而是由于思想上对自己的放纵,以为小小的贪一点、偷一点并没什么了不起而逐步走向了犯罪的深渊的事实来加以说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愿意听讲,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如在讲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时,把生产力比喻成脚,而生产关系则比喻成鞋子,用脚和鞋子的关系来形象的说明,使学生易于理解该原理。
(2)重视学生这一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想方设法让他们活起来,动起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8岁间,属于活泼好动且爱表现自我的阶段,为此,在授课过程中,我很注意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根据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在下一节课由学生各自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这样可使他们对所要掌握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例如在讲价值规律时,让学生分组到学校附近的市场去进行商品的价格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再通过老师的评讲来理解价格规律是如何影响价格的。又比如采用演讲法,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所学的原理,谈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以及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而提出改正方法。然后发动同学们一起评议。这些做法,使许多同学说:“以往觉得很枯燥的德育课不枯燥了,而且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
(3)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改变传统德育课教学不现代化的状况 以往的德育课教学往往很少与现代化教学设施相联系,这也制约了德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易于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所以德育课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也必须要现代化。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增强学生的视听觉效果;通过播放电教片,使学生更形象地、更直观地感受其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如在讲解有关企业的知识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著名企业的发展史、奋斗历程,让学生从片子里对企业的管理、改革和发展等有深刻的认识,而且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还认为这也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严格的管理和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了在学校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这种效果,比光靠老师一味强调加强纪律性、讲大道理要有效的多。
(4)增加时政新闻知识。教师及时把国内外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5)增加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教学进程,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跳出课本,在社会生活中感悟道德,践行道德,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培养出面向未来、适应社会的人才。
3改革评价制度,由单纯的考试分数改革为综合评价分
考试评分制度,原本是想通过这一方式检验学生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水平,激励学生学习动机的。但是由于我国的升学模式的单一化,使得学校和家庭形成“以分数定成败”的教育思想,学生则形成以争取考试分数为读书的唯一目的,剥夺了不少学生求知的乐趣。这一状况,导致学校教育兼具人格培养的功能弱化了,使学生体验不到学习中参与的乐趣,忽视了学习过程中所应掌握的多种思维能力、知识经验和人生体悟,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据报道,我们很多博士生、硕士生在海外缺乏竞争能力,这个现象不正向我们的教育提出警告吗?
三、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学习兴趣。
1.方法改进,激发兴趣
(1)引进新教法。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过程中,在深入浅出地挖掘教材的同时,大量地收集、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并试着在课堂上应用,如讨论法、理论联系实际法、阅读归纳法、读报法、图示法等,简化知识,使内容清晰,一目了然,进而使学生乐学、愿学,对政治课更加感兴趣,综合史、地、政知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的改进,对于学生兴趣的提高,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很有成效。
(2)创新教学环节。由原来固定的教学七环节,缩减为教学五环节,把复习提问环节和练习巩固环节融进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适当的时机抛出问题,新旧知识相互贯通,加深学生印象,避免一上课就复习提问而让学生措手不及,并且在授课当中提问海能给学生一些提示,学生的发言积极性就会提高。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用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读、问、论”,注重能力培养
坚信每名学生都有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大胆进行挖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1)读,读漫画、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寻找时机引入这部分材料,层层设疑,让学生带问题听课,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和提高学生联系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怀疑是创新的开始。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潜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敢说、敢问、喜欢问、会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胆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要坚信被学生问住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3)论,让学生大胆讨论,在互相讨论中得出尽可能多的答案,通过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提高学生迅速组织语言、缜密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S].教职成[2001] 2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