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音乐治疗学的功能
医学上所指的治疗通常是指干预或改变特定健康状态的过程。同样,音乐治疗的功能也是指音乐治疗师运用特定的音乐活动,在促进或改变人的身心健康状况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音乐治疗的功能主要有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临床治疗三大功能。由于这三大功能都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问题,所以,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相互联系,都是以改善、促进和恢复人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同样都有着共同乐观的社会发展前景。
一、娱乐功能
在日常的生活中,音乐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音乐治疗学中所涉及的娱乐功能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为患者开展的“娱疗”,即为人们带来的审美享受,为常人提供的音乐保健服务,以及为亚健康人群开展的音乐心理减压活动。
1.娱疗作用
在医疗机构里,面对患者进行的各类工娱疗法(娱疗)中,音乐治疗师通过歌唱、舞蹈、乐器演奏、音乐心理剧、配乐朗诵、电影观赏等方式,运用音乐治疗技术使病人在音乐娱乐活动中达到愉悦心情、表达情感、促进语言交流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2.审美享受
审美是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也是创造和美化环境的重要手段,产生音乐审美敏感性也是人对愉快的一种基本体验。在音乐治疗学的娱乐应用中,无论西方音乐还是东方音乐,都可以作为审美享受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
3.身体保健
人体是具有节奏的生物体,节奏是人与生俱来的特质,人的心率每分钟60~80次左右,这个节奏规律让我们感受到每分钟60~80节拍的音乐时最为舒适,通过参加音乐会、舞会、演奏乐器等音乐活动,我们在感受这种节奏的音乐时,心脏所产生的共振效应,不仅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循环血量增加,也能让人从与音乐互动的情绪、心理和社会体验中感受愉悦,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达到身体保健的功能。
4.心理减压
与常规的音乐娱乐方式注重音乐活动的观赏性、艺术性及表达形式、内容不同,注入了音乐治疗学理念的音乐娱乐活动,在为亚健康人群开展音乐心理减压时,更着重强调音乐活动所引发的对自身的感性体验以及理性认知。借助音乐娱乐活动,音乐治疗师会引导来访者不断地将自身的情绪、情感、心理体验从音乐活动中投射出来,再用丰富的音乐活动释放来访者的各种负面情绪,减轻各种心理压力,让音乐的力量激发、促进或保持人们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状态。
二、教育功能
在西方主要音乐治疗学派和我国音乐治疗实践中,教育趋向的音乐治疗,尤其在儿童音乐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德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Carl Orff)之夫人格特鲁德·奥尔夫(Gertrud Orff, 1984)的描述,音乐教育对儿童治疗功效有以下内容。
1.促进知觉
格特鲁德·奥尔夫认为,知觉(percepture)、动作(movement)与情绪(emotion)三者间关系密切,它们之间形成等边三角点,三者间的某个环节一旦打破,彼此间的刺激互动就产生了,运用知觉与情感因素的促动,可以改善动作与语言的能力。因此,奥尔夫女士强调利用声音刺激,促动残障儿童知觉的改善,以便整合其动作与情绪。
2.增进记忆力
通过音乐方式可以让儿童更容易保留他们所经历的事物,尤其是用歌唱方法,比较易于将成串的语句牢记成主动学习的效果。
3.唤起作用
唤起(provocation)即叫醒与刺激的意思,在音乐治疗上引用一种刺激引起儿童的注意力及维持其关注的兴趣,从而扩大其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每一种新的刺激都具有唤起作用,是扩大儿童能力的新策略。
4.重复学习
根据音乐治疗的理念,给残障儿童的音乐通常采用短小而又重复的曲式,因为越是短小的音乐,儿童越是好学,每段歌词与旋律在不断地重复中更容易记住。同样内容设计多种活动也会使儿童主动参与团体的学习,更容易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
5.刺激感觉阀
在智障儿童的音乐教育中,通过提供多种的感觉刺激会促进概念的形成并增强记忆力。多感官的体验可以创造观念的联想,促进新观念的建立。因此,多感官刺激在中度障碍的儿童教育上非常重要。打击乐器不仅能提供声音刺激,同时具有视触觉刺激及大小肌肉的运动作用,故能对抗智障和残障儿童偏低的感觉阀。
三、临床治疗功能
音乐治疗的临床治疗功能主要是指音乐治疗实践过程中,音乐活动对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的改变功能。
(一)生理影响
音乐治疗学研究发现,音乐可以透过感觉神经系统,对大脑皮质的情绪中枢产生巨大影响,不管是愉快或悲伤的音乐情绪,都会对人的情绪中枢产生影响,而情绪中枢如果处于亢奋状态,就会影响邻近的自主神经中枢,进而影响自主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内脏器官朝活化、促进的方向或是抑制的方向发展。研究证实,音乐不仅有影响大脑皮质运动中枢活化或抑制作用,而且具有在长期记忆中容易与各种回忆连接的特点,音乐可以绕开认知过程,直接刺激情绪、情感反应,这些有利因素就是音乐治疗在为身心症或精神官能症患者提供音乐干预的生理影响依据。
(二)心理影响
1.自我表现
自恋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爱恋自己的心态。自我陶醉即为一种自恋的表现,在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中,音乐治疗师借助歌唱、舞蹈、器乐表演等音乐活动,可以让来访者尽情地表现自我,用表演体验后的喜悦来满足患者的自恋情绪。
2.唤起联想
在人的意识中,音乐常被无意识地感知并记录下来,无论是整首乐曲,还是片段音乐,每当我们听到它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过去的经验,唤起往日的记忆,再现过去的事件或情感。音乐治疗师借助来访者聆听音乐所产生的音乐本身以外的联想,可以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3.音乐同化
音乐可以使人同化,让人和音乐一样,在精神上与音乐的思想融为一体。从音乐中患者可以听到作曲家发自心灵深处的声音,跟随着这种声音,听者也会不自觉地离开现实世界,进入到音乐所描述的另外一个境地,从而满足患者虚幻的体验和逃避现实的需求。同样,对于一些沉迷于虚幻的患者来说,他们也会从音乐的实际声响中,恢复有意识的知觉,把他们从梦境般的不现实的世界带回到现实世界。借由体验现实生活的音乐活动,领悟社会环境的约束,从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恢复到正常意识状态。音乐引导想象技术中,音乐治疗师就是利用音乐同化方法,借助来访者心理需求来达到对其心理治疗的目的。
(三)社会功能
1.增进交流
通过音乐会、舞会、文艺演出等社会活动,人们可以借助音乐传达情绪、情感。音乐提供的非语言性交流的作用,实际上反映了人们思想和价值观念,它是患者在很多场合下用语言交流所不能表达的。通过音乐表达、交流,可以为患者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交往平台,增进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2.适应社会
音乐治疗中选择的音乐或歌曲都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它具有启发和引导来访者什么是正当的、高尚的行为,协助患者适应社会的作用。通过歌曲演唱或音乐演奏等音乐活动,可以充实患者的社会习俗,这些音乐活动强调社会的体统,告诉来访者应该做什么及如何做,以及如何做才能真正适应社会生存。
3.促进社会整合
大型的音乐活动本身就有社会整合功能,比如宗教音乐活动和大型交响音乐会等音乐活动,借由类似的音乐活动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宗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会自发地集合在一起,接受音乐的熏陶和洗礼。在团体的音乐治疗中,音乐成为一种信号,召集来自不同阶层的患者,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安全、温馨的治疗环境里,患者通过参与需要集体协作的音乐治疗活动,借助音乐交流,也能有效提升患者在社会交往中的社会资源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