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儿科护理常规
一、儿科护理常规
(一)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新入院患儿根据病情及病种安置床位。做好入院指导。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每周空气消毒1次。
(3)入院测血压(小于7岁免测)和体重,并记录。
(4)入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连测4日,3日无异常者改为每日1次。体温37.5以上每日测4次后根据情况再测,体温39.0℃以上者每日测6次,并遵医嘱给予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体温不升者给予保温。小于7岁免测脉搏。
(5)遵医嘱执行等级护理及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6)入院后3日内收集大小便标本作常规检查。每日记录大便,3日未解大便者,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7)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及床单位整洁,修剪指(趾)甲唇干裂者涂以油剂。
(8)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9)健全儿科病房安全设施,加强安全护理。
(10)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出院指导。
(二)儿科疾病监护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及时安置床位,报告医师,迅速了解病情,上好监护仪,根据病情备好抢救用物及药品。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记录单位时间内液体入量,要求准时、准量输入。
(4)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5)严密监测患者心电波、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6)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的使用,并能排除常见故障,发生故障时先看患者再检查仪器。
(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感染。进入监护室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帽子、换工作鞋。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8)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加强皮肤和口腔护理,防止并发症。
(三)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刺激,一切检查、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3)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以免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4)给予患儿高热量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鼻饲或静脉营养。
(5)遵医嘱给予吸氧,憋气或窒息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吸痰。
(6)遵医嘱应用止惊药物,密切观察用药的反应。
(7)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神志、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高热者应立即给予降温处理,以防诱发惊厥。
(9)严密观察惊厥类型、发作时间和次数,防止舌咬伤和坠床。如有异常改变,及时报告医师。
(10)降低颅内高压。对有意识障碍和反复呕吐、持续惊厥、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患儿,遵医嘱给予脱水疗法。在使用脱水剂时,要按要求和速度输入,防止外渗。
(四)小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按呼吸道隔离,严防医院感染。
(3)患儿卧床休息,咳喘患儿取半卧位。
(4)给予患儿富营养、易消化的饮食,鼓励多饮水。呛咳患儿喂奶时应夹紧奶头;人工喂养儿用小孔奶头,喂奶时抬高头部或抱起哺乳。无力吸吮者用小匙或滴管喂奶。重症不能自行进食者可鼻饲或给予静脉营养。
(5)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者及时吸氧,痰黏稠不易咳出时,作超声雾化吸入。
(6)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神志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防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8)有高热,惊厥、烦躁、腹胀的患儿对症护理。对心力衰竭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
(五)小儿腹泻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床旁隔离,卧床休息。
(3)调整饮食。停止进食不易消化及脂肪类食物,除呕吐严重者禁食4~6小时(不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禁食停止后,逐渐恢复饮食。
(4)严格执行补液计划,保证输液量的准确,掌握好输液速度和补液原则。
(5)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注意观察患儿大便次数、颜色、气味、性状及量。
(6)加强患儿皮肤护理,保持肛周清洁,勤换尿布,防止红臀和尿道感染。
(7)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腹痛、腹胀;观察脱水、酸中毒纠正情况及有无低钾、低钠、低钙的表现。
(8)加强健康宣教,指导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
(六)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1)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做好保护性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饮食调整的原则: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4)加强患儿口腔护理,防止并发口腔溃疡或鹅口疮。双眼干燥不能闭合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疡。
(5)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Ⅲ度营养不良患儿要随时观察面色、呼吸、脉搏、意识等变化。清晨3:00—5:00时,患儿易出现低血糖反应,应加强巡视及督促喂奶。
(7)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和总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8)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者遵医嘱记出入水量。
(9)指导家长科学喂养方法及添加辅食的重要性,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七)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2周。
(3)饮食按医嘱。水肿明显、高血压、尿少时给予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尿素氮增高时给低蛋白饮食;患儿无尿素氮增高时应给予优质高蛋白饮食。
(4)正确收集尿标本并及时送检。
(5)遵医嘱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注意尿量及颜色。
(6)加强患儿口腔、皮肤护理。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并用50%硫酸镁湿敷,皮肤破损可涂碘伏。
(7)密切观察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高血压脑病(头痛、目眩、意识模糊、昏迷)、心力衰竭、肾衰竭的表现时,及时报告医师。
(八)肾病综合征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需卧床休息,一般患儿不需要严格限制活动。
(3)饮食遵医嘱。水肿时给高蛋白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在激素治疗过程中,要协助患儿调整饭量,避免暴食,鼓励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4)遵医嘱记录出入量,注意尿量及颜色。
(5)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肉注射,以防药液外渗。
(6)加强皮肤护理。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或吊带脱起,并用50%硫酸镁湿敷,皮肤破损可涂碘伏。
(7)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血压、水肿程度、有无胸水、腹水,有无发热、腹胀、呕吐及抽搐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8)观察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血尿及电解质失衡等。
(9)出院时要交代长期用药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定期复查,加强营养,预防感染。
(九)心脏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病情严重者绝对卧床休息。有心力衰竭、呼吸困难时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保持安静,避免哭闹,必要时避医嘱使用镇静剂。
(3)遵医嘱给予患儿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饮食。水肿者控制水、钠的摄入,给予低盐饮食,少食多餐,勿进食过饱。
(4)保持患儿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多食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蔬菜。便秘者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5)遵医嘱给予患儿吸氧。
(6)遵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水肿者每周测体重2次(严重心力衰竭者除外)。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8)密切观察病情,定时测患儿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发现面色苍白、青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肝脏增大等表现时立即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9)服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毒性反应(如恶心、呕吐,色视、视力模糊等),每次服药前应听心率,婴幼儿低于100次/分钟,儿童低于80次/分钟,立即报告医师停药。
(十)出血性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卧床休息,注意安全,预防外伤。
(3)给予患儿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消化道出血时暂禁食。
(4)遵医嘱做好血型、交叉配血及输血准备。
(5)凡穿刺后局部应加压,防止渗血。
(6)高热者一般用物理降温(但禁用醇浴)。
(7)化疗进行期间,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注意保护好患儿的血管,防止药物外渗,一旦外渗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8)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如发现剧烈头痛、便血、呕血、皮肤黏膜及鼻腔出血等及时报告医师对症处理。
(9)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预防医院感染。
(十一)脑疾病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患儿卧床休息,注意安全。
(3)给患儿高蛋白、丰富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昏迷者鼻饲饮食。
(4)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引起窒息。
(5)备好抢救物品:如氧气、吸痰器、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及镇静剂、脱水剂等。
(6)密切观察患儿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发现脑水肿、脑疝及呼吸衰竭的早期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注意患儿皮肤和口腔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8)患儿腰椎穿刺后去枕平卧4~6小时。
(9)恢复期协助肢体功能锻炼和语言能力训练。
二、新生儿科护理常规
(一)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室温22~24℃,湿度55%~65%,每日空气消毒。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病种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3)新入院患儿:洗澡(危重者除外),体检、更衣,戴姓名牌(姓名、性别),并与家属核对无误,测体重、量体温,安排床位,通知医师。
(4)早产儿及低体温者给予适当保暖,监测体温。发热患者一般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体温。
(5)保持床单整洁,体位舒适,保持皮肤清洁,病情允许者每日洗澡1次,换尿布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外涂鞣酸软膏,预防红臀。
(6)喂养:按医嘱喂养,喂奶时应抱起或抬高患儿头背部,喂奶后宜取右侧卧位;不能吸吮者用胃管或滴管喂养,喂奶前注意是否有胃潴留、腹胀、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同时做好口腔护理,食具及时消毒。
(7)脐带护理:出生后1~2日开始不包扎,每日常规消毒2~3次,注意有无继发感染,酌情剪断脐带残端。
(8)每周测体重2次,早产儿遵医嘱隔日或每日测体重1次。
(9)危重患者遵医嘱给予多参数监护仪监护,随时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哭声及自主活动等,一般患者每班至少评估2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10)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严格按医嘱给予液体和各种药物,用微量注射泵控制输液速度,危重患者遵医嘱记录出入水量。
(11)及时、准确填写护理记录单,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制度。
(12)患儿出院时,仔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更衣,并向家属做好出院宣教。
(二)新生儿重症监护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接到危重患儿入院通知后立即做好相应准备,如预热暖箱或抢救台,准备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用物和呼吸机等。
(3)将患儿仰卧于暖箱或红外线抢救台上,垫高肩颈部,保持气道通畅,维持患儿体温正常及肢体温暖。
(4)连接多功能监护仪,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面色、四肢末梢循环情况,躁动患儿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5)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微泵控制输液速度,遵医嘱快速、准确给予各种药物及治疗护理措施和进行血糖、血气分析监测等。
(6)遵医嘱给予氧疗,保持气管插管患儿的气道通畅,及时翻身、拍背、吸痰和气管内给药,动作轻巧,避免插管过深或脱管。
(7)当仪器报警或出现故障时,必须先查看患儿情况,及时正确处理并报告医师。
(8)按医嘱给予喂养,禁食或管饲患儿加强口腔护理。
(9)及时填写护理记录单,准确记录出入水量,严格执行床旁交接班。
(10)针对不同病种分别执行其护理常规护理。
(三)早产儿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实行保护性隔离。
(3)置患儿于暖箱,根据胎龄、体重设置适宜温、湿度,维持体温正常,一切操作均应在暖箱内进行,暖箱每日清洁且每周将使用中的暖箱与备用暖箱更换1次,加湿器内蒸馏水每天更换。
(4)患儿保持舒适体位,减少噪声、光线、疼痛的刺激。
(5)按医嘱喂养,保证热卡供给,患儿如出现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情况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遵医嘱给予患儿各种药物,持续恒速静脉输液,防止低血糖发生。
(7)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呼吸暂停等异常情况。
(8)遵医嘱给氧并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氧中毒。
(9)遵医嘱每日或隔日测体重1次。
(四)新生儿窒息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将患儿置于恒温抢救台上,保持体温正常及肢体温暖。
(3)及时清除患儿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保持安静,减少搬动,各种治疗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5)遵医嘱给予患儿鼻导管或头罩吸氧,重度窒息者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气管插管等抢救。
(6)遵医嘱给予监护,动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哭声、面色、呼吸、心率及神经系统症状,有脑水肿、颅内高压、肌张力改变等异常情况时,及时报告医师。
(7)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及时、准确给予各种药物。
(8)遵医嘱喂养,患儿喂奶后取头高右侧卧位,防止吐奶引起误吸,重度窒息者要推迟喂奶。
(9)及时、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五)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及时给予患儿雾化、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氧。
(4)保持患儿安静,哭闹厉害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5)根据病情采取适当的喂养方法,宜少食多餐,喂奶后宜头高侧卧位,以防呕吐、误吸。
(6)用恒速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遵医嘱记录出入水量。
(7)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的发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六)新生儿黄疸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遵医嘱监测微量胆红素,密切观察黄疸的进展情况及核黄疸先兆,如患儿有嗜睡、吸吮反射减弱或肌张力改变等情况时,及时报告医师。
(3)观察患儿大小便颜色并记录。
(4)行蓝光治疗的患儿,其护理措施如下。
1)预热蓝光箱并保持箱内适宜温、湿度。
2)给患儿修剪指甲,戴黑眼罩,遮住其会阴部,使全身皮肤尽量暴露。
3)密切观察光疗箱内温度,保持患儿体温正常。
4)适当增加喂水次数,以补充不显性失水。
5)勤换尿布,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状。
6)保持患儿安静,妥善固定输液针头,躁动时遵医嘱给予镇静,防止意外损伤。
7)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光疗的不良反应,如呼吸不规则、皮疹、青铜症等,并及时报告医师。
8)光疗结束后给患儿洗澡,检查皮肤有无破损,观察黄疸反跳情况。
9)清洁消毒蓝光箱,记录蓝光灯的使用时间。
(5)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进行换血治疗时,及时做好换血的术前准备。
(七)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置患儿于恒温抢救台,维持体温正常及肢端温暖。
(3)患儿保持静卧,减少搬动,头部制动,头肩部抬高15~30度,采取不压迫头部血肿或产瘤的卧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动作轻柔。
(4)遵医嘱给予患儿监护仪监护、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5)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神经系统的症状,如激惹、抽搐、呕吐、脑性尖叫等,并注意前囟张力及头围大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
(6)遵医嘱给予喂养,危重患儿给予鼻饲,注意加强口腔护理和保持全身皮肤清洁。
(7)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量,避免输液过快,遵医嘱监测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防止发生脑水肿。
(8)妥善固定输液管道,防止脱水剂液体外渗造成组织损伤。
(八)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护理常规
(1)按新生儿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根据患儿体温采取不同的复温方法,体温过低者应在6~12小时内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禁止复温过快。
(3)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及箱温的变化,一切治疗护理应在温箱内集中进行,以免影响复温效果。
(4)注意改变患儿体位,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和皮肤破损。
(5)遵医嘱给予合适的喂养方法,保证热量供给。
(6)注射时应避开硬肿部位,且尽量避免皮下和肌内注射。
(7)保持输液通畅,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总量。
(8)遵医嘱给予患儿监护仪监护,观察患儿硬肿部位、范围、程度及有无出血倾向等,如有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