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儿童口腔常见疾病
一、龋齿是虫子咬的吗?
许多儿童满口都是烂牙齿,吃饭时疼痛,仔细观察可见牙面上有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小洞。既然牙齿比骨头还硬,什么东西能把它破坏成一个个的窟窿呢?在大英博物馆中收藏了一块公元前4000年(距今6000年)的泥碑,上面用楔形文字记述:龋齿是由牙虫引起。这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在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不知道自然界有细菌,龋坏的牙洞又很像虫蛀的一样,因此以为牙齿坏了是由虫子咬的。为了揭开“虫牙”之谜,长期以来,不少人曾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终于搞清楚了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是细菌而不是虫子。所以,牙齿的敌人就是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小生物——细菌。
龋齿实际上是由牙面上的细菌发酵糖类引起牙齿腐烂的一种疾病。这种牙病就是人们常说的“虫牙”,又叫蛀牙(医学上称龋病)。过去有些巫医用魔术般的手法从牙洞里挑出了“虫子”,所以有些人便以为龋齿是由虫子引起的。至于巫医从口腔里捉出来的“虫子”,并不是细菌,而是事先准备好的微小的植物种子(如韭菜子)受热爆裂,露出白色的胚芽,经吸收水分后,真的像小虫子一般!这种骗人的手法,曾使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上当。
口腔清洁卫生不好的人最容易发生龋齿。因为这种人的牙齿表面很容易黏附一种“牙菌斑”,食物残渣停留在口腔里,也容易发酵产酸腐蚀牙质。现在认为,“牙菌斑”是发生龋齿的罪魁祸首,它是由细菌、唾液里的黏性物质组成的一层薄膜,在它包含的许许多多种细菌中,变形链球菌起着主要的作用。埋藏在颌骨内未长出的牙齿,不接触口腔里的细菌,就不会发生龋齿。
二、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牙齿长出后,口腔内的细菌黏附到牙面上,与唾液中的黏蛋白一起在牙面上形成牙菌斑。从细菌开始向牙面黏附到菌斑成熟,只要3~5天的时间就行了。这也就是说,如果在3~5天内不刷牙,牙面各处都可形成牙菌斑。由于菌斑致密,内部缺乏氧气,细菌在菌斑内代谢以无氧酵解(发酵)为主,糖经过发酵生成各种有机酸,如乳酸就是其中一种。酸在致密的菌斑内不能扩散出来,也不容易被唾液冲淡或被中和,因此便堆积在菌斑内。牙菌斑内酸对牙齿的作用是使牙面钙溶解脱落,时间一长,脱钙处的牙面形成凹陷。凹凸不平的牙面更易形成菌斑,凹坑就这样越来越深了,龋齿就是这样形成的。
三、儿童龋齿一般有哪些症状?
儿童龋齿的一般症状包括以下方面。
(1)牙齿对冷、热或甜食有过敏现象。
(2)龋病最初的表现是牙齿局部变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在上前牙表现为白垩色改变,进而牙齿表面硬组织剥脱,形成龋洞,直至牙齿完全崩解、脱落。
(3)龋病可以引起孩子牙痛,牙龈、面部肿胀甚至高热等全身症状。
(4)龋病长期得不到治疗可造成儿童偏侧咀嚼,双侧面部发育不对称,还可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如果没有健康的牙齿,孩子就不愿吃含纤维多的蔬菜和肉食,造成偏食、营养不良等影响全身正常生长发育。
四、糖与“蛀牙”有什么关系?
糖与龋病发生关系密切。糖参与菌斑形成,帮助细菌附着在牙面上。作为细菌底物,糖被酵解后产生的酸液堆积在牙面,侵蚀牙齿,使之脱矿,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这是糖致龋的主要机制。
糖的致龋能力受到糖的种类、性状以及食糖量、频率等多种因素影响。各种碳水化合物中,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目前,根据各种糖使菌斑产酸多少及pH下降程度确立他们的致龋性,排列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山梨糖和木糖醇基本上不能被致龋菌利用产酸,故常用作防龋的甜味替代剂。日常食品如白糖、水果糖、红糖、点心、蛋糕等富含蔗糖,应控制摄入量。固态或半固态,尤其是稍细、有黏性的甜食,如奶糖,摄入后不易被清洁,滞留口腔时间长,细菌有充足的时间利用产酸,致龋力强。而糖类液体易被吞咽或被唾液稀释,如饮料,致龋力相对较弱。另外,摄糖越多,患龋风险越大,而如果摄糖频率高,就能持续为致龋菌提供能量和底物,使菌斑内持续维持较高的酸度,增加患龋风险,因此,频繁吃糖较一次大量吃糖危害大。
另一方面,糖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我们平日里的主食如大米、小麦、玉米、燕麦、大豆等也富含大分子糖——淀粉,这些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且淀粉致龋力较弱,易形成团块被吞咽到消化道,不易致龋。为了减少龋病发生,我们建议:要少吃甜食,尤其是蔗糖;不要频繁食用糖;不能含着糖睡觉;尽量选择糖代用品,如木糖醇。
五、为什么孩子不吃糖或少吃糖照样得龋齿?
许多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有龋齿,就强制他们不吃糖。实际上少吃或不吃糖照样可以患严重的龋齿。原因是儿童食品如奶粉、点心等食物中含有很多糖,少吃并不等于不吃糖。不让孩子吃糖不是预防龋齿的积极办法。
有些家长问:“孩子很少吃糖,可牙齿也烂了好几个龋洞,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引起龋齿的原因很多,口腔卫生差、多吃糖是引起龋齿的主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牙齿本身发育缺陷,如钙化不良、牙面有深而窄的窝沟等也是引起龋齿的重要因素。此外,牙齿和唾液内某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与龋病发生有关。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龋齿呢?首先需了解为什么孩子比大人更喜欢甜食。人的味觉器官长在舌头表面叫味蕾。它可以分辨辣、甜、酸、苦等多种味觉单位。一般成人有9000左右个味蕾,而儿童则多达两万余个,且以感受甜食的味蕾最发达,数目最多。它们经常处于兴奋状态,如同开放的花朵盼雨露一般渴望着甜食的到来,所以儿童对糖特别感兴趣,吃糖体现了儿童自身发育的需要,硬不给孩子吃糖是违背其生理需要的。然而吃糖应当有所讲究,一定要克服睡前吃糖或口里含糖睡觉的不良习惯,孩子晚上一睡就是十来个小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其温度、湿度最适合细菌在富含糖的环境中繁殖,将糖发酵成酸而腐蚀牙体。因此吃完糖及饭后应漱口,去除口腔内残留的糖及食物残屑,即使多吃糖也不会轻易发生龋齿。建议3岁以前的孩子吃东西后应喂点温开水或漱口。3岁以后最好养成早晚刷牙,进食后漱口的习惯,避免晚间刷牙后再吃糖果、点心及甜饮料。
六、为什么儿童易患龋齿?
(1)牙齿刚萌出时,牙的钙化程度低,表面不光滑且有许多微孔,这样的牙齿耐酸性差,细菌易附在牙面上形成菌斑,故易发生龋齿。
(2)初萌的牙齿,特别是年轻恒牙咬面的沟、窝、点隙多而深,此处易使食物嵌塞滞留,隐藏细菌,且刷牙、漱口不易清洁,所以容易患龋。
(3)儿童牙齿咀嚼功能较弱,吃的多为软食,且其中又常含有大量的糖分,易发酵产酸而产生龋齿。
(4)喜吃零食。目前儿童的食物多为含糖量高,黏稠性强,质软而精细的食物,如蛋糕、面包、饼干、各种糖果、牛奶及饮料等都是儿童喜欢的食物。这些食物长期黏附在牙面上易发酵产酸,侵蚀牙齿而产生龋齿。
(5)口腔卫生差。婴儿期不能自己刷牙,儿童期多数刷牙不认真,方法又不正确。儿童因年幼无知,几乎都有好吃而不清洁牙的坏习惯。当问患牙病小孩每天刷几次牙,每次刷多长时间,家长的回答几乎都是“刷牙是走过场,每次刷牙多则30秒钟,短则几秒钟”。这种马虎对待自己牙齿的坏习惯,当然易患龋。
(6)儿童睡眠时间长,睡眠时口腔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量减少,流速低,唾液机械冲洗作用下降。由于唾液分泌量减少,唾液中的一些抗菌物质、溶菌酶等有利于牙齿健康的成分及量减少,这有利于细菌繁殖,有些习惯不良的儿童,有睡前吃面包、糕点等不刷牙就睡觉的坏习惯,另有小孩有含糖睡觉的不良习惯等,所以更易诱发龋病。
(7)家长常认为乳牙是临时的,烂了没有多大影响,因而对孩子龋齿不够重视,未能及时求医、治疗,这必然增加了龋坏发展的因素。
以上这些易使儿童患龋病的因素有些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您不娇惯自己的孩子,纠正一些不良习惯,注意口腔卫生,并采取一些必要的防龋措施,儿童乳牙患龋机会是可以明显减少的。
七、哪些牙齿易患龋?
不同的牙对患龋病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乳磨牙、恒磨牙患龋病最多,双尖牙其次。因为这些牙的窝沟缝隙多,容易贮存食物残渣和细菌,漱口漱不掉,长期存留会使局部酸度增高,牙质脱钙就从牙齿的窝沟缝隙处开始了。
两牙相邻的牙面也容易患龋病。这是因为两牙相邻的牙缝不容易刷干净,细菌膜粘贴牢固,食物残渣堆积多,局部酸度高。
年轻恒牙刚刚萌出,在形态结构上未完全发育成熟,还有的人牙齿钙化不好,形态发育不正常,更容易患龋病,有些乳牙脱落过早或过晚,代替的恒牙位置常常错乱,也容易患龋病。第三磨牙常常发生位置倾斜而与第二磨牙间隙加大,患龋病的机会也多。
八、什么是奶瓶龋?
小儿出生后不久,很多年轻妈妈用奶瓶喂养。由于喂养的食物中含糖太多或方法不正确引起的小儿龋齿称“奶瓶龋”。小儿出生后到乳牙全部长出以前,母乳不足或缺乏,须用奶瓶喂小儿牛奶或其他代乳品,若其中放糖太多或让小儿躺着使奶瓶嘴直接与上前牙接触喂食,很容易发生“奶瓶龋”。奶瓶龋发病早,有些小儿不到两岁,牙齿全烂光了,仅存一点牙根在牙床内。奶瓶龋一般从上前牙开始,逐渐向两侧后牙发展。牙齿龋坏降低了咀嚼功能,从而影响小儿全身的发育,甚至造成面部畸形。预防奶瓶龋首先要讲究科学的喂养方法。在喂代乳品时不要放糖太多,喂食时应让小儿坐立,而不要躺着喂。奶瓶嘴应放在小儿上下牙之间,减少食物直接与牙齿接触的时间。喂食后应给小儿清洗口腔,去除食物残渣和乳凝块,以防被细菌发酵破坏牙齿。其次还要讲究喂食时间,一般在小儿睡醒后为好,不要睡前喂食,以免喂食后小儿很快进入睡眠状态。因为睡眠时唾液分泌减少或停止,牙齿得不到清洁,因而易发生“奶瓶龋”。
九、孩子长期喝碳酸饮料有何危害?
大多数家长都知道儿童每天早晚认真刷牙很重要,多吃糖不好,但对碳酸饮料却知道很少,其实,多喝碳酸饮料是造成青少年和儿童牙齿酸蚀症的主要原因。
碳酸饮料是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的一种软饮料(非酒精饮料)。其主要成分包括:碳酸水、柠檬酸等酸性物质,白糖,香料,有些含有咖啡因、人工色素等。碳酸饮料的酸性成分pH值一般在2.2~4.9之间。而我们牙齿主要由钙、磷等矿物质组成,当牙齿的酸性成分达到或低于5.5时,就会脱矿,即矿物质晶体开始被酸溶解,尤其是牙釉质这一外层坚硬组织会被腐蚀。牙釉质肩负着保护牙齿结构和形状以及防止牙齿被腐蚀的作用。长期大量被酸物质侵蚀,牙齿就会被腐蚀变薄,牙釉质丧失,牙本质露出,这就是典型的“牙齿酸蚀症”,也就是俗称的“牙脆脆”。牙齿丧失保护层后,就很容易发生龋坏。
同时,碳酸饮料对青少年的危害更大,因为其恒牙在口腔中萌出时间不长,牙齿矿化发育还未完成,咬面窝沟较深,不易清洁,抵御酸性物质侵蚀能力较弱。
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尽量少喝碳酸饮料。如果一定要喝,最好用吸管,这样可以减少饮料和牙齿接触的时间,喝完碳酸饮料或果汁马上用清水漱口,睡觉前最好不要喝。使用含氟牙膏能提高牙齿抵御酸侵蚀的能力。还可通过涂脱敏剂使牙齿不再敏感,以达到治疗目的。如果牙酸较严重,患上了酸蚀症,应该到医院去检查,让口腔专家来指导治疗。
十、功能饮料对儿童牙齿有伤害吗?
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可以给运动员增加能量,提高运动成绩。然而,很多孩子也越来越喜欢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对13种运动饮料和9种能量饮料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牙齿每天接触能量饮料或运动饮料4次,5天之后牙釉质就受到明显损伤。能量饮料导致的牙齿损伤严重程度是运动饮料的两倍。能量饮料的高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釉质,给牙齿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一旦牙釉质失去保护作用,孩子就很容易发生牙齿过敏和龋齿等牙病。因此,专家特别提出以下建议。
(1)儿童最好少喝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白开水或矿泉水是最佳饮料。
(2)喝完能量饮料和运动饮料之后,最好嚼一嚼无糖口香糖或者立即喝点白开水,以便尽量缩短牙齿与此类饮料中酸性物质的接触时间。
(3)喝完此类饮料以及其他碳酸饮料之后都不宜立即刷牙,否则更容易伤害牙齿。至少等待1个小时之后才能刷牙。
十一、为什么有些孩子的牙齿总是塞东西?
在乳牙牙列中存在着“生理间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牙缝”。生理间隙的大小与乳牙的大小、颌骨的发育情况有关。由于生理间隙的存在,儿童进食后容易有食物嵌塞,如果没有及时清除牙间隙中嵌塞的食物,口腔内细菌利用这些食物残渣通过发酵作用产酸,导致牙间隙两边的乳牙患龋病(俗称“蛀牙”),还会引起不洁性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孩子哭闹、拒食,甚至有低热。所以在孩子进食后,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如果仍有食物嵌塞,家长应学会使用牙线,给孩子清理干净。若发现孩子牙齿有缺损或者有黑色的小洞,应到口腔科就诊,及时处理。
十二、为什么有些孩子会常常长“牙疱”?
在临床工作中,家长们所说的“牙疱”大多数是指在牙龈上长出的小脓肿。这些小脓肿往往是由于乳牙患有严重的龋病,致使牙髓组织发炎,并最终发展成牙根根尖周炎引起的。这种小脓肿可自行破溃,如果一直未彻底处理患牙,它会反复发作。乳牙牙髓炎及根尖周炎除了影响患牙的功能以外,还会影响孩子进食。炎症的长期存在还会影响到继承恒牙的外形与萌出。
十三、有些儿童患了严重的牙病为什么没有疼痛?
有些儿童牙齿龋坏严重,全口牙多数已成为残冠、残根,就因为没有发生明显疼痛,常被家长忽略而延误了治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是因为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相对来讲更易使龋坏发展到牙髓神经,引起牙髓发炎,牙髓发炎产生的渗出物容易排出牙髓腔,牙髓腔内的压力无明显增加,所以不感到疼痛。此外,年轻恒牙根管粗,根尖周组织结构疏松,牙髓内感染易向根尖发展,缓解了牙髓腔内的压力,所以也就不那么痛了。但是,多数情况下儿童会感到疼痛,但却被家长忽略了或以为痛一阵就会“好”的,耽误了治病,留下更为严重的隐患。
十四、儿童牙痛的原因有哪些?
出现牙痛通常有几种原因。
(1)牙髓炎。由于儿童很难独立完成口腔清洁,饮食无节制或家长娇纵使儿童养成爱吃甜食的不良习惯,加上口腔环境偏酸,小孩易患龋齿,当龋齿越来越严重,牙神经暴露在外时,牙髓发炎就会引起牙痛。牙髓发炎时,由于其特殊生理特性,在无刺激的情况下出现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大多夜间加剧,遇冷、热刺激疼痛加重。
(2)根尖周炎。大多由龋病发展为牙髓炎,又未得到及时治疗,使炎症向根尖扩展,引起急性根尖周炎。此时患牙有浮出感,咬时疼痛加重,故不敢用患牙咀嚼,则患牙长期存在咬不适或疼痛。
(3)牙周病。它是牙周组织长期破坏性疾病。在炎症作用下,牙齿周围组织可出现萎缩,牙齿松动,牙周可出现脓肿、溢脓产生疼痛。此外,较深的龋齿,遇冷、热刺激或食物压迫也可引起牙痛。三叉神经痛也是引起牙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十五、如何预防小孩的牙痛问题?
(1)做好口腔卫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小孩宜采用顺刷法或画圆刷牙法,选用刷头较小、刷毛较软的小孩保健牙刷,顺着牙冠的方向刷牙,可以刷去牙齿上的食物软垢,同时对牙龈起到按摩作用,或者在牙齿表面画圆清洁牙面。平时要使用含氟的牙膏刷牙。因为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使牙齿表面覆盖一层氟化物,牙齿就能对抗细菌和糖的腐蚀。
(2)小孩出生6个月左右乳牙一旦萌出,在哺乳或进食后,家长应把纱布套于食指,帮助清洁牙面,3岁前后教会漱口,4岁前由家长监督协助小孩刷牙。
(3)平时要纠正小孩不良习惯,培养正确的生活规律,饭后、睡前一定要漱口或刷牙。临睡前不吃甜食,特别是婴幼儿,不要含着乳头、吃着奶睡觉,较大的儿童要纠正吃零食的习惯。
(4)如果小孩说牙痛,家长除了可以直接观察儿童是否有龋齿,还可以用小勺子轻轻叩击小孩的牙齿,找到出现问题的牙齿。
(5)如果发现有了龋齿或小孩已经发生牙痛,不要以为不碍事,而应当马上带小孩去牙科就诊。以免龋齿越来越严重,到了无法修补的时候,就只能拔除了。
(6)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看看小孩的牙齿表面有没有黑点或小洞。每半年要带儿童去医院检查牙齿的生长和健康情况。
十六、儿童“蛀牙”为什么要做治疗?
一副健全的乳牙对整个儿童生长发育时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它是儿童的重要咀嚼器官;有利于儿童颅、颌、面的生长发育;有利于恒牙的正常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有利于儿童时期的发音及心理保护,还能增强记忆力。
乳牙患龋后若未及时治疗,会出现以下情况。
(1)影响咀嚼能力,使食物不能充分咀嚼,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2)食物一旦嵌入龋洞时,尤其是牙邻面龋,导致牙间隙内塞满食物残渣,患儿疼痛不适而拒绝进食,使儿童需要的营养物质不能摄取。
(3)因疼痛而进食少,咀嚼食物时所产生的压力就小,就不能刺激颅颌面组织的正常发育。有些儿童因一侧的牙龋坏疼痛,而不用患侧咀嚼食物。长期单侧咀嚼,会导致颜面发育不对称,同时颌骨发育不足,以后恒牙萌出无足够的位置而不能正常萌出,引起牙畸形,使萌出恒牙排列紊乱。
(4)会并发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长期炎症未能得到控制,使乳牙过早丧失,乳牙丧失后相邻牙向缺隙处移位,导致以后恒牙不能正常萌出,或因乳牙牙根长期炎症,累及下方恒牙胚,导致恒牙牙釉质发育不全。更为严重的是乳牙根尖因长期慢性炎症,可作为一个病灶潜伏下来,有时会引起全身其他系统的疾病,如肾病、眼病、心脏病、关节痛等,类似情况在临床上经常可见。
(5)乳牙患龋后不及时治疗,逐渐演变成残冠残根,这些残冠残根边缘锐利,常常刺伤患儿的舌头及颊黏膜而形成创伤性溃疡。同时这些残冠残根易沉积滞留食物碎渣,且不易清除,使局部发酵而引起严重的口臭。
(6)乳牙是恒牙萌出的向导,健康的乳牙在口腔内存留的时间达到正常乳恒牙替换时间时,则能引导恒牙在正常位置萌出,否则使恒牙萌出位置异常,造成牙齿排列不齐,成年后影响咀嚼功能和美观。
有家长认为乳牙反正要替换,坏了不必治,那可就错了。虽然乳前牙从5~6岁开始替换,而乳磨牙要到12~13岁才能替换完。如果乳牙患了龋齿而不治疗,不仅会造成我们上面讲的危害外,龋齿所致的慢性根尖周炎,可称为病灶,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转移到全身其他部位致病,如关节炎、肾炎。同时由于前牙的龋齿看上去很不美观,也影响发音,会对孩子产生心理压力。所以,乳牙龋齿应及时治疗。
十七、龋齿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要方法是充填。即将龋坏组织去除干净,做成一定的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充填材料填充,并恢复牙齿缺损的外形,龋坏一般不会继续发展。浅龋充填效果最好。中龋和深龋的治疗,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有时洞底已接近牙髓,就需要在洞底加一层护髓剂再填充。有时深龋在去净龋坏组织以后牙髓就暴露了,就需要先采取牙髓治疗,然后才能填充。充填材料主要用银汞合金或复合充填树脂。乳牙因要换牙,可以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填补。
对于没有形成龋洞的浅龋,可以用药物治疗的方法,能达到一定的疗效。常用氟化钠糊剂涂擦龋损,乳牙可用氟化双胺银(涂擦后有变色,故不用于恒牙)。涂药治疗后,仍可能复发,需要每半年复查1次。因此,治疗龋齿,愈早愈好。
在儿童龋齿的治疗过程中,家长不仅要配合医生,还应该鼓励孩子配合医生,牙齿刚刚补好时,可以吃一些软的食物,第2天便可以正常使用。
十八、何为乳牙根管治疗?
乳牙龋蚀发展速度快,牙体因龋蚀能很快崩坏,在短期内易转变为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的根尖周病会破坏其根尖周组织,导致乳牙根的破坏吸收,乳牙过早脱落,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进而影响儿童的消化功能和生长发育。同时,乳牙过早脱落不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另一方面,乳牙的根尖周病一旦破坏了其根尖周组织,进一步可影响其下方继承恒牙牙胚的发育,使其釉质发育不全。未经治疗的乳牙根尖周炎还常常是引起全身疾病的感染病灶。因此,乳牙一旦发生牙髓感染,就应做彻底的牙根治疗。
乳牙根管治疗的适应证:①乳前牙外伤露髓,牙根发育完成者。②牙髓坏死、根尖周炎应保留的乳牙。
乳牙根管治疗的步骤基本上与恒牙相同,主要有:①去除腐坏组织,常规制洞,打开牙髓腔。②清除感染发炎、坏死的牙髓,进行根管预备。③根管消毒。④根管充填。
十九、夜间磨牙是怎么回事?
夜间磨牙是在夜晚睡觉时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程度有轻有重。可能有以下原因导致。
(1)咬不当使肌肉产生变化造成。
(2)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致脑部的发泄作用。
(3)全身因素。与寄生虫有关的胃肠功能紊乱、儿童营养缺乏症、变态反应或内分泌紊乱都可成为磨牙症的发病因素。
(4)职业。汽车驾驶员等要求精力高度集中的职业有发生磨牙症的倾向。夜间磨牙使上下牙齿在没有食物缓和的情况下,进行剧烈摩擦,造成牙齿表面的保护物质过分磨损,从而导致牙本质外露。牙本质一旦露出来,轻者会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性物质过敏,重者可导致牙床出血、发炎、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此外,长期的夜间磨牙还可以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长期磨牙导致咀嚼肌的疲劳和疼痛,严重时可引发头痛、颈背部阵痛等。时间长了,还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引发口臭和口腔异味等。
二十、为什么儿童易患牙龈炎?
据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龈炎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普遍,患病率在70%~90%。牙龈炎早在3~5岁即可发生,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和加重,至青春期14岁左右达到高峰,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有或轻或重的牙龈炎,青春期后,牙龈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导致儿童易患牙龈炎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儿童期由于牙龈表皮薄、角化差,上皮短而平,固有层的结缔组织疏松,其上皮屏障功能差,易受细菌感染或外伤后而发生炎症。
(2)儿童免疫系统功能正在发育完善中,抗菌能力和杀菌能力与成人相比较弱,牙周组织易受细菌入侵和破坏,导致牙龈炎的发生。
(3)牙周组织在乳牙萌出和换牙过程中,易受刺激和损伤而感染,引起牙龈炎。
(4)乳牙列由于牙冠颈部明显收缩,龈缘处易积存食物残屑而刺激牙龈,生理间隙的存在、萌出期暂时性的牙列不齐,易使牙垢堆积,牙石附着和食物嵌塞等也能刺激牙龈,这些因素加上细菌感染,不可避免地发生牙龈炎。
(5)儿童时期的口腔清洁卫生工作难以完善,刷牙不彻底,因此易患牙龈炎。
(6)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的变化也可导致牙龈炎的发生和加重。
(7)儿童期易患各种全身感染性疾病,如发热、腹泻等,使得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也可诱发牙龈炎。
(8)儿童由于鼻咽部疾患等原因,习惯于张口呼吸或开唇露齿,也是导致前牙区局部炎症加重的原因之一。
二十一、儿童牙龈炎有哪些类型?
(1)萌出性牙龈炎。指乳牙和第一恒磨牙萌出时牙龈组织的暂时性炎症。其发生原因为:萌牙时,牙龈常有异样感,儿童喜欢用手指、玩具等触摸或咬嚼,使牙龈上皮擦伤,且萌牙过程中,部分残留牙龈组织覆盖于牙面,咀嚼咬而受伤,萌出中,牙冠周围的食物、软垢等堆积而感染。主要表现为沿牙冠的牙龈组织红肿、充血,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有时有牙龈出血、钝痛。一般不需处理,随着牙齿的萌出而逐渐自愈。
(2)不洁性龈炎。多见于3~5岁的儿童。其发生原因为儿童没有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刷牙时没有彻底清除牙齿周围的食物软垢及细菌菌斑,细菌逐渐繁殖并产生有毒物质刺激牙龈组织所致。其主要表现为龈缘和龈乳头红肿,易出血,局部有食物残渣附着,以乳磨牙的唇颊侧症状较明显。此型牙龈炎多为慢性,有时出现急性症状,严重时可以破坏牙槽骨。应引起家长重视,若任其发展,可演变成牙周炎。
其治疗方法也较为简单,但需长期坚持。要教会儿童正确刷牙,刷牙时间至少保证3分钟,选择合适的儿童保健牙刷及口味适宜的儿童牙膏,及时清除牙齿周围的食物软垢及菌斑,家长可每周2~3次帮助儿童刷牙,彻底清除牙间隙的食物残渣及软垢,有助于消除牙龈炎及阻断牙龈炎对牙周组织的破坏,直到儿童长大,掌握了正确刷牙方法及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这样可以消除不洁性牙龈炎的发生及危害。
(3)牙列拥挤性龈炎。多见于替牙期的儿童(6~15岁)。由牙列拥挤、排列不齐而引起。牙列不齐使口腔的自洁作用差,食物残渣易滞留而刺激牙龈,加之细菌感染,刷牙时不能彻底清除不齐牙列的各牙面,常致牙龈发生炎症或肥厚。该类型牙龈炎在儿童中很常见,一般无症状,换牙过程中,牙列不齐若自行调整后就不再影响牙龈,但在这期间应注意口腔卫生。若牙列不齐不能自行调整时,可通过正畸治疗,消除牙列拥挤、排列不齐,炎症会减轻、消失。
(4)口呼吸型增生性龈炎。多见于有鼻咽部疾患而习惯于张口呼吸者。其原因为患儿口唇长期开启,口轮匝肌松弛,冷空气直接刺激前牙区的牙龈,并使黏膜表面干燥、唾液变稠,自洁及抗菌能力减弱,食物残屑易附于牙面和牙龈上,菌斑堆积,并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牙龈组织红肿和增生。一般表现为牙唇侧的牙龈红肿,牙龈乳头肥大圆钝,黏膜表面粗糙,严重时牙龈乳头呈菌状肥大,甚至遮盖牙面,牙龈轻触可出血,若听之任之,可致牙周袋形成、牙槽骨破坏,甚至牙松动移位。治疗时应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局部控制感染,当牙龈炎症消除后,牙龈仍有增生肥大,应作牙龈切除术或牙龈修整术,使牙龈的正常生理形态得到恢复,这样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发育。除此之外,应注意检查患儿鼻咽部的疾患,及早治疗,去除引起口唇闭锁不全的有关因素,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等,使牙龈组织免受刺激。
(5)青春期龈炎。指发生于青春期青少年的牙龈慢性炎症。多见于小学的高年级和中学的低年级学生,易发生于月经初潮期的女学生,与青少年发育过程内分泌的变化有关,是一种性激素相关性龈炎。其主要症状是前牙唇侧的牙龈充血水肿,松软光亮,牙龈容易出血,在青春期虽经治疗,但仍易复发。
二十二、什么是鹅口疮?如何预防?
鹅口疮是婴幼儿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俗称“白口糊”,中医叫“雪口症”。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属于真菌的一种,也称霉菌。一般认为是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多发生在口腔不清洁、营养不良、腹泻及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的婴儿中,这些诱因加上乳具污染,便可引起鹅口疮。白色念珠球菌在健康儿童的口腔里也常可发现,但并不致病。
患了鹅口疮的宝宝常表现为宝宝嘴巴里有很多像奶斑一样的东西黏在口腔壁上,分布于颊膜、舌、齿龈和上腭表面。初起时呈小点状和小片状,渐融合成大片,与新生儿吃奶留下的奶斑很难区别。如果用棉签能擦掉则为奶斑,擦不掉则为鹅口疮了。不严重时新生儿无特殊不适,随着病情加重,新生儿可表现出烦躁不安,进食减少,且因进食时疼痛而拒食。严重的可扩散到咽喉,引起吞咽困难。若扩散到气管可引起霉菌性肠炎和霉菌性肺炎,甚至全身性念珠菌感染。
对这种疾病的预防主要依靠护理。这些肉眼看不见的真菌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带菌的医护人员以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和尿布。宝宝的皮肤或口腔黏膜接触到这些被霉菌污染过的东西后就会引起局部的感染。因此,首先应注意婴儿的口腔清洁,每次在喂奶前将奶头洗干净,喂奶用具用前、用后要消毒,婴儿口腔要时常清洗,可用消毒纱布浸上2%苏打水,每日擦洗3~4次。其次要煮沸消毒哺乳用具或食具,并应保持干燥,患儿接触的玩具应彻底消毒。同时注意孩子的营养,特别是维生素B2(核黄素)的补充。如果雪口病不能及时痊愈,要带孩子到医院去治疗,特别注意禁止再使用广谱抗生素类药物,否则会导致口腔菌群失调,真菌大量繁殖,加重病损。
二十三、什么是“马牙”?
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长出了“牙齿”,这使许多年轻的父母感到不安。其实,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牙床上长出的数个米粒大小的白色小硬结,是人们常说的“马牙”,而不是牙齿,医学上称“角化上皮珠”。实际上它是由于牙齿在发育过程中牙板的残余增殖而成的角化物。胎儿6周时,乳牙的牙胚最早形成的是牙板,剩余的牙板上增殖而成角化上皮珠,随着胎儿的发育,角化上皮珠逐渐向外移动。宝宝出生后,角化上皮珠被生长着的牙龈推出,附着在婴儿牙槽嵴上的黏膜上,像米粒大小,数目不等。“马牙”没有牙根,仅和黏膜相连,一般无任何症状,长出后不久可自行脱落,不必作任何处理,不能用针去挑或用手擦,以免损伤黏膜而引起感染。
二十四、什么是儿童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多发于儿童,婴幼儿更为多见。一般在病毒侵入体内后1周发病,先出现发热、烦躁、拒食、唾液增多、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喉痛等症状,以后口腔黏膜出现大片红肿,针头大小透明小疱呈散或聚集存在,小疱破裂后黏膜糜烂,影响患儿进食、进水,常哭闹不安,病程将持续1~2周。该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或接触传染。
目前尚缺乏抗单纯疱疹病毒的特效疗法,因此治疗该病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可服用退热、消炎、抗病毒药物,保证患儿充分休息,应给予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加强营养。患儿在急性期应隔离,同时应注意口腔护理,包括保持口腔清洁,勤喂水,禁用刺激性、腐蚀性、酸性或过热的食品、饮料及药物。除去一切刺激因素和对使用器具清洁消毒也是必要的。局部可用碘甘油涂抹、喷抗病毒喷剂或撒些冰硼散等中药,对缓解症状、消除感染、减少疼痛、防止病变蔓延和促进组织愈合有重要作用。
二十五、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如柯萨奇A-16型病毒)都能引起。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病毒经空气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亦可由消化道间接传播。常流行于托儿所、幼儿园,3岁以下的幼儿最易患此病。
手足口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4个部位,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热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孩子患手足口病后,家长可让孩子口服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板蓝根冲剂等药物,同时服用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减轻症状。局部主要防止继发感染,可湿敷和外涂抗炎软膏。另外,家长应让患儿多休息,少去公共场所,给患儿吃些稀软的食物,用淡盐水清洗口腔,保持口腔卫生。一般1周内病变消失,预后良好。对患者进行隔离,以免发生流行。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及时发现疫情和隔离患者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流行期间,婴幼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增强免疫能力。
二十六、什么是地图舌?
在日常生活中,带孩子的母亲可能偶尔会发现宝宝舌苔出现了不均匀的剥脱,好像地图样的舌苔,边缘有白纹,时有时消,部位不固定,患儿一般无自觉症状,家长心理较为紧张,自以为舌头上长东西。地图舌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黏膜炎症,病损外形呈地图状。因其病损形状和位置昼夜即可变化,又被称为婴幼儿游走性舌炎。本病常见于儿童,女性多于男性,据有关资料报道,儿童发病率约为15%,尤其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
地图舌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与乳牙萌出、肠道寄生虫、消化不良、过敏体质、营养不良以及体内慢性感染病灶等有关。儿童患病较多,因为患儿神经系统尚不健全稳定。本病发作或与情绪波动有关,因此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有的地图舌患儿有明显的家庭史。
对于婴幼儿地图舌,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病因,采取一些防治措施。
(1)根据婴幼儿的特点,合理安排生活,适当娱乐和户外活动,让孩子有足够的、安静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2)加强营养。在婴儿期时最好用母乳喂养,并应及时添加辅食。膳食应注意粗细粮搭配,荤素兼食,防止孩子偏食、挑食,以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和营养缺乏。
(3)检查体内有无感染病灶。如仔细检查患儿的牙齿、颊黏膜、腭咽部、扁桃体等有无病变,一经发现要及时给予清除。
(4)如果发现舌头痒感或有刺激痛等不适,可以用一些弱碱性含漱剂清洗口腔,如2%的碳酸氢钠、2%硼酸氢钠含漱剂,还可用溃疡膏、溃疡散、西瓜霜等局部涂擦治疗。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保持口腔清洁。
(5)有炎症感染者常有烧灼痛,可局部涂金霉素甘油或其他抗生素软膏。合并念珠菌感染者,需口含制霉菌素或其混悬液外涂。
(6)对久治不愈者,应详细查找病因,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黏膜损害。可给患儿服用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B6、烟酰胺和烟酸片或甘草锌制剂。缺铁性贫血可补充铁剂。
总之,本病大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也不会发生恶化,一般无需特殊用药治疗。但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以防合并感染。
二十七、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表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和流行性强,一般一次感染后可终生免疫,多见于2~15岁的小孩,患儿在病初表现为发热、头疼、怕冷、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而且症状在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但腮腺导管口无红肿,唾液分泌清亮无脓液,本病病程10~14日。部分患者患病3~4天后,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如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对腮腺炎切不可大意。
患流行性腮腺炎后,患者应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卫生,宜食用软质、流质食物,避免酸性食物及饮料。如伴有高热可给予镇痛退热剂。适当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其他部位发生化脓性感染。注射腮腺炎疫苗及避免与已患腮腺炎患儿接触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二十八、小儿急性淋巴结炎的表现是什么?
急性淋巴结炎多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因为小儿时期淋巴结的免疫功能差,颌下淋巴结受侵袭机会大。如发现孩子颌下或颏下肿胀、疼痛,局部发红发热,有活动硬结即是,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食欲缺乏、精神欠佳等,需要请医师及时治疗。
小儿的颌下是淋巴结分布最多的地方,颌下淋巴结位于下颌骨下方的两侧,它是保护头部的天然屏障,阻止病菌对人体的侵袭,对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颌下淋巴结炎在婴幼儿中发病率很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为发病高峰。发病率如此高,主要是婴幼儿的淋巴结发育不成熟,屏障作用差,当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口腔疾病等。此时,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等病菌通过淋巴管侵入淋巴结,出现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症状,如局部淋巴结增大、颌下肿胀、疼痛、全身发热、食欲缺乏,严重者颈部受压、呼吸困难,甚至血液扩散、高热、惊厥,危及生命。所以,应及时治疗淋巴结炎,防止恶化。有效疗法是应用青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病在于防,当你的孩子抵抗力低下时,要防止感冒、咽炎、口腔炎、扁桃体炎的发生,如果患了上述疾病,应控制疾病向淋巴结炎发展,及时到医院诊治。
二十九、舌下腺囊肿有哪些表现?
舌下腺囊肿最常见于青少年,临床上可分为3种类型。
(1)单纯型。其为典型的舌下腺囊肿表现。舌下区口底黏膜呈现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囊肿常位于口底的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的囊肿可将舌抬起,状似“重舌”。囊肿因创伤破裂后,流出黏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又长大如前。囊肿发展很大时,可引起吞咽、语言及呼吸困难。
(2)口外型。又称潜突型。囊肿主要表现为颌下区肿物,而口底表现明显。触诊柔软,与皮肤无粘连,不可压缩,低头时因重力关系,肿物稍增大。
(3)哑铃型。为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即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颌下压均可见囊性肿物。治疗主要为手术摘除舌下腺及囊肿。
三十、小儿为何容易发生口角炎?
小儿口角炎主要表现为口角起小疱,口唇周围有细小的裂口,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痂皮,同时伴有轻度的糜烂水肿以及少量出血。继发感染时,患儿会感到口角疼痛,并有灼热感,裂口往往不易愈合。患小儿口角炎的情况一般农村比城市多。
秋冬季高发,主要因为干燥的秋季口唇容易干裂,许多孩子因干裂不适而喜欢用舌头舔上下嘴唇及口角,原本是想用唾液来滋润,结果越舔越干燥,甚至开裂、出血、疼痛加重,或合并感染。
因为唾液中有蛋白质、淀粉酶等物质,舔在嘴唇上,经冷风吹刮,水分蒸发,淀粉酶黏在嘴唇上,反而使干燥程度更严重。口水过多使口角潮湿也会导致口角炎,所以,家长一定要勤给宝宝擦拭口水,保持口角干燥。
再者,冬季新鲜蔬菜较夏季少,有些儿童偏食、挑食,容易导致体内维生素B2(核黄素)和锌摄入不足,也是导致小儿口角炎发生的原因之一。人体如果缺乏核黄素,就会影响体内生物氧化的进程而发生代谢障碍,出现口角炎、唇炎、舌炎、黏膜皮肤干燥等。
孩子吃零食、啃铅笔、吮手指等不良习惯也容易导致口角炎。
三十一、小儿口角炎怎样进行防治?
治疗小儿口角炎,如果是由于核黄素缺乏所引起的,可先在口角局部涂抹紫药水,以防感染,同时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B2。也可以用淡盐水清洗口角患处,待干燥后将预先研磨成粉末的维生素B2涂敷在口角上,每天三餐饭后和睡前各涂1次,少则3天,多则5天即可治愈。
孩子得了口角炎,由于炎症的刺激,会不时用舌头舔患处,甚至用手揭撕结痂。家长一定要严加制止,因为唾液是一种含有淀粉酶等物质的黏稠液体,舔在糜烂面上等于涂上了一层糨糊,待水分挥发后收紧皮肤,糜烂的口角会愈发感染,加重病情。
如果孩子口角糜烂经久不愈或全身并发其他症状,家长就应该考虑孩子是否患有其他疾病,如肺炎、药物过敏等,要及早送医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小儿口角炎,先从饮食调节着手,小儿偏食、挑食容易导致体内核黄素摄入不足。家长在平日注意孩子的膳食平衡,在荤素搭配的基础上,可给孩子吃些富含核黄素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绿叶蔬菜等。尽量做到烹调方法合理,如淘米次数别过多,蔬菜先洗后切等,避免核黄素的破坏与丢失。另外,平时应让孩子多喝水,多吃些有生津、止渴、滋阴作用的梨、荸荠、藕等食物。
秋天是橘子成熟季节,一些小儿喜欢吃橘子,但要注意,橘子不宜多吃。此外,家长要注意小儿面部皮肤的清洁卫生,如饭后及时给孩子擦嘴,涂些润唇膏,防止嘴角干裂。小儿有舔口唇、咬手指等不良习惯时,要及时纠正。
还要提醒家长的是,小儿口角炎是可以传染的,因此在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孩子的用具如毛巾、茶杯、食具等均应固定使用,并经常清洗消毒。
三十二、儿童口腔溃疡有哪些发病原因?
由于小儿口腔黏膜薄而嫩,易被过热食物烫伤、过硬食物擦伤或进食时咬伤,继而发生感染导致口腔溃疡。有的幼儿在腹泻或营养不良时也会发生口腔溃疡。一旦溃疡形成,所进食物的化学成分就会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引起创面疼痛,此时,小儿会表现出拒食、烦躁甚至发热的症状,直接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而有些小儿有喜食泥土、墙皮、纸张、煤渣或其他异物等现象,这是缺锌,要补锌。缺锌严重时可有各种皮疹、复发性口腔溃疡、下肢溃疡长期不愈及程度不等的秃发等。严重缺锌孕妇可致胎儿生长发育落后及各种畸形,包括神经管畸形等。
给孩子补锌应避免单一补锌,因为维生素和矿物质之间关系密切,单纯的补锌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吸收和生物利用的效果。食物中的半胱氨酸、组氨酸等有机酸有利于锌的吸收,植酸、鞣酸、纤维素等对吸收不利,动物性食物中的锌能较好地吸收利用,植物中的锌不易被人体吸收。
在护理儿童口腔溃疡时,多给孩子饮温开水,可少量多次,吃一些无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溃疡面上可涂思密达,以保护口腔黏膜及止痛,1日数次。
三十三、什么是李- 弗氏溃疡?
李- 弗氏溃疡是指婴儿舌腹的一种增殖性溃疡。多见于舌系带短、下切牙初萌出的婴儿。因为初萌出的下切牙切缘较锐,当吸吮、咳嗽或伸舌时,舌系带易受到下切牙切缘摩擦,引起舌系带处充血、发红、肿胀,久之,上皮破溃形成溃疡。由于持续不断的摩擦,溃疡面逐渐扩大,久不治疗即转变为增殖性、炎症性、肉芽肿性溃疡。触之较韧,因疼痛而影响舌的运动,患儿啼哭不安,进食困难。
三十四、什么是婴儿血管瘤?
婴儿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其中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表现为:①皮肤表面可见位置固定的红斑性皮损,轻压后带有短暂褪色。②隆起于皮肤组织的肿块,按压可缩小,灌注征阳性,肿瘤诊断性穿刺可获得全血或血性淋巴组织液。③动脉性婴儿血管瘤可有明确的动脉搏动。④B超及彩超检查可见特征性影像。⑤病损区X光造影检查可见扩张、畸形血管影。⑥CT及MRI检查阳性。
婴儿血管瘤生长迅速,或累及重要器官,或伴有出血倾向,可服泼尼松。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治疗血管瘤应考虑血管瘤类型、位置以及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外科切除、放射治疗、低温治疗、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对婴幼儿的血管瘤可考虑暂时观察,有少数患儿能自行消失,如生长迅速时,应及时手术切除。医师会根据患儿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后的皮肤一般不留瘢痕和色素沉着。
三十五、新生儿血管瘤如何护理?
(1)患血管瘤的宝宝要勤剪指甲或者戴好手套,不要让孩子不小心给抓破了,一旦出血,量很多,而且血管瘤的创面不好愈合,更有越来越大的风险。(2)保持血管瘤表面清洁干燥,有血管瘤的地方不是不能洗澡不能碰水,可以在洗澡后注意用柔软的纸巾轻轻沾干,不要来回摩擦,摩擦容易破溃。
(3)家里自备一些无菌纱布,以备不时之需,万一血管瘤破溃,要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压迫的时间要尽量长一些,不要松开一会儿压一会儿,要一直压着,如果创面比较大,最好上医院请医生帮忙消毒。
(4)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点治好血管瘤,不给血管瘤破溃的机会。
三十六、造成儿童口腔异味的原因有哪些?
(1)食物性口臭。吃了葱、蒜、韭菜、鱼虾、羊肉等食物后,常可发生食物性口臭。不过,停用这些食物,口臭1~2天会自然消失。用茶叶、枣放在口里细嚼一些时间,口臭会减轻。
(2)腐败性口臭。多由于口腔不卫生引起,如早晚不刷牙,饭后不漱口,堆集在牙龈缘上的牙垢和嵌塞牙缝里或龋洞内的食物残渣,发酵腐败后散发出变臭的气味。消除这种口臭,就要讲究口腔卫生。有了龋洞及时去医院治疗。有牙周病的人,由于牙周袋的食物残渣、坏死组织和脓液受到细菌作用后,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也可散发出腐败性口臭。只要对牙周病进行治疗,病变消除,这种口臭也就随着消除了。口腔内的坏死炎症,如坏死性牙龈炎、恶性肉芽肿等疾病,都会发生显著的腐败性口臭,这不是单纯的口臭问题,而应对这些疾病进行治疗。
(3)脓性口臭。小儿鼻腔异物、萎缩性鼻炎、鼻窦炎、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病灶处形成溃疡、糜烂、化脓,可引起口臭。消除病灶后,口臭也随之消失。
(4)馊性口臭。俗称酸性口臭,多见于儿童,是胃肠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消化不良症,常在嗳气时闻到这种气味。经治疗,胃肠功能恢复后,口臭也就消失。
(5)烂果味口臭。见于糖尿病患者,呈丙酮气味或烂苹果气味。糖尿病治好后,这种口臭跟着消失。
三十七、如何防治儿童口腔异味?
(1)培养宝宝从小重视口腔卫生的习惯,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3岁以前的宝宝不会刷牙,可每次饭后用清水或纱布清洗口腔。
(2)饮食要有规律。多吃蔬菜水果,粗细搭配,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
(3)少量多餐饮食,防止消化不良。
(4)注意预防并及时治疗龋齿及排列不齐。
(5)少吃甜食,特别是睡前不吃甜食。
(6)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持宝宝乐观、向上的情绪,保持口腔唾液的正常分泌。
(7)宝宝所用食具、奶具要经常清洗消毒,预防宝宝口腔炎的发生。
对体质虚弱的小儿口臭,可能有维生素B6和微量元素锌等缺乏,可用维生素B6片20毫克口服,每日3次;补锌可多吃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鱼、蛋、肝、血、贝类、核桃和花生等。此外,经常咀嚼无糖型口香糖,有助于清除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面上的软垢,不失为一种防治小儿口臭的好方法。
三十八、为什么有的小孩睡觉会流口水?
小孩睡觉流口水可能有4个方面的因素。
(1)口腔卫生不良。口腔里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细菌的繁殖,牙缝和牙面上的食物残渣或糖类物质积存,容易引发龋齿和牙周病。口腔内的炎症则会促进唾液分泌。如果口腔被细菌感染,且疼痛明显,容易流口水,就需要局部用药促进溃疡愈合。如果睡觉时流出的口水有咸味,且呈淡黄色,很可能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积存食物残渣,牙石较多、牙龈发炎所致。
(2)前牙畸形。牙齿畸形是引起睡觉时流口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凸面型牙齿畸形患者,其前牙向前凸出较明显,常出现开唇露齿,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上下唇常常自然分开,就容易流口水。这类患者应当尽快矫正牙齿。
(3)神经调节障碍。除了上述口腔问题外,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起睡觉时流口水。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所谓“望梅止渴”就是日常生活中条件反射性唾液分泌的一个例子。所以神经调节发生障碍,也会导致睡觉时流口水的情况。一些神经官能症或其他可能引起自主神经紊乱的全身疾病患者,睡觉时会出现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情况,导致大脑发出错误信号,引起唾液分泌增加。
(4)药物因素。例如服用某些抗癫痫类药物后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