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吡嗪酰胺(Pyrazinamide, PZA Z)
1.药代动力学
(1)吡嗪酰胺口服后在胃肠道内吸收迅速而完全。广泛分布于全身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肝、肺、脑脊液、肾及胆汁,脑脊液内药浓度可达血浓度的87%~105%,蛋白结合率10%~20%。口服2h后血药浓度可达峰值,T1/2为9~72h,肝肾功能减退时可能延长。主要在肝中代谢,水解成吡嗪酸,为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谢物,继而羟化或无活性的代谢物,经肾小球滤过排泄。24h内以代谢物排出70%(其中吡嗪酸约33%),3%以原形排出。血液透析4h可减低吡嗪酰胺血浓度的55%。血中吡嗪酸减低50%~60%。
(2)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卫非特3片,含吡嗪酰胺750mg,利福平360mg,异烟肼240mg。其中吡嗪酰胺的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为(30.42±8.10)mg/ml, Tmax为(1.07±0.25)h, T1/2为(9.07±2.32)h, AUC为(319.26±53.49)μg/(ml·h)。
2.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吡嗪酰胺对牛型结核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一般无抗菌作用,对人型结核分支杆菌有抑制或杀菌作用。在体外抗结核活性很弱且受pH值影响很大,酸性环境增强其抗菌作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其抗菌作用。
(2)体内外抗菌活性。吡嗪酰胺的MIC受培养基pH值影响,如pH值5.0~5.5时MIC为15~25mg/L, pH值6.0时MIC为125mg/L, pH值7.0时MIC为250mg/L,或无作用。
3.作用机制
吡嗪酰胺渗入在吞噬细胞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内,菌体内的酰胺酶使其脱去酰胺基,转化为吡嗪酸而发挥抗菌作用。另外,吡嗪酰胺化学结构与烟酰胺相似,可干扰脱氧酶,阻止脱氧的环节,使细菌对氧的利用发生障碍。
4.耐药性
结核分支杆菌可迅速对吡嗪酰胺产生耐药性,单用时约6周即可产生耐药,与其他抗结核药并用可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吡嗪酰胺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
5.剂量与用法
成人每日1.5g(20~30mg/kg)以顿服为宜。
6.制剂与规格
吡嗪酰胺片剂:0.25g、0.5g。
吡嗪酰胺胶囊:0.25g。
7.不良反应
(1)吡嗪酰胺可引起氨基转移酶升高和肝大,长期大剂量应用时可发生中毒性肝炎,造成严重肝细胞坏死、黄疸、血浆蛋白减少等,肝损害与剂量和疗程有关,老年人、酗酒者和营养不良者肝损害的发生率增加。
(2)吡嗪酰胺代谢产物吡嗪酸能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促进尿酸的重吸收),从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发作,引起关节疼痛。
(3)胃肠道反应,可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4)过敏反应,偶见发热及皮疹,可发生光敏反应,皮肤暴露部位呈红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