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思考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个先进队变为落后队的教训在哪里?有了生产责任制干部不能“甩”包袱

三源公社宣岭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涛同志介绍了第一生产队的情况,发人深省。

这个队从1978年起由公社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蹲点,推行小段包工,连续三年都是全公社的先进队,粮食总产由1977年的21500千克增加到1980年的6.5万千克,翻了三番多,人均口粮由150千克增到340千克,人均纯收入由50多元增加到160多元。

去年党委的点撤走了,原队长,共产党员成忠绪当了林业大队长。当时大队党支部认为这是个先进队,就放松了对它的领导。去年这个队搞的是旱地联产到劳,水田小段包工。但新任队长,既不懂生产,也不懂经营管理,早稻耘田的时候,他带头去搞搬运副业,自搞自得。正当晚稻含苞抽穗需要治虫的关键时刻,他却跑大冶、上鄂城,贩买贩卖做生意,个人经营捞收入。致使50多亩晚稻颗粒无收,全年粮食共减产2万千克,许多多年搞的副业也砍了,全年总收入减少1万多元,造成了大多数户超支。这样一来,群众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甩掉了多年的供应帽子重新戴了起来,一个好端端的生产队被搞得乱糟糟的。

江涛同志深有感触地说:事情虽然出在生产队,但主要责任还在大队支部身上。原因在于自己当时认为“有了责任制,干部甩了大包袱”,放松了对这个生产队的领导,使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由此看来,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我们干部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更加重了。新的形势,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去解决,尤其是在思想教育和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再好的责任制,不去认真地、大胆地领导,都是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因此,我们决不能“甩包袱”,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教训,切实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把工作搞好。

(《通山简讯》1982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