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Tianxianzi
【药名】天仙子
【拉丁名】Hyoscyami Semen
【别名】莨菪子,莨菪实,小颠茄子,牙痛子,熏牙子,米罐子。
【历史】天仙子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下品,原名“莨菪子”, 《本草图经》始称“天仙子”。历代本草对天仙子的毒性多有记载。《神农本草经》认识到能“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雷公炮炙论》进一步指出“有大毒,误服之冲人心,大烦闷,眼生暹火”;陈藏器曰“勿令子破,破则令人发狂”;甄权亦云“苦、辛,微热,有大毒;不可生服,伤人见鬼,拾针狂乱”。《日华子本草》提出解其毒之法“服之热发,以绿豆汁、甘草、升麻、犀角并解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天仙子的中毒机制进行了论述:“莨菪之功,并见如所说,而其毒有甚焉,莨菪、云实、防葵、赤商陆皆能令人狂惑见鬼,昔人未有发其义者。盖此类有毒能使痰迷心窍,蔽其神明,以乱其视听故耳。”
【基原】本品为茄科植物莨菪Hyoscyamus niger L. 、小天仙子H. bohemicus F. W. Schmidt的成熟种子。
【分布】莨菪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安徽、河南、四川、西藏等地;小天仙子分布于东北、河北。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果皮变黄时,采摘果实,暴晒,打下种子,筛去果皮、枝梗、晒干。
【炮制】在抗炎方面醋制品的抗炎效果优于生品与清炒品,天仙子炮制前后对其挥发油、生物碱有一定的影响,而对脂肪酸与多糖含量无变化[1]。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温。有大毒。归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解痉止痛,安心定痫。主治脘腹疼痛,风湿痹痛,风虫牙痛,跌打伤痛,喘漱,泻痢脱肛,癫狂,惊痫,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6~1.2g;散剂,0.06~0.6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水洗;或烧烟熏。
【使用注意】本品有剧毒,内服宜慎,不可过量及连续服用。孕妇、心脏病、青光眼患者禁服。
【化学成分】莨菪种子含天仙子胺(hyoscyam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及阿托品(atropine)等;还含脂肪,脂肪酸组成为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
【药理研究】天仙子中的生物碱为阿托品类生物碱,是典型的M胆碱受体阻断剂,具有该类药物的一半作用,如抑制腺体分泌、散瞳、松弛平滑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中枢兴奋作用、保护溶酶体,镇痛作用等。
研究表明天仙子有抗肿瘤作用。对小鼠肺腺瘤、Hela细胞、U14肿瘤、小鼠LA-795、S-180、胃鳞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有研究以巨噬细胞EA花环形成率为指标,证明了中药天仙子丸可以激活正常或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FC受体二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提高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力[2]。
【毒性研究】
1.实验毒理
1.1 急性毒理。本品服2~30枚可中毒,总生物碱的致死量0.05~0.1g,所含生物碱阿托品,最低致死量0.08~0.13g,用5~10mg即能产生显著性中毒症状[3]。氢溴酸东莨菪碱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为3~8g/kg[4]。
1.2 致畸、致癌、致突变。东莨菪碱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2.临床毒理。中毒表现为口干、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皮肤潮红、头痛、头晕、发热、心动过速、瞳孔散大、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甚至谵妄、狂躁、反应迟钝、昏睡等,最后可因血压下降、呼吸衰竭而死亡[5]。有报道,误将天仙子当菟丝子和地肤子服用,而引起的急性中毒。
【中毒机制】与托品类生物碱毒性类似,当利用某一作用时其他作用便成了副作用。含有阿托品,莨菪碱,东莨菪碱等成分,过量后可对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导致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麻痹[6]。
【中毒症状】过量中毒时除托品类出现的副作用加重外,还出现高热,呼吸加快,烦躁不安,幻觉,惊觉等。严重时可有中枢兴奋转为中枢抑制,出现昏迷和呼吸麻痹[6]。
【解毒措施】先用碘酒10~30滴,加温开水口服,使生物碱沉淀。然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服硫酸镁30g导泻。洗胃困难者,皮下注射阿扑吗啡5mg催吐。应用毛果芸香碱,每次5~10mg,皮下注射,15分钟一次。或注射新斯的明、毒扁豆碱。其他症状可对症治疗[8]。
【临床应用研究】天仙子富含托品类生物碱,作用类似东莨菪碱制剂,另外天仙子制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对消化道肿瘤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应用广泛,具体有如下应用:用于婴儿心肺复苏,治疗胸腔积液,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消化道肿瘤,治疗胆囊疾病,治疗慢性肠炎,治疗输液引起的反应,治疗急性肾炎,治疗新生儿硬肿块,治疗海洛因成瘾戒断症,治疗眩晕,治疗根痛症,治疗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治疗急性乳腺炎,用于妇女分娩,治疗银屑病,治疗颜面疔疮,治疗牙痛[9]。
参考文献
[1] 王岩.天仙子炮制原理初步探讨[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09.
[2] 李德华,王士贤,宋宏良,等.天仙丸抗癌药理和毒性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1988,15(6):323.
[3] 高渌文.实用有毒中药临床手册[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4]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有效成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5] 郭晓庄.有毒中药大辞典[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
[6] 高利娥,边红喜.论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24):143.
[7] 李军,门启鸣,刘进朋,等.天仙子研究概况[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3):169.
[8] 吴桂生.阿托品不良反应5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1):124.
[9] 杜贵友.有毒中药现代研究与合理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