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毒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川芎

Chuanxiong

【药名】川芎

【拉丁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别名】山鞠穷、芎、香果、胡藭、马衔芎、雀脑芎、京芎、贯芎、抚芎、台芎、西芎等。

【历史】川芎原以芎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认为本品“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汤液本草》始称为川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人头芎隆穷高,天之象也,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故有芎之名。”川芎,历代本草都未见其有毒记载。

【基原】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

【分布】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苏、陕西、甘肃等地。

【采收加工】栽后第2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挖出根茎,抖掉泥土,除去茎叶,炕干。

【炮制】用时切薄片,生用或酒炒。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

【功能主治】川芎辛温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达巅顶,又入血分,下行可达血海。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之功效。适宜瘀血阻滞各种病症,主治瘀滞腹痛,胸胁疼痛,头痛眩晕,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1]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每次1~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汤漱口[1]

【使用注意】[1]

1.虽历代本草均没有关于川芎的毒性记载,但是其辛香走窜之力较强,故阴虚气弱,劳热多汗者忌用。

2.气逆呕吐,肝阳头痛,以及月经过多等证不宜使用。

3.现代临床用川芎嗪注射液,易引起过敏反应,当注意观察,对过敏体质者,应先做过敏实验。

4. 《得配本草》:火剧中满,脾虚食少,火郁头痛皆禁用。

5. 《本草从新》:气升痰喘不宜用。

6.《本草经疏》:凡病人上盛下虚,虚火炎上,呕吐咳嗽,自汗、盗汗咽干口燥,发热作渴烦躁,法并忌之。

【化学成分】[2~4]

1.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蛇床内酯(cnidilide)、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洋川芎内酯(senkyunolide)、3-丁基苯酞、3-亚丁基苯酞,另外还有香桧烯、α-蒎烯、月桂烯等多种萜类及多种脂肪酸酯。

2.生物碱。主要有川芎嗪(chuanxiongzine)、黑麦草碱(pelolyrine)、L -异亮氨酸、L -缬氨酸酐、1-β-丙烯酸乙酯-7-醛基-β-咔啉、1-乙酰基-β-咔啉、L-缬氨酰、L-缬氨酸酐、三甲胺、胆碱、尿嘧啶、腺嘌呤和腺苷。

3.酚类及有机酸类。阿魏酸(ferulic acid)、瑟丹酸、大黄酚、4-羟基-3甲氧基-苯乙烯、1-羟基-1-(3-甲氧基-4-羟苯基)-乙醇、4-羟基苯甲酸、香荚兰酸、咖啡酸、原儿茶酸、亚油酸。棕榈酸、5,5-双氧甲基呋喃醛,香草醛、正十六烷酸。

4.苯酞内酯类。有藁本内酯、新川芎内酯、洋川芎内酯、3-丁基苯酞、3-亚丁基苯、4-羟基-3-丁基苯酞、3-丁基-3-羟基-4,5-二氢苯酞、4,7-二羟基-3-丁基苯酞、川芎内酯B~S、Z, Z-6, 6,7,3α-二聚藁本内酯、Z-6,8,7,3α-二聚藁本内酯、Z-3,8-二氢-6,6,7,3α-二聚藁本内酯。

5.其他。匙叶桉油烯醇(spathulenol)、β-谷甾醇、蔗糖和、5-羟甲基-6-内-3-甲氧基-4-羟苯基-8-氧杂环双(3,2,1)-辛-3-烯2-酮、胡萝卜苷(daucosterol)、川芎三萜(xiongterpene)、洋川芎醌(senkyunone)。

【药理研究】

1.镇静作用。川芎挥发油对动物大脑的活动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都转为抑制。川芎水煎剂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并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但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也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5]

2.镇痛作用。川芎嗪给小鼠灌胃300mg/kg,有明显镇痛作用[6]

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3.1 对心脏的作用。川芎嗪对离体豚鼠灌流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心肌收缩和增加冠脉流量。川芎嗪对麻醉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和心肌顿抑有保护作用[7]。左保华等[8]亦证实川芎嗪可有效预防再灌注大鼠的心律失常。川芎嗪有对抗垂体后叶素(Pit)引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缺氧的作用。

3.2 对脑血管的作用。川芎嗪能显著增加缺血大鼠血浆中NO含量,降低MMS总量和组织中MDA的含量,降低血比黏度,对大鼠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岑得意等[9]用大鼠脑梗死模型观察川芎嗪对大鼠脑梗死的作用,结果显示川芎嗪静脉注射可显著改善大鼠异常神经症状和抑制ALP活性的下降,显著抑制ADP致血小板的聚集。

3.3 对冠脉循环的作用。川芎水提物及生物碱能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川芎嗪后,冠脉及脑血流量增多,冠脉、脑血管、外周阻力降低。川芎嗪也能显著增加清醒小鼠的冠脉流量。龚彦胜等[10]认为川芎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但对其抗冠心病心绞痛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及体内过程等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3.4 对机体其他血循环的作用。蔡英年等[11]以雪貂活体左下肺叶灌流实验表明:肺动脉灌注或静脉注射川芎嗪,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均明显大于体动脉。朱上林发现川芎嗪可以明显减少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血清转氨酶、LDH;减轻肝细胞的病理性损伤;明显降低肝组织LPO、TXB2的升高;维持缺血及再灌注期SOD活性。

3.5 对外周血管及血压的作用。川芎总生物碱、川芎嗪能降低麻醉犬的外周血管阻力。川芎生物碱、酚性部分和川芎嗪能抑制氯化钾和肾上腺素对家兔离体胸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川芎浸膏、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出液和生物碱对麻醉犬、猫、兔不论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均有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水浸液给高血压犬或大鼠灌胃,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3.6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王良兴发现川芎嗪具有扩张静息支气管及抑制组胺、乙酰胆碱收缩支气管的作用。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剧烈的致死性肺水肿,用川芎嗪预防后,其存活率、生存时间及肺指数均明显改善。

3.7 延缓慢性肾损害的作用。川芎嗪能够显著增加肾血流量,减轻兔肾热缺血模型的肾组织损伤,还能提高膜性肾炎家兔肾组织的SOD活性,减轻肾组织细胞的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的凋亡指数[11]

3.8 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液黏滞度的影响。川芎嗪能延长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间,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还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TXA2的释放,对其活性有直接的拮抗作用,还能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3.9 对平滑肌的作用。家兔离体妊娠子宫实验证明,川芎浸膏能增强子宫收缩,形成痉挛;大剂量反而使子宫麻痹,收缩停止。川芎煎剂对兔在体子宫也呈明显收缩作用。

4.解痉作用。川芎的水提或醇提浸膏,均能抑制离体小肠和子宫的收缩。川芎所含生物碱、阿魏酸钠、川芎嗪及蒿本内酯都有平滑肌解痉作用,川芎的这一作用同其临床用于调经止痛有用途相一致。

5.抑菌作用[12]。川芎对多种革兰阴性肠道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毒性研究】

1.急性毒性。川芎水溶性粗制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65.86g/kg,小鼠肌内注射的LD50为66.42g/kg[1]。川芎嗪小鼠静脉注射的LD50为239mg/kg[1]。川芎(日本产)甲醇提取物雄性Wister大鼠和ddy小鼠1次灌服6g/kg未见明显毒性,而腹腔注射相同剂量则表现一定的毒性反应[1]。阿魏酸LD50为866±29mg/kg,毒性表现为全身痉挛、颤动、后肢强直,于6小时内死亡。兔用复方川芎滴鼻液滴鼻后,鼻黏膜未见充血、水肿、结痂等,表明复方川芎滴鼻液黏膜刺激性甚小,可供临床滴鼻使用[13]。复方川芎合剂小鼠单次灌胃,剂量为3.5g/10g体重,最大耐受量>400k/kg[14]

2.亚急性毒性。川芎嗪小鼠分别按5mg/kg、10mg/kg,连续给药4周,结果丙氨酸转氨酶、血中非蛋白氨、血象及凝血时间均波动在正常指数范围内。实验结束时,取心、肝、脾、肺、胃、肠系膜淋巴结、肾上腺等做病理检查,均未见显著改变[1]。川芎甲醇提取物大鼠灌胃21天,剂量为每日1.5g/kg和3g/kg,给药1周后发现竖毛、鼻毛四周有血性附着物,并有流涎现象。高剂量组尿中乙酰葡萄糖氨基酶活性下降,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值显著降低,平均血小板容积值显著升高。最大溶血点和溶血终点显著下降。生化检验发现磷脂、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增加,总胆红素、乳酸脱氢酶减少,病理观察未见肝脏病变,但肝重量增加,肝药酶活性诱导增加,肾组织中P450含量增高[1]

3.长期毒性。川芎嗪大鼠每日经水饮20mg/kg,连续6个月,结果显示动物一般状况没有改变,脏器系数也无明显差异。血清生化指标中,在白蛋白不变的情况下,球蛋白下降,P<0.05,实验组尿氮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肌酐高于对照组,病理组织学无变化[15]

4.致畸、致癌、致突变。川芎嗪大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畸变之间细胞色素P450总量以及代表细胞色素P450的3种不同亚型酶活力测定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7-乙氧基香豆素羟化酶活力提高,这一倾向表明川芎嗪可能诱导细胞色素P450A,从而增强机体产生致癌物质的代谢过程,有必要增加样本量重复实验[15]

5.生殖毒性。川芎浸膏使家兔离体妊娠子宫平滑肌兴奋,直至产生痉挛。大剂量反使子宫麻痹,收缩停止;川芎煎剂15g/kg或20g/kg经十二指肠给药,对兔子在子宫亦有显著的收缩作用。

6.溶血作用。兔血体外实验,20mg/ml川芎嗪未见溶血,给家兔静脉滴注100mg/kg亦未见溶血现象[1]

【中毒机制】[1]川芎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其水浸剂能降低动物的血压,对平滑肌的作用表现为微量能使妊娠子宫张力增大,大量促进子宫收缩。用川芎浸膏连续注射给妊娠大鼠和家兔,可使胎仔坏死于子宫中,但不下坠。对小肠的交感神经有麻痹作用,能抑制小肠蠕动。

【中毒症状】[1]临床上主要有过敏反应,表现有心中难受、烦躁、头昏、恶心欲吐、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全身皮肤瘙痒、出现丘疹或弥漫性红斑、肿胀。此外,尚有服用川芎引起嘴唇变厚、肿胀、流黏腻黄水,遇冷尤甚,并可干结使唇面布满黄色粉样物等副作用,原因不明。

【解毒措施】[16]肌内注射异丙嗪,或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口服氯苯那敏、波尼松等抗过敏药。

【临床应用研究】

1.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近年来川芎嗪作为扩张血管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

2.治疗脑外伤性失语。利用川芎扩张血管、抗凝作用,改善语言中枢血液供应,治疗25例外伤性失语,23例于伤后4周内恢复语言,总有效率达96%,一般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3.1%。

3.治疗眩晕症。

4.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西苑医院用川芎一味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18例,总有效率为90%。用川芎嗪治疗冠心病56例,并与能量合剂对照研究,川芎嗪组对左心排血指数、心脏总功率、左室功率、冠脉缺血阈值、心肌耗氧量等参数均有改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优于后者。

5.治疗肺气肿。肺心病川芎嗪加盐水稀释雾化吸入治疗肺气肿,症状改善率为90.67%,肺功能残气与残气值显著降低,使肺内通气/血流比值改善。

6.治疗糖尿病。用川芎嗪15天后糖尿病患者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分别下降为1.241秒、0.200 4秒、0.176 6g/dl。

7.治疗肾脏疾病。川芎嗪加葡萄糖胰岛素静脉滴注治疗21例慢性肾衰竭,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8.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观察川芎嗪治疗妊高征41例,并与硫酸镁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对照组仅44.1%。川芎嗪组平均动脉压下降,水肿和蛋白尿明显减轻,红细胞压积显著下降,治疗效果为硫酸镁、硝苯地平、低分子右旋糖酐所不及,且对孕妇、胎儿均无副作用。

9.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将用川芎嗪治疗新生儿硬肿症26例,在缩短高温和硬肿消退时间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 夏丽英.现代中药毒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5.

[2] 钟凤林,杨连菊,吉力,等.不同产地和品种川芎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3):147.

[3] 王文祥,顾明,蒋小岗,等.川芎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2002,33(1):4.

[4] 肖永庆,李丽,游晓琳,等.川芎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医杂志,2002,27(7):519.

[5] 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6] 华英圣.川芎Ⅲ号碱的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J].中医药学报,1989,17(2):40.

[7] 梁日欣,廖福龙,韩东.川芎嗪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 16(2):11.

[8] 左保华,周志泳,杨金杰.川芎嗪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预防作用[J].九江医学,1995,10(4):196.

[9] 岑得意,陈志武,宋必卫,等.川芎嗪对大鼠脑梗死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5):454.

[10] 龚彦胜,李晓宇,孙蓉.基于功效与药理作用川芎抗冠心病心绞痛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11, 8(11):675-677.

[11] 孙立江,李玉军,石景森.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1683.

[12] 裴艳霞.川芎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197-198.

[13] 金智生,何建成,贾育新,等.复方川芎滴鼻液毒性实验研究[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9,16(1):13.

[14] 于东平,李云峰,杨秀英,等.复方川芎合剂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2002,21(4):62.

[15] 宋其林,李侠,孟宪清,等.四甲基吡嗪长期用药安全性评价[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7,31(4):287.

[16] 周立国.中药毒性机制及解毒措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