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毒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万年青

Wannianqing

【药名】万年青

【拉丁名】Rohdea japonica

【别名】蒀、千年蒀、开喉剑、九节莲、冬不凋、冬不凋草、铁扁担、乌木毒、白沙草、斩蛇剑等。

【历史】万年青之名始载于《本草从新》,取其四季常青,有长春之意。故有千年润、冬不凋草等名。《植物名实图考》称之“斩蛇剑,谓其能治蛇伤,而叶长似箭也。故其临床以清热解毒为用。”《采药书》谓:“治疮毒,收湿热,洗脚气,汤泡火伤,天疱疮,白蛇缠,捣汁涂。”原书并未载本品有毒,稍后《本草再新》言“有小毒”。现亦从此说。

【基原】本品为百合科植物万年青Rohdea japonica(Thunb.)Roth的根和根茎。

【分布】分布于山东、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等地,各地常有盆栽。

【采收加工】采收于每年的7-10月份,洗净,去须根。

【炮制】将原药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性味归经】甘、苦,寒,有小毒。归肺、心经。

【配伍】

1.与强心苷(洋地黄、洋地黄毒苷、毛花苷C等)、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合用可加剧对心血管的毒副作用。

2.与硫酸亚铁、磺胺类、氨茶碱、制酸药、洋地黄类、左旋多巴合用有可能加剧对消化系统的损害,引起恶心、呕吐、腹泻。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强心利尿。用于防治白喉,白喉引起的心肌炎,咽喉肿痛,狂犬咬伤,细菌性痢疾,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烧烫伤,乳腺炎,痈疖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可用至30g;或浸酒;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汁涂;或塞鼻;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孕妇禁服。室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肌炎等患者忌用。本品能治疗心律失常,又可导致心律失常,应用时需注意辩证与用量。连用数日应暂停,以免中毒。

【化学成分】[1]

1.强心苷类。如万年青苷(rhodexin)A~D[2]; α及β-脱水万年青苷元(α, β-monoanhydrorho-dexigenin)A;毕平多苷元-3-β-n-吡喃木糖基(1→4)-β-D吡喃阿洛糖苷[bipindoge-nin-3-O-β-D-xylopyranosy(1→4)-β-D-allopyranoside]和少量的洋地黄毒苷元(digitoxigenin)、萝摩苷元(periplogenin)[2]

2.螺甾烷类。主要存在于根茎中。万年青皂苷元(rhodeasapogenin)、异万年青皂普元(isorhodeasa⁃pogenin)、22-表万年青皂苷元(22-epirhodeasapogenin)、铃兰苦苷元(convallamrogenin)等8个皂苷;1, 2,3,4,5,7-六羟基螺甾-25(27)-烯-6-酮[1,2,3,4,5,7-hexahydroxy-spirost-25(27)-ene-6-one]等。

3.其他成分。主要存在于根茎、叶、果中,有谷甾醇,脂肪酸(十八碳烯酸)等。

【药理研究】

1.对心脏的作用。万年青有正性肌力与负性传导、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血供和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的作用,能兴奋迷走神经,从而减缓心率的作用。郭协埙等用离体蟾蜍心脏灌注试验表明,万年青浸膏0.1mg/ml可使心脏振幅逐渐增大,在15分钟内达到顶点,而频率减慢。从万年青根中分离所得的营类化合物与洋地黄毒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其苷类化合物兴奋迷走神经作用较洋地黄毒营强67%,而强心持续性作用较洋地黄差,即万年青易于排泄,蓄积作用较弱。

2.对血压的影响。麻醉猫静注万年青提取液(含生药0.5%)13.5ml可使血压轻度升高,19.0ml时出现心率不规则时有血压下降,29.0ml引起心跳停止则血压骤降。

3.对血管的作用。万年青有扩张肾血管作用,从而增加肾血流量,产生利尿作用,减少机体的血容量,从而减轻心脏负荷[3]

4.对平滑肌的作用。万年青1∶10000提取液对犬离体小肠有兴奋作用,可使蠕动增加及张力稍有增加;万年青1∶100提取液滴入兔眼后15~20分钟,瞳孔出现显著缩小,16小时后恢复正常。

5.催吐作用。猫皮下注射1/3最小致死量约20mg(生药)/kg的万年青提取液,可6小时内出现剧烈呕吐。

6.抗菌作用。万年青酊剂用试管稀释法,1∶512对白喉杆菌,1∶12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及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4]

【毒性研究】万年青根和茎有毒,毒性成分为万年青苷。

1.急性毒性。万年青苷蛙最小致死量(MLD)为0.3mg/kg,兔为0.29mg/kg[5]。万年青苷甲猫的MLD为0.105 9mg/kg,万年青素猫静脉注射的MLD为0.019mg/kg,兔为0.29mg/kg[6]。猫和兔中毒表现,初期呈呼吸亢进,继而呼吸缓慢,最终全身痉挛而死亡。死亡的原因是由于循环衰竭[2]

2.临床毒性。万年青毒性较大,有洋地黄毒苷样作用。口服量大或长期服用可致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出汗、继之胸闷、四肢发冷、心率减慢、渐进入昏迷。3例应用万年青苷治疗心律失常时产生Q-T间期延长[2]。本品治疗心力衰竭时也有10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和出汗,3例出现心律失常[2]。另1例患者因咳嗽、双下肢水肿,用万年青根40g煎后分2次/d,共服4天,计160g,用药第3天患者有恶心。呕吐、心悸气急,活动后气急明显,不能平卧,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类似洋地黄中毒症状[2]。另有2例儿童因误食万年青中毒,患儿表现腹部不适、呕吐,面颊、口唇、舌头进行性肿胀、大量流涎、不能进食,经治疗7天,痊愈出院[2]

【中毒机制】[7]万年青根茎、叶、种子都含有强心苷万年青苷甲、乙、丙、丁。万年青苷具有洋地黄毒苷样作用,但毒性较大,动物实验对心脏作用较洋地黄强3倍,对迷走神经的刺激作用较洋地黄大50%,对心肌可能有直接抑制作用,也有蓄积作用,大量使用时较洋地黄更易发生中毒。

【中毒症状】[7]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口舌麻木等。

2.心血管系统。可出现缓脉、心跳间歇、室上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严重者可出现Adams-Stokes综合征,心脏停搏而死亡。

3.神经系统。可见头晕、眼花、大汗淋漓、严重者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等症状。

4.过敏反应。接触万年青后可引起嗜酸粒细胞性肺浸润症及其他皮肤过敏症状。

【解毒措施】[7]

1.口服中毒者必须立即洗胃,以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并给予鞣酸蛋白以防止毒物进一步吸收,并给予硫酸镁导泻。注射用药者应立即停药。

2.静脉滴注10%葡萄糖液或葡萄糖生理盐水以促进毒物排泄并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

3.若中毒伴有低钾或频发多元性室性期前收缩等,可适当补钾,给予10%氯化钾10~20ml口服,每日3~4次;若中毒所致房室传导阻滞不伴有低钾,并有窦性停搏,肾衰竭等,不得补钾。

4.大量呕吐,可吞服冰块。或注射盐酸吗啡,每次20mg。

5.有心室纤维颤动时,以10%硫酸镁注射液10~20ml,静脉注射。然后用普鲁卡因胺注射液0.5~1.0g,肌内注射,2~3小时1次,每日不得超过5次;或用奎尼丁片,每3小时口服60~120mg,持续2~3天。

6.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时,可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5mg,静脉注射。严重时隔1~3小时,可重复给药。

7.如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无效时,可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注射液1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

8.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6g,水煎2次,合在一起,分2次服完。

9.甘草15g,绿豆30g,水煎,分2次服完。

10.浓茶加适量白糖,频频饮服。

【临床应用研究】

1.治疗心力衰竭。郭协埙等将鲜万年青全植物制成浸膏,每1g含鲜生药30g。每次服1g,每日2~3次,治疗因阵发性心动过速、风湿性心脏病及梅毒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力衰竭15例,效果良好,未见毒性反应。邓荣之以万年青根及茎干品:每日9~15g;鲜品每日15~35g,用到每天60g,但有副作用。一般7~10天为一疗程(达到饱和量)。儿童:按体重1.5~3g/kg计算为饱和量,分数天服。维持量(包括成人与儿童),为饱和量的1/15。采取在饱和量的基础上逐步减量的办法,根据心衰控制情况及副作用而酌情增减。将全日量药物加适量水,浓煎到30~50ml,于早、中、晚3次煎服之,或煎3次,将汁混和,分早、中、晚3次服。对呕吐严重者,改为肛门灌注。结果12例11例获得显著疗效,心衰控制出院,其中1例虽有显效,但胃肠反应太重,被迫停药,又出现并发症,改用洋地黄快速剂无效而死亡。

2.治疗心律失常。梁光裕[3]用上海产万年青鲜品10g或干品5g,煎服。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共8例。结果24小时内起效,平均2天内基本控制症状,最迟5天症状消失,即及时停药,治疗期间末见毒副反应。但万年青的起效时间在抗心律失常方面还是逊于抗心律失常药维拉帕米(异搏定)。

3.治疗白喉。将万年青根40g,洗净,切细,加醋100ml,浸2天后过滤去滓,再加冷开水100ml,使成每1ml含生药0.2g的溶液,服用时可加少许糖浆。每日服6次,4小时1次,首次倍量。多数病例每日用药总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最多用药量为3g。年龄较大者可用含咽法,并用棉签蘸药液涂局部白膜,可缩短病程,治疗128例,结果治愈123例,死亡5例。有2例出现成缓脉及心跳间歇现象,停药5~7天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陈瑞云.基于万年青临床经验的成分分析探索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

[2] 夏丽英.现代中药毒理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6:85.

[3] 梁光裕.万年青治疗心律失常[C].第八届中国生物毒素学术研会,2007:119.

[4]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11.

[5] 陈冀胜.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60.

[6] 周金黄.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5.

[7] 周立国.中药毒性机制及解毒措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