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毒性研究进展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乌蔹莓

Wulianmei

【药名】乌蔹莓

【拉丁名】Herba Cayratica Jeponicae

【别名】拔、茏葛、龙尾、虎葛、五叶莓、笼草、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五爪龙草、赤葛、赤泼藤、五龙草、五爪龙藤、母猪藤、五叶茑、血五甲、过山龙、猪婆藤、五爪藤、鸡丝藤、五爪金龙、小母猪藤、地老鼠、铁散仙、酸甲藤、五甲藤、钦称陀、五将草、过江龙、地五加、野葡萄藤、老鸦眼睛藤、老鸦藤、黄眼藤、止血藤、五爪绒。

【历史】乌蔹莓史载于《本草经集注》,云:“捣敷疮肿,蛇虫咬处。”对其药性,记载不一,《新修本草》云:“味酸、苦、寒,无毒。”《福建药物志》则曰:“辛、苦、凉,有小毒。”

【基原】本品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ep.的全草。

【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本种在山东和江苏北部地区通称绞股蓝,不可与葫芦科植物绞股蓝混淆。

【采收加工】夏、秋季割取藤茎或挖出根部,洗净。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苦;酸;寒。归心,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利尿。用于咽喉肿痛、疖肿、痈疽、疔疮、痢疾、尿血、白浊、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50g;研末、浸酒或捣汁。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内服常用量:鲜品15~30g,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化学成分】[1]全草含挥发油0.005%,内有:樟脑(camphor),香桧烯(sabinene),(王古)(王巴)烯(copaene), β-波旁烯(β-bourbon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 β-榄烯(β-elemene), γ-和δ-荜澄茄烯(cadinene), δ-荜澄茄醇(δ-cadinol),檀香萜醇(santalol),4,8-二甲基喹啉(4,8-dimethyl quinoline),棕榈酸甲酯(methylpalmitate), 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乙酸龙脑酯(bornylac⁃etate),辣薄荷酮(piperitone), α-松油醇(α-terpineol),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1-二十烷炔(1-eicosyne),十甲基环己硅氧烷(decamethylcylohexasi-loxane)等30种成分。还含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lute⁃olin-7-O-glucoside),羽扇豆醇(lupe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lmitic acid)以及阿拉伯聚糖(araban),黏液质,硝酸钾,氨基酸等。根中预试含生物碱、鞣质、淀粉,树胶、黏液质等。果皮中含乌蔹色苷(cayratinin)即是飞燕草素-3-对香豆酰槐糖苷-5-单葡萄糖苷(delphinidin-3-p-cou⁃maroylsophoroside-5-monoglucoside)。

【药理研究】[1]

1.抗菌。乌蔹莓注射液1%、10%浓度,用平皿法证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地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剂31mg/ml,试管内能抑制钩端螺旋体的生长。

2.抗病毒。乌蔹莓注射液1∶10、1∶100稀释与病毒混合注入鸡胚尿囊腔内,对流行性感冒病毒A3/沪防-77-56-E2及京科68-1株有明显抑制作用;1∶100稀释,在人胚肾组织培养中,对腺病毒3型、副流感病毒仙台株有明显抑制作用。

3.抗炎。乌蔹莓水煎醇沉液28g/kg及醇提液25g/kg灌胃,连续7天,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部炎症有抑制作用,两种制剂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对大鼠塑料环肉芽肿有抑制作用。

4.对免疫功能影响。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均使大鼠胸腺减重;0.5g/只灌胃,连续7天,均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

5.促血栓形成。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各以25g/kg灌胃,连续14天,明显促进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和血小板黏附。

【毒性研究】[1]乌蔹莓水煎醇沉液及醇提液腹腔注射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51.12g/kg及102.8g/kg。

【临床应用研究】[2]

1.治疗化脓性感染。取新鲜全草或茎叶洗净,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或取叶、根研成细末,和凡士林调成20%的软膏;或取其原汁烘干碾粉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疖肿、痈、蜂窝组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外伤感染创口、烧伤感染残余创面、脓疱疮、天疱疮、冻疮溃烂、湿疹、皮炎等,具有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的作用。对一般早中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敷后即感到清凉舒服,经1~2次即可见炎症消退;对破溃或化脓创面,治疗后脓液明显减少,肉芽新鲜,加速上皮生长。对绿脓杆菌感染创面。经敷药1~2次,可见分泌物培养转阴。鲜草捣泥外敷也可用于关节扭伤和软组织挫伤。使用中未见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此外,也可配成1∶1或1∶2的鲜草煎剂内服。

2.用于接骨及消肿。取洗净泥沙、剔去硬结的新鲜根0.5kg,糯米饭半碗,千捶成膏敷患处。或在秋冬时采根洗净切片晒干,研成粉末,密封,用时以白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一般敷药12~24小时,如局部感灼热应立即换药,否则容易发泡。治疗关节炎时,一般敷3~7天即可。曾治1例右手尺骨骨折,断面整齐,患部肿痛,经整复后敷上五将草药膏,固定,3天换药1次,1星期去夹板,半月即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