鸸鹋
在澳大利亚,鸸鹋可谓随处可见,人们再熟悉不过,被视为是这个国度的经典象征,与袋鼠一起出现在该国的国徽上。它是澳大利亚境内最大的食草类动物之一,几乎分布在所有地区,但如今在塔斯马尼亚已见不到。
“四处流浪的”鸸鹋在澳洲已经生活了数百万年,对荒凉的澳大利亚腹地再适应不过了。大规模的迁移早就成为鸸鹋生存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只在小跑的鸸鹋
鸸鹋的长腿使它们能够以平均7千米/小时的速度长途跋涉或以48千米/小时的速度迅速逃离。鸸鹋长有三趾,而鸵鸟仅有两趾。
高大而敏捷
形态与功能
鸸鹋是一种外表不精致的大型鸟类,蓬松的双层羽毛(它们的副羽,即从正羽根部分出来的次羽,长得跟正羽一样长)从体表柔软地垂下来。鸸鹋换羽之后为黑色,但由于太阳光会使赋予它们羽毛褐色的黑色素逐渐褪色,因此,它们的羽色会变浅。鸸鹋的雏鸟带有黑色、褐色和米色的纵条纹,很容易隐藏于长草丛中和浓密的灌木丛中。
鸸鹋的颈和腿很长,但翅膀很小,不足20厘米。成鸟在颈部的气管和气囊之间生有一道空隙,使气囊成为一个回音室,从而提高了它们低沉鸣声的传播质量。
觅食新鲜美味
食物
鸸鹋喜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植物上一些营养集中的部位:种子、果实、花和嫩芽。此外,当昆虫和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唾手可得时,鸸鹋也不会拒绝。但野生的鸸鹋不食干草和落叶,哪怕它们就在嘴边。鸸鹋会摄入多达46克的大卵石以帮助砂囊研磨食物,还经常会摄入一些木炭。丰富的食物使鸸鹋发育很快、繁殖迅速,但这同时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为充足的食物在同一个地方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可以得到,为了获取食物,它们必须迁移。在干旱的澳洲内陆地区,一个地方的食物短缺往往意味着需要走上数百千米才能找到另外的食物源。
知识档案
鸸鹋
目 鹤鸵目
科 鸸鹋科
2属2种。
分布 澳大利亚。
栖息地 除雨林和空旷地外的其他所有地区,沙漠和澳大利亚最北端偏少。
体型 高1.75米,重50千克。雌鸟比雄鸟重5千克左右。
体羽 换羽后黑色,平时褪成褐色。
鸣声 咕哝声和嘶嘶声,雌鸟发出有回声的隆隆之音。
巢 用叶、草、树皮和树枝在地面或灌木下、树下搭一个平台或围一个圈。
卵 窝卵数9~20枚,由雄鸟孵化,孵化期56天。
食物 芽、种子、花、果实、某些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
鸸鹋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适应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在食物充足期贮存大量的脂肪,以供接下来长途觅食所用,这也是为何正常情况下体重45千克的鸸鹋在体重降至仅为20千克后仍能照常活动的原因所在。二是只有在雄鸟孵卵时才不得不留在一个地方,其他时候它们则自由移栖,当然,带着雏鸟时步伐会放慢一些。而雄鸟在孵卵期不吃不喝不拉,因此,这段时间内当地的食物供应情况如何和它没有任何干系。
父亲带孩子
繁殖生物学
鸸鹋在每年的12月和1月进行交配,每对配偶会占据约30平方千米的领域。从4月至6月,雌鸟陆续产下9~20枚的一窝卵。当雄鸟开始孵卵后,许多雌鸟便会离开,有时去与其他雄鸟交配,然后再产下一窝窝卵。少数雌鸟留下来用它们独特的鸣声——响亮的隆隆之音来保护孵卵的雄鸟。经过56天的孵化雏鸟终于出生后,雄鸟就变得极具攻击性,它们将雌鸟驱逐出去,并会攻击接近巢的人。雄鸟在接下来的5~7个月里与雏鸟待在一起,不过与其说是它带着孩子们外出觅食,不如说是它被孩子们牵着鼻子到处转。之后,父鸟与后代的关系告一段落,雄鸟开始为下一个繁殖季节寻找配偶。
暂无灭绝之险
保护与环境
在18世纪后叶之前,鸸鹋有数个种类和亚种。然而,当欧洲移居者来到澳大利亚后,国王岛(位于巴斯海峡)和袋鼠岛(位于南澳大利亚)的侏鸸鹋以及塔斯马尼亚的亚种很快便灭绝了。但在澳洲大陆,鸸鹋仍广泛存在。它们栖息于油桉丛、林地、矮树丛、野地、沙漠灌木丛以及沙原中。鸸鹋在沙漠地带比较稀少,通常只有在大量的降雨带来草本植物的迅速生长和灌木结出硕果时才会出现。鸸鹋还生活在澳洲的不少大城市附近,但如今在那些为了农业耕作而将自然植被清除的地方,已看不到它们的身影。
鸸鹋以对后代关怀备至而著称,同时它们为保护雏鸟,对一切靠近者采取的凶狠态度也是出了名的。雏鸟的保护色及斑纹使它们能够很好地隐蔽在草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