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奥孔的“痛苦表情”
The Laocoon
必知理由
希腊雕塑的最高典范
世界上最完美的作品
类型:雕塑
出土地点: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
出土时间:1506年
材料:大理石
创作时间:公元前1世纪中叶
1506年1月4日,一个名叫佛列底斯的意大利人在罗马提图斯皇宫遗址的废墟上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座群雕像马上被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收购,并置于梵蒂冈的伯尔维多宫。教皇总建筑师桑加罗鉴定这是提图斯皇宫杰出的藏品《拉奥孔》。《拉奥孔》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约在公元前1世纪中叶制作,刻画的是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
《拉奥孔》 格列柯 西班牙
拉奥孔的故事成为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之一。格列柯具有宗教神秘主义思想,他成名后物质上很丰富,但精神上却日益苦闷。晚年时,格列柯性格愈发孤僻、狂放,画面上人物身躯严重的扭曲变形便是一个表现,画面笼罩着一种虚幻、病态的神秘气氛。色彩则加强了凄凉恐怖的月夜的阴森逼人,人物像是旷野中的孤魂一般漂泊无定。格列柯笔下的人物形象成为其思想哲理的象征。
群雕取材于特洛伊战争: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祭司。为了争夺漂亮的海伦,希腊联军在雅典娜诸神的庇护下,与特洛伊人进行了长达10年的战争,但希腊联军仍然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希腊人使用了木马计。他们制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奥德赛率领战士藏入马肚。希腊联军假装撤退,乘船隐避到附近的海湾里,把木马放置在城外。特洛伊人以为希腊联军撤退了,于是打开城门,他们看到一匹巨大的木马,以为是太阳神的恩赐,想把它拖进城去。这时,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特洛伊人劝说不要把木马拉进城,以免中计。拉奥孔的言行触怒了雅典娜诸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一怒之下,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让蟒蛇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这是人与神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拉奥孔要警示人们避免灾难,这本是他的责任;但他又违背了神的意志,遭到惩罚。
《拉奥孔》
罗得岛上的雕塑家阿基桑得罗斯、雅典的诺多罗斯和加纳那的波利佐罗斯共同创作了这件作品。它表现了拉奥孔与两个儿子痛苦地与巨蟒搏斗的情景,剧烈的挣扎令肌肉产生了痉挛,如一座座小山丘相互连接,表达出在痛苦状态下力量的迸发。这件作品被誉为希腊雕塑的最高典范。
群雕表现的是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受蟒蛇折磨,痛苦挣扎的情形。在祭坛的石阶前,拉奥孔与蟒蛇作殊死搏斗。他双手擒住巨蟒,蟒蛇则穿绕他的肋腹,咬噬他的腰部,拉奥孔急剧地躲闪,身躯激烈地扭曲。他全身的肌肉绷紧,胸部高挺,腹部紧缩,竭力抑制自己的痛苦。他身边的两个儿子有不同的表现。一个所处的环境还不太危险,因此抽出左腿极力摆脱,可他又牵挂父兄的安全,侧过头来关切地注视着父亲;而另一个的境况很糟糕,他已经站立不稳,举起左手,像在呼救,死亡的恐怖已经控制了他。
群雕采用金字塔形的处理方式。拉奥孔形体较高大,他的儿子则较矮小。两条扭动的巨蟒把三者连在一起,构成一个三角形,稳定而富有变化。躯体随蛇的缠绕而扭动,相互呼应组成一个多变的整体。《拉奥孔》表现了一种爱国、人与神斗争的精神,这使得“拉奥孔”具有了广泛的意义。
德国戏剧家莱辛写过一本论述诗歌与造型艺术的书,其灵感就来自《拉奥孔》,他把书命名为《拉奥孔》,书中探讨了这座雕像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莱辛注意到,雕像中拉奥孔面孔所表现的痛苦,并不如诗歌所写的那样激烈。莱辛的解释是,在古希腊,艺术家把美看作艺术的最高准则,在创造《拉奥孔》的时候,他们为了避免痛苦时的丑态,就把身体的苦痛冲淡,把哀号化为轻微的叹息,因为哀号会使面部扭曲变丑。这是古希腊雕刻美的一个法则,化丑为美,显示出“静穆的光辉”。
《拉奥孔》的出土震动一时,它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赞叹“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认为《拉奥孔》的高度悲剧性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