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2015年12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银河奖征文(特别赞助:微像文化)(6)

“老天有眼!我们马上就能抓住那个狗娘养的了!”还没等苏珊娜开口,坐在后排座位上的一名乘客已经情不自禁地吼出声来。这个长着一张线条粗犷的大众脸的男人只是镍星基地的一名普通警卫,对最近发生的一切都知之甚少。他现在所想的仅仅是为那些不幸的同伴讨回公道——但这已经足够了,“到时候我一定要——”

“别急,”老人摆了摆手,“请允许我解释一下,我刚才说的‘不远’,只是平面距离而已。如果我没弄错的话,他很可能和我们并不在同一高度上。”说罢,他那双蜡黄色的眼睛转向了苏珊娜,“准尉,预热1到4号主推进器。我们要到下面去了。”

“下面?!”这个看似平平无奇的词就像一根尖锐的冰针,戳得苏珊娜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在她脚下,无穷无尽的冰冻云团正在气态行星那种特有的永不休止的飓风驱策下狂暴地相互盘绕撞击着,含硫的云层碎屑如同炼狱群魔伸向天空的爪子,不断从划过云海的闪电之间探出。“下面多远?”她问。

“不超过八十公里,在液氢海面以上。那儿可能有点儿小风,不过我认为应该没什么大碍。”

“八十公里?!可我们的机体强度——”

“至少比‘无惧号’的要好。”老人挥手打断了她的话,“既然他能下得去,我们当然也能。”他对苏珊娜露出一个勉强可以算是微笑的表情,“相信我。”

“当然。”苏珊娜叹了口气,开始从充气风帆中抽出填充在高密度薄膜内的惰性气体,银光闪闪的风帆迅速皱缩成两个连在细长绳索尽头的小球,然后被收进了位于机首两侧的舱室中。事到如今,他们已经成了一堆过河卒子,唯一的道路只有继续向前……同时祈祷能在这趟旅程的尽头找到正义。“我相信你。”她说。

穿梭机身子一沉,像一只扑向水面的翠鸟般冲入张牙舞爪的层云之中。

2

就像许多类似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开始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光点,由一套微不足道的监控系统投射在一幅微不足道的二维平面图顶端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落之中。

一开始,这个小点出现在行星晨线的北极点附近,从北极圈逐渐向南移动,一路上与其他的小点逐一会合、共同行动,就像一只在雪地中越滚越大的雪球。当这只“雪球”最终抵达行星的赤道时,它的体量已经膨胀到了镍星基地的执勤人员无法将其忽视的地步。于是,在这一天凌晨(当然,基地里的“天”是与旧地球而非这颗类木行星的“天”同步的。毕竟,除了真正的饭桶之外,没人愿意每过六个半小时就吃一顿晚餐),当苏珊娜·塞尔准尉从标准睡眠程序中被唤醒时,她惊讶地发现,自己醒来的时间比预设时刻早了整整两个小时,而且她的视网膜读出装置上也多出了一份任务简报。

在不情不愿地爬出睡眠舱后,苏珊娜用了十分钟时间阅读任务简报、打理个人事务并进行飞行器的必要准备,而等待乘客登上停在航空港内的“好奇号”——它是镍星上的八架穿梭机中最新也最结实的一架——并将它从双层气密闸门里开出去,则花掉了几乎两倍于此的时间。在跃出气闸的一刻,一股强烈的上升气流如同传说中北海巨妖的爪子般紧紧地攥住了“好奇号”,险些在这架穿梭机开启引擎之前就将它砸碎在镍星坑坑洼洼的灰色表面上。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一番挣扎之后,苏珊娜最终成功地让她的宝贝穿梭机摆脱了那只无形的巨手,开始沿着导航系统自动规划的航线盘旋下降。

“注意到了吗,准尉?”就在苏珊娜专心致志地操纵穿梭机躲开一处危险的湍流时,这架航天器上唯一的乘客突然开口问道,“这次任务的路线与以前的不太一样。”

“嗯,没错。”苏珊娜心不在焉地答道,同时略微调整了一下机翼的迎角,以便降低穿梭机下降的速度。在大多数时候,她的乘客们通常都不怎么和她说话,仿佛她不过是一台套着人类外壳的自动驾驶仪,但这一位却有些不同:作为镍星研究基地的主任,吕锡安教授一直以健谈和性格开朗而著称。这位有着东方血统的天体物理学家可以报出基地里近百名工作人员中每一个人的名字,并与其中至少三分之一的人都结下了某种程度的友谊。尽管这个数字看上去并不算惊人,但相对于他那些一心扑在研究课题上的同事而言,这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奇迹了。“我们的目标离基地太近了,我现在都还能用肉眼看到它的影子。”

“的确,”吕锡安下意识地挠了挠下巴上稀疏的白色胡茬,“这还是我们的观察对象头一次大量集中在离行星赤道这么近的地方。按照过去的观察记录,它们通常不会越过南北纬16°25′——也就是行星的南北回归线,这也是我们当初选择镍星作为基地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赤道上空设立基地可以最大限度地远离我们的观察对象,从而将对它们日常活动的干扰降到最低。”

太空军准尉点了点头,没有答话。尽管在邦联科学院的不动产清单上,镍星基地一直被算在“空间站”那一栏下,但事实上,这座科研基地的外观与人类所建造过的任何一座空间站都截然不同:如果将镍星基地的全息影像与主要物理学参数摆在一个不明就里的天文学系毕业生面前,那么他或者她多半会指出,这颗看上去活像是一只被烤焦的马铃薯的小天体是一颗典型的、环绕类木行星环带内侧运转的周界卫星,有着极不规则的外型和紧贴行星大气层的低矮轨道。在被告知它的化学成分之后,这位毕业生或许还会做出进一步推断:这颗卫星极有可能是一颗类似于水星的类地天体被行星引潮力撕裂后残留的固态铁镍核心碎片之一,并且正沿着一条螺旋形轨道无可避免地坠向它所绕转的行星表面——就像它那些早已踏上这条不归路的同胞兄弟一样。当然,事实也的确如此。

不过,与MG77581A3拥有的其他几十颗卫星不同的是,镍星上存在着生命——在这颗最大直径不足两公里的小卫星内部,龙造寺建筑株式会社的施工队挖掘出了超过十二万立方米的空间,并为这些空间安装了高强度混凝土内壁、废物回收系统、空气循环系统与能够维持平均0.9G重力的重力场发生装置。而阿纳斯塔修斯精密仪器有限公司则为基地提供了绝大多数研究设备与通信装置。在这颗小卫星上,定居着超过四十名科研人员和同等数量的后勤人员,外加一个班的警卫、他们的三只宠物猫和一名邦联行政官——后者存在的唯一意义是宣示这里是邦联的神圣领土。只不过,邦联对这里的主权不可能维持多久:由于轨道过度接近行星表面,镍星很可能会在未来的一两个世纪内最终投入它绕转的行星致命的拥抱,当然,这颗卫星上的居民现在暂时还不怎么担心这个。

由于类木行星通常被认为“缺乏研究价值”,邦联科学院极少向这类天体派遣科考人员,更遑论派人长期驻扎了,但MG77581A3却是个彻头彻尾的例外:十年前,一名曾在邦联军队服役的生态学家若望·罗孚特教授①在考察类木行星大气表层的硅基微生物群落时,偶然来到了这颗尚未命名的类木行星,随即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因为某种不为人所知的原因,那些看似漫无目的地游荡在这颗行星表面的气旋——至少是它们中的一部分——竟然拥有某种可以称得上是意识的东西。这些气旋能够通过改变自身各部位的电位差与物质密度,有目的地进行运动,能够对主要以无线电与微波信号为主的外界刺激做出有条理的反应,甚至还表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逻辑能力!尽管罗孚特教授本人在不久之后就不幸死于一场事故,但他的发现已经引起了邦联科学院的兴趣,并最终促成了镍星基地的建立。

“目标已经进入肉眼可见范围。”当一系列硕大无朋的阴影宛如传说中的擎天巨柱般从地平线上逐一浮现时,苏珊娜又例行公事地检查了一遍仪表读数——大多数现代航天器都采用更方便的人机互联操作,甚至是纯人工智能控制,但这架穿梭机是军方提供的,因此它的操纵系统在本质上仍然与它那些活跃于20世纪末的鼻祖颇为相似。按照设计师的说法,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是因为传统操作界面更加“可靠”,能够“将意外受损导致事故的概率降到最低”。但苏珊娜怀疑,这更可能只是因为那些家伙的脑子仍然停留在五个世纪前的缘故。“雷达扫描结果与同步卫星传来的航拍图像完全吻合,目标总数为一百七十一个,包括一百一十九个C级、三十九个B级、十个A级和三个A+级,运动方向全部是东南偏南,速度四十节上下。”

“看来今天是钓大鱼的日子。”吕锡安轻描淡写地评论道,“重力场探测器启动了吗?”

“计算机正在生成读数……等等!”当几行闪烁的数字从那台古董级的显示屏上跳出时,苏珊娜下意识地咽下了一口唾液,“教授,目标的平均质量……有些不太正常。”

“的确,”在盯着显示屏看了几秒钟后,吕锡安点了点头,“纯粹的氢、氨冰和甲烷的密度绝不会这么大……选定一个目标,生成精细密度图像。”

“好的。”苏珊娜修长的手指像弹琴般在操作屏上来回跳动了几秒,“成了!这就是离我们最近的目标的密度影像。”她指了指副驾驶席前的一块显示屏。在狭窄的屏幕上,一道巨大的、不断运动着的旋涡状物体足足占据了三分之二的空间,看上去活像是某种有生命的后现代主义雕塑。就像人类体温图一样,这道气旋的不同位置按照密度差异分别以不同的颜色标出:构成它“躯体”绝大部分的都是海水般的湛蓝色,间或夹杂着少量的草绿与淡黄色,但在接近其顶端的地方,一块代表高密度区域的显眼红色就像阴燃的煤炭般闪烁着,而且正以极快的速度来回移动着。“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教授,”苏珊娜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惊慌,“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情况!这根本不像是自然的——”

“这当然不是自然现象。”吕锡安朝着穿梭机的风挡伸出了一只鸟爪子般枯瘦的手,“看仔细了,准尉。”

“该死的,又是那个混小子!”当苏珊娜沿着吕锡安手指的方向重新抬起视线时,一抹混合着好几种不同情绪的酡红立即出现在了她的脸颊上:在离那座巨型气旋只有咫尺之遥的地方,一个轻巧的银色身影正敏捷地在气旋边缘搅起的碎云间来回穿梭,就像一只逗弄着巨龙的飞鸟。与她驾驶的“好奇号”一样,这架穿梭机也有着经过强化、适合在高密度大气中飞行的倒“V”字形机翼,但它的体积更小一些,而且没有打开充气风帆——显然是担心被卷入狂暴的风暴之中。早在多年以前,镍星基地的人们就已经发现,这颗行星上的风暴似乎有着一种摧毁它们遇到的任何人造设备的倾向,尽管用于直接勘探工作的一线穿梭机现在都已经安装了被称为“隐形斗篷”的防护设备,但接近到如此近的距离仍是近乎自杀的举动。

“嘿,史蒂夫!”苏珊娜打开了一个通信频道,“今天没有你的飞行任务,你跑下来搞什么鬼?!喂!该死的,你听得到吗?”

“史蒂夫先生不在这儿,准尉,”一个细声细气、听上去似乎有些没精打采的男子声音从扬声器里传了出来,“‘无惧号’上现在只有我一个人。”

“洛佩斯博士?!”在听到这个声音的一刹那,苏珊娜下意识地挑起了细长的眉毛。奥古斯特·米格尔·洛佩斯博士是镍星基地里最重要的科研人员之一,而且恰好也是他们中唯一一个拥有穿梭机驾驶资格的人。就苏珊娜所知,这位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科学家对独来独往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而且从不注意他人的感受——她自己就曾经不止一次因为洛佩斯不打招呼就擅自开走“好奇号”而与他发生过争执,“你来干什么?”

“很抱歉,我不认为我有义务向一个没有接受过必要的专业训练的人解释我的具体研究活动。很明显,即便我做出解释,你也未必能够理解。”洛佩斯的声音仍然软绵绵的,但却带上了几分令人厌恶的自以为是的味道。与此同时,那个银色的影子突然从环绕气旋的盘旋飞行中猛然拉起,如同一支离弦之箭直冲云霄,“我想我应该回基地去了,代我向吕锡安教授问好,准尉。通信完毕。”

“你这该——”苏珊娜下意识地张了张嘴,想趁着结束通信之前再为对方送上几句“祝福”。但就在这时,另一件事却吸引了她全部的注意力:她原本以为,刚才重力探测器上出现的反常高密度区域不过是“无惧号”穿梭机的存在所造成的干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无惧号”离开仅仅几秒钟后,那个高密度区域又一次出现了,虽然比刚才看上去小了一些,却也更不规则,但这个物体的体积和总质量仍然颇为惊人,更重要的是,在短短几秒钟后,它突然开始沿着气旋的内缘螺旋上升,就像一枚被火药燃气推动的枪弹一样骤然冲上了云霄!

“这……这怎么可能?!”透过嵌有防辐射隔层的气泡型座舱壁,苏珊娜目瞪口呆地注视着那个在转瞬之后就已经没入铺满天穹的暗色调云层中的小点——虽然只是短短的一瞥,但她的经验使她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那到底是什么:在过去九年中,她曾经无数次在行星系内的例行飞行中见到过这种东西。无论在哪个行星系中,这些天体家族中的小字辈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子:不规则、坑坑洼洼、色调阴暗,一副灰头土脸的蠢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