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一
合上此书,掩卷而思,一股无名的感觉在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它似乎在告诉我:在人类惨遭法西斯蹂躏最黑暗的时代,良心并未泯灭,正义尚在人间。请牢牢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
70年前的今天,当犹太民族近3万民众在中国上海的街头欢欣鼓舞地迎接着“二战”胜利到来的时刻,他们意识到,是上海人民给了他们温暖的庇护,使他们能够见到生命旅程中最为珍贵的曙光。从此之后,不管他们中的哪一位去了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上海终究成为了永远挥之不去的第二故乡。
在虹口区长阳路62号,矗立着一幢外表修葺一新的欧式建筑,进到里边,你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犹太民族文化气息,这就是当年的摩西会堂——现在的犹太难民纪念馆。馆内陈列的各种物件,反映了当年犹太难民在上海生活的各种场景,虽然经过岁月沧桑的磨砺,依然能够勾起人们无尽的回想。外墙上,用希伯来语镌刻着在上海生活过的犹太难民的名字,召唤着已经离去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
几十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人光顾过这里,他们中有参观者,更有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前来景仰、前来探寻、前来追忆、前来寻根。以色列国的政要们,只要来到上海,几乎都要来这里参观、悼念。最著名的莫过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了,这位戎马一生的三军总司令,深知和平的重要。他是第一个访问犹太难民纪念馆的以色列政要,他说: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政府的名义表示感谢。
今年初,虹口区政协管维镛主席来找市政协。他建议,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为警示人们不忘历史、珍惜和平、面向未来,希望在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基础上,开展一次史料征集工作,并将征集的成果汇编成册,留存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中国人民友善、包容的民族情怀。市政协当即表示全力支持。这之后,市政协、上海公共外交协会、虹口区政协的几位同志聚集在一起,查阅资料、召集座谈研讨、探访故居旧里、接待来访来客、编辑故事文章,短短数月,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犹太难民与上海》终于在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之前与读者见面了。
感人至深的故事很多很多,在这套书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人性中的善与爱,是危难之中的坚与贞,是苦难之后的感与恩,是发自内心深处对和平的追求和召唤。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是友善、包容的民族。过去,我们用宽阔的胸怀接纳了遭受苦难的人们;今后,我们仍然会用最坚定的信心,张开双臂去拥抱和平。愿这套书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迪。
上海市政协主席 吴志明
2015年8月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