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悬疑录:将进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日月双飞(5)

先说上官婉儿。她是高宗朝名相上官仪孙女,上官仪因反对武则天持政,以“离间二圣、无人臣礼”罪名被杀,累及家族,儿子上官庭芝也被斩首,儿媳郑氏抱着上官家唯一后代——年仅一岁的上官婉儿没入掖庭为奴。郑氏是官宦之女,知书识礼,上官婉儿在母亲的精心教导下,熟读经书史籍,不仅能吟诗著文,甚至书法、数术、弈棋等无所不精。由于才华出众,她稍一成年,便在宫人中崭露头角,才名甚至传到了武则天耳中。武则天当时还是高宗皇后身份,便召见上官婉儿,当场出题考较。婉儿对答如流,文章须臾而成,才思敏捷,笔气舒爽,有名士之风。武则天很是赞赏,感叹道:“此女才智非凡,赛过须眉。”于是免去上官婉儿奴婢身份,初封为才人,令其掌管宫中诏命。

上官婉儿接到诏令后,百般滋味交织心头——对杀父仇人的憎恨,对知遇之恩的感激,对未来的紧张,对皇后的恐惧——真有说不清的烦恼。但是一两年之后,上官婉儿就成了武则天最信任的贴身女官。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负责起草诏敕,时称“内舍人”。

期间,上官婉儿曾因违逆旨意被处以黥刑,被武则天下令在额头烙上了印记,姣好面容尽毁。所谓“违逆旨意”一说是上官婉儿与男宠张昌宗私相调谑时被女皇发现,因而被处以黥刑。另一说则更加离奇。传说上官婉儿自小爱慕前太子李贤,曾赶赴巴州[43]看望。李贤曾在木门寺晒经石写下诗句道:“明允受谪庶巴州,身携大云梁潮洪。晒经古刹顺母意,堪叹神龙云不逢。”上官婉儿到达木门时,传来李贤已经被害的消息,悲痛欲绝,便请人在晒经石上修了一座亭子,题诗道:“米仓青青米仓碧,残阳如诉亦如泣。瓜藤绵瓞瓜潮落,不似从前在芳时。”之前武则天为废除李贤太子位,诬陷其谋反。李贤作诗道:“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想以骨肉亲情来感动母后,但还是被废,贬为庶人,被迁到巴州。上官婉儿诗作隐含前事,又有深切悼念李贤之意,自然惹怒了武则天。

受黥刑后,上官婉儿特意从额顶梳下一些头发,本意是要遮住烙印,不想平添几分妩媚风情。许多宫女争相效仿,流传开去,即后世所称“刘海”。但“违逆旨意”这件事并未从本质上改变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信任。上官婉儿在险恶的宫廷环境下长大,善于逢迎,懂得随波逐流的生存之道,曲意迎合之下,更得女皇欢心。武则天晚年怠于政事,遂命婉儿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婉儿权势日隆,就连武派核心人物梁王武三思也刻意巴结讨好她,二人遂成为秘密情人。

神龙革命后,武则天被迫退位,唐中宗复辟。中宗也十分重视并信任上官婉儿处理政事的才干,仍委任她为自己的秘书,专秉内政。不久,又纳作嫔妃,进拜昭容,仍执掌诏命。上官婉儿乖巧异常,为了避免与韦皇后冲突,又将自己的情夫武三思引荐给韦皇后。武三思相貌不凡,床上功夫了得,很得韦皇后欢心。如此,在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支持下,即使反武浪潮此起彼伏,武三思不但没有被杀或被黜,反而跃升成为司空,位列三公,并联手除掉了恢复唐室有功的五王集团,导致武氏一党再次专权于朝堂。尽管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对文人提拔奖掖,在促进文学繁荣上做出了贡献,但时人仍认为上官婉儿是力保武氏再起、害死五王的罪魁祸首。

中宗共有四子:李重福、李重润、李重俊、李重茂。次子李重润为韦后所生,风神俊朗,孝友好书,因看不起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男色侍奉女皇、在外乘机招权纳贿的行为,曾跟人私下议论,声称总有一天要杀死这两个人。张氏兄弟得知后跑去向武则天告状,武则天不问青红皂白,命人将李重润等人活活打死。而长子李重福为宫女所生,身份卑微,又娶了张易之外甥女为正妃,因而深为韦皇后厌恶。韦皇后诬陷李重福是害死李重润的元凶之一,奏请中宗将其贬往均州[44]。三子李重俊虽被立为太子,却因为不是韦后亲生,一样不受宠爱。

安乐公主对庶出的哥哥李重俊也很看不起,与丈夫武崇训经常一道辱骂太子,背后称其为“奴”。李重俊听说后怒火中烧。他正当血气方刚的年纪,决心也学习祖辈太宗皇帝发动玄武门之变,起兵诛灭武三思,逼中宗退位。

经过仔细分析,李重俊觉得满朝文武中唯有辽阳郡王李多祚忠诚爽直,值得信赖,便去向李多祚寻求帮助。李多祚前后掌禁军、北门宿卫二十余年,曾参与神龙革命、逼迫武则天退位,扶持唐中宗复辟帝位、重建李唐,对武三思擅权也很愤慨,此时见太子流泪倾心诉说,很受感动,决定帮助太子起事。此外,李多祚还联络了部将李思冲、李承况、独狐之等人协助太子。

神龙三年(707年)七月六日,太子李重俊和李多祚、李思冲等人假称奉皇帝紧急诏令,率羽林三百多人袭击武三思府第。武三思此时正拥着侍妾饮酒作乐,儿子武崇训也陪坐一旁,安乐公主进宫去还没有回来。羽林军一拥而入,见一个杀一个,将武三思父子牵到太子李重俊马前。太子李重俊骂了几声,拔出佩剑刺死二人,又下令杀尽武三思全家。随即命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及其子李禧分兵把守各处宫门,自己同李多祚一起杀入肃章门,直奔中宗、韦皇后的寝殿。

中宗与韦皇后、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等人夜宴方罢,忽见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飞奔前来报告:太子李重俊谋反,已带兵杀入肃章宫。中宗吓得浑身发抖。韦皇后大骂道:“我早说过你这儿子不是个东西,不听我的话,死路一条!”

还是上官婉儿镇静,告道:“玄武门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立即登上玄武门楼,一来可暂避杀身之祸,二来可宣布紧急诏命,征调兵马讨逆。”

中宗、韦皇后便跟着上官婉儿慌慌张张地来到玄武门门楼。皇帝、皇后都没主意,上官婉儿老谋深算,便以中宗名义令将军刘景仁立即率领在玄武门值夜的百余飞骑严守门楼,抵御叛兵。

这时,李多祚已经领兵来到玄武门,见中宗在门楼上,又有飞骑守卫,不敢贸然行动。他为人耿直,不敢轻易对皇帝无礼,导致目的不够坚定明确,当断不断,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中宗在门楼上斥责李多祚道:“朕待你不薄,为何助太子谋反?”李多祚回答道:“武三思淫乱宫闱,臣等奉太子令,已将武三思父子正法,太子与臣等并无谋反之意,只是请求陛下准许肃清宫闱之乱,臣立即退兵,再向陛下请罪。”

一听到武三思父子已被杀,韦皇后、上官婉儿以及安乐公主都大哭起来。

李多祚又高呼道:“上官婉儿勾引武三思入宫,是第一等罪犯,请陛下速速将她交出来!”

中宗还没有答话,上官婉儿已是泪水满面,跪在中宗脚下,哭道:“臣妾并无这等事,请陛下明察。臣妾死不足惜,只恐叛贼们先是索要臣妾,再索要皇后,最后索要陛下。”

中宗一时没有了主意。上官婉儿上前指点了几句,中宗这才向城下大声宣道:“叛军们听着,你们原是朕的亲信宿卫,为何跟从李多祚谋反?若能立时反正,杀死李多祚,朕不但不计前罪,还另加封赏,保证你们的荣华富贵!”

羽林军本来以为太子和李多祚是奉诏令起事的,现听到中宗的亲口宣告,方知自己跟着李多祚成了叛逆。各人都有老小家口,未免动心,大家一时沉默。当时,宦官宫闱令杨思勖主动请求出战,先斩杀了李多祚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羽林军随即一齐拥向李多祚,将他乱刀砍死。李思冲、李承况等将领也被杀死在乱军中。杨思勖一战成名,从此以宦官身份为将,以嗜杀善战出名。

太子李重俊带领几十名侍从突围而出,逃向终南山。兵部尚书宗楚客调动兵马,迅速平息了这场叛乱。太子李重俊在终南山树林中休息时,被手下士兵刺死,割下首级献给了朝廷。中宗闻报后,毫不痛惜,反将儿子的首级献入太庙,并奠祭武三思和武崇训的灵柩,甚至还把儿子的首级挂在朝堂示众。对于中宗这种古怪之极的做法,大臣们既气愤又寒心,但谁也不敢多说什么。

官职卑微的永和县丞宁嘉勖路过长安,见到被悬挂示众的太子李重俊首级,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包住首级,伤心得号啕大哭。他哭的不是素昧平生的太子,而是痛心大唐骨肉相残的血腥,伤感动荡不安的局势。宗楚客知道后,立即将宁嘉勖流放到岭南[45]。宁嘉勖很快因水土不服死在流地。

上官婉儿在平定李重俊之变上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但经历这件事后,她的立场起了巨大变化。之前表弟王昱曾警告她,若是继续亲近武氏、韦后,将会给上官家族带来灭顶之灾。起初上官婉儿并不在意,但在李重俊兵变中,李多祚叩阁指名索杀她,且公然指责她是勾引武三思入宫的罪犯,她才知道自己在世人心目中的印象,遂决意转而支持李唐宗室,与太平公主尤为亲近。

中宗四个儿子中,次子重润、三子重俊已死,长子重福获罪流放在均州,剩下的幼子重茂,年仅十岁。中宗很想立重茂为皇太子,遭到韦皇后的反对,她对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李重茂根本不放心。而安乐公主恃宠骄恣,想当皇太女的愿望越发强烈,开府置官,“皆出屠贩,纳赀售官”“侯王柄臣多出其门”,甚至伪造诏敕,掩住文字,让中宗“署可”[46]。

在这场立储之争中,上官婉儿坚决反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几次向中宗进谏。中宗态度模棱两可,虽表示不会立安乐公主,但也未立幼子李重茂为储君,是以太子之位一直虚悬,令有野心之人愈发蠢蠢欲动。偏巧这时候官民接连上告韦皇后淫荡滥权,动摇了中宗对皇后的信任,皇帝皇后夫妇关系微妙异常,紧接着中宗皇帝中毒身亡,宫中气氛愈发诡异紧张。

上官婉儿在宫外置有宅第,亭台阁宇,园榭廊庑,穷极雕饰,几胜皇宫。她酷好风雅,常引文学之士宴乐其中,又喜床笫之欢,多蓄男宠,因而绝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宫外。偏偏中宗中毒之前,她重新回到了皇宫,并在中宗身亡当日,接待了贵客太平公主。

再说太平公主。她是唐高宗和武则天唯一爱女,父母均为皇帝,贵盛天下。武则天对待诸子心狠手辣,或杀或贬,毫不留情,但对这个女儿却极是宠爱,认为她姿色美艳、身材丰腴、足智多谋,酷类自己,常与之商议政事,但不准太平公主将所参与政事外泄。太平公主前期行事收敛,只小心翼翼地侍奉母亲,但后来的一系列事实表明,她其实是李氏王朝的拥护者,不但用手段铲除了酷吏来俊臣,还预谋参与了针对其母的神龙革命。而以武则天之精明凌厉,竟事先没有从爱女身上发现任何端倪,足见太平公主心计城府之深。

中宗复位后,太平公主走到台前,积极参与朝政。中宗对唯一的亲妹妹极是尊重,曾特地下诏免她对太子李重俊行礼。韦皇后与安乐公主想当女主、开始干政乱权后,必然与太平公主发生利益冲突。韦皇后自知地位、权谋均不及太平公主,便想用阴谋铲除对方。太子李重俊兵变被杀后,韦皇后指使亲信宗楚客陷害太平公主与李重俊同谋,同时被诬陷的还有相王李旦,也就是睿宗。中宗居然信以为真,下令将相王及太平公主收付诏狱,调查鞫讯。主审官御史中丞萧至忠流泪进谏道:“陛下富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而使人罗织害之乎!相王昔为皇嗣,曾坚请则天以帝位让陛下,累日不食,此海内所共知,奈何因外人一言而疑之!”

萧至忠与韦皇后是姻亲,其女与韦皇舅之子崔无披定亲,连他都这么说,中宗深为动容,遂不再追究,李旦和太平公主这才得以幸免于难。

然经此一事,太平公主与韦皇后一党的矛盾已公开凸显,以太平公主的个性,绝不会坐以待毙。只是中宗与韦皇后曾共渡患难,“备尝艰危,情爱甚笃”,曾许下“幸复见天日,当唯卿所欲”的诺言[47],只要他还在位,太平公主决计无法占到韦皇后的上风。但中宗一旦过世,局面则难以预测。这便是中宗遇害第二种说法的来历——传闻太平公主才是毒害中宗的元凶。至于如何往御膳房蒸饼中下毒,有其同盟上官婉儿做内应,实不难办到。

先不管太平公主是否真是元凶,她入宫后,即与上官婉儿会面,商议中宗遗诏,即以中宗名义拟定诏书,决定继位者等重大事宜。上官婉儿素来代替中宗执掌诏命,她草拟的遗诏自然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及合法性。而此时底气不足的韦皇后正忙着命诸韦执掌兵权,相比于太平公主先盯上遗诏,后者可谓棋高一招。再拿姘夫来说,韦皇后的相好都是武三思、马秦客等为世人轻视鄙薄之流,而出入太平公主床笫的男宠全是文章才干出众的名门子弟,二人之眼光谋略,高下立分。

上官婉儿最早草拟的遗诏内容是: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皇后韦氏以太后身份知政事,相王李旦参谋政事。遗诏中并未提及太平公主,朝政大权被平均分配给了韦后和相王,显然是要在韦氏与李氏之间谋取平衡。而从太平公主角度而言,她亲赴皇宫与上官婉儿一道拟定遗诏,不可能不为自己谋取利益,既力推相王李旦执政,表明她已与兄长事先达成了某种协议。

然上官婉儿将遗诏拿给韦皇后看后,韦后与亲信宗楚客等人商议,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等于架空了李旦。平衡尚未达成,即被打破,正如流言所传,京师将有革命之事发生。这,就引出了第三方势力——相王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