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营销,是企业的命脉(1)
辣酱龙头老大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定有着最初的启蒙、发酵、灵光一闪、付出行动等过程。
穷人的两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奋斗的人两会:必须会,一定得会!
最困难的时刻也许就是拐点的开始,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可能迎来转机。
口头传播,不花钱的广告疗效最好
1994年11月,中华大地上,商业的大潮愈演愈烈,很多教授、知识分子放下以往清高的姿态,利用工作之余,在街上摆摊设点。很多的小商贩、小老板如同雨后春笋,几年工夫就成为企业明星,成为人们学习的励志偶像。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人争当企业家,经济的大潮让华夏大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消费者的腰包鼓了,消费者的日子好过了,此时,陶华碧冰封的心也有了动摇。
其中两件事,最终震撼了陶华碧的神经,从而让她开始转型,专卖辣椒酱佐料。
第一件事就是国家提倡有利于经济的政策。贵州省出台了针对民营企业的五不限法则:不限发展速度,不限发展比例,不限经营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经营方式。
陶华碧不识字,可是她看到周围冒出了好多先富起来的人,无形中也有了动力。
第二件事就是自己开的实惠饭店,终于“送不起”了。谁让她天生一副好心肠呢!每一份凉粉分量足足,辣椒酱也让人家带够。有些过往的卡车司机爱吃她的辣椒酱,每次来了带走四五天吃的,陶华碧没有说过什么,其他邻居饭店也来蹭油,她也尽量满足。
终有一天,她送不起了。有些人来她这,不是吃凉粉来了,而是揩油拿辣椒酱来了。这样下去,她自己的饭店都不够用了。怎么办,思维模式的突破将会改变行为模式的突破,好些人劝她,你卖辣椒油辣椒酱得了。在好心人的劝告下,终于,陶华碧下了决定,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改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辣椒酱系列产品成为她的主打产品。
这就是“老干妈”的雏形。因为不再卖凉粉和冷面,陶华碧每次看到以前救济过的穷孩子们吃不上饭了,她都会流眼泪,有时候她会把他们叫到她的店里,给他们一个馒头或一块饼,让他们蘸着辣椒油吃。这些孩子们不会想到,这是陶华碧一天的伙食呀。
陶华碧见不得别人饿饭,她从小就被这种滋味饿怕了。民以食为天,一个人如果满足不了最基本的口腹需求,也就不会有更高尚的思维和社会活动。古人就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了口腹的满足,原始人类站了起来,采摘果实,耕地种田,以至于以后进化成高级人类。
陶华碧的风味食品店就这样开张了,生意出奇的好。龙洞堡的饭店都来她这里进货,以后他们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去她的饭店“拿来主义”了;学生们争相传告,“老干妈”的调味品店开张了,买一瓶回家,让爸爸妈妈也尝尝;过往的司机更是几瓶几瓶地购买,司机饭量大,一顿就着馒头,能吃半罐子呢。
可以说,陶华碧没有为自己的产品做过营销,大字不识的她,更不懂花钱打广告。从她摆摊设点开始,她就靠着“实惠”二字为自己赢得了口碑,到了她的调味品店开业,她也靠着“实惠”二字使得生意大好。
陶华碧调味品店里面卖的辣椒油、辣椒酱系列,都是她自己亲手制作的。她不懂什么添加剂、防腐剂这些新名词,她就知道不能害人,她就知道把辣椒佐料做好吃了,她就想让漂流在外的游子每次吃上她的辣酱,舌尖上的美味都能驱走寂寞,她就想让人吃一口就能泛起浓浓的乡味。
可以说,“营销”这两个字,不仅仅是学了几年大学课程就学会的,也不是投机取巧、靠宣传、靠忽悠就能得到人们认同的。最简单、最省钱的营销,就是陶华碧的这种口碑营销方式。吃着好吃,下次再来,就这么简单。一传二,二传三,通过扩大效应,人们普遍认同了她做的辣椒酱、她炸的辣椒油。
另外,由于阴差阳错,陶华碧当年租的南明区龙洞堡的那条街道,因为修了环城公路,来往的车辆忽然增多了。司机们都知道陶华碧这的辣酱不仅好吃,还可以白拿或者稍微给点钱,就可以带走一大罐。陶华碧做的辣椒油,对于吃饭不固定、做饭没时间的人来说,真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谁说天上不能掉馅饼,这不是掉下来了吗?不仅掉下来了,还很好吃,比任何大餐都吃着美,还不花钱,或者只花很少的钱。这种便宜谁沾了谁不宣传呀?
口头宣传,就这么简单。从此后,如同猛虎添翼,陶华碧的调味品店简直是供不应求。当时她只是晚上自己在家做一些,白天在摊位上卖,她已经是一个年近50岁的女人,前些年开饭店期间,为进水豆腐的原料,自己一个人背着背篼步行十多里去油榨街进石灰,七八十斤重的石灰自己再背回来,导致她的后背得了病贴的都是膏药。现在好不容易安逸了一些,生活有了一点改善,两个儿子都有了稳定的工作,可以说,她完全可以守着这个摊位,安度晚年了。
可是她生就一颗不服输的心,而且,她还想给两个儿子创造更多的价值。女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为儿女无私奉献的一生。她没有豪宅名车,没有亲戚可以寻求支援,她从一个一穷二白、背着饥荒的日子里走了过来,养大了两个儿子,并且供他们上学读书。
调味品店经营两年了,陶华碧忽然有了信心,她想开个厂子。陶华碧当年可不敢有此雄心。其实在经营饭店时,就有人半开玩笑地建议她,开个辣椒酱厂,专卖辣椒制品。
如今,店里的生意实在忙不过来了,好多客户打来电话,要成批定制她的辣椒酱;好多学生家长品尝了孩子们带回家的辣酱,觉得这辣酱实在是天下难得的美味,也不怕路途遥远来买她的辣酱;那些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更是传得远,南来北往的人,都知道龙洞堡这一片有一家食品店,做的辣椒油非常好吃,这些人不远万里来她的店,就为了买几瓶辣椒油、辣椒酱带回去。
陶华碧心里有了底。1996年7月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也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个日子,是陶华碧自己办厂的开始。她借用了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座房子,雇佣了40个工人。陶华碧的第一家工厂开张了,名子就叫“老干妈辣椒酱”。
从此后,陶华碧的辣椒制品,就如同星星之火,短短时间内就密布了全国各地,直至走出了国门。从40个人的工厂到如今5000个人的大厂;从斤装瓶子到如今千吨的大油罐;从只有两口锅到全国私营企业纳税排行第五;从经营小卖部到日销售200万瓶;从一穷二白到一年销售收入37.2亿;一瓶在国内不足10元的辣酱竟然登上了美国奢侈品销售网站的国际品牌,从不名一文到全国最大辣椒酱企业的掌门人……陶华碧正在创造一个奇迹。
你吃过“老干妈”辣椒制品吗?你一般吃“老干妈”的哪个牌子?你一般喜欢拌饭吃还是当成做菜调料吃?
相信,每一个人,都会对上述问题回答一二。因为“老干妈”辣酱制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就跟康师傅牛肉面一样,几乎每个人都吃过它,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出哪个味儿是自己的最爱,它就跟我们生活中的空气一样普遍,让人离不了。
你吃过“老干妈”辣酱,你是从哪知道的呢?它没有打过广告,你怎么会总去买“老干妈”呢?
有的人会说,我是听侄女说的,她读大学,暑假在我家小住,我问她食堂的菜做的好吃不,我侄女说,好吃,每次她都在菜里拌上点“老干妈风味豆豉油辣椒”,非常好吃;也有人说,我家的孩子不好好吃饭,后来买了一瓶“老干妈肉丝豆豉油辣椒”,那孩子每次都吃上一大碗;也有的说,我儿子在外打工,他让我买两瓶“老干妈香辣菜”给他寄去,我还奇怪“老干妈”是啥呢?到了超市一打听,服务员们都指着那印着头像的辣椒酱给我看,还说我不知道“老干妈”,OUT了……
相信,在你刚认识“老干妈”的时候,听到过类似的话,这就是“口头营销”。
“口头营销”不神秘,神秘的是,有人给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宝洁公司有一年为了宣传它新研制出来的Cheer品牌清洁剂,忽发奇招,花钱聘请了一些临时演员扮演成家庭妇女,让她们故意出现在各个大型超市,聚在一起大声地议论Cheer如何好用,过往的路人以及来商店的顾客,听到众人喧哗,原来议论的是一款新出的清洁剂洗东西特别干净,这些人觉得有必要买一瓶回家试试,反正清洁剂是居家必用品,于是纷纷购买。
以后宝洁公司推出的这一款Cheer的新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宝洁公司把自己这种营销方式称之为“扩散营销”,其实说白了就是让这些伪装成家庭妇女的人“口头营销”达到以一传百的效果。
索尼手机的厂家也曾想了一个有意思的点子,他们雇佣了一批人充当情侣,徜徉在纽约或者洛杉矶的街头,看似比较悠闲地漫步。
如果你恰好在纽约或者洛杉矶街头漫步,很有可能会遇到这么一对年轻人,他们拿着一部索尼手机,让你为他们拍照。一般情况下,谁也不会拒绝这样的请求,你也不会想到,这就是索爱手机为其新产品T68I手机推出的营销方式。他们让这些假扮的情侣邀请那些看起来比较新潮、容易接受新事物的路人为他们拍照,并且向他们宣传这款手机的新功能。
美国公司战略营销总裁Nicky Csellak-Claeys称此为一次“主动出击接触消费者的活动”,这是索爱公司的新战略“蜂鸣营销”方式,也就是我们说的“口头营销”。
陶华碧没有学过经商管理,更不懂国外早就有人试行的“口头营销”方案,她用的是产品口碑带出来的“口头营销”。她的营销方式是水到渠成,是不花一分钱的口口相传,是不雇佣演员的真正的“口头营销”。
真正的“口头营销”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创业之初,走街串巷的阵痛
陶华碧的食品加工厂办起来后,虽然当地凉粉产业的人买走了不少,慕名而来买走的也很多,可是如今是集体形式的工厂了,产量忽然增加了好几百倍,还有很多地方的人不知道“老干妈”辣椒酱。陶华碧决定走出去,她自己担任了销售人员,一瓶一瓶,在各家店铺前主动推销。
“老干妈”就是“老干妈”,生活历练出来她的闯劲儿,以前多么难、多么苦都过来了,都一步一步走来了,岂能因为销售不出去而停止生产?
有库存不是陶华碧的风格,停产更是要了她的命。要知道,办一个工厂不容易呀!当初办厂,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她,办营业执照、办健康证、办生产许可证……这些五花八门的证就让她头疼。如今,工厂好不容易开起来了,怎么能因为产量大增而对销售有所顾忌呢!
“不能有库存”,陶华碧是个急性子。她走街串巷,背着辣椒酱,一个商店一个商店地敲门,一家家询问,她还去了各个学校食堂进行推销。有些食品商店地方偏僻,没有听说过“老干妈”,陶华碧就说:“你们先不要付给我钱,卖出去了再给我钱。”
陶华碧没文化,可是她的营销方式总是跟得上潮流。如果没有她上门推销,不是她不辞辛苦,不怕冷眼,让人家先试着赊账销售,也就不会有今天和贵州茅台同样驰名的“老干妈”。
上门推销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营销。有的大学生刚刚毕业,走上社会,舍不得放下脸皮,觉得走门串户,一家家敲开人家的门去推销有失脸面,所以很多人宁愿在企业做工资最低的文员,也不愿意去当销售员。殊不知,文员做几年后,你依然是文员,职业得不到提升,职场上得不到锻炼。当你年华老去,文员不再适宜你,而适合更为年轻的大学毕业生时,你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除了离开。
只有生长在贫瘠土地上的花朵,才会珍惜远方的那朵云彩;只有经历了最艰苦的磨练,有了经验,有了积累,你才能够有和老板谈判的机会。在职场上不是你能干什么,而是你还不能干什么。如果你只会打打字,做做资料,得不到基层的锻炼,而时光轮流转,当你失去你安逸的工作时,等待你的将是你心理难以抗拒的巨大压力。那时候,你只有对天长叹,或者再去从头再来。就怕时光不等人,重来的时候,条件会更加恶劣,而年龄、经验都成了对方挑剔你的理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早一些去经历人生的风雨。
可以说,陶华碧的一生,一直是加法和减法的一生。前半生,她不停地做加法,童年的饥馑给了她敏感的味蕾;贫穷带给她不怕吃苦的精神;中年期间背井离乡的打工经历给了她体验人生百味的成熟;摆摊设点期间给了她对商界的敏感;开实惠饭店期间培养了她的商业道德;经营食品店期间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强大,给了她坚信自己能够把辣椒酱做好最大的信心;开办“老干妈辣椒酱”工厂期间,又给了她不畏艰难,上门推销的闯荡魄力。
等到后来她做大做强后,积极纳税,不上市、不广告、不融资,晚年信佛。她并不把自己看作富太太,依然乘公交出门,依然每天去工厂查看,依然操心每个员工的生日,从不高高在上,也不轻视每一个员工,可以说,这又是她的减法。不高高在上,也不像有些人有钱后颐指气使,她把身上那些光环如“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等统统减去,还原为一个平民女性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