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泛南⑤。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⑦,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⑧。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⑨。越国以鄙远⑩,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1]?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12],行李之往来[13],共其乏困[14],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15],朝济而夕设版焉[16],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17],又欲肆其西封[18]。若不阙秦[19],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20],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21],乃还。子犯请击之[22],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3]。因人之力而敝之[24],不仁;失其所与[25],不知[26];以乱易整[27],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28]。
【注释】
①晋侯:指晋文公。秦伯:指秦穆公。郑:国名,姬姓,在今河南中部。②以:因。无礼于晋:晋文公当年以公子身份流亡时,路经郑国,郑文公不以礼相待。③贰于楚:依附于楚而对晋国有二心。贰:两属。④军:驻扎,用作动词。函陵: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⑤泛(fàn)南:泛水以南,泛水故道在今河南中牟南。⑥佚之狐:郑国大夫。郑伯:指郑文公,公元前672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⑦使:派遣。烛之武:郑国大夫。⑧缒(zhuì):系在绳子上放下去。⑨敢:表示谦敬的词。烦:麻烦。执事:古代君王左右办事的人。实际指秦穆公本人。不直称其人,表示恭敬。⑩越国:越过晋国。秦国军队东进攻郑,要经由晋国。鄙远:把远方的土地作为边邑。鄙,边境。[11]亡郑以陪邻:灭亡郑国来扩大邻国(晋国)的疆域。陪:通“倍”,增加,扩大。[12]东道主:东方道上待客的主人。郑在秦东,可以招待过往秦客。[13]行李:外交使臣。[14]共(gōng):通“供”,供应。乏困:指食宿方面的不足。[15]焦、瑕(xiá):晋国的两座城邑,都在今河南陕县南。晋惠公是在秦穆公武力支持下成为晋国国君的,他曾答应把焦、瑕二地割让给秦国。[16]济:渡河。设版:筑墙。指修筑防御工事。版,打土墙用的夹版。这句是说,晋惠公曾答应割让焦、瑕,但回国后反悔了。[17]封郑:把疆土扩展到郑国。封,疆界,用作动词。[18]肆:放肆,恣肆。指极力扩张。[19]阙:通“缺”,亏缺,损害。[20]说(yuè):通“悦”。[21]杞(qǐ)子、逢(páng)孙、杨孙:都是秦国大夫。[22]子犯:即狐偃,晋文公的舅父。之:代指秦军。[23]微:非,没有。夫(fú)人:那人。指秦穆公。不及此:不能到这一步。[24]因:依靠,借助。敝:损害,伤害。[25]所与:同盟者,所联合的。[26]知(zhì):通“智”。[27]乱:战乱,纷争。易:代替。整:整齐。指和谐一致。[28]去:离开。
【赏析】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穆公派兵与晋文公一道联合进攻郑国,借口是当年晋文公重耳流亡过郑时,郑国“无礼于晋”,而且依附楚国,对晋国怀有二心。两大强国结成军事同盟,形成对郑国的大兵压境之势,郑国已面临危亡的关头。此刻,郑国派出老臣烛之武出城赴敌营面见秦穆公,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武装冲突。
本文重点内容是烛之武的说辞。烛之武对秦、晋两国貌合神离的关系所知甚详,对这两个大国之间明争暗斗的过去了如指掌,于是他紧紧抓住郑国的存亡对秦国的利弊来立论,从秦国的立场出发,分析形势的发展演变会带来的必然后果,明确地晓以利害,终于打动了秦穆公,使他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的无非是晋国的马前卒的角色,于是罢兵回国;晋军独木难支,也随即撤回。秦、晋联盟土崩瓦解,使郑国化险为夷。
烛之武说辞的逻辑层次十分严谨,堪称攻心战的典范。先言亡郑对秦无益而有害;次言舍郑对秦无害而有益;再次举出当年晋惠公对秦忘恩负义之事,以勾起秦穆公对晋的宿仇;最后揭露晋国的扩张野心,“东封郑”后,必将“肆其西封”,以此警告秦穆公不要做引狼入室的蠢事。不难看出,烛之武的说辞,于情于理都有打动人心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