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现代特种作战的开端——捣毁意军导水管
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特战出现在“二战”初期,英国是最早创建特种部队的国家,捣毁意军导水管的“巨人”计划,就是英国特种部队创建时的一个“试水”之作。
“巨人”计划出炉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与德国结成同盟,宣布与英法开战,开始侵吞英、法国控制下的一些小国、弱国。当时,意大利军队主要通过塔兰托、布林迪西、巴里等军港被海运至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国,在那里发动侵略战争,并使战争不断升级。
英国袭击队指挥部决心对上述军港进行破坏活动,延缓意军的出征行动。然而兵力太少,加之意大利军港重兵把守,戒备森严,偷袭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该如何有效实施敌后破坏作战呢?指挥部派出多个行动小组,分头潜入那些军港,进行详细认真的勘查,结果发现塔兰托、布林迪西、巴里等军港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缺乏淡水。
原来,这些军港使用的淡水主要靠一条从沃尔图诺山上通下的导水管供应,若将这条导水管破坏,就可切断这些军港的淡水供应。军港得不到淡水,必然会陷入半瘫痪状态。这真是一个天赐神助、不可多得的绝好机会。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指挥部司令官罗杰·凯斯海军上将决心抓住这个机会,给意大利军港制造一个“水荒”在伦敦一家自来水公司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袭击队确定了攻击地段。为此,凯斯海军上将亲自挑选了空降突击小支队。小支队由6名军官、32名士兵组成,由普里查德少校指挥。这是空降伞兵连成立以来执行的第一次作战行动,它无论对袭击队还是对处在低潮的英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凯斯将军严肃地正告他们:“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指挥部迅速拟定好了一份作战方案。其方案主要内容如下:
突击小支队乘8架威特雷式轰炸机于2月7日飞抵马耳他机场,在那里进行作战的最后准备并待命出击。2月10日晚,6架轰炸机运载突击小支队,另两架则装满炸弹准备实施牵制性攻击或对地面进行火力支援。突击小支队跳伞着陆后,立即对沃尔图诺山腰处两条平行设置的导水管实施爆破。完成任务后,小支队从陆路赶到塞列河口,登上一艘在那里接应他们的英军“胜利”号潜艇。然后,由潜艇运送他们回国。由于此次行动仅是针对一条水管,英军自我解嘲地称其为“巨人”计划。
2月6日,小支队如期抵达马耳他机场。
“巨人”作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行动中的变数
2月10日夜晚,天气晴朗,皓月当空,朔风飕飕,寒气逼人。马耳他机场上,英国突击小支队精神抖擞地登上了轰炸机。片刻之后,8架威特雷式轰炸机发出震耳欲聋的隆隆吼声,呼啸着腾空而起,直刺月空。转眼间,机群便消失在茫茫夜空里。
轰炸机在高空发出沉闷的声音,迎着凛冽的寒风,直扑意大利的海岸线。当飞机快到目标上空时,突击小支队小心翼翼地打开飞机底舱上的门,一阵寒风袭进炸弹舱,队员们一个个冷得缩起了脖子。
“准备跳伞!”指挥官厉声命令。
于是,第一批跳伞的几名队员马上面对面地蹲在敞开的底舱门两侧,准备跳伞。从轰炸机狭窄的炸弹舱里往外跳伞,既需要勇气和胆量,更需要技术和经验。如果跳离飞机时用力过猛,机外气流会形成一股很大的力,像抓住你似的,把你扔到与跳出方向相反一侧的舱门边缘上,撞得你头破血流。如果跳出舱门时用劲过小,背后笨重的伞包又容易挂在舱门上,使你悬挂在飞机上,被强大气流抛向机身,撞得鼻青脸肿。因此,这些伞兵在跳伞训练阶段,常常伤筋动骨,遍体鳞伤,真是吃了不少苦头。经过严格训练,现在大部分袭击队的伞兵基本上都能熟练地掌握跳伞的技巧。
飞机掠过大雪覆盖的皑皑群山。
机舱里的红灯亮了。它告诉队员们再有5秒钟就要到达伞降地域。也许是第一次进行空降作战,队员们个个都有点紧张。第一名队员开始向前移动,将双腿悬挂在舱外,完全做好了下跳的准备。显示跳伞的绿灯一亮,他便弓腰跳了下去。紧接着,其他队员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去。
张开的白色降落伞就像一朵朵绽开的大白花,在寒冷的空中飘荡,徐徐下降。由于山坡上积雪较厚,有的地方结着冰,这给队员们安全着陆带来了很大困难。大多数队员着陆技术发挥得不好,一个个摔得浑身是雪,受轻伤的不少,有一名队员甚至小腿骨折。尽管如此,整个伞降还是比较成功的。
然而,更糟糕的是,普里查德少校在清点队伍时,发现负责爆破的戴利上尉和工兵们不在集合的队列中。原来,戴利乘坐的飞机因发生机械故障未能按时起飞。后来好不容易升空后,飞机又迷航飞错了地方。于是戴利和他的爆破组全部稀里糊涂地空降到距目标数十千米的山谷中。
爆破成功
没有爆破组和工兵人员,等于失去了最后的进攻破坏手段,对完成任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普里查德想起了凯斯将军最后的叮嘱。执行这么一个小小的任务居然还会出这么大的差错,这如何是好?真的见鬼!普里查德少校气得暴跳如雷,七窍生烟,急得团团转,但又无可奈何。
正当少校焦急万分之际,帕特森少尉走上前来,自告奋勇地要求担任爆破任务,并反复解释他有几个月的工兵经历,完全能胜任爆破作业。普里查德立刻转怒为喜,按帕特森的要求,重新挑选了8名队员组建了爆破组。
突击小支队爬上了沃尔图诺山腰,此时天已破晓。不久,他们来到了预定的目标地点,两条平行设置的粗大水管展现在眼前。帕特森少尉发现,水管的支座远比想象的要坚固得多。它根本不是原先想象的那样是用石块砌成,而是由钢筋水泥浇筑而成的。帕特森少尉感到十分棘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原用于爆破的炸药及爆破器材全在戴利的爆破组那里,而他们现在不知在何方。可眼下连一点炸药也没有,这么坚固的大水管如何摧毁它呢?!
大家都把热切期待的眼光投向了帕特森少尉。少尉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他让突击队员将手雷、手榴弹全部集中起来,绑扎成捆,作为爆破器材。在爆破地点附近,横躺着一座小桥,估计敌军很可能会利用这座小桥送来修筑材料,将毁坏的水管重新修复。因此,少尉建议把这座小桥也一并炸掉。普里查德少校同意了他的要求。在伞兵突击队员的警卫下,临时组成的8名爆破组成员在帕特森少尉的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的爆破准备工作。
爆破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中午12点30分,在山谷中突然出现了三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其响声沿山谷回荡开来,传向远方。
“爆破成功了!”“爆炸成功啦!”突击队员们欢呼起来。在爆炸的一瞬间,水管断裂,水柱冲天而起,约有数十米高,在明媚的阳光下,场面十分壮观。但是,由于缺少炸药,爆炸当量不够,水管的破损程度并不十分理想,也许短期内就能修复。此时此刻,普里查德少校也顾不了这些,急令他的小支队立即撤离这个已暴露的危险区。于是,突击小支队分成两个小组,分头钻进山沟,向着塞列河口方向撤退。
被迫当了俘虏
山地陡峭,天气寒冷,已经劳累了一天的突击队员们又饥又累,前进速度十分缓慢。为了能迅速逃离虎口,指挥官催促着他们快走。然而,士兵们总是觉得迈不开步子。他们实在是太累了,需要充饥,需要休息。可是,情况紧急,意大利追兵随时可能出现。指挥官只得像赶鸭子一般地强迫部下继续前进。
第二天清晨,有一路突击队员又饿又渴,再也挪不动步子了,他们累得东倒西歪,指挥官只得让他们坐下休息一会儿。这时,一群去赶集的意大利山民正巧路过这儿,发现了他们。山民们好奇地围观着这支衣冠不整的部队,越看越觉得令人生疑,于是有人报告去了。英军突击队的小伙子们,此时累得都快要趴下来了,既懒得招惹他们,也顾不了许多。不多时,一支意大利巡逻队赶来了。抵抗是无用的,又累又饿的突击队员们无路可寻,万般无奈,只好选择投降,他们将武器稀里哗啦地丢在山坡上,举着双手走下山来。
另一路突击队员的情况也十分不妙,他们晕头转向地闯进一个山村,正好遇上了意大利警察。没有力气进行战斗,抵抗只是死路一条,他们也向警察缴了械。
这两路队员在意大利的一个战俘营相聚,真有说不出的滋味儿。而且,参加“巨人”作战的全部突击队员均在那里会合了。因为戴利上尉带领的爆破组也在那儿。原来,他们着陆后,像一群无头苍蝇似地在山区转悠了几天,没吃没喝,最后在饥寒交迫中被迫向意大利巡逻队缴了枪。
虽败犹荣
这次“巨人”作战没有完全达到原定的目的,而且所有突击队员全部成为意军的俘虏,对意大利军港没有造成什么重大影响。就在军港的蓄水池即将干涸之际,被英军炸坏的导水管就修复了,淡水仍源源不断流向各个军港。军港也仍和往日一样地发挥着战争的特殊效用。
尽管如此,“巨人”作战是在法西斯侵略扩张连连告捷、气焰十分嚣张,而盟军连遭败绩、士气十分低落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其规模较小,战果也不甚明显,却向敌人显示出了盟军与敌战斗到底的决心,并且或多或少地给意大利带来了心理上的冲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可以说是一次较为成功的空降突击作战,起到了扰乱敌方补给供应、延缓敌人行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