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1)
从汉末大乱到隋代统一,历时约400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这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玄学的兴起,佛教的兴盛,道教的风行,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鲁迅称“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文学日益改变了它作为宣扬儒家政教工具的性质,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由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带来了文学的繁荣。这一时期文学繁荣的另一标志是文学集团的空前活跃。先后出现了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的“邺下集团”,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包括陆机、左思在内的“二十四友”,包括沈约、谢朓在内的“竟陵八友”等。这些文学集团的出现促进了文学的兴盛,造成一些新的文学现象的产生,促进了文学风格的多样化。
“三曹”、“七子”并世而出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在当时建都的邺城,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曹操
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和杰出的代表。曹操现存诗歌20余首,文140余篇。此外,还撰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书要略》《兵法接要》等。还精通书法、音乐、围棋。
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反映了时代的乱离和人民的疾苦,如《嵩里行》《苦寒行》等。这类诗歌以其反映现实的真实性和深刻性,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曹操的诗歌也表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理想,抒写自己的雄心壮志。如《步出夏门行》《短歌行》等。这类诗歌以政治家的气度书写了他的胸襟和抱负。
曹操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强烈的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也具有慷慨悲凉、古朴刚劲、沉郁雄浑的艺术风格。诗人的气质中流露着王者的雄霸之气。前人评论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沉雄俊爽,时露霸气”;“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其诗豪迈纵横,笼罩一世”,都恰当地概括了这一艺术风格。曹操诗歌的形式都是乐府,是学习汉乐府的结果,多是借乐府古题写时事。其诗有四言、五言、杂言,四言诗在曹操的笔下又重放异彩,也带动了五言诗的创作。曹操的散文大多是令、表、书、奏一类的实用文体,求实致用,不尚文采。具有清俊通脱、简练明快的特点。
《短歌行》是曹操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大约作于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战以后,这次战役曹操虽然遭到失败,但他并没有灰心,仍要继续招贤纳士,再图进取,以期实现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诗歌感叹人生的短暂,时光的流逝,抒写了渴望招纳贤才的急切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曹操唯才是举的主张是一贯的,他曾多次下求贤令,广罗人才。诗歌的主题与曹操平素的政治主张和对人才的认识是一致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深得《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之精髓,将慷慨悲凉之情,贯于纯正质朴的语言之中。或借古以讽,化而用之,或托物遣兴,古为今用。诗歌意境深远而优美,风格别致而多姿,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曹丕和曹植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曹植的生平以曹丕即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曹植因聪明慧悟、才华横溢,深得曹操的赏识和宠爱,几被立为太子。但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终未能得立。前期贵公子的生活和地位,使他的人生中充满着理想,后期受文帝曹丕和明帝曹叡的监控和压制,一直处于被压抑的苦闷之中,深感自己的抱负无法实现,最终抑郁而死。曹植创作以生平的前后期分为两期。前期诗歌的主要内容是表现他的理想和抱负,充满了豪壮的乐观气息和浪漫的情调,如《白马篇》。同时也有表现他贵公子生活的诗篇,如《名都篇》《公宴》《斗鸡》等。后期诗歌则大多是反映他内心痛苦,多为慷慨悲愤、哀怨惆怅之音。有抒发自己和朋友遭迫害的愤懑的,如《赠白马王彪》;有抒写自己被压抑而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如《杂诗》;有借思妇或弃妇题材来寓托自己的身世遭际,以抒发内心悲苦的,如《七哀诗》《杂诗》《美女篇》等;有借游仙题材幻想解脱的,如《游仙诗》《仙人篇》《远游篇》等。
佳作赏析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
《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的代表性作品,洋溢着少年意气,充满着乐观向上的情调,也是他前期人格精神的写照。本篇主要运用铺叙描写的方法,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不惜为国捐躯的青年英雄形象。诗歌的风格雄劲爽快,充溢着豪侠之气和凌厉的气势。语言精工,辞采华茂,也有偶句的运用。
曹植的诗歌广泛地吸纳、融汇前代诗歌艺术,远借《风》《骚》,近取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并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个性特征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既有慷慨悲凉之刚健,也有委婉含蓄之柔美,是刚健与柔美的完美结合。钟嵘《诗品》评价曹植诗歌说:“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他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现存九十余首诗中,就有60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除了诗歌方面外,曹植在文、赋的创作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散文以书表最佳,文采绚丽,抒情性很强,好用排偶、典故,骈俪成分较重,对骈体文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其赋咏物、抒情、叙事,各类小赋均有,有《洛神赋》《静思赋》《怀亲赋》等。其中《洛神赋》是其代表作。赋中通过梦幻境界的描写,讲述了一个人神恋爱的悲剧。全篇词采富丽,想象丰富奇特,描写细腻,充满了一种浓厚的神话梦幻色彩。
“建安七子”
在曹氏父子的影响下,文学创作蔚然成风,较为著名的是汉末建安时期七位文学家,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后人将其并称“建安七子”。又因他们同居邺中,多为邺下文人集团的成员,故又称“邺中七子”。
七子中以王粲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真实记录了汉末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他的《登楼赋》抒发了客居荆州时的思乡之情,希望世道太平,以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干。其作品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作家,如孔融长于奏议,体气高妙,词采飞扬。陈琳、阮瑀以书檄闻名,前者刚劲,后者晓畅。他们还有乐府诗名世,其中《饮马长城窟行》和《驾出北郭门行》都是反映离乱的杰作。刘桢在当时诗名甚高,时人并称曹(植)刘(桢),其代表作《赠从弟》。
建安七子的诗歌以五言为主。他们在创作上各有特色,但也具有一些共同的风格:内容上深刻地反映时代的乱离,艺术表现上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后人因其创作风格集中体现了建安文学的时代风貌,称之为“建安风骨”。
“竹林七贤”开一代风气
魏晋之交,战乱频仍,世事纷扰,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中国的思想领域发生了一次大裂变,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强劲的思想解放浪潮,随之亦产出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被人们称之为“魏晋名士”。他们向往理想的社会,推崇高尚的人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深受儒学思想熏陶,却鄙视功名,轻视名教;不少名士身居高位,权势显赫,却否定权威,粪土富贵,崇尚自然,高扬自我。他们尚清谈,喜服食,好饮酒,能文学,擅音律,风度高迈,气概不凡,开一代风气,显一世风流。而“竹林七贤”则是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魏晋名士
魏晋之交,战乱频仍,世事纷扰,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中国的思想领域发生了一次大裂变,由此也形成了一个强劲的思想解放浪潮,随之亦产出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文化群体,这个群体被人们称之为“魏晋名士”。
魏晋名士们生于乱世,却向往理想的社会,推崇高尚的人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深受儒学思想熏陶,却鄙视功名,轻视名教;不少名士身居高位,权势显赫,却否定权威,粪土富贵,崇尚自然,高扬自我。他们尚清谈,喜服食,好饮酒,能文学,擅音律,风度高迈,气概不凡,开一代风气,显一世风流。而“竹林七贤”则是这个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竹林七贤”常集于山阳竹林之下,肆意酣畅。7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阮籍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他少时就博览群书,对《老子》和《庄子》尤为喜爱,所以崇尚自然;他对曹魏末年的政治腐败深感不满,对名教道德礼俗更为不屑,史载他会“青白眼”,对礼俗之士就以白眼视之,对同道之人才以青眼相看。阮籍为人狂放不羁,任情自适,整日以酒为友,昏昏沉沉,但在消极避世下面掩藏的是他在黑暗的社会政治中无法施展的才华和雄心,在乖张的行为背面藏着的是无法宣泄的对社会对人生不满的苦闷心情。
阮籍的《咏怀》82首是十分有名的抒情组诗。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辞赋和散文。今存散文9篇,其中最长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文章借着给“大人先生”立传的机会,激烈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礼法”制度,宣泄了内心的积郁,寄托了自己不与物交、神游自得的意趣。
嵇康
嵇康是天生奇才,可以无师自通。由于他少年丧父,少有人对他进行管教,所以形成了倨傲狂放的性格。他和阮籍一样对社会现实充满了不满,可是采取的方式却迥然不同;阮籍只是一味地消极避祸,但是言语非常谨慎,嵇康则公开对抗,直言不讳,出言不逊。后来阮籍为保全自己不得已入仕为官,而嵇康却毫不妥协,终究招来杀身之祸。《晋书》中记载了他行刑那一天的情形:嵇康看看日头,觉得时间还早,就和监斩官要了一张琴,神态自若地弹了一曲《广陵散》,并说道:“从前袁孝尼要向我学这曲《广陵散》,我没有教他,可叹《广陵散》就此绝传了!”以此嵇康超迈的性格可见一斑。
嵇康散文的代表作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山巨源就是山涛,阮籍入仕后他也去做官了,并且在升迁之后还推荐嵇康来顶替自己原来的职位。所以嵇康就作此书,表达自己决不屈节妥协的态度,更多的是借此抒发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怀以及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政治见解。
嵇康的诗歌今存60余首,内容上主要表现其“轻世肆志”的人生态度,形式上多受《诗经》影响,以四言为主,其代表作为《赠秀才入军》18首和《幽愤诗》。风格峻切,诗如其人。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题材
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他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