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古老的格斗兵器(2)
十八般武器之戈
戈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由长柄和横装的戈头组成。
关于戈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到了青铜时代,戈成为军中必备的主要兵器。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铸的戈头,出土于河南省僵师县二里头遗址,至少是距今3500年前的制品。在商朝,青铜戈的使用已极普遍。西周时期的青铜戈头,基本上沿袭商朝传统。以后由于青铜戟的使用日渐普遍,戈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是主要格斗兵器之一。战国晚期,铁兵器的使用渐多,铁戟逐渐取代了青铜戟,同时也逐渐淘汰了青铜戈。因此戈这种盛行于青铜时代的兵器,到西汉以后已基本绝迹。
十八般武器之戟
戟是我国古代一种将戈的勾、啄和矛的直刺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格斗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由于戟比戈和矛更为先进,它很快成为将士们作战的格杀利器。西周时期出现了整体铸造的戟。戟头在商周时期用青铜铸制,战国末年出现钢铁制品。戟柄为竹木质,其长度按不同使用情况有所差别:车兵用戟柄最长,骑兵用戟柄稍短,步兵用戟柄更短。汉朝还出现一种单手握持的短柄戟,称为“手戟”,一人可持两戟并用,故又称为“双戟”。
战国晚期开始,钢铁兵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兵器,产生了刺、柄合铸的钢铁戟头,戟由“十”字形进化为“卜”字形,称为“卜字铁戟”。三国时期,戟的种类增多,有长戟、手戟、双戟等。手戟柄短体轻,可刺可掷,是性能优良的防身自卫兵器。长戟、双戟则柄长体重,杀伤威力大。
晋朝以后,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长兵器多用矛,隋唐又兼用长刀,戟逐渐脱离实战,成为只表示等级身份的仪仗礼兵“用具”。
在我国淘汰戟之后约900年,欧洲戟出现了。欧洲戟跟中国戟不一样,基本上是斧与矛的结合,其中以瑞士长戟最为著名。瑞士长戟长2米到3米,可以发挥刺、挑、劈、砍、勾多种功能。用瑞士长戟上的弯钩把骑士钩下马来勒索赎金,是瑞士雇佣兵的生财之道之一。从制造技艺上看,欧洲戟跟中国戟一样有耗费工时的缺点,而且它头端太重,限制了长度,加之比矛昂贵,所以始终只是矛的辅助武器。到燧发枪和刺刀发明之后,欧洲戟就从军队中除名了。
外国冷兵器
在国外,一些冷兵器(刺刀、短剑、军刀)作为战斗武器或荣誉(奖赏)武器,一直保留到20世纪80年代。
剑
剑是欧洲中世纪步兵及骑兵所使用的一种冷兵器,带把柄,直形双面刀身,柄与剑身成十字形交叉,顶端有剑首。依剑的形制和长度可分为刺剑和劈剑,有些剑则刺劈两用。古老的剑很短,主要是刺剑。公元前2000年末期到公元前1000年初期,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了长劈剑,在步兵和重骑兵中使用。可是,由于战车广泛使用,以及遇骑兵须下马步战时,短剑仍没有失去作用。古罗马在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有供步兵用的短刺剑和宽刺剑,供骑兵用的长劈剑。在古俄罗斯,劈剑出现于9世纪,刺剑出现于13世纪。这些剑主要由古俄罗斯的工匠制成,其特点是钢质优良。许多国家还有双手握的长柄剑,但未广泛使用。14世纪至15世纪时,骑士队备了这种双柄剑。15世纪至16世纪时,步兵用这种剑同骑兵作战。16世纪初,由于射击武器的推广,剑在步兵中就不再使用,而在骑兵中则改用马刀和大军刀。
长剑属于一种刺杀或劈杀冷兵器。17世纪下半期出现于欧洲,用于击剑的训练,也曾用于决斗。长剑是一种剑身笔直的钢剑,带锐剑头(用于决斗)、钝剑头或有固定保护帽的剑头(用于击剑),有护手和带纹防滑圆握把。19世纪末,在击剑用长剑的基础上产生了至今仍在使用的体育用长剑。体育用的长剑是剑尖部逐渐变窄的具有弹性的钢剑,带有球状剑头。1954年以后,击剑中采用电动裁判器,长剑剑头改为活动的电接触装置。体育用长剑的长度不超过1100毫米,其中剑柄(护手及碗状握把)占200毫米,剑重不超过500克。
曲剑是用于劈杀与刺杀的冷兵器,出现于16世纪。曲剑的特点是刀身逆弯,凹面为刀刃,刀背为弓形。少数曲剑剑身是双曲形,剑身底部为逆弯,而战斗部分为马刀形。剑柄没有护手盘。剑柄(骨制的,少数是金属的)头上有加粗把(把耳),便于手掌抓靠。木质剑鞘用皮革或金属包面。曲剑总长800毫米,剑身长650毫米,弯度40毫米,不带鞘重量约800克,带鞘约1200克。除土耳其外,近东、巴尔干半岛各国和南高加索军队也使用过曲剑。
佩剑属于一种刺杀冷兵器,是一种直而薄的棱状双刃匕首。带鞘,佩于腰带上。出现于16世纪末。初为接舷肉搏武器。在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海军军官和海洋事务文职官吏使用这种佩剑。现为许多国家海军制服的佩带物。在原苏联海军中,佩剑为元帅、将官、军官、准尉礼服的佩带物。穿礼服时,根据特别指示挂佩剑。在原苏联陆军中,将官、军官和准尉在参加阅兵式时,根据特别指示带佩剑。
短剑是用于劈刺的冷兵器。短剑有长49厘米至67厘米,宽4厘米至5厘米的剑身和十字形或弓形剑柄。剑身有直的或弯的,两刃的或单刃的。短剑置于剑鞘,佩在武装带上。自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80年代,在俄军中曾装备过步兵、炮兵以及工兵部队的分队。近卫团士兵、近卫水兵和士官生也佩带过短剑。有些国家的现代军队也装备过短剑式的枪刺。
军刀
军刀属于劈刺的冷兵器。军刀主要部分是刀身、刀柄(不带护手盘)和刀鞘。最早装备俄国非正规骑兵的军刀是高加索式军刀,刀身稍弯曲(弯度约30毫米),凸面为刀刃,前端(战斗部分)为双刃,刀长700毫米至900毫米,宽约40毫米,带鞘重约1.2千克。俄式军刀(1834与1842年式龙骑兵军刀,1868年式炮兵军刀)在刀鞘和刀柄的构造上不同于高加索式军刀。苏军装备的军刀是1881年式和1927年式的军刀。取消骑兵和骑兵炮兵以后,就不再佩用军刀(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仅用作阅兵武器)。1940年规定合成军队将军和炮兵将军佩带的阅兵军刀,于1949年改为短佩剑。苏军建军50周年时制发了带有苏联国徽的军刀作为一种奖励冷兵器。
大军刀是一种直刀身单刃(刀尖为双面刃)劈刺冷兵器。刀身长85厘米,柄上有防护盘(护手)。大军刀置于腰带上的鞘内或挂在马鞍上。大军刀出现于16世纪。后大军刀同马刀和刺剑一样取代了剑。在俄国军队中,大军刀从17世纪末开始广泛使用,18世纪至19世纪装备属于重骑兵的胸甲骑兵团、龙骑兵团和马枪团,19世纪末停止装备部队。在海军中,大军刀属于接舷搏斗武器,但刀身较短。1917年以前,是海军准尉候补生制服装具的一部分。1940年规定原苏联高等海军学校的学员佩带大军刀,1958年取消。在原苏联海军中,大军刀仅作为副战旗手制服装具的一部分保留下来。
马刀属于劈杀或劈刺的冷兵器,包括刀身、刀柄和刀鞘。刀身呈弧形,凸部是刀刃,凹部是刀背,有刀尖(有时刀身带槽)和安刀柄的刀尾。由于刀身弯曲,重心远离刀柄,增大了马刀的杀伤力量和杀伤范围。马刀的这种特点在用弹性大和韧度高的硬质钢制成的刀身上表现最为显著。刀柄有带刀彩的握把和十字横挡(东方马刀)或护手(欧洲马刀)。刀鞘有裹皮革、山羊皮和丝绒的木鞘,也有表面烧兰、镀铬和镀镍的金属鞘。
马刀出现于东方,7世纪至8世纪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用作劈刺武器。14世纪,马刀上有了宽脊,即刀身打击部分的宽部,加宽处逐步变尖,两面开口,这种加宽用于增加刀身的重量和增大撞击力。马刀从此主要用于劈杀。这一类马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耳其马刀和波斯马刀。两种马刀均为直把,刀柄带有十字横档,重量小(无鞘850克至950克,连鞘1100克至1250克),刀身弯度大(140毫米左右),刀身长750毫米至850毫米,全长950毫米到970毫米。在十八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军队中,马刀刀身中等弯度(45毫米至65毫米),刀柄带有笨重的呈1个到3个弧形的护手,也有碗状的,刀鞘从19世纪起一般是金属制的。马刀全长达1110毫米,刀身长900毫米,无鞘重约1100克,连金属刀鞘重约2300克。刀身弯度减至35毫米到40毫米,马刀又重新具备劈刺性能。
15世纪至17世纪,俄国领地骑兵、射击军、哥萨克骑兵曾装备马刀。18世纪起,在欧洲军队和俄国军队中马刀用于装备轻骑兵全体官兵和其他兵种的军官。1881年,在俄国军队中马刀被军刀所代替,仅在禁卫军中作为仪仗武器保留下来,某些军官和将官在队列外也佩带马刀。在外国军队中,马刀保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战后仅作仪仗武器使用。
体育用马刀是一种刺杀和劈杀冷兵器。由弹力钢制刀身和刀柄(碗状护手和握把)组成。变截面(靠顶端窄部)的刀身尖端有一突起部(4×4毫米)。刀长不超过1050毫米(刀身不超过880毫米),重约500克。
欧洲的马刀和阿拉伯弯刀
公元7世纪到8世纪,马刀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用做劈刺武器。公元14世纪,马刀上有了宽脊,用于增加刀身的重量和增大撞击力。马刀从此主要用于劈杀。这一类马刀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土耳其马刀和波斯马刀。两种马刀均为直把,刀柄带有十字横档,重量小,刀身弯度大,刀身长近1米。在公元18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军队中,马刀刀柄带有笨重的弧形护手,马刀全长达1.11米。
公元18世纪,马刀大量装备俄国骑兵部队,使这种机动性很强的军队具有了轻便的近战速决武器,作战能力大大提高。随后,马刀在各国普遍装备骑兵,一些国家也用于装备禁卫军。
现代一些国家仍装备有马刀,但大部分作为仪仗武器。
最有特色的是阿拉伯弯刀。这是一种曲线型的刀,刀身狭窄,弯度较大,长1米至1.2米,刀身上有一道较深的凹痕。其特点是韧性和硬度好,刀刃极为锋利。古代大马士革和托莱多的军械工匠因制作优质的阿拉伯弯刀而闻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