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商有逻辑
就像今天没有人再讨论互联网的意义,短短几年过去,也没有人再质疑“电商是个骗局”。人们的生活也彻底被电商所改变,前所未有的美好。对网民而言,双11的狂欢似乎比春节还值得热闹。
当一切公司都在成为互联网公司,电商也在成为很多生意的标配,任何不将商业电子化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1 消费环境起变化
2009年5月18日,我离开金山软件加入凡客诚品。虽然彼时的电商行业正如日中天,依然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何从软件游戏转到了电商行业?
在北四环的一个咖啡厅,雷军也为我剖析了这个问题,当时我正在为留在金山还是加入凡客这个选择而犹豫不决。雷军说:如果希望有稳定的收益,在金山做游戏是尤佳选择;如果更关注未来成长与大势,电商行业是最佳方向之一。没有答案,胜似有答案。大家后来都知道雷军强调顺势而为,做了一个基金也叫顺为。
在雷军之前,其实这个问题我已经有了答案:1.电商也是互联网(当时的理解更多是电子,而非商务),基因相通;2.做游戏(金山在2003年以后核心业务从通用软件变成了网游)并非我个人最爱,尤其是做游戏难免以情色、暴力、情色擦边内容来吸引眼球,而电商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口碑生意,在信息空前透明对等的互联网时代,唯有提供好产品、好服务才有长久的未来,这符合我的内心需求。
几年后,电商对生活带来怎样的颠覆与改变,每个人都有答案。倘若今天还在有人纠结这个话题,那么他们正在失去未来,不必挽留。就像今天不必再说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因为我们自己最清楚手机是如何一步步长成了器官、将我们的时间一点点打碎到无法复原、让我们在上厕所时也无法摆脱对信息爆炸的焦虑。
回到正题,消费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一,消费者空前地成为中心。当网络传播前所未有的高效与扁平,当精英中心被草根传播瓦解,当微博改变世界,“以用户为中心”第一次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被商家所实践,无论自愿还是被迫。于是,用户中心成为所谓互联网思维的出发点与核心意义。
第二,“产品即品牌”趋势带来的产业链价值重构。如果我们把服务也看做产品,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不再过分侧重广告、渠道(依然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成为短板)所覆盖的知名度,而是更注重产品本身带来的美誉度、忠诚度,由此带来产业链重构、成本结构重构以及商业模式的改变。小米手机就是最佳范例,当手机厂商们真正意识到这种颠覆时,小米已经摧枯拉朽地重构了一个行业。
第三,线上与线下、生活流与消费流的高度融合。从团购开始的O2O模式,借助手机将线上与线下高效无缝打通,服务与交易双向流动。“围观改变中国”的是微博,而微信正在试图用社会化方式改变购物,虽然一切刚刚开始尚未成型。人与人之间、人与品牌之间的关系混杂,不辨彼此独立面目。不久之后,我们将不再探讨社会化内容与消费如何发生关联,就像今天没人再探讨互联网是什么,天人已合一。
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层面的改变,也是电商对传统行业颠覆的起点:互联网是人群生意,好产品是根本,消费场景全天候移动化。此外诸如物流效率的提升、支付手段的快捷、跨界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是连带结果。
事实上,很多传统产业已在电商强力进攻之下开始崩溃或分化。图书、服装、家电等实物类销售已向线上转移,最典型的是书店,几无生存空间,大部分靠咖啡简餐维持生计,比如三联书店与雕刻时光咖啡的结合;或是以书店为基础做小生态,比如单向街书店衍生出“单系列”产品和“微在”新媒体平台。在与互联网融合的节奏上,餐饮、票务等服务业步伐不一,开始分化,形势比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