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语句表达
学习导读
亲爱的读者,本部分视频讲解为语句表达这一常考题型的学习导读,希望您能通过视频的讲解和对教材的学习,掌握语句表达解题之要义。(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视频精讲
语句表达主要考查考生的言语实际运用能力,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句子的表达。语句表达的出题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题型有语句排序、语句衔接、下文推断、病句辨析、歧义句辨析及其他语文基础知识等。
第一节 语句排序题
语句排序题属于广西事业单位考试中比较常见且比较成熟的题型,通常都会出现2题左右。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准确判断句子逻辑关系和规范、优化表达的能力。
明明说话没问题,为什么语句排序总是选不对!扫描右侧二维码,向名师讨教说话的艺术。
视频精讲
语句排序题要求考生重新组织所给的几个句子,使之语序正确,其提问标志是“将以上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题目所给的句子往往有5—7个,答案给了四种排序的可能,考生需要作出最佳选择。
语句排序解题思路框架图
解题密钥 语句排序题必杀技 高分必杀技
语句排序题必杀技
真题实例 以真题验证考点
视频解析
1.①因为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对话,不是特点消失的合金式的“融合”,而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
②对话的目的主要不是说服对方,同化别人,统一思想,而是要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生成性对话”
③多元文化共处最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④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一种文化才有可能对他种文化产生吸引力
⑤对话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 “我打你通”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
A.③④②⑤①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②④③
深度解析 C。本题是一道语句排序题。文段主要讲的是多元文化共处中的对话与沟通问题。根据语句排序题首句引出话题的原则,可以首先判定首句为③句,故可排除B、D项。注意④句中的词语“事实上”,它所引导的句子通常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或根据前文内容所得出的结论,故应排在文段最后。由此便可锁定正确答案C。
2.①18世纪,茶逐渐成为全民饮品,伦敦工人大约花费家庭总收入的5%来购买茶叶
视频解析
②到1800年,公司每年在茶上投资400万英镑
③中英早期贸易基本上是奢侈品与中草药
④东印度公司不再进口那些只有富人才消费得起的中国商品,转而销售这种人人都负担得起的商品
⑤与中国的贸易成为英国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他们向进口的茶征收100%的货税
⑥茶便是后者之一,它打动了英国人的味觉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④③⑥⑤②
B.①③⑥②④⑤
C.③⑥①④②⑤
D.③⑥⑤①②④
深度解析 C。首先观察选项,首句为句①或句③,但它们都可以作为首句,无法排除。观察句①,说18世纪,茶逐渐成为全民饮品,而句⑥提及茶打动了英国人的味觉,由此可知,句⑥应该在句①之前,故可将A、B选项排除。再观察句②,有一个词“公司”,指代的是句④中的东印度公司,故句②排在句④之后,故答案为C。
第二节 语句衔接题
语句衔接题通常是给定一段文字,要求考生选择最为恰当连贯的一个句子填入空白处。这种试题的典型提问方式是“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是……”,横线出现的位置有三种:中间、末尾、开头,其中前两者出现较多。
突破选词“横线”,又见语句 “横线”——横线复横线,横线何其多!扫描右侧二维码,名师带你轻松过“线”。
视频精讲
语句衔接题解题思路框架图
解题密钥 三大判别法 高分必杀技
(一)形式上的语句衔接判别
想要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填入的句子首先在形式上要与整个文段相一致。此处所谓的“形式”,可以包括关联词搭配、标点符号、句式一致等。
(二)内容上的语句衔接判别
“主题话题的连贯一致”是保证文段衔接紧密的条件。如果横线的前文和后文都在讨论同一话题,那么填入横线的句子的论述主题也要与其相同,才能起到衔接作用。故从内容上看,填入横线句子的论述主题或话题应与文段保持一致,可以通过前后照应来确定选项或者排除干扰项。
(三)根据横线位置判断语句的作用
句子所处的位置不同,在文中所起到的作用也略有不同。
在作答语句衔接题时,要保持“连贯性原则”,形式与内容兼顾的选项才是最优选项。
真题实例 以真题验证考点
1.红色文化渗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时代精神的创造和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生动、感染力强,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有极好的说服力。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易于开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针对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文化基础、文化资源和文化素材。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大力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________。
视频解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新模式
B.引领国民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中
D.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深度解析 D。整个文段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第一句话总说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接着指出红色文化为什么这样重要。因此,最后的“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大力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就要顺承前文,作为一个总结性的话语,对红色文化的意义进行强调。故本题选D。
2.“苍蝇妈妈”是对那些过分关注孩子的家长的称谓,这类家长试图时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为他们扫清障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相关研究显示,过分关注孩子的父母会妨碍儿童个人能力和独立意识的发展;无微不至的照料会降低儿童的幸福感,并令他们长大后难以正确应对压力。受到父母过度照料的儿童,长大后经常会意志消沉,对生活不满,精神焦虑。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苍蝇妈妈”们,________。
视频解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请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B.请移开你们挡在孩子前面的身体
C.请先学会不被其他意见影响或左右
D.请相信你们纠结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深度解析 B。横线部分在文段末尾,说明填入的句子是对前文的总结,前面谈论的是说“苍蝇妈妈”这类家长试图时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为他们扫清障碍,但研究证明这种过分照料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却是消极的。文段末尾属于呼吁,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希望“苍蝇妈妈”们不要再挡在孩子的前面,所以答案为B。
第三节 下文推断题
下文推断题考查考生在理解已知文段的基础上,合理推断下文应该论述的内容能力。其实质依然是对思维连贯性的测查。其常见的提问方式为:“以上材料是某篇文章的引言,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介绍的是……”“由此可推知下文将要论述的是……”等。
总结陈词总是那么难!什么?领导专属技能谁都可以拥有!扫描右侧二维码,名师教你放“大招”。
视频精讲
下文推断题解题思路框架图
解题密钥 尾句辨别法 高分必杀技
材料的尾句往往起着承上启下、提示下文的作用。解答下文推断题,应首先把握材料的尾句。
尾句辨别下文原则
下文推断题最核心的原则,就是要抓住文段后半段的论述主题,保证话题的连贯一致,选择与之相符的内容。在很多文段中,前半部分都在做背景的陈述,而尾句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那么下文一定会针对这个概念展开具体的讨论。同时,也要格外注意文段中出现的关联词,找到文段的重点所在。比如文段中出现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但是”,那么转折之后应该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也很有可能就是作者在下文要具体展开讨论的内容。
真题实例 以真题验证考点
相对于影响范围较小、较方便找到污染源头的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复杂,往往是跨地域的工业污染、汽车排放乃至烹饪油烟等,再加上特定的天气因素共同造成了雾霾等灾害性天气。这就很难将某天的雾霾归因于具体的哪个、哪几个企业的污染,那么受大气污染损害的公民该向谁索赔?又如何抗辩自身罹患的疾病等是由大气污染造成,而不是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果公民真的起诉一长串的可能的污染企业,那么结果就是众多污染企业摊薄了赔偿款,不能起到震慑污染企业的作用。
视频解析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
A.介绍大气污染索赔的成功案例
B.如何规制企业的大气污染行为
C.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法律依据
D.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
深度解析 A。本题是一道下文推断题。整个文段是围绕着大气污染的索赔问题来展开的,不涉及对企业大气污染行为的规制,排除B项。法律依据是指受害者依据什么法律享有索赔的权利,而文段主要讲的是权利的实现所遭遇的问题,话题不一致,排除C项;D项进行大气污染索赔的现实困境该文段中已经讲了,下文无需重述,故排除。而文段在讲了大气污染索赔的种种困境之后,下文可能会介绍索赔的成功案例,以期从中找出解决的措施。故本题应选A。
第四节 病句辨析
病句是指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或者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解题密钥 病句的常见类型 高分必杀技
(一)用词不当
例如:
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
“节俭”是形容词,不能跟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例如:
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的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
“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这三者之间的互不搭配、中心语与修饰语搭配不当以及两面对一面搭配不当等。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谓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谓或者一谓多主不能全部搭配。例如:
巴士的司机驶过充满泥泞的道路。
该句中,“司机”不能“驶过”道路,主谓搭配不当。
谓语和宾语以及谓语和补语搭配不当一般也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谓语和宾语或者谓语和补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个谓语搭配多个宾语(或补语)或者是一个宾语(或补语)搭配多个谓语,出现并不能完全搭配的现象。例如:
现在,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
该句中,“提高”和“技术人才”不能搭配,属于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应该去掉“提高”。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这一类型病句的语病通常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主语和宾语使用的词语语义范围不能相容;二是一主多宾或者一宾多主不能全部搭配。例如:
山西省煤炭的蕴藏量是我国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该句中,“蕴藏量”不能是“地区之一”,应该改为“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心语指的是受到修饰语修饰和限定的句子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修饰语是指句中的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当一个句子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所使用的词语不能搭配,便形成了中心语和修饰语搭配不当类型的病句。例如:
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该句中,“人群”是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进行修饰。可将“人群”改为“群众”。
当一个句子中出现“能否”“是否”等类似的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与之搭配的状况也必须包含有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否则就造成了正反两方面只与一种情况相关,与句子原意冲突,从而产生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
研究者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该句中,“关键”表达了一方面的意思,而后面的“能否”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两者造成一面对两面的搭配不当。
(三)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一般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构成,句子要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要结构完整,如果结构不完整,表达的意思就不清楚,就会出现“成分残缺”的毛病。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语、谓语、宾语的残缺。
1.主语缺失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有些句子实际上并非真正缺少主语,而是滥用介词,从而使得主语丧失了本来的功能,误作了介词短语中的宾语。例如:
从上次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该句中,“证明了”缺少主语,应该改为“上次有目共睹的事实证明了……”
(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
有些句子当中,作者把前一分句的宾语当做后一分句的主语,造成暗中更换主语的语病,从而使句子丢失了主语。例如:
他查获各类走私案三十多起,价值人民币80000多元。
该句中,“价值人民币80000多元”缺少主语,可在其前面加上“走私物品”。
(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
在句子的修饰限定成分过长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因丢掉中心词而造成主语残缺的问题。例如:
复读的第一天,上语文课,一位戴着眼镜,额上略带几丝皱纹,约摸四十岁,精神抖擞,带着微笑走进了教室。
该句中,“一位戴着眼镜,额上略带几丝皱纹,约摸四十岁”整个只能做定语,应该在“四十岁”后加上“的老师”或“的人”。
2.谓语缺失
一般句子中都有主语和谓语这两部分,相比之下,谓语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谓语是陈述主语的。如果没有谓语,就弄不清主语是怎么回事了。谓语残缺,常见的病因是错把状语或宾语中的动词作整个句子的谓语。例如:
在政策问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国外资本对新兴企业投资基本停滞状态。
该句中,后半句“企业投资”和“停滞状态”之间缺少谓语,应在“基本”后加上“处于”。
3.宾语缺失
宾语残缺的病句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把及物动词当成了不及物动词用。例如:
这一套消化系统正常进行,人的营养状况就好。
该句中,“进行”是及物动词,应改为“正常进行工作”。
(2)句子稍长,忽略了与前后成分的呼应,造成宾语残缺。例如:
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该句中,“讨论了”缺少宾语,应在句子最后加“的问题”。
(四)成分赘余
(1)主语有多余成分;(2)谓语有多余成分;(3)宾语有多余成分;(4)定语多余;(5)状语多余;(6)补语多余。例如:
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
“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五)结构混乱
(1)词序不当。有几种情况:①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②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③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④多层定语语序不当;⑤多层状语语序不当。例如:
太监是我国封建皇宫中特有的产儿,是封建帝王的被阉割过的奴仆。
对太监的介绍应先将其特点说明“是……的奴仆”,再言其“是……的产儿”。否则“特有的产儿”的概述没着落,交代不清。
(2)句式杂糅,是指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句式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混乱,语意含糊不清的现象。例如:
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是由于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该句中,“由于”与“是……的结果”都表示因果关系,或说“是由于社员们的精心管理”,或说“是社员们精心管理的结果”。
(3)复句中暗换分句主语,造成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老工人的一席话”;第二个分句的隐含主语是“小邱的心”。由于句子是隐含转换主语,因此造成句式混乱。
(4)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出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全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新华社发出的这条消息,就重视程度而言,科学界人士重于广大读者,因此,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动态;最后一句“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属于抽象性语言,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
(六)不合逻辑
(1)强拉因果。例如:
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
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可能不是因为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2)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就没有死,可又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犯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3)概念误用。例如:
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
文学作品与语言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4)主客倒置。例如:
那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 “我”为主动,“报纸”为被动。
(5)否定不当。例如: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该句应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真题实例 以真题验证考点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浙江卫视明星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跑男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B.铁路总公司在政企分开、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这不仅是为自身发展寻求新的机遇,也是为大型国企改革创造经验
C.老人跌倒该不该扶?当这个简单的问题都要作为一个话题来讨论的时候,表明了我们的道德品质和精神文明急需提高
D.设立弃婴岛,遵循的正是基于生命至上、儿童优先权益的精神和原则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B。本题考查病句辨析。A选项主语赘余。逗号前有主语“奔跑吧,兄弟”,缺少谓语,逗号后主语为“众多粉丝”,应改为“自浙江卫视明星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开播以来”; C选项主语缺失,应在“表明了”前加上“这”; D选项语义重复,“遵循的正是”与“基于”重复,去掉后者。因此,本题答案为B。
2.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经过精心筛选和广泛征集,北京奥组委最终确定“福娃”为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
C.学校要加强对汉字书写等级标准的宣传,提高同学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要性
D.近年来,海交会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D。A项谓宾搭配不当,“降低”与“经济负担”搭配不当,可将“降低”改为“减轻”; B项语序不对,应是先“广泛征集”再“精心筛选”; C项缺少成分,缺少“提高”的对象,可在句末加上“的认识”。因此,本题答案为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虽然有国家资源做支撑,但是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技,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们更是不让须眉
D.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注定义务,可提倡但不宜强制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D。病句辨析。A项“要求”后缺少宾语;B项“确实可说”与“堪称”语义重复,应去掉一个;C项“须眉”与“老年职工”搭配不当。因此,本题答案为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虽然刚毕业时间不长,但他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因为表现出色,被授予获得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B.莘莘学子们寒窗苦读,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中的大学
C.金融危机出现后,不少高校纷纷开设与金融危机相关的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前因后果,掌握分析时局动荡的知识和思想
D.和儿子分别后,她无时无刻不想着他,什么都干不下去,像掉了魂儿一样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D。A项,“刚”和“时间不长”意思重复,可表述为“刚毕业”或“毕业时间不长”; B项,“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应删掉后面的“们”; C项,搭配不当,“掌握”不能和“思维”搭配。正确答案为D。
第五节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指的是同一种语言形式能够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内容。歧义句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音歧义。
解题密钥 歧义句类型 高分必杀技
(一)词汇歧义
汉语表达意义丰富,存在大量的多义词及多义短语。有时候这些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出现在句子中,由于其平时的含义多变,便会给读者造成不同的理解,产生歧义。例如:
门没有锁。
该句中“锁”既可以理解为动词,意思为门没有上锁,也可以理解为名词,家里的门没有安装锁头。
新来的水库工地的技术员走进屋就嚷了起来:“我现在就要热饭。”
该句中“热饭”可以理解为名词,意为现在就要吃热的饭菜,也可以理解为动词短语,意为要把凉饭热一下。
独联体国家的人民看不上2012届世界杯足球赛。
该句中“看不上”的意思既可以理解为由于条件不好看不到,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
(二)语法歧义
所谓“语法歧义”指的是句子中的词语的使用、词语间的搭配等不符合语法习惯和规则,而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1.定语修饰指代不清
作为定语的同一个短语,在语法结构上可以有不同的划分,相互间的修饰关系也就不同,这样就会在定语修饰上产生歧义。例如:
两个师范学校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该句中,“两个”指代不明,可以理解为是两个学生,也可以理解为是两个师范学校。
2.主谓宾搭配歧义
主、谓、宾语共存于同一个语言格式内,其内部之间的结构关系根据搭配的不同可能有多种理解,不同的结构关系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这就是造成了歧义。这种歧义类型在语句表达的题型中属于重点、难点题型,需要考生认真琢磨同一主、谓、宾结构是否可以进行不同关系上的处理,以便迅速判别这种歧义现象。
例如: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村长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该句中,“感到非常气愤”的主体不明,既可以理解为“大家对村长偷运木料感到很气愤”,也可以理解为“大家对护林员的揭发行为感到很气愤”。
3.语义关系含糊歧义
在一些句子中,由于缺失了具体语境,便会造成词语间存在不同的语义关系,从而导致句意产生不同的理解,这种类型的歧义句被称之为语义关系含糊歧义。对于这种歧义类型,考生的解题关键就在于为该语言形式添加不同的语境,从而辨别在不同语境下是否存在不同意义上的理解,如果有则为语义关系含糊歧义。例如:
我在车上看见他了。
该句中既可以理解为“我”在车上,透过车窗看见了车外的“他”,也可以理解为“我”和“他”都在车上。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该句既可以理解为“他的父亲”拿刀为别人做手术,也可以理解为“他的父亲”被开刀做手术。
4.指代不明歧义
有时同一代词或其他词语可以指称多个指代对象,这就会产生对句子意义有不同理解的情况,也就是指代不明歧义。例如:
“有偿新闻”应当受到批评,这是极其错误的。
该句中的“这”既可以指代“有偿新闻”,也可以指代其前面的整个分句描述的内容。
(三)语音歧义
1.语调歧义
语调是句子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任何一个完整的句子都包含一个特定的语调。语调是某种特殊的语音形式,在书面语中通常是通过句号、叹号和问号来区分语调,但在某些句子中,同一个标点符号却可以表示不同的语调,从而使句子表现出不同的意义。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
该句中,“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轻重音歧义
语法重音是每个句子都具有的,但是由于句子中可以成为重音的并不只是一个词,所以有时由于不同的轻重音就会造成不同的语义,也就是造成了歧义。例如:
我想起来了。
该句中,“起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读法,从而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思。“起来”读轻声时作补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小,意思是对以前忘却的事情重新想起。“起来”读本调时作谓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大,意思是我准备起床了。
真题实例 以真题验证考点
1.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今天上午,张经理和其他公司经理参加了市长主持的会议
B.法庭出示的证据是一个纸条,纸条上歪歪扭扭的几个字依稀可以辨认:还欠款5000元
C.与中国从传统到当今的主流伦理都注重“人人为他人,他人为人人”的集体主义不同,欧美社会更彰显一种“自我主义”“个体主义”的伦理观念
D.从12月19日起,我省北部、西部以及中南部大部分地区受高空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交汇影响,形成今冬第一次较强的降水过程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C。A项,“其他”指代不明,可以指其他公司,也可以指其他经理;B项,“还欠款5000元”中的“还”有两种读音,会造成语音歧义;D项,“大部分地区”是指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还是指“北部、西部和中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有歧义。正确答案为C。
2.下面各句,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他跟我去天津开过学术研讨会
B.他曾先后在深圳、广州搞调研
C.这些人连厂里的领导都不认识
D.筐中苹果余下的一半给了老王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B。A项可以理解为“他和我两人同去天津开过学术研讨会”,又可理解为“他跟着我去天津开过学术研讨会”; C项可以理解为“这些人不认识厂里的领导”,又可理解为“厂里的领导不认识这些人”; D项可以理解为“筐中的苹果的一半给了老王”,又可理解为“筐中的苹果剩余的,一半给了老王”。故本题选B。
3.下列句子中有歧义的一句是( )。
A.利用合同进行犯罪是一种常见的诈骗犯罪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努力为社会服务
C.要根除垃圾短信关键是先管住短信服务提供者
D.小刘对小吴说他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D。选项D既可以理解为,小刘对小吴说小刘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也可以理解为,小刘对小吴说小吴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产生歧义,所以选D。
4.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歧义的一句是( )。
A.去年夏季,安徽和湖北的大部分地区都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B.据电台报道,治理整顿以来,三分之一不合格娱乐场所被关闭
C.两个公司的员工都来了,这两个公司的领导也来了
D.他是刚到这里来工作的大学生,很多人还不了解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C。A项中究竟是“安徽、湖北的大部分地区”还是“安徽大部分地区与湖北大部分地区”,有歧义;B项中“三分之一不合格娱乐场所”不够明确,是“总的娱乐场所中有三分之一不合格娱乐场所被关闭了”还是“总的不合格娱乐场所的三分之一被关闭了”,有歧义;D项中是“大学生不了解很多人”还是“很多人不了解大学生”,有歧义。故本题答案为C。
第六节 语句多元考查
关于语句的多元考查,一方面是指外在形式的多样性,二是指考点内容的多样性。前者有通过词语(包括成语)的意义辨析理解近义词语的区别,通过词语(包括成语)替换来掌握词语的语境运用,通过语句理解辨析词语的意思和使用对错等,关于熟语(不含成语)使用的辨析;后者有词语(包括成语)的读音、字形辨析、修辞标点辨析等。总体来说,它有几个考点分类:词语替换、词语辨析、熟语辨析、字音字形、标点辨析、修辞辨析。
解题密钥 考查类型 高分必杀技
(一)修辞手法
事业单位考试要求掌握的常见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
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例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例如:
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扩大夸张)
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5.对比
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例如:
满招损,谦受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例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乎我的意料。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例如: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例如:
“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例如:
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
为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自问自答)。例如:
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
(二)标点符号
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逗号、冒号、分号、顿号、惊叹号、引号、省略号、问号、破折号、书名号等。在学习的时候,要在对标点符号使用的知识进行整体了解后,做综合的精讲精练。
1.句号(。)的用法
(1)放在意思完整,语气已足的句子后面。例如:
你要带弟弟去上学。(用在单句之后)
这学期,我们换了一间新的教室。(用在复句之后)
(2)一段文章是由两个以上的完整句子串联而成的,并不是到最后一句话才使用句号。例如:
不久,我们就把教室清扫得干干净净。大家高兴极了,都想赶快坐下来好好上课。
2.逗号(, )的用法(逗号又称为逗点)
(1)因语气的关系,在句子里可以停顿的地方。例如:
许多年来,老鼠的天敌就是猫。
荷叶上的露水,滚来滚去,闪闪发光像珍珠。
(2)用在称呼之后。例如:
亲爱的老师,明年再见!亲爱的同学,多多保重!
小伙子,题目出得真难,只有两个人答对。
3.冒号(:)的用法
(1)用在提引句之前,表示下文是提出引语的话。例如:
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禹常常对人说:要爱惜光阴,努力工作。
(2)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例如:
亲爱的同学:近来可好?
(3)人与人对话的内容之前,都会加上冒号。例如:
老师问:“放了假,你们都要做什么呀?”
同学们回答:“做功课!”
4.分号(; )的用法
(1)两个独立的句子,在意思上是紧紧相连的。例如:
用文字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情,这种文体叫做“日记”;用文字记录一生中所发生的事情,这种文体叫做“传记”。
(2)句子中,有“并列或对比”的句子时,可以运用分号隔开,使整个复句的意思更完整。例如: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庄严的,海是活泼的。(并列)
星期日,天气好,我们就出去郊游;天气不好,我们就留在家里学习计算机。(对比)
5.顿号(、)的用法
句子中,连用的同类词出现使用顿号,使句子简洁有力。例如:
过年时,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要换新。
我常吃的水果有莲雾、杨桃、香蕉、西瓜等。
6.惊叹号(! )的用法
(1)在句子中,带有喜、怒、哀、乐等情绪,用惊叹号将它们强烈地表达出来。例如:
祝你生日快乐!
你为什么要骗我!
没想到,小明的爸爸居然意外地过世了!
太好了,这次运动会,本班荣获第一名!
(2)有“警告或鼓励”的句子,使用惊叹号。例如:
小心!现在是红灯,不要走!
不要灰心,你一定会成功的!
7.引号(“”)的用法
(1)引用他人所说的话,除了加上冒号外,必须加上引号,引人注意。例如:
赖老师说:“利用假期到各处去看看,不但可以增广见闻,也可以锻炼身体。”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2)引用成语、俗语、谚语时,也可引号和冒号搭配使用,或只用冒号。例如:
“学海无涯勤是岸”,这句话勉励我们要用功读书。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做事有信心、有毅力,总有成功的一天。
8.省略号(……)的用法
(1)在句子中话没说完、没写完、语气没有完结时,使用省略号代替没完成的部分。例如:
小明说:“再等十分钟,如果阿娇再不来,我们就……”话还没说完,阿娇就来了。
小明哭诉着:“大雄……大雄……”小明始终伤心地说不出话。
(2)当文句太长可以省略不提的地方,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的意思。例如:
家中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我最喜欢的亲人。
9.问号(? )的用法
(1)表示怀疑的时候,使用问号,通常在“吗”之后。例如:
他是你的弟弟吗?
小明,你的作业已经完全做好了吗?
(2)表示发问的句子。例如:
快要放寒假了,你们高兴不高兴?
周末两天,你们都有什么计划呢?
(3)表示反问的句子。例如:
做错事,是不是应该勇于认错呢?
10.破折号(——)的用法
(1)句子中的意思忽然转到另一个意思上,用破折号,以提高注意力。例如:
小明平常就喜欢戏弄女生,又很脏乱——难怪,班上的同学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
我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谁去给猫脖子挂铃铛?
(2)破折号有时也可代替夹注号或冒号。例如:
有一件不变的事:老鼠就是害怕他们的天敌——猫。
经过五十年的岁月,这些老兵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故乡——大陆。
(3)当语气或一般声音要延伸时,也可以使用破折号。例如:
“咕咕——咕咕——”公鸡叫,天亮了。
(三)句子及语法结构
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语言单位,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能完成一次简单的交际任务,在语音上有一定的语调,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在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出来。一个句子主要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组成。
1.句子结构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1)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中国人民)志气高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谓语是陈述、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小王今年(十六岁)。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例如:
什么叫(信息)?
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例如:
(三杯)美酒敬亲人。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词的后面,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例如:
[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群众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模拟语气等。例如: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中。
2.句子的分类
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①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例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②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例如: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
③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类:
A.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例如:
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B.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受动者,接受动作。例如:
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玻璃杯被小王打碎了。
C.连动句: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是:连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同陈述一个主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有先后、目的、方式或手段关系;两个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例如:
他上街买书去了。
他们正下河游泳呢。
小李今天坐电车回家。
D.兼语句: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其主要特点有:它的谓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教、劝、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有时还用“有”。例如:
你让他下午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蔚蓝的天空中有一群大雁飞过。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①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几件事情或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例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②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例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③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例如: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④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例如: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⑤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例如: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⑥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例如: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⑦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例如: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⑧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例如: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⑨解说复句,一个分句说明一种情况,其他分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说明或总括。一般不常用关联词语。例如:
纺线有几种姿势:可以坐着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地站着纺。
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两种都是主观主义。
⑩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例如: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〇1多重复句,结构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叫多重复句。有两个层次的叫二重复句,有三个层次的叫三重复句,其余以此类推。多重复句是由一重复句扩展而成的。例如:
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并列)有联系群众的长处,—(转折)但是不善于思考,—‖(并列)不愿多动脑筋多想苦想,‖(因果)结果仍然做不成事业。
他后来还托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并列)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转折)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首先,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其次,理解全句语义,确立第一层次;最后,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真题实例 以真题验证考点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因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以及科学的估价体系,收藏市场监管滞后,参与收藏的人员滥竽充数,欺诈之事时有发生
B.领导上行下效,带头执行有关反对奢侈浪费的各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勤俭节约的风尚就在单位形成了
C.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结束的时候,我这个微乎其微的志愿者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接见,倍感荣幸,也备受鼓舞
D.毋庸置疑,海外华人有很多值得世人称道的优良品德,也有诸多遭人诟病的不良生活习惯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D。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A项“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句子中说的是所有人员,用该成语不合适,应改为“良莠不齐”。B项“上行下效”意思是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情,而句中说的是好事,并且主语不对应。C项“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用在句子里指人不合适,应改为“微不足道”。D项“毋庸置疑”指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可以做状语,用在句子中正合适。因此,本题答案为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阻碍 锋芒 博闻强识 毛骨怂然
B.履新 榜样 春意澜珊 运筹帷幄
C.绵密 肃然 戛然而止 彪炳史册
D.标杆 枢钮 吃里扒外 枉费心机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C。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A项“毛骨怂然”应为“毛骨悚然”; B项“春意澜珊”应为“春意阑珊”; D项“枢钮”应为“枢纽”。因此,本题答案为C。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迁徙 诀窃 销声匿迹 含辛茹苦
B.落寞 希冀 痛心急首 重峦叠嶂
C.罔然 殉职 按部就班 虎视眈眈
D.琐屑 狡黠 悬崖绝壁 龙盘虎踞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D。基础知识。A项中“诀窃”应为“诀窍”; B项中“痛心急首”应为“痛心疾首”; C项中“罔然”应为“惘然”。因此,本题答案为D。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对河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足球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联想、华为已占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1.8万亿,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A。基础知识。A项“弥足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用在此处符合语境和语义。B项“登堂入室”指登上厅堂后,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此处是望文生义。C项“蒸蒸日上”指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象错误。D项“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A。
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的力量分两部分:一是生理上的力量,一是心理上的力量。
B.电影都快开映了,你是去呢?还是不去?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B。基础知识。B项中不是两个并列的问句,而是表选择性的一个问句,去或不去,属于二选择一。所以不需要用两个问号,将中间的问号改为逗号。其他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B。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③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
④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
A.明喻 设问 对比 对偶
B.对比 设问 对偶 明喻
C.对偶 设问 对比 明喻
D.对偶 对比 设问 明喻
视频解析
深度解析 C。基础知识。第一句是诗词,修辞手法是对偶,“千里”对“万里”, “冰封”对“雪飘”。第二句是明显的自问自答,属于设问。第三句通过“当面”和“背后”, “会上”和“会下”进行对比。第四句是明显的比喻。因此,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