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生命观(2) 十法界
一切众生可以分为六凡四圣十法界,但是众生本来具有的清净自性是一样的,只是被种种妄念遮蔽住而无法显现出来。修行的目的就是要除去这些妄念。
十法界:六凡四圣
大千世界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不同众生之间的差异非常大。有些天人寿命可达万劫,有些畜生寿命仅仅一天;天人享尽了各种乐趣,地狱众生却受尽各种痛苦。佛教把各不相同的一切众生分成十种,即十个法界,它们从低到高依次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可见前面六个就是参与六道轮回的众生,统称六凡法界,后四个是超越了轮回的四圣法界。六凡四圣的分法本来是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提出的,但已经成为佛家公认的理论。
本无差别的六凡四圣
众生虽然有六凡四圣的不同,但这并不是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一切众生本来都具有清净自性,清净无染的自性就是佛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佛性面前不但人人平等,而且六道众生与佛菩萨也平等。世间一切诸法都是空的,处在永不停息的流转和变迁之中,但众生心中的清净佛性不会变。佛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不生不灭,能生一切法。
为什么同样具有佛性的众生却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狱?这是因为清净佛性被五欲六尘遮蔽起来了。众生在十法界中的位置不同,源于各自的迷悟不同。佛性虽然不会变化,却很容易被妄想、分别、执著等遮蔽住,这时佛性就显现不出来,表现在外的只是种种妄念。佛菩萨比凡人的境界要高,只是因为他们心中的妄念少,清净佛性能够显现出来。
幸好六凡众生还具有清净的本性,这为我们的修行提供了一条可以走得通的路。佛与六道众生的区别,不在于修行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法力”的高低,而在于心中的清净佛性有没有被一片“乌云”遮住。佛教一切修行的目的,不是要使自性提高,而是把遮住自性的“乌云”扫开,拨云见日,让佛性重新大放光彩。要想跳出六道轮回,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十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