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行无常 佛教的世界观与生命观
在我们现在常用的词汇中,有许多是从佛典的翻译中产生的,“世界”一词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而且“世”和“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六道轮回是佛教特有的一种观点,与之相应的是佛教独特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世”与“界”
“世”是个时间概念,是时间变迁的意思,《楞严经》说:“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佛教把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统称为“三世”,作为从古至今全部时间的代称,如“十方三世一切佛”。在中国佛教寺院的大殿里,常供有竖三世佛,即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他们是先后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佛。
“界”是个空间概念,孙悟空常说自己“超出三界外”,这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正是在这三界中轮回不止。大殿中也常供横三世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和中间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他们是同时存在于三个不同世界上的佛。
佛教对生命的认识
佛教中的生命称为“有情”,以区别于没有情识的山河大地。诸佛菩萨、天人饿鬼、一切动物都是有情。虽然不同的有情迷悟程度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却没有本质的区别。所有的有情都本来具足佛性,轮回中的众生只是暂时具有各自不同的形体,今世为人,来世可能会是一只动物;在无间地狱受苦的有情,经过漫长的修行可能转世成人。所以我们不能以一时的状态去判断有情众生。
一切众生都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众生只是四大和五蕴和合而生的。当有情赖以生起的缘消失以后,无论是构成众生身体的四大,还是构成众生情识的五蕴,都会分解成原来的状态,有情也就不存在了。
既然没有一个不变的自我,那么在六道中轮回的又是什么呢?佛教认为这个轮回的东西就是人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一个人生前所造作的一切业因,都作为“种子”存在于阿赖耶识之中,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它就会“萌发”,从而招来业报。
三个世界三尊佛
在佛教中“界”是指空间上的概念,所谓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也就是在这三界中,轮回不息,这三界中,也分别有三尊佛,即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和中间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