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

杜绝孩子的说谎习惯

父母箴言

人的一生都是在真与假的斗争中度过的,父母要引导孩子从小说真话,一步步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变成一种做人的准则。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几乎刚会说话的孩子就已经开始撒谎,有时可能更早些。孩子在发展初期,看不出自己言行之间的直接关系,对他们来说,行为远比语言重要得多,而语言都是模糊的,是有多重含义的。

当孩子慢慢长大后开始发现,故意说谎而误导别人是错误的,当他们发现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欺骗自己时,会非常愤怒。他们逐渐开始区分谎言的类型和轻重的程度。

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孩子不诚实几乎总是恐惧的结果。”孩子说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孩子的谎言,父母听之任之,任其发展。但是,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说谎,培养孩子的诚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能保护和培养孩子说真话的环境,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说真话的好习惯,长大后也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正派、很真诚的人,并且会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尊敬。因为只有一个人说真话,相信别人,对生活有信心,才会问心无愧地面对各种事情,也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

怎样杜绝孩子说谎呢?

父母自己首先一定要说真话,为孩子做出榜样,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撒谎不作假,有一说一,说到做到。要让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并要让孩子懂得为什么不能撒谎说假话。有些父母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或是在自己很高兴的时候,常常会“哄”孩子,给孩子开空头支票,许下种种并不准备兑现的诺言。这样很容易在孩子心目中留下“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从而面临家庭教育失去基础的危险。因为不被孩子信任的父母,是没法教好孩子的。也只有孩子说真话,父母才能知道他们究竟在想什么,从而才能适当地给孩子以鼓励、引导、帮助和劝阻。要是孩子说假话成了习惯,孩子的行为就会变成当面一套,背后—套,很容易走上犯错误、做坏事甚至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教育孩子不撒谎、说真话。

孩子如果连父母都信不过,天下还有谁值得信赖?既然父母是孩子最信得过的人,孩子听到什么事情或是想到什么东西,都会统统告诉爸爸妈妈。这时,不要管孩子说的是什么,父母都要认真、耐心地听完。就算是孩子有些地方说错了,甚至使父母不愉快,父母也不要吹胡子瞪眼发脾气,而要亲切地跟孩子交谈讨论,说自己的心里话,而不要应付、糊弄孩子。如果孩子因为说真话在外面吃了亏,父母应想办法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明确表示支持孩子讲真话,鼓励孩子做一个真诚的人。总之,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要鼓励孩子说真话。

控制孩子说谎,培养孩子诚实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五点:

1.要澄清孩子的谎言

当警告孩子不要说谎时,父母不要对孩子说:“如果你说谎就把你的舌头割下来”。孩子说谎了,父母当然不会真的割他的舌头,这使孩子认为父母的警告本身就是谎言。孩子的想象转化成谎言,有时仅一步之遥,这就需要做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拥有想象力是天性,但如果父母对其想象力一味地赞许,就有可能发展成谎言,而父母如果一味反对孩子的想象力,又会扼杀孩子的智力发育。所以,父母必须调整教育方法,及时循循善诱地更正孩子不当的想象。

2.要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

如果孩子到了能够分辨是非的年龄仍然说谎,父母应找出原因。孩子说谎的原因,许多心理学家都给出了答案。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说谎有时比说真话更能免受处罚

大多数父母认为,孩子主要是因为不知道撒谎的严重后果才说谎的。事实上,孩子说谎有时是因为说了真话反而受到了惩罚。

(2)出于无奈而撒谎

许多父母可能无法接受,孩子撒谎有时是因为父母逼的。父母应该知道孩子也有沉默的权利。许多成年人在处理一些棘手的两难问题时,经常保持沉默。如果非要逼孩子说出真相,孩子就只能说谎了。鉴于这种情况,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缓冲,等大家都心平气和了,再让孩子主动把事情的真相说出来。

(3)为了讨父母欢心而撒谎

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的标准,通常是看爸爸妈妈脸上的表情。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生气,他们最本能的反应就是不承认自己所做过的错事。

3.要树立良好的榜样

对于说谎的孩子,威胁或强迫他承认自己的谎言都不是正确的方法,父母最好能用一定的时间,冷静、严肃地与孩子谈谈。孩子在承认错误以后,父母一定要称赞孩子的诚实表现,要说一些类似这样的话:“我虽然不满你做错了事,但幸好你说出了真相,妈妈(爸爸)实在很赞赏你的诚实。”

4.让孩子感到安全

所有的孩子说谎都是因为需要安全感,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安全感,孩子就会诚实起来。

5.减少孩子的心理压力

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导致孩子说谎。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希望他们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事。父母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经常与孩子倾心交流,减少孩子的心理障碍,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总之,面对孩子的谎言,要去分析、研究,找出孩子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进行善意的引导和教育。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虽然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杰出青年,但却有可能让他们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诚实,则是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唯一方法。

培养出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

父母箴言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它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而形成的。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一个人立足于复杂的社会,能担当重任的重要条件。

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孩子以幼儿阶段所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如幼儿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等行为都是孩子责任心的表现。父母的责任是密切地关注他、帮助他、鼓励他,在他尝试的过程中,培养其意识,增强其自信,逐步成为独立自主,对个人、社会负责的人。

责任心的培养应遵循这样一个规律:从自己到他人,从家庭到学校;从小事到大事,从具体到抽象。不可想象,对自己不能负责的人,何谈对他人负责?对家庭没有责任心,何谈对社会有责任心?因此,家长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应从家庭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循序渐进,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

有责任心的孩子能运用他自己的智慧、信心和判断力去做出决定,独立行事,考虑他的行为后果,并且在不影响他人权利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需要。他们明白自己的义务,并主动履行义务,并愿意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家庭责任心主要是指能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权利,自愿承担家庭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一个具有家庭责任心的孩子,不仅能在现在的家庭生活中扮演好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未来的生活中也有能力组织好属于自己的家庭。他的一生不仅能享受到家庭生活的充实、快乐,同时,也能创造出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以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其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中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一旦走上社会,就很难有社会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不仅在于家长是否具有家庭责任感,还在于家长是否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果你不是一个尽职尽责的父亲或母亲,怎能对孩子进行责任心的教育呢?父亲与朋友玩麻将通宵达旦,不顾及对家人的干扰;母亲忙于在外应酬,家里一团糟,这样的父母又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去埋怨孩子不愿回家呢?

在一个专制的大人王国里,也难以培养出有家庭责任感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孩子控制得太死,管制得太多,使孩子没有机会就某件事做出负责的行为,孩子做事只是服从,听命于大人的意见,而我们强调的责任感并不是指你的孩子按照你告诉他的方式去行事,而是他能主动发现并自主地做出反应。

只有民主的家庭,才是家庭责任感生长的最佳环境。在这样的家庭里,家长和孩子相互独立,但并非各行其是,漠不关心,而是彼此尊重又相互关照的。孩子受到重视,家长具有威信。在讨论家庭中的责任与分工之前,父母应该想一下自己是否是一个有家庭责任感的人?自己惯用的教养态度和方式是否有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在抱怨自己的孩子缺乏责任感之前,先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孩子的榜样。然后就有可能从抱怨孩子转而反思自己。要想改变孩子,也应当从改变自己开始。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在家庭生活中如何创造或抓住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关键是父母必须赋予孩子一定的责任,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空洞的说教是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的。通过赋予孩子责任,或感受他们自己某些行为的不良后果,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做好

在家中应该明确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来做的,哪些事情可以由爸爸妈妈帮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是必须由孩子自己做的。对第三类事情必须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范围,在不同的年龄给他制定不同难度的自理工作范围,对于这些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2.家里的事别人的事帮着做

要让孩子明白,仅把自己的事做好是不够的,因为他还是家庭、集体中的一员,他还有责任协助做一些家里的事、集体的事,以此来为家庭、集体尽责,只有这样将来才能为社会尽责。要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就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无论事情的结果好坏,只要是孩子的独立行为结果,就要鼓励他敢做敢当,不要逃避,要勇于承担后果。家长不应替他承担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责任感。

3.要履行自己的诺言

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答应了别人、许下了诺言就要尽全力履行诺言,即使自己不情愿也要这样做,因为这样做是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4.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要教育孩子自己是社会集体中的一员,权利与义务是并存的,他有义务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这是培养孩子对社会负责的重要途径。

孩子并不是天生具有责任心的,他是在适宜的条件和精心的培养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发展而形成的。家庭是孩子责任心赖以滋长的土壤,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他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在家庭环境中有责任心的孩子,才能在更复杂的学校、社会环境中经受考验,得到修正和磨练,最终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让孩子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父母箴言

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比一棵树,必须以善良为根,正直为干,丰富的情感为蓬勃的枝丫,这样才能结出美丽善良的果子。善良的情感及其修养是人道精神的核心,必须在童年时悉心培养,否则就不会有效果。

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爱心,它可以说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而爱心的产生,是基于个体社会情感的需要,它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一种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习惯性心理倾向。

孩子可以被看作是一面镜子,给他们爱,他们会报之以爱;无所给予,他们便无所回报;无条件的爱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回报,有条件的爱得到有条件的爱的回报。

因此,不管你怎样把净化和丰富精神世界的活动引入家庭生活,记住,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的内心没有爱,就不可能给别人爱。父母首先要做的是,要让内心世界充满爱,这样你才有多余的爱给别人,才能培养引发你们的孩子来自内心的爱。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无附加条件地服务于他人,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服务和爱的给予。学会把孩子看作是与你脱离的、独立的人去爱他们,你的职责是把他们变成与你一样的人,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成为最好的人。

古今中外,爱心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他们都是以爱为核心的。费尔巴哈说:“新哲学建立在爱的真理上,感觉的真理上。”“爱是存在的标准——真理和现实的标准,客观上如此,主观上也是如此。没有爱,也就没有真理。”由此,以爱为基础的新哲学被他建立了。

那么,应该怎样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呢?

1.热爱动物,热爱生命

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孩子在逛街时,迎面跑过来一只小狗,孩子会情不自禁地抚弄小狗,眼里流露出爱怜的神情。像动物园、公园这些场地,往往是孩子们的天下,孩子们在这里会和小动物们嬉戏、玩耍,并且会觉得快乐异常,显现出爱的天性。

相反,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搞恶作剧的孩子,他们抓住小猫、小狗的尾巴,听到它们悲惨的嚎叫而开心不已,这些都是他们没有爱心的表现。

西方国家大多制定了法律,禁止虐待小动物,目的是用法律抑制残忍。英国有句名言:“爱我者爱我的狗。”把狗等同于人,借用小动物启迪孩子的爱心,是最直观和便捷的方法。现代社会掀起“宠物热”,并非全是精神空虚,它也是人类在人情淡薄的后工业社会中,借用宠物培育爱心,呼唤美好人性的一种表现。

2.帮助孩子克服自私自利的性格

“我的,给我,我要!”这是小孩子最常说的几个词。可见,小孩子的自我意识很强烈,这往往被用来证明“人生来是自私的”。

诚然,人有自私的一面,自私属于动物的普遍共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婴儿学会的语言中,最早还有“爸爸”、“妈妈”这些词,说明婴儿最早感受到的他人便是父母。父母的爱是无私的,父母精心呵护孩子,让孩子最先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父母之爱是无私的奉献,历来为人们讴歌,但切不要把它当做对孩子的馈赠,否则便成了溺爱,反而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3.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榜样

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要使孩子富有爱心,父母必须从自己做起,从孩子一生下来就开始做。

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有一次意外地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只雌性的成年斑鸠在看到一只狼或者其他食肉动物接近它的孩子的时候,便会假装受伤,一瘸一拐地逃出穴窝,好像它的翅膀折断了。这时,食肉动物就会放弃攻击小斑鸠转而攻击成年斑鸠,希望能够捕食这只“受伤”的猎物。

一旦这只成年斑鸠把这只食肉动物引到一个远离穴窝的地方时,它就会振翅飞走。这种方法往往能够取得成功,当然,有时也会遭到不测。

斑鸠就是用这种富有爱心的举动来保护幼小的斑鸠,使它们能够活到成年,繁殖后代。而小斑鸠在耳濡目染成年斑鸠的做法后,也会仿效。由此可见,爱心是一种后天强化的行为,只要父母提供榜样,孩子就会模仿。因此,父母在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更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在家庭中营造爱的氛围,感染孩子的心灵。

4.移情训练

爱心培养还需要移情训练,可以经常让孩子把自己痛苦状态时的感受与别人在同样情境下的体验加以对比,体会别人的心情,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学会移情。

例如,看到小朋友摔倒了,可以启发孩子:“想想你摔倒时,是不是很疼?小弟弟一定很难受,我们快去扶起他,帮他擦擦脸。”这样,孩子的同情心不知不觉就培养起来了。

5.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同情他人是爱心的一种体现。缺乏同情心的孩子只关心自己,只顾自己的快乐,而无视别人的痛苦,甚至会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孩子是很可怕的。有同情心的孩子往往比较会关爱他人,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父母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些和人交流的机会,在交往的过程中,孩子能亲身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样有利于同情心的培养。比如,许多大城市中组织的“手拉手”活动,是在城市和贫困地区的孩子之间建立起来的互助合作,让城市孩子真切体会到农村孩子没有书包、没有书本、没有橡皮的感觉,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6.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父母们总是担心孩子吃苦头,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父母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父母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父母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父母总是希望孩子不要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其实这是错误的。事实上,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成为朋友,要学会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有些父母总是自己累死累活,但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却无条件地满足,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缺乏爱心。

父母亲是孩子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把自己的辛劳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之爱的伟大,懂得父母为了自己的成长做出多么大的牺牲。这样,孩子便会体谅父母,不再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的伺候。有机会也让孩子学习照顾父母、长辈,明白爱心是相互交流的,不只是单方面的索取。创造一个富有爱心的家庭气氛,能克服孩子的自私心理,让孩子养成关心别人的习惯。

教孩子学会宽容

父母箴言

宽容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与气度,表现了一个人的思想水平。教孩子学会善待他人的短处,这样孩子才可以与他人和睦相处;教孩子学会宽容对待他人的长处,可以使孩子不妒嫉,从而不断地取得进步。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像催化剂一样,能够化解矛盾,使人和睦相处。诸如“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古笑今,笑古今可笑之人”这种不注重表面形式的输赢,而注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准的高低的行为是高尚的。正如有位哲人所说:“宽容是需要智慧的。”

现在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如果别人做错了事,根本没有一点宽容之心,往往会逮住他人的缺点不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其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讨厌的同学需要你的帮助时,而且你能帮助他,你会帮他吗?”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表示愿意的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是59.8%、41.7%和37%。由此可见,虽然不少孩子对于他人的主动求助表示愿意帮助,但是,从小学阶段到高中阶段,表示愿意帮助他人的人数是递减的。在调查中,还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对于过去欺负过你或严重伤害过你的人,你会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只有29.9%的学生表示会原谅他,有近24%的学生表示很难原谅或绝不原谅,其余的学生则表示原谅但不忘记。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能够主动宽容别人的孩子实在太少了,而事实上,宽容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作为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宽容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待人准则,而且能够保护心理健康。现代科学揭示,宽容有利于一个人的健康长寿。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就发现:当人们想要报复他人时,血压会明显上升;而在宽容他人时,血压则显著下降。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宽容的心态。

那么,怎样让孩子学会宽容呢?

1.不要把世俗的毛病传染给孩子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议论其他小朋友的缺点,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其他小朋友过于挑剔。相反,父母要尽可能表扬其他小朋友的优点,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产生一种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孩子宽容的心态。

父母尤其不要对某些人和事物有偏见,更不要把这些偏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从而让孩子在潜意识里也受到这种偏见的影响,而对这些人和事物有偏激的看法。

当孩子的小伙伴来自己家里时,父母对其他小朋友的态度不要过分冷落,也不要过分热情,尤其要教育孩子尊重小伙伴,让孩子平等地与人交往。

2.教孩子换个角度看问题

不管什么时候,父母都可以教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让孩子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设身处地地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参与多元化的活动。无论孩子年纪多么小,都要鼓励他接触不同种族、宗教、文化、性别、能力和信仰的人,这有利于孩子与不同的人坦诚相待,遵从规则,平等竞争。

3.教孩子善待他人

“要想公道,打个颠倒”。宽容是一种美德,在生活中,即使别人错了、无礼了,你若能容忍他人、宽容他人,同样能获得信任和支持,同样能得到别人的友善相待。

在教孩子善待他人的时候,父母可以通过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想法,学会心中有他人,宽容他人。父母应该教孩子对其他小朋友多一点忍让,多一份关心,这样别人也会遇事宽容自己,体谅自己,为自己着想。事实上,只要孩子学会了宽容,他就会赢得朋友,就会真正体会生活的快乐。

4.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父母本身具备的品德,一般在孩子身上都可能找得到。因此,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个整天吵闹不休的家庭,是很难造就出一个具有和蔼品质的孩子的。父母对他人的热情、平等、谦虚等处世原则和行为,是孩子最好的直观而生动的教材,会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孩子尊重别人、爱护别人和谐相处的良好品行。

5.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宽容友爱、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用父母的言行影响孩子,这样,孩子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持久的宽容忍让的善良品质。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它主要表现在对别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感情的健康发展以及对良好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宽容的人,时时刻刻都会受到人的爱戴。因此,他们更加容易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融洽地与人合作,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处事总是持“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的态度。对别人的不是,甚至并非不是之处也斤斤计较。往往使一丁点矛盾进一步恶化,最终酿成祸患。轻则使人受伤,重者致人命亡。作为父母,这些道理要对孩子讲清楚。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就会带来包涵谅解,这就是宽容。不要苛求任何人,要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地待人,待事,待自己,善待一切存在。让孩子知道,因为宽容,我们知道了幸福的真正意义,因为只有宽容,世界才会越来越多姿多彩的。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

父母箴言

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对于孩子来说终生受益。要从小事中培养,在大事中受用。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格外信守诺言。

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格,我们要把它作为人格教育的起点,诚实守信是一种言出必行、互不欺骗的优良品格。教育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影响的。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要诚实、不说谎、信守诺言,才能够建立起自己良好的信誉;如果经常说谎,会令人觉得你的话不可靠,到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也可能仍然不相信,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社会规范不是玄妙的观念,也不是空洞的说教,它是一种行为法则,是植根于我们头脑中的趋于本能的对事物的理解与尊重。不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或处于哪个时代,都有自身独特的对社会规范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系统。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一些共有的对基本价值的尊重与遵守。这些基本的价值包括:诚实、勇敢、自律、忠诚、守信、无私和公正等。无论在家庭和学校,我们的孩子都在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价值观的熏陶,学校中更偏重于直接的灌输、纪律的约束和名誉的鼓励,那么在家庭中,如何最有效地培养孩子的道德、价值观念呢?

1.父母要敢于承认错误

孩子诚实守信品格的习惯,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做父母的如果答应了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努力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一旦父母没有遵守诺言,就意味着为孩子种下了一粒不守约的“种子”。如果父母真的无法遵守诺言,一定要以道歉的方法予以解决,并且一定要告诉孩子遵守诺言是一种好习惯。

“小安,我和你讲了许多次要遵时守约,否则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也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你不这样认为吗?”

“的确不好,不过,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父亲有些生气了:“千万别不把它当回事,你养成这样的毛病,长大会怎么样呢?还有谁会信任你呢?”

看见父亲生气,小安也有些沉不住气了:“你是大人了,不是也过得很不错吗?没见你有什么麻烦呀?”

“你是什么意思?”父亲不懂为什么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

“你大概忘记了,好几次你答应我来参加我们学校的活动,我都告诉老师你会来,可是到最后也没看到你的影子。”

父亲想了想,很快回答:“小安,我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你造成的影响,我当时的确有急事不能来,但我应当事先或事后同你解释一下,甚至去同你的老师解释,我真的很抱歉,你能原谅我吗?”

小安很有些感动:“没关系,我知道你很忙。下次打声招呼就可以了。”

“你们下一次家长座谈是什么时间?我一定安排好时间,当然如有意外我会和你联系,好吗?”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有可能不自觉地对孩子讲了一些不诚实的话,或者讲过的话没有兑现。这时候,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身份向孩子承认错误,这样仍然会赢得孩子的信任。要知道,只有家长做出了优秀的榜样,孩子才能受到良好的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价值观的构筑也是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

2.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父母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曾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出门,儿子要跟着一起去。她觉得孩子跟着很不方便,想让孩子留在家里,于是对儿子说:“好儿子,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给你炖肉吃。”

儿子听说有肉吃,就答应留在家里。曾子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曾子的妻子回到家时,看到曾子正在磨刀,就问曾子磨刀做什么。曾子说:“杀猪给儿子炖肉吃。”

妻子说:“那只是说说哄孩子高兴的,怎么能当真呢?”

曾子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孩子长大后就不会讲信用。”

于是,曾子与妻子一起把猪杀了,给儿子做了香喷喷的炖肉。

父母的这种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

“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有位母亲经常警告孩子,如果撒谎,他的鼻子就会变长。有人问这位母亲:“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有办法让他真的长出一个长鼻子吗?”显然,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是非常不可取的。

3.适当奖惩

父母的言行一致、赏罚分明,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如果事先与孩子定好了制度,父母就要认真对待。对孩子行为的优劣,设有一定的奖惩原则。奖要奖得头头是道,恰到好处;惩要惩得心服口服,适可而止。奖励之前,要让他明白原因,以鼓励孩子继续坚持好习惯;惩罚之前,要警告孩子,犯错之后一定要按照奖惩原则言出必行,并且对他讲清原因,告诉孩子其惩罚原因。

比如为了让孩子养成按时起床的好习惯,父亲和孩子有这样一个小协议:每天早上必须6点起床,否则要放弃吃早餐的权利,并且要为自己失信的行为负责。

如果孩子哪天起床晚了,父母要言出必行,父母一定要把早餐收起来,让孩子明白诺言是不可随意破坏的。其实早餐的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让孩子明白每一个诺言都是认真的,是不可随意更改与破坏的。

诚信是人性一切优点的基础,诚信这种品质比其他任何品质更能赢得尊重和尊敬,更能取信于人。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它不但能让孩子保持正直,挺直脊梁,光明磊落地做人,还能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

培养孩子勤奋的美德

父母箴言

培养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对学习的勤奋精神以及让孩子接受一流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事实上,一个孩子掌握知识的多与少,完全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辛酸的磨练。只有具有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成才。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浏览一下历史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勤奋好学分不开的。

在浩瀚的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在根据自身的规律永不休止地运行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法则就是工作,”有人说,“工作使有机的事物缓慢而有条不紊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任何地方一旦停止了活动,那么,就一定会后退。我们一旦不再使用自己某个部分的器官,它们就会开始衰退。只有那些我们正在使用的东西,大自然才会赋予我们力量,而那也是我们唯一能支配的东西。

现在的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情太过急切,常常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而忘记培养孩子一些决定他们命运的好习惯。为了把你的孩子打造成一个你心目的“天才”,就要用正确的、合理的方法去培养孩子,激发他们的斗智,通过自我努力、自我教育形成勤奋刻苦的好习惯。

以下是给父母们的一些建议:

1.通过劳动促使孩子勤奋

勤奋不仅表现在学习,更表现在工作和劳动上。当孩子走上社会后,他的勤奋就直接表现在工作中。因此,父母要有从小就通过劳动来培养孩子勤奋工作的好习惯。

首先,父母要树立勤奋工作的榜样。许多时候,父母会做一些艰辛的工作,例如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地从事体力劳动,做一些又脏又累的活等。如果父母咬紧牙关,认真地去做这些事,孩子也会学到父母的这种勤奋。

其次,告诉孩子零花钱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挣,如果孩子想获得更多的零花钱,他就得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干活。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只有努力干活才可以有收获,懒惰的人是什么也得不到的。这样,等孩子长大后,他就能够勤奋地工作了。

2.让孩子有替父母分忧的孝心与责任感

经受过一番勤奋刻苦磨砺的人,一定是一个已经具备责任心的人。责任,不但是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关心自己的人负责。当一个孩子懂得了父母挣钱不易的时候,他就会想:我一定要争口气,让我的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了这个目标,他会更加勤奋刻苦的去学习,不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

因此,让孩子有替父母分忧的孝心与责任感,往往会成为激励孩子去努力奋斗的一种动力。

3.劳逸结合,不烦不腻

劳逸结合的办事效率远远高于死缠烂磨的办事效率,其中原因就是使孩子保持着对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在做功课时要充分注意休息时间,让孩子舒展一下筋骨、放松一下精神状态。不要长久地磨时间去学习,那样既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腻烦心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精神状况,让孩子进行适当的休息或调整。

4.对孩子循循善诱

无论是意志还是毅力,孩子总是不如成人,为了让孩子养成勤奋的好习惯,父母不妨采用循循善诱的办法——就是有步骤地引导孩子去学习。循循善诱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培养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基本功,比如孩子要有一定的知识面;二是要注意适时的教育,引导孩子勤奋学习要抓住孩子有学习欲望的时候;三是要注意适量,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孩子,学习的内容不能越过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四是父母态度要平和,引导孩子勤奋学习应该怀有一种平常心,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5.父母要让孩子多听、多接触勤奋的事例

“天道酬勤”也好,“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也好,这些都说明了养成勤奋刻苦好习惯的重要性。

父母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比如:古时“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精神与现代的学习环境作比较;在电视上所看到的奥运、亚运会或全国运动会上的金牌得主,他们训练的刻苦、拼搏的顽强,以及不夺金牌誓不罢休的毅力,无一不是勤奋刻苦的真实写照等等。让他们明白,一个知难而退、怕苦怕累的人,是必然一事无成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是可以不劳而获的。“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需要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孩子亲力亲为的亲身体验。

父母还可以通过讲一些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只要能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学习都是可以取得成功的。让孩子知道,能够克服艰苦条件而勤奋读书,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在崎岖的奋斗中能坚持下来,更需要一种毅力。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能拥抱成功。

一个人若想成功其实并不太难,只要他能够勤奋地做人,勤奋地做事,勤奋地学习和积累。一个人勤奋的品质,就是他人生的资本。越勤奋的人财富就越多;越懒惰的人,所失去的人生机会也就越多,等待他的也只能是个失败的人生。

让孩子知道谦虚使人进步

父母箴言

巴甫洛夫说:“绝不要陷于骄傲。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在应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所以,父母如果发现了孩子骄傲的情绪,一定要尽快地加以纠正。

谦虚是一种美德,“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我国古代诗人曾以竹子来歌颂谦逊的品格。谦虚也是一种求实的态度。它能使人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比较清醒地认识主观与客观、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孩子也必须明白,骄傲是谦虚的对立面,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阴影。一个人的成绩都是在他谦虚好学、俯下身子实干的时候取得的。当他什么时候骄傲了,自满自足了,那么他就必然会停止前进的脚步。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不但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障碍,而且还会造成伙伴关系的紧张。

所有骄傲的人都会这么认为:自己有学识、有能力、或有功劳;而谦逊的人却总是习惯于认为自己还差得很远。骄傲的人也许真的有其骄傲的资本,然而谦虚的人难道就真的没有让他们产生骄傲的条件吗?

实际上,使一个人产生骄傲的真正原因并非饱学,而是因为无知。同样,一个人会谦虚也不是因为他差得很远,恰恰相反,他甚至会超越那些自以为是的人。谦虚与骄傲的原因在于一个人的总体修养如何,而不在于是否多读了几本书或是多做了几件事。

希腊古代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则小故事,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受人尊敬的一位。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非常善于辨析,不管是谁提出的任何问题,只要到了他的手里,没有不迎刃而解的。尽管这样,他还是非常的谦虚,从来不以权威自居。

由于博学而且谦逊,苏格拉底被公认为最聪明的人,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他所不知道的。但是苏格拉底却一点也不这样认为。他说:“不可能!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

但众人仍异口同声地称赞他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并建议他到山上的神庙去占卜,看看天神的意见如何。于是苏格拉底来到神庙去占卜,占卜的结果明白无误:他确实是天下最聪明的人。面对神谕,苏格拉底无话可说了,但是口里仍然喃喃自语:“我唯一知道的事情是,我一无所知。”

像苏格拉底这样博学多才的大哲学家却认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可见他是多么谦虚,这种谦虚可以让他不断地进步。但是却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天下第一,这样的人,哪有不跌跟头的。

在现在的社会家庭环境中,一些独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荣誉与成绩,他们之中有的会因为骄傲自大而看不起同学,有的会因为自己成绩拔尖而逞能,有的会产生盲目自满的情绪,有的会有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甚至有的会把集体的成绩看成个人的,这些表现将会使他们不再进步,甚至会脱离同学、脱离集体,进而失去目标,成为一个后进同学。不过父母也不用太过紧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帮助孩子找到其骄傲的原因。

首先,家长要向孩子讲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一个人如果谦虚就会永不自满,就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事物,他们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一些先进的经验,进而使自己不断进步。而一个骄傲的人就会自满自足,故步自封,他会认为自己什么都掌握了,也就不会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和新知识新事物。这样,他就会原地踏步,就会掉队。此外,谦逊的人能虚心好学,尊重他人,团结他人。而团结谦逊的结果往往能凝聚起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大的进步。而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往往会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伤害别人、影响团结、导致失败。所以谦逊会迎来成功,而骄傲最终只会导致失败。

其次,在培养孩子的谦逊品格时,还应当结合讲道理、多举实例的方法。“勤于学,严于分,善于比”的教育方法,很值得借鉴和参考。

勤于学,就是让孩子不断学,让他知道,取得了一点成绩并没什么了不起,只要你继续学习,就会发现自己原来这个也不了解,那个也不明白,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当孩子在某个领域取得一些成绩后,不要让他产生骄傲的情绪,一定要让他继续学习。为他确立新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会知道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东西不会,而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实在不值一提,正所谓“学问茫茫无尽期,为人第一谦逊好”。

严于分,就是要严于解剖自己。每当孩子取得成绩后,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冷静分析,用“两点论”来看待自己,要告诉孩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而每个人总是有长处也有短处。所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骄傲情绪的滋生。

善于比,就是要教育孩子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和比自己强的人比,找差距,确定自己应该向别人学什么。应该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首民歌写得好: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

我们还要让孩子认识到:他自己现在年龄还小,知道的少,经验也少。所以,必须要认真学习,向成人学习,向别的小朋友学习,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只要虚心学习就能向任何人学到东西;如果他一旦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他就会变得看不起人,也就不可能前进,结果必然会影响到自己的进步。

此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要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问题,以免孩子以为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很容易。如果有可能的话,家长甚至可以有意识地制造一点困难让孩子去克服,使孩子认识到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并不是那么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去解决,从而就会促使孩子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