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大全集(超值白金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王充著《论衡》

王充(27~97),字仲任,浙江上虞人,是东汉前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文学理论家。王充的祖籍本是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人,先祖因立军功受封于会稽阳亭,但只过了一年就失去了爵位。随后就在当地安家,以农桑为业。王充的家庭非常重义气,好行侠。他的祖先因为要避开仇敌,迁到了钱塘,后来就弃农经商。王充的父亲与伯父因为与豪族结怨,最后迁居到上虞。王充6岁开始学习读书写字,8岁到书馆学习,从小品学兼优。

15岁的时候,他到京师洛阳的太学深造,并拜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班彪为师。在求学的过程中,他饱读经书,并以怀疑、批判的态度对待已有的规则,在这一点上,他站到了同时代读书人的前列。

王充离开洛阳后,做过州郡佐吏,但因为人刚直不阿、得罪权贵,被罢职回家。回到故乡,王充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他一生共写过4部书:痛恨俗情而写《讥俗节义》;忧心朝政而写《政务》;反谶纬而写《论衡》;晚年写《养性》。除了《论衡》,其他3本均已失传。

《论衡》历时30年而成,今存85篇,其中《招致》一卷,有录无书,所以实存84篇,共计20多万字。它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科学史上极其重要的典籍。

《论衡》的主要思想就是“疾虚妄”。王充曾说过:“伤伪书俗文,多不诚实,故为《论衡》之书”, “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他反对“虚妄”的东西,利用广博的科学知识和逻辑推理,大胆指出典籍中非科学的谬误。为此,他敢于向儒家权威和经典发难。他坚持科学的立场,对盛行的谶纬之学和天人感应说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论衡》旗帜鲜明地反对神学,坚持唯物主义的科学立场,主张元气自然说,强调了物是自然发生,而非天意,否定了天有意志的正统观点。

《论衡》在具体分析客观现象时,运用科学的分析和逻辑论述,把无神论思想和朴素辩证法提升到了新的高度。王充对鬼神之说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他指出:“人之所以生,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 “形体朽,朽而成灰,何用为鬼?”这简直就是对人们迷信鬼神的辛辣反问。这种唯物主义见解,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

《论衡》对云雨的产生机制、雷电以及潮汐等自然界的客观现象都做了合乎科学的可贵见解,否定了自然现象与神力迷信的联系。王充以科学知识为重要武器,坚持唯物主义思想,矛头直指谶纬之学、天人感应等传统迷信,同当时盛行的正统思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较量,影响十分深远。

《论衡》是唯物主义思想同谶纬之学、天人感应等神学思想坚决斗争的产物,它的诞生反映出人们坚持科学、探索自然的强大呼声,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该书的基本精神是追求真知,反对迷信。它对先秦各家的思想,如儒、墨、道、法,进行了批判的继承,把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论衡》极具战斗性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成为后来中国无神论的重要理论营养。并为后世科技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