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大清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9.治理黄淮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五月,征讨噶尔丹的战争胜利结束,天下没有大事,只有黄淮水患严重,经常决口,淹没了大量的土地和房屋,所以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治理黄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正月,他决定第三次向南出巡,检查河道,制定策略。二月初三出发。三月,康熙南巡再经高家堰、归仁堤等处,亲自测量洪泽湖水位,发现清口、高家堰洪泽湖水低,黄河的水位较高,导致河水逆向流入湖中,湖水则无处可流,因此泛滥成灾,水淹兴化、盐城等七个州县。要从根本上治理,必须加深河底;而河直则流急,流急则沙自刷而河自深。因此康熙帝提出将清口西黄河弯曲处浚直,并将黄河南岸近淮之堤往东延长二三里,这样就可以使湖水斜行进入黄河,就不会使黄河的水发生倒灌现象。这是康熙经过实地考察并总结经验教训后提出的治河总设想,即筑坝与深挖河身共同实行。为解决下流入海问题,康熙命拆毁拦黄大坝。三月十一,康熙乘船从运河出发到了扬州,在新丰处停下来,叮嘱河臣增筑运河堤岸,并提出开挖芒稻河、人字河,引水归江的建议。这是康熙总结前人靳辅治河思想与经验,并有所补充和发展而提出来的。靳辅重视筑堤束水攻沙,康熙在此基础上采用了浚直河道急溜刷沙法。另外,靳辅只考虑上河,没有顾及下河,为了护堤保运,大量利用减水坝,以致下河七州县经常被淹;康熙则上河、下河兼顾,尽量少用减水坝或将其改成滚水坝,想尽办法减轻和防止下河灾情。至于改修清口,导黄稍北,也是康熙的新举措。后来康熙概括自己的治河思想是:闭六坝以束淮敌黄,通海口以引黄归海。

为安抚人心,康熙沿途还赈济灾民,大行恩蠲。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三月谕:“蠲免江南、浙江各省州县康熙三十四、五、六年(1695~1697年)民间拖欠钱粮及淮安、扬州地区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未完之地丁漕项等银十九万两,米麦十一万石。”由于淮扬一带长期有水灾之害,米价昂贵,很难维持生活,于是康熙又命户部截漕粮十万石,发往高邮、盐城、宿迁、桃源等重灾区,低价粜卖。康熙此次南巡,最远到达杭州。四月十三日返回途中路过江宁,亲自拜见明太祖陵,并命巡抚宋荦、江宁织造曹寅负责维修,康熙亲题“治隆唐宋”殿额。五月十七日,康熙返回京城。

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以淮黄告成,康熙进行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主要是验收张鹏翮三年来所建河工项目。检验结果,康熙帝对其整体上还是满意,仅在微小地方作些补充和调整。如至桃源烟、龙窝等地,顶部十分危险,命增筑挑水坝,其中一些卑矮堤工也命增高;行至中河仲庄闸口,见其与清口相对,命改由杨家庄出口。康熙帝回銮时,仔细检查翟家坝、高家堰等处堤工,见王公堤单薄,命加帮高厚;高家堰大坝有一些残缺的工程,命即兴修;又命选职衔稍大、身家殷实者担任高家堰防险;行至清口,命将西坝加长数丈康熙帝。又赐张鹏翮御制《览淮黄成》和《河臣箴》诗。他在诗中写道:“使清引浊须勤慎,分势开疏在不荒。虽奏安澜宽旰食,诫前善后奠金汤。”告诫他不要疏忽,要继续努力做好善后工作。康熙帝并赐张鹏翮父张鲐“神清养志松龄”匾额。回到京城第二天,他对大学士等说:“向来黄河水高六尺,淮河水低六尺,不能敌黄,所以常患淤垫。今将六坝堵闭,洪泽湖水高,力能敌黄,则运河不致有倒灌之患,此河工所以能告成也。”三月十八日,康熙五十大寿,他以“四海奠安,生民富庶,而河工适又告成”,特颁诏天下,皇恩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