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与圆的人生智慧课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吃得亏中亏,方享福中福

第一节 好汉要吃“眼前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在幸福与灾祸之间,我国古人已发现了它们的辩证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最好的例证。古时有一老翁,住在两国的边境,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老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老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老翁丢的马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老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老翁的儿子骑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老翁不要太难过,老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老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前线去打仗。而老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地生活。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基于这种辩证关系,便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很“吃亏”的事,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生活中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做事时一门心思考虑不能便宜了别人,却忽视了于自己是否有利。所以做事要有智慧,不要怕便宜了别人,“便宜”别人又得益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真正聪明的人,总是能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是一种哲学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知足”、“安分”有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如何成为有清醒认识的人。

不要因为吃一点亏而斤斤计较,开始时吃点亏,是为以后的不吃亏打基础,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是为了将来不必患得患失。只有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才总怕便宜了别人,到头来吃亏的反而是自己。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想必,你一定听过“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句话,它向我们形象地传达了舍小是为谋大的智慧。小陈最近心情不好。她的团队最近正在参加一个化妆品品牌夏季推广会的比稿,她很努力,而且她对自己这一次的创意很满意。她觉得这次是她在业内崭露头角的机会,所以,她和她的两个搭档连续加了好几个周末的班。就在她通过一次次的比稿,快要把项目揽到手的时候,老板让她把这个项目给另一个同事操作,理由是那个同事与客户的关系更好,把这个项目揽到的把握更大一些。老板让小陈理解,为公司利益有时需要做点个人牺牲。

眼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同事拿走,自己的美好前景化作了泡影,小陈感到心里堵得慌。从小到大,她的长辈都这么教导她,为人要谦逊,为人要礼让,可她现在真不知道职场到底还要不要谦让。她怀疑,到了21世纪,到底谦让还是不是一种美德?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两王平日的为人处世之不同自不待说,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四十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十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隔四十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地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怨气,缓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

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敌我关系,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懂得“吃亏”是一种隐性投资。

不怕吃亏才是真正的聪明者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这个西装革履、满身名牌的来者。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不可以吗?”

“噢,当然,不过只要你有足够的保险,再多点也无妨。”经理耸了耸肩,漫不经心地说。

“好吧,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接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经理疑惑地看着眼前的怪人。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你付出6%的利息,1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退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站在旁边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于是他急忙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30万或40万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

“请不必为我操心。在我来贵行之前,已问过了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嘛,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东西,一年只需要花6美分,租金简直太便宜了。”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犹太商人的精明,他虽然吃小亏,却占了“大便宜”。事实往往就是这样,那种不怕吃亏的人,其实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不怕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也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人生一世,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乎“装傻充愚”的表面性吃亏,而是看重实质性的“福利”。正如古语所言:吃得亏中亏,方得福外福。贪看无边月,失落手中珠。

个性灵活

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竞争各方为了跻身竞争前列,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不断推出新思想、新办法、新技术、新产品。激烈的角逐和竞争,使社会变化迅速异常。现代社会变化的速度,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生活于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社会,需要人们具有灵活、敏捷的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纵观全局,于千头万绪之中找出关键所在,权衡利弊,及时做出可行、有效的决断。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在现代社会中,这种素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能力。谁能最及时地正确洞察社会变化,并能最迅速地做出反应,谁就将走在前头。而头脑封闭、反应迟钝、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人,会一再地坐失良机。不能深察明辨、盲目轻率地追随潮流的人,也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造成决策的失误。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变通为人,做到方圆通融。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部题为《让这个世界停下来吧——我要离它而去》的音乐喜剧片轰动了伦敦和纽约,反映了一部分西方社会的人对节奏加快的生活的反感。托夫勒说,他们是“情愿和这个世界脱离,也要按自己惯有的速度闲混下去”。在变化面前无法入门的人,自己也难以享受新生活带来的乐趣。老年人害怕变化,希望按照自己熟悉的生活方式安度晚年,这没有什么奇怪。害怕变化,这是心理衰老的一种标志。但是,青年人却应当欢迎变化,不应当对变化采取漠视甚至固执的态度,因为那将有使自己的心理发生衰老的危险。

个性的灵活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的适应与变通上。大致可以归为三个不苛求。

1.不苛求环境

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成员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日益充分的物质条件,人们对环境的选择要求日益强烈。然而,即使是高度现代化的社会,人对环境的选择却总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我们这个正在从事现代化建设的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更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一个不短的时期内,环境与人的交互作用的主导面,恐怕还是通过人对环境的适应来改变环境,而不是通过新的选择来调换环境。

善于适应环境表现了人的个性灵活,它具有多方面好处:

(1)能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2)能优化自己的心境与情绪;

(3)能调动自己内在的积极性;

(4)能为进一步发展准备条件。

所以,适应有积极与消极、主动与被动之分。我们提倡积极、主动地适应环境,而不是消极、被动地顺应环境。因此,适应环境与改造环境又是一个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不苛求他人

与适应环境同步存在的问题是人也不应苛求他人。就是要承认别人能同自己一样选择、保护、发展他们的个性、习惯、兴趣和观念等。这是不苛求他人的第一个要求,也是灵活性格的重要表现。

现代心理学认为男性的女性性格化、女性的男性性格化,具有适应环境、适应他人的更大灵活性,因而在现代社会中也就能获得更大的生活自由度。

在人际交往中,和谐融洽是人人希望的,但是矛盾、隔阂常要光顾我们的生活,于是,对不苛求他人的灵活性格,又提出了宽容待人的要求。尊重别人的个性、习惯等,是一种宽容;当别人对自己表现出进攻的姿态时,能做到合理的谅解、忍让,则是更大的宽容。当然,宽容并不是不讲原则,更不是寄人篱下,而是以退为进,能宽容别人,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性格的灵活性,是有益的交往态度。

3.不苛求自己

不苛求自己,首先要做到情感上的超脱。生活中有快乐、幸福,也有痛苦和不幸,生活是痛并快乐着的。当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时候,不要被低落的自责情绪左右,要理性地去分析使自己陷入困境的各种原因并积极寻找走出困境的方法,相信失败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磨炼,乐观圆融地去看待人生的苦与痛,这样才能超脱一味的情感折磨,理性地去筹划你的生活,克服挫折,迈向人生的新境界。

其次,不苛求自己还要做到在不同的环境之中善于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给自己一个适合的人生定位,不做自己难以企及的事,脚踏实地,从客观情况出发,制定人生奋斗目标。切记,只有适合自己的目标才能激发你去不断奋斗。

在现代社会,如果单单向前人讨教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已经远远不够了,更需要自己在社会生活中去探索、去体会、去总结。对于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前人确实探索过、研究过,留下了极其丰富的著述,充满了哲理和心得。但是倘若以为凭了前人的经验之谈,就可以顺顺当当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那就可能要大吃苦头。在多变的社会里,真正的危险不在于生活经验的缺乏,而在于认识不到做人要保持灵活的个性,去积极适应环境,变通为人,这样才能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中与生活共舞,越舞越精彩。

机智的能量

有人曾经说过:“每一条鱼都有它的钓饵。”正如任何鱼都有它的钓饵一样,只要我们具备足够的机智,就可以在任何人身上找到突破的地方,从而接近他们,不管他们是如何地怪癖乖戾,如何地难以靠近。所以,圆融变通是人离不开发挥机智的力量。

谁能够精确地估算出由于缺乏机智而导致的损失呢?——那些人生旅途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生活中的弯路和陷阱,那些跌倒后的辛酸、苦涩与困惑,那些由于人们不知道怎样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而导致的致命错误!你经常可以看到蓬勃横溢的才华被无谓地浪费,或者是得不到有效地利用,因为这些才华的拥有者缺乏这种被我们称之为“机智”的微妙品质。

他们仅仅因为不能主动寻找制胜的契机而备受挫折,遭受友谊、客户和金钱方面的巨大损失,他们所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惨重的。由于缺乏机智,商人因此流失了自己的顾客;律师因此而失去了富有的客户;医生则因此病人骤减、门庭冷落;牧师则丧失了他在讲道坛上的说服力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教师在学生中的地位为此一落千丈;政治家也为此失去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机智在商业活动中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一个商人来说那就更是如此。在现代的大都市里,有无数的诱惑在吸引着顾客的注意力,因而机智所起的作用就更为重要。

一位著名的商界人士把机智列为促使其成功的首要因素,另外的三大因素是:远大的抱负、专门的商业知识和得体的穿着打扮。

如果一个人想要在自己的业务活动或职业中获得成功的话,那他就必须拥有这种能赢得同事信任并帮助他结交可靠朋友的才能。一个真诚的友人会利用一切机会赞扬我们所写的书,会不遗余力地向他人仔细描述我们在最近一次开庭中的精彩辩护,或者是我们在治疗某个病人时的神妙医术;他们会在我们的名誉受到恶意的诽谤时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并反驳和痛斥那些卑劣的小人。然而,如果缺乏机智,我们是不可能交到这样肝胆相照、莫逆于心的知己好友的。

某位先生尽管极具才干,并过着刻苦努力的生活,然而,由于个性中缺乏机智这种卓越的品质,他的努力几乎完全付诸东流。他好像永远都无法与他人和平共处。尽管除了机智之外,他似乎具备成为一个杰出人物、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全部品质,然而正是这一不足构成了他的致命缺陷,使得他的生活波折重重、坎坷颇多。他总是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说那些不该说的话,并在无意之中伤害他人的感情,所有的这一切都抵消了他的刻苦努力所取得的结果,使得其他的努力变得毫无意义,因为在他的头脑里压根就没有“机智”这样一个概念。他一直都在不断地得罪和冒犯他人。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下面的论述:

“一个机智灵活的人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他所知道的一切事物,而且能够巧妙地利用许多他所不了解的事物,通过熟练圆滑的技巧,他可以机敏地掩饰自己的无知,并比一个企图展示自己博学的老学究更能赢得人们的尊敬。”

在历史上,借助于机智成就大事者不胜枚举。以林肯为例,机智使他得以从内战期间无数不利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在运用机智和谋略的过程中,幽默始终在发生着作用,幽默还会滋养我们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在想到那些灵巧高明的技法时,情不自禁地想笑,这些技法在日后总是被证明为恰当的。在机智地运用谋略时,并不需要任何欺骗,我们所需做的就是展示一种正确的诱导,从而最有效地吸引和说服那些尚在徘徊观望的人。应该说,这种在恰当的时间内把应当完成的事情处理好的技巧是一种艺术。”

或许你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许你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受到过最尖端的训练,或许你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是一个真正的天才,然而,你仍然可能在这个世界上郁郁不得志或是难展宏图。但是,一旦你能够在原有才干的基础上增加机智这种品质,并与才干结合起来,你将惊奇地发现前途是多么的坦荡光明,而你在发展自己的事业时又是多么的得心应手。

所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事业拼搏的过程中,请不要忽视机智的力量,只有发挥了你的机智,你才能少走弯路,轻松处世为人,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以退为进

从处理事物的步骤来看,退却是进攻的第一步。现实中常会见到这样的事,双方争斗,各不相让。最后小事变为大事,大事转为祸事,这样往往导致问题不能解决,反而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果。其实,如果采取较为温和的处理方法。先退一步,使自己处于比较有利有理的地位。待时机成熟,便可以退为进,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何为退呢?即当形势对己不利时,如果全力攻击,也可能不奏效时,就应采取退却的方法。军事家指出学会退却的统帅是最优秀的统帅,战而不利,不如早退,退是为了更好的胜利。

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突厥兵时常来犯,突厥兵能征善战,李渊与之交战,败多胜少,于是视突厥为不共戴天之敌。

部属都以为李渊这次会与突厥决一死战,可李渊却是另有打算,他早就欲起兵反隋,可太原虽是军事重镇,却不足为号令天下之地,而又不能离了这个根据地。如果离开太原西进,则不免将一个孤城留给突厥。经过这番思考,李渊就派刘文静为使臣,向突厥称臣,书中写道:“欲大举义兵,远迎圣上,复与贵国和亲,如文帝时故例。大汗肯发兵相应,助我南行,幸而侵暴百姓,若但俗和亲,坐受金帛,亦惟大汗是命。”

突厥可汗不仅接受了李渊的妥协,还为李渊送去了不少马匹及士兵,增强了李渊的战斗力。而李渊只留下了第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由于没有受到突厥的侵袭,李渊得以不断从太原得到给养。终于战胜了隋炀帝杨广,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兴盛之后,突厥不得不向唐朝乞和称臣。

唐高祖李渊以退为进,为自己雄心大志赢得了时间。如果不能忍那一时,李渊外不能敌突厥之犯,内不能脱失守行宫之责,其境险矣,忍一时而成了大谋。

从军事进攻的谋略来看,退却可避免失败。三国时期曹爽带兵攻战兴久而不下,而急忙回兵,避免了蜀兵的伏击。

从人生的态度来看,退却有时也是一种进攻的策略。现代社会中,以退为进表现自我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

有一位计算机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不录用他,于是他不用学位证明去求职。很快他就被一家公司录用为程序输入员。不久,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过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远比一般的大学生要高明,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问”,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于是老板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可见,以退为进,由低到高,这是一种稳妥的进攻之术。

石桥正二郎是日本著名的大企业家,在他所写的《随想集》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二次大战后,位于京桥的石桥总公司的废墟中,有十多家违章建筑。因此律师顾问提出,若不及早下令禁止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但在当时的情景下,如果硬性要求那些违章户立即搬走,必招致他们坚决的拒绝。石桥公司没有出此下策,石桥夫人还来到现场和那些违章户谈话。对他们说:“你们的遭遇实在值得同情,那么,你们就暂住在这里,先多赚点钱,等公司要改建大厦时,再搬到别的地方去吧。”她这样专程地去拜访那些违章户,并且赠送慰劳品,如此体贴别人的难处,使那些居住在石桥总公司内的人,心里十分感动。因此,当石桥大厦真的开工时,这些人不仅不抱怨,而且还心怀感激地迁到别的地方去住了。

以退为进收到的效果有时候能获得极佳的效果。1812年6月,拿破仑亲自率领60万步兵、骑兵和炮兵组成的合成部队,向俄国发动进攻。俄国用于前线作战的部队仅21万,处于明显劣势。俄军元帅库图佐夫根据敌强己弱的局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实行战略退却,避免过早地与敌军决战。在俄军东撤的过程中,库图佐夫指挥部队采取坚壁清野、袭击骚扰等种种方法,打击迟滞法军,削弱法军的进攻气势。9月5日,俄军利用博罗季诺地区的有利地形。给予敌军大量杀伤。接着,又将莫斯科的军民撤出,让一座空城给法军。10月中旬,法军在莫斯科受到严寒和饥饿的巨大威胁,不得不撤退。此时,库图佐夫抓住战机,予以反击,将法军打得大败。几十万法军,幸存者只有3万人。

有时候表面的退让只是一种应世的策略,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作出一些退让是作为善于变通之人的成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