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创意课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为自己奋斗而不是为别人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今天你跑得快一点,明天我赚得多一点,后天他比我们都更有效率一些……当我们的一切被超越对手,被竞争的成败标准限定的同时,我们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迷失了奋斗的目标——我们为了谁而拼命?为自己,还是为了超越对手的成功规格?若只是为了超越对手,那么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被身后的对手超越。

我们的奋斗应是为了自己的梦想,眼中只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才是真正的成功。安利事业部创始人之一理查·狄维士先生说过:“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没有希望的。只有设定了目标,人生才会有意义。”

塞缪尔·斯迈尔斯博士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虽然已经70高龄了,却有着相当年轻的体态。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改变他一生的故事:

“我在许多年前遇到过一个中国老人,”斯迈尔斯博士缓缓地说道,“那是二战期间,我在远东地区的俘虏集中营里。那里的情况很糟,简直叫人无法忍受,食物短缺,没有干净的水,放眼所及全是患痢疾、疟疾等疾病的人。有些战俘在烈日下无法忍受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对他们来说,死已经变成最好的解脱。我自己也想过一死了之。但是有一天,一个人的出现激发了我的求生意念——一个中国老人。

“那天我坐在囚犯放风的广场上,身心俱疲。我心里正想着,要爬上通了电的围篱自杀是多么容易的事。过了一会儿,我发现身旁坐了个中国老人,我因为太虚弱了,恍惚中还以为是自己的幻觉。毕竟,在日本的战俘营区里,怎么可能出现一个中国人?

“他转过头来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却救了我的命。”斯迈尔斯博士继续说:“他问的问题是:‘你从这里出去之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这是我从来没想过的问题,也是我从来不敢想的,但是我心里却有答案:我要再看看我的太太和孩子们。突然间,我认为自己必须活下去,这件事情值得我活着回去做。那个问题救了我一命,因为它给我某个我已经失去的东西——活下去的理由!从那时起,活下去变得不再那么困难了,因为我知道,我每多活一天,就离战争结束近一点,也离我的梦想近一点。中国老人的问题不只救了我的命,它还教给我从来没学过,却是最重要的一课。——目标的力量。

“是的,目标、企图、值得奋斗的事。目标给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和意义。当然,我们也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但是要真正地活着、快乐地活着,我们就必须有生存的目标。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没有目标,日子便会结束,像碎片般消失。' ”

博恩·崔西说:“成功就是目标的实现,其他都是这句话的注解。”有梦想、有目标的人就好像在茫茫大海上有罗盘的船只,有明确的方向。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都渴望实现自由,都渴望能干自己想干的事,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然而要成功就要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或是完成自己的愿望,而没有目标的人就好像没有罗盘的船只,不知道前进的方向;而没有方向的船只只能跟随着有方向的船只走。现实中那些有人生大格局的成功人士不是成功了才设定目标,而是设定了目标才成功。

哈佛法学院教授德里克·博克是位非常受尊重的人,因为他是哈佛学子的榜样。他说:“我早已致力于我决心保持的东西。我将沿着自己的路走下去,什么也无法阻止我对它的追求。”博克教授绝对不允许自己成为下面故事中那个出卖自己理想的人。

芝加哥市一位名叫赛尼·史密斯的中年男子,向当地法院递交了一份诉状,要求赎回自己去埃及旅行的权利。因为它涉及的内容非同寻常,所以立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事情发生在40年前,当时赛尼·史密斯只有6岁,在威灵顿小学读一年级。有一天,品德课老师玛丽·安小姐给学生们布置作业,让大家说出自己未来的梦想,全班24名同学都非常积极和踊跃,尤其是赛尼,他一口气就说出两个:一个是拥有一头属于自己的小母牛,另一个是去埃及旅行。当玛丽·安小姐问到一个名叫杰米的男孩时,不知怎么搞的,他一下子没想出自己未来的梦想,因为他所想到的,别人都说了。为了让杰米也拥有一个自己的梦想,玛丽·安小姐建议杰米向同学购买一个。于是,在老师的见证下,杰米用3美分向拥有两个梦想的赛尼买了一个。由于赛尼当时太想拥有一头自己的小母牛了,于是就把第二个梦想——“去埃及旅行”卖给了杰米。

40年过去了,赛尼·史密斯已是人到中年,并且在商界小有成就。40年来,他去过很多地方,如瑞典、丹麦、希腊、沙特、中国、日本,然而他从来没有去过埃及。难道他没想过去埃及吗?不,他想过。据他说,自从他卖掉去埃及的梦想之后,他就从来没忘记过这个梦想,但是,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来说,他不能去埃及,因为他已经把这个梦想卖掉了。现在,他和妻子打算到非洲去旅行,在设计旅行线路时,妻子提议埃及的金字塔是重点观光项目。赛尼·史密斯忍无可忍了,他决定赎回那个梦想,因为他觉得只有这样,他才能心安理得地踏上那片土地。

令人遗憾的是,赛尼·史密斯没有如愿以偿。经联邦法院认定,那个梦想已经价值3000万美元,赛尼·史密斯要想赎回梦想必然会倾家荡产。其中的缘由,从杰米的答辩状中可以略知一二。

杰米是这样说的:“在我接到史密斯先生的律师送达的副本时,我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全家一起去埃及,这好像是我一口回绝史密斯先生要求赎回那个梦想的理由。其实,真正的理由不是我们正准备去埃及,而是这个梦想本身的价值。小时候我是个穷孩子,穷到不敢拥有自己的梦想,然而,自从我在玛丽·安小姐的鼓励下,用3美分从史密斯先生那里购买了这个梦想之后,我彻底改变了,我的心灵变得富有了。我不再淘气,不再散漫,不再浪费自己的光阴,我的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我之所以能考上华盛顿大学,我想完全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我想去埃及。我的儿子现在在斯坦福大学读书,我想也是得益于这个梦想。因为从小我就告诉他,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埃及,如果你能获得好的成绩,我就带你去那个美丽的地方。我想他就是在埃及金字塔的召唤下,走入斯坦福大学的。现在我在芝加哥拥有6家超市,总价值超过2500万美元。我想,如果我没有那个去埃及旅行的梦想,我是绝对不会拥有这些财富的。尊敬的法官和陪审团的各位女士、先生们,我想,假如这个梦想属于你们,你们也一定会认为它已经融入你们的生命之中,已经和你们的生活、你们的命运紧密相连。你们也一定会认为,这个梦想就是你们的无价之宝。”

要花3000万美元赎回一个以3美分卖出去的梦想,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没有必要,或者说根本不值得。然而,赛尼·史密斯却发誓说,哪怕花两个3000万,也要将那个梦想赎回。因为,现在他才明白,人的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梦想。

美国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说:“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梦想有一种巨大的魔力,能够不断召唤着你前进。因此,无论你的梦想怎样模糊,也不管你的梦想看似多么的不可思议,只要你勇敢地听从梦想的召唤,正视它,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能使梦想变成现实。

人生的精彩源自梦想的精彩,目标的高度决定成就的高度。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设计师,做自己的主人,人生的所有法则都将变得简单。

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的第一人,他是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他将 "KungFu" 一词写入了英语词典。他就是李小龙,他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世界人民的偶像。

1940年11月,一个男孩儿在美国旧金山市出生了,他的名字叫布鲁斯·李,他的父亲是演员,他从小就有跑龙套的机会,于是产生了做一名演员的梦想。由于身体虚弱,父亲让他习武强身。1961年,他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主修哲学,后来,他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但在他内心深处,时刻也不曾放弃当一名演员的梦想。

有一次,在他思考自己的未来时,当演员的梦想在他心中不停地涌动着,于是他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及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写完后,他把这张便笺收了起来。那时候,他的生活正穷困潦倒,不难想象,如果这张便笺被别人看到,会引来多少嘲笑,然而,他却把这些话深深铭刻在心底。

为实现梦想,他克服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他曾因脊背神经受伤,在床上躺了4个月,但后来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71年,命运女神眷顾了这个为了梦想不懈努力的男子。他主演的《猛龙过江》等几部电影都刷新香港票房纪录。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禾公司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的《龙争虎斗》,这部电影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之王”。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20世纪英雄偶像”,他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他就是李小龙——一个“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1973年7月,事业刚步入巅峰的他因病身亡。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李小龙遗物拍卖会”上,这张便笺被一位收藏家以2.9万美元的高价买走,同时,2000份获准合法复印的副本也当即被抢购一空。

光阴流转,李小龙现在仍然作为一位功夫明星留在许多男孩的心中。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曾经借来他儿子的那份李小龙便笺的副本,向他的学生诉说梦想的重要性,并真诚地告诉他们:赶快写下你们的梦想吧!从现在开始,将你的梦想写下来。因为梦想是你生活路上的一盏灯,为你指明方向,激励你不断前进,从而收获一个丰硕的人生。

学会聆听生活的启示

希腊人说,神赋予我们两只耳朵却只给我们一张嘴,是为了让我们少说话,多聆听。聆听自然的声音,聆听别人的谈话都是一种处世艺术。能够在繁杂的信息时代听得到生活启示,听得进生命劝诫的人是生活艺术家。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人生舞台上挥洒出最有魅力的生命姿态。

在美国,曾有科学家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过研究。因为这批推销员受同样培训,业绩却差异很大。科学家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进行对照,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开口讲多长时间的话。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时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业绩最好的那10%,每次累计只有12分钟。

很显然,说得少的人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自然了解得多,自然会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问题,结果业绩自然优秀。聆听,就是多听别人说。你可从中获得大量信息,深入了解对方的需求,准确把握事实的真相,洞察对方的真实意图。

善于聆听,是一个成熟的人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即使不能采纳,也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

美国的演讲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纽约出版商格利伯的宴会上遇见一位著名植物学家。卡耐基从未同植物学家谈过话,但觉得他极有诱惑力。当时卡耐基坐在椅子上,静静倾听他讲大麻、某某大植物学家和室内花园等,他告诉卡耐基关于马铃薯开始被人类接受时的令人惊奇的故事。在宴会上,当时还有十几位其他客人在那里,卡耐基忽略了其他人,而与这位植物学家谈了数小时之久。到了午夜,卡耐基向众人道别,植物学家这时转向主人,说卡耐基是一个“最富激励性的最有趣味的谈话家”。

实际上,卡耐基几乎没有说什么话,但是他耐心地倾听,对人们来说,那是一种最高的尊重和恭维。

在交流的时候最好把大部分的时间给对方,自己耐心倾听,剩下点时间用来提醒或者启发对方说下去。聆听,意味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对别人产生兴趣。

除了周围的人,生活也以他独特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关于生命,关于成功的哲理。成功与否,需要你用心去聆听。

1958年,富兰克·卡纳利在自家杂货店对面经营了一家比萨饼屋,以筹集他的大学学费。19年之后,卡纳利卖掉了3100家连锁店,总值3亿美元。他的连锁店叫做“必胜客”。用卡纳利的话,必胜客的成功归因于他从错误中学得的经验和教训。

在俄克拉何马的分店失败之后,他知道了选择地点和店面装潢的重要性;在纽约的销售失败之后,他做出了另一种硬度的比萨饼;当地方风味的比萨饼在市场出现后,他又向大众介绍芝加哥风味的比萨饼。卡纳利失败过无数次,可是他把失败的经验变为成功的基础,除了失败,他获得更多的是教训。

卡纳利给创业人的忠告是:“你必须学习失败。”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做过的行业不下50种,而这中间大约有15种做得还算不错,那表示我大约有30%的成功率。可是你总是要出击,而且在失败之后更要出击。你根本不能确定自己做什么会成功,所以就必须先学会失败。”

卡纳利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善于聆听生命给我们的劝诫。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把它们化为成功的踏脚石。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失败一次就不敢去追求成功。要知道,只有坦然面对失败,从中吸取教训,失败才具有意义。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从生活中得到失败的经验,并且不被失败所困,花时间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吸取教训。

生活中处处有启示,脱困的契机也许就藏在一次不经意中。对生活充耳不闻,便无法接收上天给予的启示,我们又怎能领悟生命呢?

乔达摩生于公元前653年,父亲是释迦族国王。他出生的时候,一个婆罗门相者预言他会离家修游,成为一个出家苦修的圣人,并告诫,不要让他看见任何不幸的事物,如落叶、死尸等。国王为了让王位后继有人,就禁止他离开皇宫,并以宫廷无尽的奢华和享受围绕太子,极力把他同任何不幸的情境隔开。

就这样,乔达摩长大了,只知道有富贵和享乐。后来,他又娶了同族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并有了一个儿子名叫罗罗。然而,有一天,他终于走出了皇宫。在他的皇家马车中,他被车外的景象惊呆了——一个非常衰老的女人。他忙问驾车的人:“这个女人怎么了?”他被告知,每个人最终都会像这老女人一样变老变衰弱。继续前行,又遇到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和一个没有双腿、在路边行乞的残疾人。太子吃惊地领悟到,每个人都会受到病痛的折磨。后来,他们又遇到了一列抬着尸体的送葬队伍,当他知道每个有生命的存在物都将会死去时,他深深地震惊了。但就在他心绪不宁,被病、老、死牵扰苦恼时,他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眼睛注视着他,并对他很平静地微笑。“在人世的苦海中,这个人为什么还会欣喜?”乔达摩惊叫。“他是一位圣者,”赶车人答道,“他已经获得了真理并因此得了解脱。”这些新的发现,唤起了乔达摩内心对人类的深刻同情以及对现在受到庇护的特权的厌恶。他想,当周围的世界充满苦难的时候,自己怎么能够置身于在这种人为的幸福之中?又怎能忽视这残酷的事实——他心爱的妻子和儿子终将忍受老迈的痛苦和死亡的结局。

乔达摩立志离家修行,带着解脱生死的宏愿,为获正果,矢志不渝。出家后,乔达摩先后向两位大师学习,接受苦行方式,努力通过苦修和无为来寻求人生的至理。6年后,乔达摩成为佛陀(觉悟者),人们称他释迦牟尼——释迦族的圣人。

学会聆听生活的启示,从生命的挫折吸取教训,从生活中听得生命的启示。生活中处处都有启示,旁人无心的一句话,眼中无意得见的一幅场景,电影里随机的一段旁白也许都能够给你关于生命的启示。能否领悟,只看你是否用心聆听。

站在比现在的自己更高的高度上展望生命全貌

我们总是会被另一个自己打败,因为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永远不要中止与自己的作战。一次战赢后,就向更高的自己挑战。不敢挑战自我,是将自我潜能设限,无限的潜能就只能成为有限目标的附属,而勇于向自己挑战,是获得成功的基础。挑战自己,哪怕直到头发花白,生命将不会留下遗憾。

奥斯·帕立舒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他从没有认为自己已完成了一切。他永远在向下一个目标前进,一生都走在不断自我挑战的道路上。尽管他有口吃的毛病,但他每年都会在纽约大都会饭店举办一年一度的演讲,偌大的会场总是挤满了全国各大公司的经理,屏息敛气地聆听他分析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这种场面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值得自豪,但对他来说,这不过是他达到的众多目标中的一个而已。

他从不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直到晚年,他仍旧能不断产生出人意料的新构思。每当别人为他取得的某个成就向他祝贺时,他都不屑,只会兴冲冲地说:“不谈那个,你现在听听我刚刚想到的一个构想。”在他94岁的时候,医生告诉他的朋友,他将不久于人世;朋友赶紧给他打去电话。“嗨!”他的精神状态非常好,“我又有了新的构想,是一个伟大的构想。”他简要地说明了他那令人兴奋的新目标。他根本没有提到死亡,只是尽情诉说他将如何实现这个新目标。两天后,他因病情恶化而去世。

无论奥斯的构想最后有没有实现,他的人生都不再有遗憾,因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时刻都在挑战自己,与自己作战使他得见了自我生命的全貌。同奥斯一样,美国棒球界著名人物里奇,也是一个喜欢给自己寻找挑战的杰出人物。

里奇曾任圣路易斯红衣队、布鲁克林道奇队以及匹兹堡海盗队的教练,并率领这三支球队取得了不凡成绩。在庆祝他的棒球生涯50周年晚会上,一名记者这样问他:“在美国的重要运动之一的棒球界驰骋了半个世纪,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面对这个问题,里奇皱起眉头回答道:“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退休!我还在继续!”

虽然已经成绩不凡,但他绝不以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终点。他告诉我们,只要生命不止,他将不断向新的目标挑战。

生命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往往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被自己打败。

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一次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湾,在海水中泡了16小时,只剩下一海里时,她看见前面大雾茫茫,不禁想:“何时才能游到彼岸?”如此一来,她顿时浑身困乏,失去了信心,于是她被拉上小艇休息,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她已经快要登上了成功的彼岸,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自己在大雾挡住视线之后,对创造新的纪录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所俘虏。

过了两个多月,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又一次重游加利福尼亚海湾,游到最后,她不停地对自己说:“离彼岸越来越近了!我这次一定能打破纪录。”最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终于实现了目标。

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这是因为其他敌人都容易战胜,唯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有位作家说得好:“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因此,要开创自己的辉煌,就要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为自己设立更高一层的目标。正所谓:“立身不高一步立,如尘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达?”

提到2001年的亚洲首富孙正义,我们可能都不陌生。23岁那一年,他得了肝病,在医院住院期间,他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学习。在出院之后,他写了40种行业规划,但最后选择了软件业。之后,他开始创业。创业初期,条件艰苦,他的办公桌是用苹果箱拼凑而成的。他招聘了两名员工。有一次,他和两名员工一起分享他的梦想,他说:“我25年后要赚100兆日币,成为亚洲首富。”这是孙正义的梦想,但在两名员工看来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对孙正义说:“老板,请允许我们辞职,因为我们不想和一位疯子一起工作。”然而最后,孙正义的梦想实现了,他成了亚洲首富。

孙正义为自己的人生确立了高层目标,挑战了人生难度,而不陷于已有的生命体验之中。

埃塔尔是一个喜欢拉琴的年轻人,可是他刚到美国时,却必须到街头拉小提琴卖艺来赚钱。非常幸运,埃塔尔和一位认识的黑人琴手一起,抢到了一个最能赚钱的好地盘——一家商业银行的门口。过了一段时间,埃塔尔赚到了不少卖艺的钱后,就和那位黑人琴手道别,因为他想到大学里进修,也想和琴艺高超的同学相互切磋。于是,埃塔尔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音乐素养和琴艺上。

10年后,埃塔尔有一次路过那家商业银行,发现昔日的老友——那位黑人琴手,仍在那个“最赚钱的地盘”拉琴。当那个黑人琴手看见埃塔尔出现的时候,很高兴地说道:“兄弟啊,你现在在哪里拉琴啊?”埃塔尔回答了一个很有名的音乐厅的名字,那个黑人琴手问道:“那家音乐厅的门前也是个好地盘,也很赚钱吗?”

他哪里知道,10年后的埃塔尔,已经是一位国际知名的音乐家,经常应邀在著名的音乐厅中登台献艺,而不是在门口拉琴卖艺。

人并不只是为了现在而活着,必须要勇于设计自己的标准。人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会被各种各样的锁链困住,正是这些锁链使我们丧失了当初的热情、干劲与梦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停止向自己挑战就是失败。因此我们要悉心审视缠绕于身的锁链,不断去挑战已经确立的自己。超越过去的自己,才能去创造新的生活。

成为自己最严厉的批评者,不要等别人来批评我们

古人言:“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一件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都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有位哲学家在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他说,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观自省,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爱因斯坦小时候不爱学习,成天跟着一帮朋友四处游玩,不论他妈妈怎么规劝,爱因斯坦只当耳边风,根本听不进去。这种情况发生转变是在爱因斯坦16岁那年。

一个秋天的上午,爱因斯坦提着渔竿正要到河边钓鱼,爸爸把他拦住,接着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爱因斯坦的一生。父亲对爱因斯坦说:“昨天,我和隔壁的杰克大叔去给一个工厂清扫烟囱,那烟囱又高又大,要上去必须踩着里边的钢筋爬梯。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爬了上去。下来的时候也是这样,杰克大叔先下,我跟在后面。钻出烟囱后,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情况:杰克大叔一身上下都蹭满了黑灰,而我身上竟然干干净净。

“当时,我看着杰克大叔的样子,心想自己肯定和他一样脏,于是跑到旁边的河里使劲洗。可是杰克大叔呢,正好相反,他看见我身上干干净净的,还以为自己和我一样呢,于是随便洗了洗手,就上街去了。这下可好,街上的人以为他是一个疯子,望着他哈哈大笑。”

爱因斯坦听完忍不住大笑起来,父亲却郑重地对他说:“真的,别人无法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能照出自己的真实面目。如果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以为自己是天才呢。”爱因斯坦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以后,爱因斯坦不再去找那群顽皮的伙伴。在他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他时时反省自己,终于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不断地进步,在于他能够不断地自省。自省,是以能“自知己短”,从而弥补短处,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去做事,纠正过失。人生天地间,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是常有的事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自我反省。一个不会自我反省的人永远也长不大。通过反省可以及时修正错误,不断地调整精神信息系统接受信号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以确保信息系统不出现紊乱。

一天,有一个年轻人,在街角的小店借用电话。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是王公馆吗?我是打电话来应征做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电话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

年轻人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接着便挂了电话。小店的老板听了年轻人的话,便说:“年轻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年轻人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的电话,是用以自我检查,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

学会自我反省的人,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的秘方。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会时时考虑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失败或成功的经验。这样做能有效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任正非在他的一篇名为《为什么要自我批判》的文章中说道:“华为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尽管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但也充塞着幼稚和自傲,华为的管理还不规范。只有不断地自我批判,才能使华为尽快成熟起来。华为不是为批判而批判,不是为全面否定而批判,而是为优化和建设而批判,总的目标是要导向公司整体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处在IT业变化极快的十倍速时代,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华为稍有迟疑,就失之千里。故步自封,拒绝批评,落后的就不只千里。企业可以选择为面子而走向失败,走向死亡,也可以选择丢掉面子,丢掉错误,迎头赶上。要活下去,只有超越;要超越,首先必须超越自我;超越的必要条件,是及时去除一切错误,这首先就要敢于自我批判。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三人中,其中有一人是竞争对手,还有一人是敢于批评华为设备问题的客户;如果比较谦虚的话,另一人就是敢于直言的下属、真诚批评的同事、严格要求的领导。只要真正地做到礼贤下士,没有什么改正不了的错误。”

华为的快速成长,其实就是不断自我批判的过程。任正非表示:“如果没有长期持续的自我批判,华为的制造平台就不会把质量提升到20PPM。中国人一向散漫、自由、富于幻想、不安分,喜欢浅尝辄止的创新,不愿从事枯燥无味、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不愿接受流程和规章的约束,难以真正职业化地对待流程与质量;不能像尼姑面对青灯一样,冷静而严肃地面对流水线,每天重复数千次,次次一样的枯燥动作。没有自我批判,克服中国人的不良习气,华为就不能把产品造到与国际一样的高水平,甚至超过同行。华为这种与自身斗争,使自己适应如日本人、德国人一样的工作方法,为公司占有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国际接轨的高质量,华为就不会生存到今天。”

在2000年发表的名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中,任正非同样强调了自我批判的重要性,他说:“华为倡导自我批判,但不提倡相互批评,如果批判火药味很浓,就容易造成队伍之间的矛盾。而自己批判自己的时候,人们不会自己对自己下猛力,而会手下留情。即使用鸡毛掸子轻轻打一下,也比不打好,多打几年,就会百炼成钢。”

俗语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作自我批评,既是儒者的反躬自省,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倡导的思想修养。任正非要求下属自我批评,在提高凝聚力的同时也避免了错误的发生,公司也因此取得了快速发展。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反省是一棵智慧树,只有深植在思维里,它才能与你的神经互联,为你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让人生这条路精彩起来。

不要在意旁观者的评分,标准在自己身上

实现梦想的路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因为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旁观者。他们的声音充斥在我们周围,会让我们迷惑。想要克服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挑战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动力。因为成功的梦想在我们自己身上,标准在自己身上。沉心做想做的事情,不去在意旁观者的评价,我们才能在有限的空间里运转最强的生命能量。

21岁时,他就被美国著名的青少年杂志《人物》评选为“20位将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之一;22岁,此前仅报道过一位中国人——邓小平的美国CBS电视台播出了他的专题;23岁时,他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创下音乐会最高票房纪录。他就是“钢琴王子”郎朗。

提到郎朗,人们的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黑白琴键,郎朗已然成了人们心中钢琴的化身。而他取得今天的成就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想想看,9岁的你曾遇到过最严峻的考验是什么?考试不及格,被爸爸批评?背不出课文,在同学面前出丑?还是输了篮球,再也无缘决赛?当你为这些问题彷徨的时候,郎朗正站在人生的关口,经受着与他那个年龄极不相称的考验。

事情是这样的,9岁那年,为了让朗朗在钢琴上得到更好的教育,父亲带着他来到北京,准备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小。父亲辗转周折,终于打听到一位很有名气的老师,于是诚恳地对那位老师说:“郎朗从小就对音乐很感兴趣,希望您能指导指导他,给他一些帮助。”没想到那位老师听了郎朗的演奏后,却摇着头说:“这哪是弹琴,根本就是东北人种土豆。”父亲急了,连声问道:“不会吧,老师,真有这么差吗?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老师再次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你儿子反应迟钝、缺少灵气,他不是学这个的料,还是早点回去吧。”在一心一意备战考试的时候听到这番话,郎朗失望至极,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真的这么差吗?我真的没有希望了吗?”无情的打击让他一时对弹琴变得冷淡。

面对灰心丧气的郎朗,父亲急得一夜白发,极度伤心之下,他对郎朗说:“现在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三条路,一是吃药自杀,咱们都不活了;二是跟我回沈阳,从此不再碰钢琴;三是继续学下去。你自己好好想想,明天告诉我!”听到父亲的话,朗朗愣住了,他不知道父亲为何这般绝情,更不知道自己究竟该何去何从。一边是老师无情的打击,一边是还未实现便面临夭折的愿望,到底该如何选择?只有9岁的朗朗陷入了困惑。

经过千百遍的徘徊和思考,虽然9岁的孩子似乎还不能深刻地理解什么叫“坚持不懈”,但那颗梦想的种子还是在郎朗心里蠢蠢欲动,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终于占了上风,郎朗顿然醒悟:“我的生命就是为音乐而生,我不能放弃!”于是,郎朗更加忘情地投入练习中去,用钢琴来化解自己对梦想的怀疑,仿佛把自己的灵魂也幻化成了那一格格让他魂牵梦萦的黑白琴键。无数个日夜过去,郎朗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以此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之旅。

每个人小时候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做伟人,当科学家,成为最杰出的人。当我们年岁增长到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我们耳边不断萦绕着别人的议论“别做白日梦了”,你的想法“不切实际、愚蠢、幼稚可笑”, “必须有天大的运气或贵人相助”或“你太老”、“你太年轻”。在这些议论的连番轰炸之下,是太多的消极意见使你丧失了成功的勇气,只有那些不顾旁人眼光、坚守自身标准的人,才能赢得梦想。

著名企业家迈克尔出身贫寒,家境穷困潦倒。在从商以前,他曾是一家酒店的服务生,干的就是替客人搬行李、擦车的活儿。有一天,一辆豪华的劳斯莱斯轿车停在酒店门口,车主人吩咐一声:“把车洗洗。”迈克尔那时刚刚中学毕业,还没有见过世面,从未见过这么漂亮的车子,不免有几分惊喜。他边洗边欣赏这辆车,擦完后,忍不住拉开车门,想上去享受一番。这时,正巧领班走了出来。“你在干什么?穷光蛋!”领班训斥道,“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吗?你这种人一辈子也不配坐劳斯莱斯!”受辱的迈克尔从此发誓:“这一辈子我不但要坐上劳斯莱斯,还要拥有自己的劳斯莱斯!”他的决心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这成了他人生的奋斗目标。许多年以后,当他事业有成时,果然买了一部劳斯莱斯轿车!如果迈克尔也像领班一样认定自己的命运,那么,也许今天他还在替人擦车、搬行李,最多做一个领班。

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就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因为梦想是你自己的。不能因为别人一时的批评和议论而迷失自己,改变自己,失去了自己的主见。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技术并不高明,他宁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个当作曲家的料。

歌剧演员卡罗素美妙的歌声享誉全球。但当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当工程师;而他的老师则说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发表《进化论》的达尔文当年决定放弃行医时,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狗、捉耗子的。”另外,达尔文在自传上透露:“小时候,所有的老师和长辈都认为我资质平庸,我与聪明是沾不上边的。”

沃特·迪斯尼当年被报社主编以缺乏创意的理由开除,建立迪斯尼乐园前也曾破产好几次。

爱因斯坦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认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不合群,满脑袋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遭到退学的命运。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读大学时表现并不突出,他的化学成绩在22人中排第15名。

牛顿在小学的成绩一团糟,曾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呆子”。

罗丹的父亲曾怨叹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在众人眼中,他曾是个前途无“亮”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3次还考不进去。他的叔叔曾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战争与和平》的作者托尔斯泰读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而被劝退学。老师认为他:“既没读书的头脑,又缺乏学习的兴趣。”

这些成就非凡的人物,若不是坚持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别人的评论所左右,怎么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自己岗位上的主角。只有认知自我、把握自我,我们才能认识世界、把握世界。人生的道路该怎么走、朝着什么方向走、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应该由自己根据自己的目标进行设计,而不是要被别人保证。被别人保证并按照别人的想法生活的人,一生也不会有大的作为。

自问:我能为别人做什么

罗素曾经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一个人的人生成就不是他得到了多少,而是他付出了多少。一个人最大的人生意义是经由自己的工作或是付出,帮助别人实现梦想,成就事业。

死海在海平面下392米的低处,它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对岸则是约旦的领土。死海的水中含有很高的盐分,盐的比重很大,当人们掉进去时,身体会自然浮起而不会淹死。死海的水中无鱼,也没有其他任何生物。

加利利海是一个淡水湖,里面含有很多生物,因耶稣基督曾在此地渔猎而享有盛名。海中盛产一种“圣彼得鱼”,这种鱼虽然外观丑陋,可是肉味鲜美,已成该地名产。加利利海边餐厅林立,都以售圣彼得鱼为主,来游览的旅客们常常在此大饱口福。加利利海的岸边的老树枝叶茂密,树上百鸟云集,啼声悦耳,真是一个充满生趣的美丽世界!相形之下,死海就没有这么活跃。死海没有任何生物生存在其中,周围也没有半棵树,更听不到鸟儿的歌声,连漂浮在死海上的空气都让人觉得沉重而透不过气来,从来没有一只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到岸边去喝过水,也许正因如此,人们才会名之为“死海”。

约旦河流入加利利海之后,又流了出来,最后归之死海。加利利海接受了多少东西,也会给别人多少东西,所以它经常是活生生的,然而每一滴水,到了死海之后,都要被占有。死海把所有的东西都占为己有,只知进而不知出。水不流,鱼不栖,没有任何生物饮水,只取而不予。死海从来不分给别人什么,所以它才会“死”在那里。有进有出,这是智者的处世之道。给予是一个重要的观念。如果一个人总能尝试着把自己的爱心带给别人,他就一定能够在施与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保罗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家庭,这一年的圣诞节前,他的哥哥送给了他一件了不起的圣诞礼物——一辆崭新的蓝鸟牌轿车。圣诞前夜,兴奋的保罗独自开车出门兜风,当他停在街头买可口可乐时,发现一个与自己年龄不相上下的、有着棕色皮肤、像街头小流氓样的家伙正瞪着一双大眼睛上下不停地打量着这辆闪闪发光的新车。见保罗走过来,他有几分羡慕地问:“你自己的?”保罗点一下头,故作轻松地说:“是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那小子吃惊地瞪圆双眼:“你,你是说,你哥哥送给你的,没花你自己的一个子儿?”保罗得意地闭了一下眼,算是个肯定的回答。

“天哪!”这小子大声叫道,“我真希望……”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的是什么——他希望自己也有一个那样的哥哥。可那小子的话却让保罗大吃一惊。“我真希望自己是一个那样的哥哥!”保罗愣了片刻,待他确定自己没听错这句话时,突然问:“你上来开一段。”

“真的?”小伙子十分惊喜。保罗二话没说,为他打开车门。小伙子坐在车里,高兴地、小心翼翼地摸摸这里,碰碰那里,然后有几分不好意思地问:“能开到我家门前吗?”

“没问题!”保罗知道,他准是想让他的同伴们看看他自己能坐在这样一辆漂亮的车上。经小伙子指引,他把车开到一栋破旧的公寓楼前。小伙子抑制不住满脸的喜气,又问:“你能在这儿等我一小会儿吗?”

“当然。”

小伙子快步跑进楼里,不一会儿,他架了一个双腿不能行走的十四五岁的男孩子出来。看模样,这是小伙子的弟弟。

哥哥把弟弟放在台阶上坐好,指着保罗的车说:“看!就是他,就是这辆车!他哥哥把这辆车送给他做圣诞礼物,没花他自己的一分钱!好兄弟,你等着吧,以后总有一天,我也要送给你一件这样的圣诞礼物。你可以自己开着上街看看,圣诞的夜晚多好看呀!再不用老是坐在窗前听我给你说了……”

保罗的双眼湿润了,他满怀崇敬地下车,一字一顿地说:“请上车,我们现在就一块儿去看圣诞夜景。”

也就是在这一个圣诞的夜晚,保罗体会到了给予的快乐。

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在生活中,超越狭隘、帮助他人、给予和付出是人生的最高准则。

每周守墓人都会收到一位素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中附着钞票,要他每周帮她在她儿子的墓地上放束鲜花,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很多年。

后来有一天,他们见面了。那天,一辆小车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了,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哀伤,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我就是鲁比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个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鲁比夫人慢慢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我只是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一些花。”

守墓人眨着眼睛,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我说,夫人,这几年您常寄钱来买花,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自己常去的敬老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的墓里哪个活着?”

老夫人没有做声,她小坐一会儿,默默地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的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的。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老妇人微笑着,显得很开心:“我把花送给那里的人们了。他们看到花是那么高兴,这真让我感到快乐!我的病也好转了,医生都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是我自己明白。”

老妇人最终明白的是,活着要对别人有些用处才能快活。巴金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因此,想要实现人生的价值,须时刻自问我们能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以此作为人生价值评量的标准。

自律是对自己的承诺

一个人如果缺乏自制力,就像一辆失去了方向盘和制动的汽车;而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不易被人打倒,通常能够做好分内的工作,不管是多么大的挑战皆能予以克服,都能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南宋末年的许衡,自幼聪明勤奋,在当地颇为知名。

有一次,许衡独自赶路,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烈日像火球一样炙烤着大地。许衡由于长时间赶路而汗流浃背、口干舌燥,他多么希望能找个阴凉的地方歇一歇,喝点水解解渴。走着走着,他遇到了几个商贩在一棵大树下乘凉,那帮商贩也都又热又渴,却找不到一滴水。这时,从远处跑过来一个人,怀里捧着东西,边跑边大声喊:“喂,前面有梨树,大家快去摘呀!”商贩们一听,急忙起身望去,刚才叫喊的那个人果真捧着几个让人垂涎欲滴的大梨回来了。这一来,商贩们都乐坏了,赶忙收拾东西去摘梨。可是,许衡却一动没动。

有个商贩奇怪地问:“你为什么不去摘梨呢?”

许衡反问道:“梨树的主人在吗?”商贩们都说:“梨树的主人不在,但天气这么热,摘几个梨解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许衡认真地说:“梨树现在虽然没有主人看管,难道我们自己的心也没有主吗?我心里是有主的,不是我自己的东西,不经过主人允许,我是绝不会去拿的。”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体现了一种诚实自律的品质。这种品质是一种内在的高修养、高境界,是自我与外界和谐的融合。人需要道德自律,时时检讨自己的行为。在不断的完善中获得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这也是一种自我实现价值的过程。

尼格尔·柏加是一位具有30多年警龄的英国人,在日内瓦举行的国际退役警员协会周年大会上,荣获“世界最诚实警察”的美誉。

尼格尔·柏加现年54岁,未婚。有一次,他到英格兰风景如画的湖泊区度假,发现自己在限速30公里区域内以时速33公里驾驶之后,给自己开了一张违例驾驶传票。他回忆道:“由于当时见不到其他警员在场,无人抄牌,而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把车停在路旁,走下车来,写一张传票给自己。”

驶抵市区后,他立刻把这件事报告交通当局。主管违例驾车案件的法官起初大感意外,继而大受感动,他说:“我当了多年法官,从未遇到过这样的案件。”结果,他判罚尼格尔25英镑。

尼格尔的自律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都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有一次,他的母亲在公园散步时擅自摘取花朵作为帽饰,当他发现后毫不留情地把母亲拘控了。不过,罚款定了以后,他立刻替母亲交付那笔罚款。他解释说:“她是我母亲,我爱她,但她犯了法,我有责任像拘控任何犯法的人一样拘控她……”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园圃,我们的意志是这园圃里的园丁……让它荒废也好,把它辛勤耕植也好,那权利都在我们自己手中。自律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在小事情上能够自律的人才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凯恩斯11岁的时候,举家前往新罕布什尔湖的岛上别墅度假。那里四面湖水环绕,景色非常美,是绝佳的钓鱼圣地。在那里,只有在鲈鱼节的时候才允许钓鲈鱼。但他和父亲决定提前过过钓瘾。于是,他们扛着钓竿,在鲈鱼节开始前的午夜,来到了湖边。他们坐下后,只见明月当空,波光粼粼,一片银色世界。突然间有什么东西沉甸甸地拽着渔竿的那头。父亲吩咐他沉住气并赞赏地看着他慢慢地把钓线拉回来,那条用尽了力气的鱼被凯恩斯小心地拖出水面——这是他们见过的最大的一条鲈鱼!

父亲擦着了火柴,他看着表说:“10点,再过2小时鲈鱼节才开始。”他看了看鱼,又看看凯恩斯,“放回去,孩子!”

“爸爸……”刚开始凯恩斯不理解,接着大声地哭起来。

“这里还有别的鱼嘛……”

“但是没有它那么大。”他继续哭,和父亲争执起来。

月光晶莹,湖面上万籁俱寂,四周再也没有人和船了,似乎还有一丝希望。凯恩斯不哭了,恳求地看着父亲。

凯恩斯怯生生地求父亲:“爸爸,这里没有别人,没有人会看到的。”

“可是我们心里有眼睛。”父亲坚定地说。

之后是父亲的沉默,他已经很明白地表示,这个决定是不能改变的。没办法,凯恩斯只好从鲈鱼的嘴上摘下钓钩,慢慢把它放回寂静的湖水里,“唿”的一声,鱼就消失在水中了。凯恩斯感到很失望,因为他很可能再也无法钓到这么大的一条鲈鱼了。

那是23年前的事了,现在凯恩斯已经成为纽约市一名小有成就的建筑师。的确,这些年来,他再也没有钓到过23年前那么大的河鲈鱼。他日后提起那段往事,说:“那次父亲让我放走的只不过是一条鱼,但是我从此学会了自律。那晚,在父亲的告诫下,我走上了光明磊落的道路。有了这个开始,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处处严于律己。我在建筑设计上从不投机取巧,在同行中颇有口碑;就连亲朋好友把股市内部消息透露给我,胜算有十成的时候,我也会婉言谢绝。诚实是我生活中的信条,也是教育孩子的准则。”

“我们心里有眼睛”,这句智慧的话语一直温暖地留在凯恩斯的心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高度的自觉、自律则是对自己的尊重与承诺。纪律可以是外来的约束,也可以是自我的约束。如果我们能把自律当成考验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那么我们将没有束缚的不快,而充满了生活的激情。遵守纪律的最高境界是自律,而自律发展到极致便成了素质。老子说:“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高度自律,那时候就会做到像孔子所说的“不逾矩”却能“从心所欲”。

点滴成江河,行远必自迩

人生如茶,水温够了,时间够了,茶香自然会飘散出来。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慢慢积淀。当时机成熟,风力充足,有了一定的能力才智作为本钱,定能一飞冲天。

一个人想要最终获得一个圆满、成功、幸福的人生,一定需要一个成功势能积累的过程,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如果风积聚的不大,那么它就没有力量承负巨大的翅膀,所以鹏飞上九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负青天,没有什么能阻碍它,然后才打算往南飞。

因此,做大事者必须点滴积累,步步成形。这就要求我们永远不能中止对自己的要求与衡量。每天都比前一天多一点点知识,多一点点勇气,多一点点智慧,点滴成江河,行远必自迩。

约翰·布勒起初只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整车装配线上的一名杂工,他的成功,就始于工作中一次次平凡的积累。正是抱着积累平凡就是积累卓越的工作理念,他在30岁就擢升为公司总领班的职位,成为通用公司最年轻的总领班。

约翰是在20岁时进入工厂的。工作一开始,他就对工厂的生产情形做了一次全盘的了解。他知道一部汽车由零件到装配出厂,大约要经过13个部门的合作,而每一个部门的工作性质都不相同。

他当时就想:既然自己要在汽车制造这一行做一番事业,就必须对汽车的全部制造过程都能有深刻的了解。于是,他主动要求从最基层的杂工做起。杂工不属于正式工人,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哪里有零活就要到哪里去。因为这项工作,约翰才有机会和工厂的各部门接触,因此对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当了一年半的杂工之后,约翰申请调到汽车椅垫部工作。不久,他就把制椅垫的手艺学会了。后来他又申请调到点焊部、车身部、喷漆部、车床部等部门去工作。在不到5年的时间,他把这个厂的各部门工作都做过了。最后他又决定申请到装配线上去工作。

约翰的一位朋友杰克对约翰的举动十分不解,他问约翰:“你工作已经5年了,总是做些焊接、刷漆、制造零件的小事,恐怕会耽误前途吧?”

“杰克,你不明白,”约翰笑着说,“我并不急于当某一部门的小工头。我以能胜任领导整个工厂为工作目标,所以必须花点时间了解整个工作流程。我正在把现有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利用,我要学的,不仅仅是一个汽车椅垫如何做,而是整辆汽车是如何制造的。”

当约翰确认自己已经具备管理者的素质时,他决定在装配线上崭露头角。约翰在其他部门干过,懂得各种零件的制造情况,也能分辨零件的优劣,这为他的装配工作增加了不少便利。没有多久,他就成了装配线上最出色的人物。很快,他就晋升为领班,并逐步成为15位领班的总领班。

约翰的晋升,缘于他不断地学习。无论他处于何种位置,都从未停止对自己的要求。要在人生的道路上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智慧,就不要放松自己在任何一件事上的要求,将小事放大一百万倍,将今天放大一百万倍也许就是我们的明天。

贞观十六年,太宗问魏征:“我克己奉公,一心一意治理朝政,仰慕前代圣贤,并努力效仿他们。将积累美德、增加仁义、建立功业、为民谋利这四个方面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实施,我经常用它们来自勉。可是,人常常没有自知之明,不知道我所说的这几件事,做得好还是不好。”

魏征回答:“德、仁、功、利陛下都能做得到。对内平定祸乱,对外攘除戎狄,是陛下所建的功;安顿百姓,使其各有生计,是陛下所积的利。这么说来,功与利所占居多,只有德与仁,还需陛下自强不息,躬行实践,一定是可以达到的。”

唐太宗以先贤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一直在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个仁君明君。德、仁、功、利就是他的目标,让别人评价自己与目标相差还有多远,更加客观和有激励作用。其实唐太宗是在道德上要求自己见贤思齐。

成大事者在任何事情上都对自己严格要求,在每件事情上都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他们不会因为事情小而放松自我评量的标准,永远不会因为事情小而随便对付。他们总是对小事也十分认真,并投入极大的热情,将细节做到完美无缺。这正是他们成就不凡的原因。

纽约的一家公司被一家法国公司兼并了,在兼并合同签订的当天,公司新的总裁就宣布:“我们不会随意裁员,但如果你的法语太差,导致无法和其他员工交流,那么,我们不得不请你离开。这个周末我们将进行一次法语考试,只有考试及格的人才能继续在这里工作。”

散会后,几乎所有人都拥向了图书馆,他们这时才意识到要赶快补习法语了。只有一位员工像平常一样直接回家了,同事们都认为他已经准备放弃这份工作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当考试结果出来后,这个在大家眼中肯定是没有希望的人却考了最高分。原来,这位员工在大学刚毕业来到这家公司之后,就已经认识到自己身上有许多不足,从那时起,他就有意识地开始了自身能力的储备工作。虽然工作很繁忙,但他却每天坚持提高自己。作为一个销售部的普通员工,他看到公司的法国客户有很多,但自己不会法语,每次与客户的往来邮件与合同文本都要公司的翻译帮忙,有时翻译不在或兼顾不上的时候,自己的工作就要被迫停顿。因此,他早早就开始自学法语了。

同时,为了在和客户沟通时能把公司产品的技术特点介绍得更详细,他还向技术部和产品开发部的同事们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这些准备都是需要时间的,他是如何解决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的呢?就像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只要每天记住10个法语单词,一年下来我就会3600多个单词了。同样,我只要每天学会一个技术方面的小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我就能掌握大量的技术了。”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礼记·大学》中有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古老的中国经典文化都说明了一个道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一个人,只要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终有到达成功的那一天。

课后茶话会:

泰戈尔:我年轻时的生命犹如一朵鲜花,当和煦的春风来到她门口乞求之时,她从充裕的花瓣中慷慨地解下一片两片,从未感觉到这是损失。现在青春已逝,我的生命犹如一颗果实,已经无物分让,只等着彻底地奉献自己,连同沉甸甸的甜蜜。

毛姆:良心是我们每个人心头的岗哨,它在那里值勤站岗,监视着我们别做出违法的事情来。

松下幸之助:我想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一百个人不能都做同样的事,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虽不同,可是发挥自己的天分与专长,并使自己陶醉在这种喜悦之中,与社会大众共享,在奉献中,领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人普遍期望的。

巴菲特:我有一个内部得分牌。如果我做了某些其他人不喜欢、但我感觉良好的事,我会很高兴。如果其他人称赞我所做过的事,但我自己却不满意,我不会高兴的。

孟建柱:要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小节、把握住“第一次”。管好自己的腿,不该去的地方不去;管好自己的手,不该拿的不拿;管好自己的嘴,不该吃的不吃,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实实在在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生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为群众做好表率。要正确理解得与失的关系,正确对待各种利益,算好“七笔账”。算好“政治账”,志高方能致远;算好“经济账”,勤耕方能富足;算好“名誉账”,清廉方能扬名;算好“家庭账”,守身方能家圆;算好“亲情账”,品高方能会友;算好“自由账”,自律方能无拘;算好“健康账”,心良方能体壮。

几米:静静聆听内心世界的声音,常常有令人欢喜的旋律响起。可以简单、可以深沉,可以抒情、可以喧闹……

李开复: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做自己的爱好;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用自己的头脑做出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

俞敏洪: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李彦宏:不走康庄大道,我自己喜欢做什么要比别人怎么看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