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创意课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站在知识的云梯上看更广阔的风景

有3种地方可以获得力量:财富、暴力和知识,而只有从知识处才可获得无限的无价力量之源。2000年前,柏拉图说:“知识是一切能力中最顽强的力量。”在雨果眼里,人类唯一只受知识支配。学习知识才可触及世界,引爆生活创意,决定生活的方向。

知识可以改变人生,因为人不是生来便拥有一切,而是靠学习的所得来造就自己。学习是所有人的必修课,它能让我们汲取必要的知识以充实自己。

有一句格言:“只因准备不足才导致失败。”这句话可以写在无数可怜失败者的墓碑上。有些人虽然肯努力、肯牺牲,但由于在知识和经验上准备不足,做事大费周折,始终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成功的梦想。

年轻的彼得·詹宁斯是美国ABC晚间新闻当红主播,他虽然连大学都没有毕业,但是却把事业作为他的教育课堂。在他当了3年主播后,毅然决定辞去人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到新闻第一线去磨炼,干起记者的工作;他在美国国内报道了许多不同地区的新闻,并且成为美国电视网第一个常驻中东的特派员;后来他搬到伦敦,成为欧洲地区的特派员。经过这些历练后,他重又回到ABC主播台的位置。此时,他已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稳健而又受欢迎的记者。

皮得·詹宁斯最让人钦佩的地方在于,当他已经是同行中的优秀者时,他没有自满,而是选择了继续学习,使自己的事业再攀高峰。和他一样,惠普CEO卡莉·费奥莉纳也深知,用知识更新自己的重要性。

惠普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卡莉·费奥莉纳女士从秘书工作开始职业生涯,是如何提升自我价值,一步步走向成功,并最终从男性主宰的权力世界中脱颖而出的呢?答案就是不断在工作中学习。

卡莉·费奥莉纳并非技术出身,她学过法律,也学过历史和哲学,但这些都不是她最终成为CEO的必要条件。在惠普这样一家以技术创新而领先的公司,她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她说:“不断学习是一个CEO成功的最基本要素。这里说的不断学习,是在工作中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变化,不断体会更好的工作方法和效率。我在刚开始的时候,也做过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但我还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找最合适的岗位。因为,只有我的工作与我的兴趣相吻合,我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在惠普,不只是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整个惠普都有鼓励员工学习的机制。每过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坐在一起,相互交流,了解对方和整个公司的动态,了解业界的新动向。这些小事情,是能保证大家步伐紧跟时代、在工作中不断自我更新的好办法。”

彼得·詹宁和卡莉·费奥莉纳清楚自己的知识对于所服务的机构有着巨大的价值,并不断充电,以新的技能来支持自己的成功。学习,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伴随终身的最有效、最划算、最安全的投资之一。正如古语所云:“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

知识确有强大的功能,它能改造世界,也能造就人自身。它能增强人的能力,充实人的精神世界。它能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也能改变人,使人更加完美。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他还认为:“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人的天性就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开发自己的学习能力,潜心求知,勤奋为学。愈能求知,则愈有知识。你能多储一份知识,就足以多丰富你的一分生命。这种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益,日积月累,可以使你于日后大有收益,可以使你更为充实,更丰满,可以使你更能应付人生。

1944年4月7日施罗德出生在下萨克森州的一个贫民家庭。他出生后第三天,父亲就战死在罗马尼亚。母亲当清洁工,带着他们姐弟二人,一家三口相依为命。

生活的艰难使母亲欠下许多债。一天,债主逼上门来,母子抱头痛哭。年幼的施罗德拍着母亲的肩膀安慰她说:“别伤心,妈妈,总有一天我会开着奔驰车来接你的!”

1950年,施罗德上学了。因交不起学费,初中毕业他就到一家零售店当了学徒。贫穷让他被轻视和瞧不起,但他立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我一定要从这里走出去。”他想学习。他在寻找机会。

1962年,他辞去了店员之职,到一家夜校学习。他一边学习,一边到建筑工地当清洁工。4年夜校结业后,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夜校学习法律。毕业之后,他当了律师。在工作之后,他依然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的知识,同时也时刻牢记着自己对母亲的许诺,追求着更加丰富的人生。后来,他涉足政界。1998年10月,施罗德走进了联邦德国总理府。

施罗德不断挖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知识积累是一件最需要去做的事情,就像要保持良好的能量水平,就应该不断补充物质营养和精神营养。在成功的路上,人需要不断地充电;只有不断地充电,不断地学习,才能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不断增值。

我们赖以生存的车子、房子等其他物质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折旧,唯有知识常新。爱迪生认为知识仅次于美德,它可以使人真正而实在地胜过他人。知识的储备就好比一台云梯,积累越多,登得越高,则可看到别人不得见的更广阔的风景。

书带着心灵做最远的旅行

旅行让一个人的感观走向遥远的边界,而我们的心灵则可以在书中做最远的旅行,去普罗旺斯的天空下感受花香;去爱琴海边体验世界的蓝;到大师的书房与他们茶话;到先贤的思想中和他们来一次对谈。书可以把我们的心灵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世界。人生短暂,不可能事事都亲身体验,然而书中的间接经验,将有效地补充一个人经历的不足,使我们从中获得人生的经验,增添生活的感受,保住创意生命的灵魂。

凭借《百年孤独》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马尔克斯,从7岁开始阅读,遍览《天方夜谭》等名著。书中那些美丽的神话、朴素的民间故事、印第安人的历史、地理风俗、方言土语等等都流进了马尔克斯幼小的心灵,扩展了他的想象力。丰富了他的文学修养与积累。

马尔克斯12岁在那年得到一笔奖学金,有机会去希帕基拉学习。在马尔克斯的记忆里,初到这个城市的感觉并不那么美妙。他记得自己坐的是下午六点半的火车。当火车在这个“僵硬灰暗”的城市停下,进入马尔克斯眼帘的是成千上万的披着斗篷来来往往的人。听不到自然的声音,看不见家乡美丽的风景,只见有轨电车鱼贯而过,街上行走的是年轻漂亮的、衣着考究的小伙子,他们穿着黑色的礼服,手里拿着雨伞,头上戴着圆顶的帽子,蓄着小胡子。这些都是马尔克斯所不熟悉的,没有了家乡的熟悉的感觉,他觉得被抛到了一个孤岛上。他越想越难受,不由得哭了起来,一连哭了几个小时,直到学监来接他。

看着哭得很难受的马尔克斯,学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不要哭了,来到这里说明了你的进步啊,从今往后就该好好读书,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赶紧擦干眼泪,新的生活快开始了,不要带着眼泪走入新生活啊。”在学监亲切的话语中,小马尔克斯渐渐平静下来,跟着学监走进了自己的宿舍。

在学校里,马尔克斯不像别的孩子那样,一有时间就出去玩,他总是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在宿舍里看书,在教室里看书,在图书馆里看书,喜欢文学的马尔克斯几乎把自己能找到的文学名著都读完了。大量的阅读丰富了马尔克斯的内心世界,扩大了他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马尔克斯在书里学到了解脱忧伤的方法。

后来,马尔克斯对别人说:“如果没有这些阅读,没有‘石头与天空’的诗歌影响,我不敢说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

没有书本提供的知识,马尔克斯积累不到一个优秀作家应具备的丰富知识;没有书本传达的智慧,马尔克斯无法从心灵的孤寂中解脱。无论是马尔克斯成才的经验还是他解脱忧伤的途径,都离不开书的指引。书是发现世界的导师,让我们懂得世界的奥秘与人心的奇妙。无数名师大家的广阔视野都来自这位导师的指引。

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用30多年的时间写成《论衡》一书,为后人留下了一份非常宝贵的精神遗产。

王充少年时就聪慧好学,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却节衣缩食,千方百计供他上学念书,他也一直是学馆里学习最刻苦、最用功的学生。渐渐地,爱独立思考的王充开始不满足在太学里学到的东西。只要没课,他便会独自一人去街市上的一家书店看书,因为那里的书又多又好,很多是太学里看不到的。他把课余时间全用在书店里,几乎读遍那里的每一册书,最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顾炎武从小勤奋好学,10岁就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祖父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便以为万事皆了了,你可不能这样。”这番话使顾炎武明白,读书做学问必须认真对待。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顾炎武采取“自督读书”的办法: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多少卷书;还限定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都抄写一遍。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两部书。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在每年春秋两季,他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绝不休息。

凭着这样的艰苦努力,顾炎武博览群书,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大学问家,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还被汇成著名的《日知录》。

书让我们用一种不一样的眼光来体察周围的事物。透过阅读,我们对知识与生命的探索有了新鲜的途径和灵感。膜拜一本好书,让他带我们的心灵走最远的旅行,让我们认识到世界如此可爱,改变生活的伟大创意便在此萌芽。与一本好书交流就如同聆听一位才华横溢的智者心声,它是千万人的智慧留下的印记,不论知识难题还是智慧启示,都可以在它迸出的思想火花中找到答案。

用好的阅读方法翻转生命视野

爬上知识的云梯,我们需要通过对书的阅读,然而如何让自己的阅读成为我们登上知识云梯的助力呢?多读好书,用好的阅读方法多读好书。朱伯特曾说:“人能养成每天读10分钟书的习惯,20年之后,他的知识适度就会有显著提高,前提是他所读的都是好的书籍。”我们要做到多读书,首先就要培养随时阅读的习惯。随时阅读是除了用一整块的时间来享受阅读外,还可以用零碎的时间缝隙来翻几页书。每天的零碎时间很多,等公车的间隙、等人的间隙都可以放到我们的读书时间表里。时时与书相处,便能积累出与书的情感,自然能从书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智慧。

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他到晚年时还能背诵500多首古诗和一些小说的重要段落。他阅读各种书籍如《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伦理学原理》、《辩证唯物法教程》等。对于读过的书,他都不断地反复阅读,其中《资治通鉴》全本他反复阅读了17次之多,而且还重视笔记,10万多字的《伦理学原理》,其中就有他1.2万字的批注。

多读书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的书都收进我们的计划里。读书就如同选择一位可与之交换心灵的朋友,自然要慎重。我们可以先从自身的兴趣或专业领域出发,让自己的阅读愉快,成为一种享受,接着便可以延伸到非专业领域了。不断地扩展,不断地延伸,我们的视野就会慢慢开阔。大量的阅读是积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是生活创意的来源。

不仅要多读书还要会读书。鲁迅先生很讲究读书方法,他博览群书,并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泛览,鲁迅先生提倡不管什么书,拿来先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这样即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防止受某些坏书的欺骗。

二是直到读懂,读透,再难懂的必读书,都要坚持读下去。但是有时难免遇到一时无法弄懂的问题,这时鲁迅认为:“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但无论看了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

三是专精。鲁迅先生曾说:“读书无嗜好,就不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意思就是说,读书要在“泛览”的基础上挑出自己喜欢的做深入研究。

四是鲁迅先生读书时很活,注重独立思考。他认为读书时要对作者的观点和意图进行揣摩,如果是自己又会如何写。除此之外,鲁迅先生还很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即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所读的书才能活起来。

五是鲁迅先生读书时,必然会连同作者的传记、其他文集一同研习,以便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位。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鲁迅先生每隔一段时间还会重读书中标记的重点,以获得新的体悟。

前辈的读书经验可以为我们阅读提供指导。多看书,会看书,去体会作者如何运用他们的非凡创意来为我们描绘平凡的生活,塑造心灵的花园。

在拥有了庞大的阅读网之后,我们的视野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生命也会拓展出另一种角度。阅读是一件需要慢慢享受的事情,读书时专注的力量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加我们的阅读吸收能力。看书时投入,把自己当成作者,当成作品中的角色,七种感官依据各类不同的书运用到阅读中——看游记则只留下眼;看美食书则只运用味觉和嗅觉;读乐评可以只用耳朵——带着我们的感观与书一起旅行,感官就会慢慢地变得灵敏,于是我们对生活的体悟会慢慢地变得敏锐,日常的一点小事都会激起我们的创意灵感。

智者懂得如何更好地面对自己

在面对一切已知与未知之前,我们最先要面对的是我们自己。古希腊德尔斐城的帕提农神庙里,镌刻着苏格拉底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它是这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为什么不高兴……这些问题从古希腊开始,人们就不断地问自己,然而至今都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即便如此,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自我的追寻。我国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曾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有个人在全国知名的商店当经理。他嫌薪水太少,结果跑到电信业里去担任经理。他本人对电信事业一窍不通,又没有经过基础的训练,结果做得吃力又不讨好。当电信业裁员缩编时,他当然成了第一个牺牲者,只好找另外一个比较低层次的工作,否则就无法生活了。

一个轻量级的拳击手,自不量力,挑战一个比自己高一级的对手,不到一回合,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倒地不起。

一个年轻自信的女士,认为她有办法“教育”纠正他有酒瘾的未婚夫。结婚之后,她才深深体会到“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结果自己进入了精神病院。

俗话说,人贵自知。以上列举的人都没有好好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不足,因而犯了许多错误。

面对自己,就是面对现在的自己,喜欢自己,相信自己的创造力。

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水挑到家后,完好无缺的桶总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到达主人家时,却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它为只能负起一半责任,感到很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

“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

“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地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说。

挑水夫却对它说:“我们往主人家走的路上,你可以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眼前一亮,看到缤纷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破桶”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回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可爱的一面,哪怕有点缺陷也不要紧,因为我们都是这个世上唯一的人。正确而客观地面对自己,除了认识自己的可爱一面,还必须面对自己的不足。

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脆弱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出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立即会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回答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后颓然地坐下来。由于牙齿的暴露使他也没有好的面孔。像他这样一个小孩,自我的感觉一定很敏感,常会回避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一种任何人都可具有的奋斗精神。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同伴对他的嘲笑而减少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咬紧自己的牙使嘴唇不颤动从而克服了惧怕心理。没有一个人能比罗斯福更了解他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从来不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和好看的。他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碍并能获得成功。凡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就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龅牙以及他那打桩工人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严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罗斯福没有在缺陷面前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正确地评价自己,在困境之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使自己扶梯而上。自我的不足或缺陷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坦然面对,你只能受到它的牵制;只有坦然面对,才有克服它们的勇气与希望。

要客观地、理性地面对自己,因为我们总是会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犯评价太高或评价太低的错误。

有一个自以为是全才的女郎,毕业以后屡次碰壁,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对社会非常失望。痛苦绝望之下,她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她正要自杀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哈佛助理教授从这里走过,救了她。这位教授就问她为什么要走绝路,她说自己不能得到别人和社会的承认,没有人欣赏并且重用她……

教授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女郎看了看,然后就随便地扔在地上,对女郎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

“这根本不可能!”女郎说。

教授没有说话,接着又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颗珍珠,也是随便扔在了地上,然后对女郎说:“你能不能把这个珍珠捡起来呢?”

“这当然可以。”

“那你应该明白是为什么了吧?现在的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还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要别人承认,那你就要由沙子变成一颗珍珠才行。”

我们对自身价值的估量不是太高,就是太低,不是自感怀才不遇,就是感到压力太大,跟不上他人的脚步,因此,人常常迷失于自我当中。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身高或胖瘦而不能坦然面对,那么他的自我认知就出现了障碍;也有一些人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处的位置认识不清,导致命运的悲剧发生。然而,面对自己并非易事,我们常常迷失于自我之中。因为人总是很容易受到周围信息的暗示,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最大的能量来面对自己,了解自己。这样才能了解世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哲学。

理智面对的爱情才会长久

无论是谁,在什么年纪遇到爱情,都是人生的一场考验。通过了它的测验,傻瓜可以成为聪明人,没有通过则智者都会变得愚笨。感情的双方都要成熟,都要是独立的个体,各有自己的风景却又能欣赏对方的美,双方一起修习生命的每个阶段,一起分享才是健康成熟的爱情。

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在事业上是成功的,然而这位聪明绝顶的大诗人,却受到爱情的戏弄,变成“傻瓜”。这位大诗人与“莫斯科第一美人”冈察罗娃一见钟情。美人爱诗人的名气和卢布,诗人爱“第一美人”的漂亮和风韵。婚后,诗人要专心创作,而那艳丽风流的妻子却整天沉醉于上流社会的交际和宫廷舞会,对诗人的创作毫无兴趣。有时,普希金写出一首好诗,很希望妻子能同他一起共享这创作乐趣,然而她却捂住耳朵,大声喊叫:“我不愿听!我不愿听!”有时诗人不得不放下笔,陪着妻子参加社交活动。这一切使诗人深深地感到痛苦。上流社会活动消磨时间,使诗人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创作,于是天才诗人的才华被这种“爱情”逐渐窒息。最后,连他的生命也毁于因冈察罗娃的情人引起的野蛮决斗之下,“诗歌的太阳”就这样陨落了。

普希金的爱情是一个悲剧,它让天才失去了理智。普希金没有通过爱情的考验,在这堂课上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只讲求外在的美丽,却没有注重心灵的互通。然而,有些人为了找到一个完美的伴侣,将爱情规划进自己的将来,殊不知这是另一个错误。爱情讲求缘分。“缘”字奇妙,可遇而不可求。随缘随缘,爱情二字可以被期待,但不要规划它。可被规划的东西意味着它非得照着计划来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而爱情并不总会按着你既定的方向前进。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不会在你希望他们出现的时候出现,出现的人未必也就是你所希望的样子。

从前,有个英俊聪明的小伙子,一心想找一个完美无缺的妻子。他找呀找,找了整整40年也没找到。等到这个小伙子变成了一个老头时,他还在不停地寻找一个完美无缺的女人。

有人问他:“老公公,这么多年了,你还没有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

老头说:“找到过一个。”

“那你为啥不娶她?”

“唉,那女人要找一个完美无缺的男人。”老头痛惜地说。

这一男一女,想要寻找自己心目中完美无缺的女人和完美无缺的男人,然而爱情并未随着自己的计划降临。爱情是一件应缘期待的事情,它在我们准备好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当爱情出现时,它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大的功课与考验之一。因此不管爱情有多么美丽,请保持清醒的头脑。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爱上了聪颖、秀丽的意大利姑娘索菲亚。他万万没有想到在求婚时,遭到索菲亚的婉言回绝。罗兰陷入痛苦之中,他茶饭不思,还患上了失眠症。为了摆脱痛苦,他采取了创作转移法,把心思集中到学习和创作上来,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轰动世界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兰之所以没有因失恋而一蹶不振,是因为他并没有把爱情当做人生的重心和唯一。他没有把自己陷在爱情里。有许多人为了爱人放弃了进步放弃了梦想,眼中只有情人而没有自己,因爱情而折损自己,委屈自己。这样做的结果是失了自己生活的重心,成了依附于对方的生命,久而久之会增加对方的负担,感情最终会出现裂痕。

莫扎特年轻时,倾慕爱恋过好多位秀丽、美貌的姑娘,但时间都不太长。当他21岁时,与母亲一起外出第二次演奏旅行。在去巴黎的途中,路经曼汗城时,莫扎特邂逅了一个芳名阿蕾霞的德国少女。这位少女有着银铃般优美的歌喉,莫扎特整个心都被她迷住了。他就以教阿蕾霞的声乐为借口,说服母亲在曼汗停留了相当长的时间。少女为了报答莫扎特的盛情,曾把芳心默许给他,莫扎特为此大为感激,表示愿意娶阿蕾霞为妻,帮助她成为歌剧明星,并把这一想法写信告诉父亲。

母亲目睹这一切,感到如此下去,势必影响巴黎之行,就在儿子的信后,悄悄加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补白:“这位姑娘很会唱歌是真的。可是我们不能忘记自身的利害。”父亲来信,对莫扎特婉转警告:“你想要成为将来被世人淡忘的平凡的音乐家呢,还是做一位留名青史、受人祝福的第一流音乐家?你愿意做时常被美貌所迷、不多几时死于床铺上、让妻儿流浪街头的人,还是做一名基督徒,过幸福的生活,重视名誉与自主,给予家族以安乐?”

接着父亲又以强烈的语气追加道:“必须前往巴黎,不得迟延。然后加入伟大人物的行列。若是不能成为恺撒,就不必做人。”在父亲的忠告下,莫扎特强忍感情,终于向阿蕾霞告别,和母亲踏上巴黎之途。

也许莫扎特可以选择为了眼前爱情的花朵而放弃事业的桂冠,但如果那样的话,世界上将多了一对平庸的恋人,而少了一个不朽的音乐家,而为了一时的情欲放弃事业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因为一事无成而失去家庭、婚姻的幸福。爱情是浪漫的,但它也是现实土壤上结出来的果实。如果没有共同事业的滋养,这份爱情永远只是海市蜃楼,以冲动始,以悲剧终。

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用各种习题教会我们,真正的爱情即便是在情感浓厚的时候,也不失去理智;能互相看透对方精彩内在生命的结合,爱情才会长久。虽然爱情常会令人变得盲目,但理智应长存于相爱之人的内心当中。

用理性稳定自己,才能与别人健康相处

普鲁斯特说得好:“愤怒不能同公道和平共处,正如鹰不能同鸽子和平共处一样。”如果你总是觉得周围的人总是无法跟自己好好相处,那么你要思考是不是自己在为人处世上总受着情绪起伏的影响。试着稳定自己,只有自己稳定了,才能与别人健康相处。

芬妮是一个脾气暴躁、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女孩,经常因为小事和别人吵架,她的人际关系因此愈来愈紧张,结果男友也难以忍受她的坏脾气,和她分手了。终于有一天,她觉得自己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她打电话向她的朋友詹森求救。詹森向她保证:“芬妮,我知道现在对你来说是有点糟,可是好好调整一下,一切就会好转。你现在的第一件事是让自己安静下来,好好地享受一下宁静的生活。”

听了詹森的话,芬妮开始试着放弃先前忙碌的生活,好好地放松一下自己。于是,她给自己休了一个长假。当她已经稳定了一段时间之后,詹森又建议道:“在你发脾气之前,不妨想想,究竟是哪一点触动了你?你可以拥有两种思考方式,一种是让每件事情都在脑海里剧烈地翻搅,另一种则是顺其自然,让思想自己去决定。”说着,詹森拿出了两个透明的刻度瓶,然后分别装了一半刻度的清水,随后又拿出了两个塑料袋。芬妮打开来,发现里面分别是白色和蓝色的玻璃球。詹森说:“当你生气的时候,就把一颗蓝色的玻璃球放到左边的刻度瓶里;当你克制住自己的时候,就把一颗白色的玻璃球放到右边的刻度瓶里。最关键的是,现在,你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你不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你会继续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芬妮一直按照詹森的建议去做。后来,在詹森的一次造访中,两个人把两个瓶中的玻璃球都捞了出来。他们同时发现,那个放蓝色玻璃球的水变成了蓝色。原来,这些蓝色玻璃球是詹森用蓝色涂料染成的,这些玻璃球放到水中后,蓝色染料溶解到水中,水就呈现了蓝色。詹森借机对芬妮说:“你看,原来的清水投入‘坏脾气’后,也被污染了。你的言行举止,是会感染别人的,就像玻璃球一样。当心情不好的时候,要控制自己。否则,坏脾气一旦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就会对别人造成伤害,再也不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所以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

芬妮后来发现,当按照詹森的建议去做时,人真的不会那么混沌了,事情也容易理出头绪。在此之前,她的心里早已容不下任何新的想法和三思而后行的念头,已经形成了一种忧虑的习性,这些让她恐惧慌乱而情绪化。

当詹森再次造访的时候,两个人又惊喜地发现,那个放白色玻璃球的刻度瓶竟然溢出水来——看来芬妮对自己的克制成效不小。慢慢地,芬妮已学会把自己当成一个思想的旁观者,来看清自己的意念。一旦有了不好的想法就及时扼杀掉,想法失控的时候就及时制止。这样持续了一年,她逐渐能够信任自己并且静观其变,生活也步入正轨,并重新得到了一个优秀男士的爱,美好在她的生活中渐渐展现。

芬妮从原来的暴脾气变成了一个具有良好情绪的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人际关系比原来融洽了许多。在事情发生时稳定我们的情绪才能理解别人的感觉,察觉别人的真正需要。要学会让自己情绪稳定宣泄的方法,即不压抑,也不要向别人发泄。自己的内心平静,是与人健康相处的要义。因此林肯才说:“无论你怎样表示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无法挽回的事情来。”

有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怒气冲冲地来到林肯面前,抱怨一位少校公开指责他偏袒下属。林肯建议斯坦顿立即写一封信回敬那位少校。

“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地教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要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是的,当我们情绪不稳时会把许多负面能量投射到对方身上。林肯的建议正是为了避免陆军部长的负面情绪影响他人。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心态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我们为他人带来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那么他们也会报之风雨、冰霜、黑暗和不快。相反的,如果我们为他人献上阳光和温暖,自己也会收获光明和快乐。

一位少年去拜访年长的智者。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带来愉快的人呢?”

智者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自然就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淡中和一些?”

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而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智者哈哈大笑:“很好,你理解了这几句的含义。”

智者最后说:“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怎样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阅历。”

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处理好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只要还能微笑,事情就不是很糟糕。只有我们为自己创造出一片晴朗明媚的天空,与我们在一起的人才会觉得如沐春风。

勇于面对生命的无常

我们何其有幸,生逢盛世,健康安稳,拥有独立的生命,可以选择无限的未来。然而,生命在无常的世事面前往往显得如此脆弱,如此不稳定,因此我们总患得患失,害怕得不到,担心失去,忧虑重重。一个在生活中真正有创意的人,不会让自己的精力浪费在无谓的担忧中,让自己困在众多琐事中而变得郁卒,他们会直面生命的无常,强迫自己面对生活中最坏的情况,然后找到解决的方法。

威利先生在一家钢铁公司工作。有一次,他被安排到一家公司安装瓦斯清洁机。那种清洁机威利先生以前只试装过一次,当他来到那家公司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虽然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机器总算是运转正常,但却并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他被要求重新提供安装文案以解决问题。威利先生觉得自己非常失败,以至于失眠了好一阵子。最后,他告诉自己,忧虑并不能解决问题,就算失败了也不会进监狱,顶多也只是丢掉工作。在勇敢地面对他所能遇到的最糟糕的情况后,威利先生同样勇敢地接受了它,随后,威利先生一下子显得轻松许多,感受到了几天以来所没有经历过的平静。

摆脱了忧虑,威利先生有了更多的精力可以专心思考应该如何提供一个可行性方案了。他做了几次实验,给瓦斯机加装了一些设备,这样不但解决了问题,他的公司还能够额外再赚了1.5万美元。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威利先生只知道担心,那么他是无论如何也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这就是忧虑的极大害处之一,它会毁掉我们的专注能力。一旦我们被忧虑困扰,我们的思想会无目的地横冲直撞,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而当我们面对困难、接受困难后,我们的思想将会稳稳落地,把事情想通。

我们要学会如何面对生命的无常,就好像学会直面死亡,看透生死,对生死的感悟才能让我们变得更加豁达。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游历过众多国家,她说:“每天到一个地方必定要到当地的墓园去看一下,让自己体验每个地方的人民表达与延续思念的方式,这样也让我对生死的态度更加豁达。……做好随时准备离世放下的洒脱,才能有活下去的勇气。”生命如此精彩,给自己活下去的勇气,要正视生命中的每一次曲折。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正是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与无常,所以我们的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珍惜宝贵的生命,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小事与愚蠢的担忧上,否则我们有可能因为那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变得不堪一击。

在科罗拉多州朗峰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它初发芽的时候,哥伦布刚在美洲登陆;第一批移民到美国来的时候,它才长了一半大。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过14次;400多年来,无数的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能战胜它们。但在最后,一小队甲虫攻击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根部往里面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这样一个森林里的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没有伤着它,却因一小队可以用大拇指跟食指就捏死的小甲虫而终于倒了下来。

我们有时就像森林中的那大树一样,能够挺过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打击,可却因为一些小事忧心而最终被击垮。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聪明的人,不但不会因那些芝麻大小的事情而忧虑,更不会为过去的错误而担忧。他们会从中汲取教训,把错误忘记,然后在生活的道路上继续勇往直前。因此,为自己的生活增添勇气,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将过去的错误、罪恶、过失通通忘记,只是往前看。忘记过去的事,努力向着未来的目标前进。

卡耐基曾经到辛辛监狱去看过,他发现里面的囚犯们看起来和外面的人一样快乐。监狱长刘易士·路易斯说,这些囚犯当中比较聪明一点的人都能忘掉他们的过去,安心在监狱生活,让生活继续下去。因为他们知道即使再懊悔,再忧虑也无法改变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眼泪无法洗去过去。

狱中的一位犯人还写了一首这样的歌:“已然注定的事实必定会朝着既定的道路前进,情势并不会因你的痛苦和悲伤而改变,它们也无法将其中的任何一段情节删减,眼泪不会创造奇迹,它也无补于事,为什么不将无用的眼泪停止,既然我们无法将时光倒转,那么我们就抬起头来勇敢向前。”

我们总有犯错的经历,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辛辛监狱里的犯人也许会比我们中的许多人都聪明。他们懂得忘记过去的阴影,不为已经犯过的错误而忧心,这是充满了智慧的人生创意。过去的已经过去,你再也无法重新设计。一味后悔,会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渐渐地生活的勇气便在这样的阴影里消失。

要学会勇于直面无常的人生,用一种冷静超然的态度看待生命的每一次曲折,不管是过去的还是未来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忧虑的云层。不再害怕失去,不再忧心能否得到,唯有看透无常,才会让我们充满生活的勇气。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你也许创意十足、聪明睿智、才华横溢、屡有洞见,也许你甚至好运连连,但如果你无法在创造过程中给自己正确定位,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一切都会徒劳无功。因为一个人的世界有多大,取决于他视野的大小。视角越大,获得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志在顶峰的人不会落在平地,甘心做奴隶的人永远也不会成为主人。拉高我们的视点,我们才能有一个广阔的视野。

一个乞丐站在路旁,身边放了几个橘子,一名商人路过,向乞丐面前的纸盒里投入几枚硬币后,就匆匆忙忙地赶路了。过了一会儿,商人回来取走了乞丐身旁的橘子并说:“对不起,我忘了拿橘子,你我毕竟都是商人。”

几年后,这位商人参加一次高级酒会,遇见了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向他敬酒致谢,并告知:他就是当初卖橘子的乞丐,而他生活的改变,完全得益于商人的那句话——“你我都是商人”。

如果乞丐没有遇见商人,永远将自己的人生定位于乞丐的高度,那么他永远也不会走进一个商人的世界,因为他永远无法做到用一个商人的视角看世界。一个人怎样给自己定位,将决定其一生成就的大小。因此,一个人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应先改变自己的定位,给自己一个新的高度,扩大自己的视角。视角变大,我们就有了新的角度来体察生命风景的可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换个视角看风景,风景便有不一样的风采;换个角度看人生,人生也会有不同的发现。也许心的体积很小,但世界却很大;换一个视角,观念的格局可以变得和世界一样无限广阔。

1941年,美国洛杉矶。

深夜,在一间宽敞的摄影棚内,一群人正在忙着拍摄一部电影。

“停!”刚开拍几分钟,年轻的导演就大喊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对着摄影师大声说:“我要的是一个大仰角,大仰角,明白吗?”

又是大仰角!这个镜头已经反复拍摄了十几次,演员、录音师……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已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这位年轻的导演总是不满意,一次次地大声喊“停”,一遍遍地向着摄影师大叫“大仰角”!

此时,扛着摄影机趴在地板上的摄影师再也无法忍受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站起来大声吼道:“我趴得已经够低了,你难道不明白吗!”

周围的工作人员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有些幸灾乐祸地看着他们。年轻的导演镇定地盯着摄影师,一句话也没有说。突然,他转身走到道具旁,捡起一把斧子,向着摄影师快步走了过去。

人们不知道这位年轻的导演会做怎样的蠢事。在周围人的惊呼声中,只见年轻的导演抡起斧子,向着摄影师刚才趴过的木制地板猛烈地砍去,一下、两下、三下……他把地板砸出一个窟窿。

导演让摄影师站到洞中,平静地对他说:“这就是我要的角度。”就这样,摄影师蹲在洞中,压低镜头,拍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仰角,一个从未有人拍出的镜头。

这位年轻的导演名叫奥逊·威尔斯,这部电影是《公民凯恩》。电影因大仰拍、大景深、阴影逆光等摄影创新技术及新颖的叙事方式,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至今仍是美国电影学院必备的教学影片。

拍电影便是这样,大仰角、深镜头可以把握场景的全貌,给观众以留下多层次的视觉体验,而对待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我们的人生视角很低、很小,你怎么能看到艰难后面的希望和快乐呢?人生的格局也许难以改变,但怎么看却由你来决定。

提升自我的高度,改变生命的视角,你就拥有了一套崭新的人生观念,就能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一个人的视角若只局限在眼前,就容易变得短视,就常会为小事纠结。可是一旦放宽视野,惊叹于世界之大,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广阔的世界。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事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国王听后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来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了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了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呀!”国王听后全身轻松,病也好了。

不论是自我高度还是生命视角,这一切都是我们把握人生的尺度。观察人生的图景,重要的是怎么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认识你自己。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态度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就好像看山一样,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别样的精彩。

让智慧告诉你最有用的知识

衡量一个优秀老师的标准,不是他能教授多少知识,而是他能否启发学生的智慧,即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世界如此多变,生命如此多彩,老师的讲授永远也不可能囊括所有的知识,但如果我们的智慧被启发,那我们便可在知识的浩瀚海洋中用自己的创意寻找最有用的知识。如果知识是生命航船的风帆,那么智慧的大脑才是航船的基底。航船有了基底才不至于倾覆。

10年前,莫奈还只是一个汽车修理工,他对汽车的了解十分深入,业务水平很高,可当时的处境离他的理想差得很远。一次,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广告,休斯敦一家飞机制造公司正向全国广纳贤才。他决定前去一试,希望幸运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他到达休斯敦时已是晚上,面试就在第二天进行。吃过晚饭,莫奈独自坐在旅馆的房间中陷入了沉思。他想了很多,自己多年的经历历历在目,一种莫名的惆怅涌上心头:我并不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人,为什么我老是这么没有出息?他取出纸笔,记下几位认识多年的朋友的名字,其中两位曾是他以前的邻居,他们已经搬到高级住宅区去了。另外两位是他以前的同学,他扪心自问,和这四个人比,除了工作比他们差以外,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地方不如他们。论聪明才智,业务水准他们实在不比自己强。最后,他发现,和这些人相比,自己分明缺乏一个特别的成功条件,那就是性格情绪经常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里的钟声已敲了3下,已是凌晨3点钟。但是,莫奈却很清醒。他第一次看清了自己的缺点,发现了自己过去很多时候不能控制的情绪,比如爱冲动、遇事从不冷静,甚至有些自卑,不能与更多的人交往等。

整个晚上他就坐在那儿检讨,他发现自己从懂事以来,就是一个缺乏自信、妄自菲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他总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却从不想办法去改变性格上的弱点。同时他发现,自己一直在自贬身价,从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看出,自己几乎成了失落、忧虑和无奈的代名词。于是,莫奈痛定思痛,做出一个令自己都很吃惊的决定:从今往后,绝不允许自己再有不如别人的想法,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全面改善自己的性格,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第二天早晨,莫奈一身轻松,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满怀自信前去面试,很快,他被顺利地录用了。莫奈心里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得到这份工作,就是因为自己的醒悟,因为对自己有了一份坚定的自信。

莫奈是一个聪明的人,他懂得许多,可他所懂得的知识并没有给他的工作带来太多的好处。幸运的是,莫奈拥有生活的智慧。他的智慧引领他找到最有用的知识——如何改善自己的性格和情绪。可见,许多人一直在生命的困境中徘徊,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问题,而是因为他们缺乏生命所需的智慧。

古希腊有一位国王,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势、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并不快乐。他可以主宰自己的臣民,却难以操控自己的情绪,种种莫名其妙的焦虑和忧郁不时让他闷闷不乐、寝食难安。于是,他召来了当时最负盛名的智者苏菲,要求他找出一句人间最有哲理的箴言,而且这句浓缩了人生智慧的话必须有一语惊心之效,能让人胜不骄、败不馁,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伤神,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苏菲答应了国王,条件是国王要将佩戴的那枚戒指交给他。几天后,苏菲将戒指还给了国王,并再三劝告他:不到万不得已,别轻易取出戒指上镶嵌的宝石,否则,它就不灵验了。

没过多久,邻国大举入侵,国王率部下拼死抵抗,但最终整个城邦陷于敌手,于是,国王四处逃命。有一天,为逃避敌兵的搜捕,他藏身在河边的茅草丛中,当他掬水解渴,猛然看到自己的倒影时,不禁伤心欲绝——谁能相信如今这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人,就是那个曾经气宇轩昂、威风凛凛的国王呢?就在他双手掩面,欲投河轻生之际,他想到了戒指。他急切地抠下了上面的宝石,只见宝石里面镌刻着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顿时,国王的心头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从此,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重招旧部并东山再起,最终赶走了外敌,夺回了王国。

当他再一次返回王宫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一切都会过去”这句箴言,镌刻在象征王位的宝座上。

后来,他被誉为最有智慧的国王而名垂青史。

苏菲的智慧为国王找到了生命存活下去所需要的最珍贵的知识——乐观地看待将来——这让国王有逆境中求生的勇气。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许多国内高等学府的学生因不堪各种压力轻生,因一点小事而愤然伤害同学这样的事发生……天之骄子的此类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他们生命中的知识与智慧的比例失调,太多的知识却没有足够稳固的智慧基底。只有将自己的智慧基底充实,才不至于被风浪轻易打倒。如果最新的知识可以让我们认识世界,那么最老的智慧才可以安定我们的心灵。

课后茶话会:

爱默生: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如果使用得好,书是最好的东西;如果滥用了,书就是最坏的东西。

康拉德·希尔顿:你自己想要实现多大的价值,取得多大的成就,你就得树立多大的志向,多大的理想。

巴菲特:想要一辈子都能投资成功,并不需要天才的智商、非凡的商业眼光或内线情报,真正需要的是,健全的知识架构,同时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亨利·福特:最让自己惊奇的发现就是知道自己能做原来认为不能做的事,我们最大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把这些障碍放在那里,然后打倒它们。

郑周永: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认清自己的缺点,然后努力克服它。

张爱玲: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星云大师:有道之书尽读,明事之书多读,闲杂之书少读,邪妄之书不读。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李嘉诚: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用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发展的过程,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地学习,把握时间。我自己从创业开始到1963年这一二十年来,平均每天工作l6个小时,而且每星期至少有一天是通宵达旦的。

圣严法师: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微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

泓一法师:在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处逆境,必须用开拓法。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马云: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