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山脉和山洞

越往高处,生活越艰难——尤其如果你的家被冰冷的寒风席卷着,被冰雪覆盖着,或者被正午的烈日炙烤着。但是,自然界中,山上的居住者们却很好地适应了以上种种恶劣环境,而且还生活得甚是惬意。

山是野生物的重要栖息地,因为它存在于每个大陆。但是在山上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向上爬1 000米,温度就会降低5℃。更糟糕的是,空气也会变得越来越稀薄,呼吸就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植物也有着自己的问题,因为山上的泥层很薄,而且很少有庇护。山洞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环境,在那里,虽然没有季节变化带来的问题,但是也没有阳光,而且食物非常之少。

生长在高处的植物

1887年,一位叫萨穆埃尔·泰勒基的匈牙利探险家爬上了位于东非的肯尼亚山。在他接近顶峰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世界上最为罕见的植物生长现象:在肯尼亚山的低坡上,覆盖着常绿的热带丛林,然后慢慢地过渡到竹林,但是在海拔大约3 500米的地方,竹林过渡到了高沼地,生活着大型的半边莲属植物和千里光属杂草,以及大量石南花和其他罕见植物。在接近海拔4 500米的高处,则呈现出一片冰雪世界,这里也接近了山顶。

继泰勒基之后,科学家们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发现了上述这种奇怪的植物生长现象。

在肯尼亚山高处的山坡上,巨型半边莲是那里最高的植物。太阳下山后,它们的叶子会向内收拢以防止冻伤。

位于夏威夷的莫纳克亚山是一座巨大的火山,是唯一生长着银剑的地方,这种特殊的植物生长在接近山顶的岩熔地带。在委内瑞拉,被称做“特普伊”的平顶山区就像是飘浮在云间的花园,在那里,植物都很矮小,却包括了几百个世界仅有的种类。

山地哺乳动物

与昆虫不同,哺乳动物是热血动物,因此不管天气多冷,它们都能保持活跃的状态。

但是相比昆虫而言,哺乳动物对氧气的要求更高,所以在空气稀薄地方生活时,这就是个问题。为了应付这种情况,生活在高山上的动物通常都长有较大的肺部、心脏,血液中含有更多的载氧细胞。生活在南美洲的野骆马,一生都是在海拔5 000米的高处度过的——在这个高度,空气很稀薄,机动车引擎都很难发动,飞机需要特别长的助跑距离才能起飞。但是,野骆马却有其特殊的适应能力,可以在陡峭的山坡上迅速攀爬,绝不气喘吁吁。

雪豹是来自中亚地区的一种外形十分漂亮的猎捕动物,在树线海拔之上仍然可以自由奔跑和捕猎,那里的海拔通常已经达到了5 500米,甚至更高。但是生活地海拔最高的当属牦牛。牦牛是一种食草动物,与生活在农场里的牛是近亲。牦牛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那里的气候干燥,风力很猛。夏季,它们迁徙到海拔6 100米左右的高处。在喜马拉雅地区,牦牛通常被作为家畜饲养,因为它们被用于产奶和运输。而野生牦牛的数量则已经越来越少了。

鸟类中的登山高手

生活在山上的鸟类也有在地面上寻找食物的,红嘴山鸦便常常钻进山上的草地上寻找昆虫和蠕虫,而鹪鹩则在岩缝间跳进跳出,寻找生活在岩石下的蜘蛛。但是在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上,旋壁雀则更像真正的登山高手,这种小小的灰色鸟类有着异常锋利的爪子,像铁钩一样紧紧地抓在岩石上。此外,它们把尾巴用做支柱,在陡峭的岩壁和岩突上攀爬,寻找任何食物的迹象。与人类登山运动员不同,旋壁雀不用担心会掉下去——它们可以随时放弃攀爬而飞到空中。

加利福尼亚秃鹫是最为稀有的高山秃鹫。在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3只野生的加利福尼亚秃鹫。得益于人类在后来实行的繁殖计划,现在它们已经超过了170只。

隐退在冬季

雪豹全年都可以找到食物,但是对于食草动物而言,冬季的生活很艰难,野骆马、牦牛,以及在地面进食的鸟类比如松鸡等,此时都迁徙到海拔较低的地方。即便如此,食物还是很匮乏,饥饿时时威胁着它们的生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小型哺乳动物选择了另一种方法:它们躲藏到了地下的洞穴中进行冬眠,直至第二年春天的到来。

冬眠高手要数啮齿类动物,它们有些能够睡很长一段时期——旱獭可以冬眠整整8个月,而有些地鼠甚至可以冬眠得更久。科学家们对生活在北美洲的犹因它地鼠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一年当中,活跃的时期只有12周,整个冬季和秋季以及春季大部分时间,它都处于睡眠状态。到了夏季,地鼠几乎一刻不停地进食,因为它们需要存储大量的身体脂肪,以帮助它们度过漫长的睡眠期。

大型食腐动物

与哺乳动物相比,鸟类在山与山之间行进就要方便多了。大雁曾被看到飞过了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而雷达测试显示有些鸟类甚至飞得更高。1973年,一架飞机在11000米的高空撞上了一只秃鹫——这也是鸟类飞行的最高纪录。鸟类之所以能够在这样的高空飞行,是因为它们的肺部能够非常有效地收集空气中的氧气,而它们的羽毛则可以帮助它们抵御寒冷。

很多鸟类在迁徙的时候会飞越高山,而有些则直接以高山为家,秃鹫便是其一,因为它们需要开阔的空间来寻找食物。世界上最大的秃鹫是安第斯秃鹫,其翼展可以达到3米之宽。它们顺着强劲的上升气流沿着山脊滑翔,可以长达好几个小时。秃鹫的巢筑在偏僻的悬崖上,它们一生都是在同一个巢中生活。鸟巢由于溅满了白色的鸟粪而比秃鹫本身更为显眼。

在非洲、亚洲和欧洲南部的高山上,生活着另一种秃鹫,它们有着一套独特的进食方式。在将猎物剥食干净之后,这种胡兀鹫就会挑其中较大一些的骨头,将之从高空向岩石丢去,砸开后便吸食其中的骨髓。

生活在地下

在人类学会建造房屋之前,人类通常选择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在法国的一个洞穴里,从留下的脚印显示,冰河时代的人类至少到达过地下2 000米的深处。当时的人类通过燃烧动物脂肪来照明,但是究竟他们为什么要到如此深的地下,就不得而知了。而动物的穴居历史则比人类要悠久多了。跟我们人类不同的是,它们可以在完全漆黑的环境中前行。其中,声音是它们常用的赖以生存的手段。

蝙蝠利用声音来捕捉昆虫以及找到前行的方向。美国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附近的一个洞穴群中,每天晚上都有5 000万只蝙蝠倾巢而出,等到在空中饱食昆虫之后,它们又飞回去喂养自己的幼仔。神奇的是,即便有那么多只蝙蝠在同时行动,它们各自的回声系统还是能够准确地运行。这些蝙蝠不仅要避免撞到穴壁上,还要避免相互碰撞。

在南美洲北部地区、特立尼达岛和巴拿马,大怪鸱也采用了几乎相同的一套技能,它们以含油量很高的果实为食,在地下500米左右的岩石层上筑巢。大怪鸱的视力很好,但是一旦它们进入洞穴中后,便依靠判断回声来找到自己雏鸟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