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大全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九章 富豪之家

——情系大爱,家业一脉相承

听母教诲,爱母情深

母亲庄碧琴是一个对李嘉诚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人。庄碧琴虔信佛学,李嘉诚早年的人生观和处世原则,都有着母亲谆谆教诲的影子。佛教讲究慈悲为怀,即使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之中,母亲也始终是以慈善待人立世。她对李氏兄妹教诲亦是如此,李嘉诚可谓深受母惠。

1986年,李嘉诚的母亲庄碧琴病逝。听到这个消息,不少人为之悲伤。庄碧琴中年丧夫,子女甚幼,但这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在经历人生如此重大的打击之下竟然能坚忍地支撑起一个家,辅助儿子踏上正途,成为一代富豪,不能不说其伟大。回看这位老人的一生,她从不怨天尤人,默默支持,勤俭立家,关键是宽慰、提点儿子,从不计较个人的幸福。李嘉诚自小便独担一家人的生计,母亲拜佛祈祷,求儿子平安,事业顺利。都说母爱情深,少年坎坷的李嘉诚自是有着深刻的体会。

李嘉诚曾说:“我旅港数十年,每碌碌于商务,然无日不怀恋桑梓,缅怀家国,图报母恩。”现实中,李嘉诚确实做到了,尤其是对母亲。庄碧琴当年在潮州时,逢年过节都要去开元护国禅寺进香许愿。李嘉诚深知母亲多年的夙愿,后来李嘉诚第一次回乡,便出资200万元对开元护国禅寺进行一次大修。

在为母亲购置的渣甸山花园别墅,李嘉诚还专为母亲辟了一处佛堂,清幽宁静,给母亲以心灵的休憩;并且李嘉诚每天都要去看望母亲,常常特意为母亲带素食;母亲身体不好时,李嘉诚更是不辞劳苦四处求医求药,以至于自己渐渐也对中药有了很深的了解,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缘故,才最终促成了李嘉诚的中药港计划;在母亲住院治疗时,李嘉诚更是恪尽孝道,奉汤侍药,不眠不休。爱母情深,李嘉诚可以说是一个传统的、地地道道的中国式儿子。

1986年5月1日,李嘉诚母亲庄碧琴去世,对于李嘉诚来说,一生含辛茹苦养育李氏兄弟姐妹的母亲,音容犹在,然而母亲终究是走了。悲痛万分的李嘉诚还是按照传统,为母亲举行隆重的丧礼,并且特意为笃信佛教的母亲专设道场超度。这一天,许多人都来参加了追悼大会,其中包括港督卫奕信和其他政要、各界名流、潮汕同乡,还有老家的慰问代表,达到了3000人。

逝者长逝,用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对至亲的哀思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有一颗孝心。李嘉诚爱母情深,此一心足以抚慰泉下母亲了。

青梅竹马,相濡以沫

李嘉诚一生叱咤商海,但对私事向来低调,绝少在人前提起,即便是常有人不免猎奇之意,要问起李庄当年联姻之情节,李嘉诚总是予以回避,夫人庄月明也是素来很少在媒体露面。夫妻二人倒是保持了一致的低调作风。

尽管如此,坊间还是难免关心议论,但无论如何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的爱情被公认是一段佳话则是确信无疑的。

关于李嘉诚的爱情,香港的《明报周刊》曾对其如此描述:“在香港的潮州人圈子里,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系出名门的表妹,不顾父亲的极力反对,与穷表哥恋爱、结婚。在表妹的鼎力支持(精神上和实际上)与鼓励下,表哥奋发图强,终于出人头地。之后,他的事业更蒸蒸日上,成为本埠富豪。”句中言之表妹,即是李嘉诚之妻庄月明。

正如《明报周刊》所言,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虽有表兄妹关系,其结合却并非父母之命,而是情投意合、情深意浓的。

当年,李云经(李嘉诚父)携全家,为躲避战乱移居香港,投靠妻弟庄静庵,也就是李嘉诚的舅父。当时年仅11岁的李嘉诚与小他4岁的表妹庄月明初次见面,自此,二人结下一生之缘。庄月明是庄静庵的长女,出身名门,自幼聪明伶俐,更被家人视如珍宝。但当时的李嘉诚,虽然出身书香世家,饱读诗书,接受正统的文化教育,但初来香港,还有语言障碍,不会说广东话,加之转入香港的中学念初中,英语也有些磕绊,于是在英文书院读了半年书的年幼的表妹,便欣然做了李嘉诚的“家庭教师”。另又因当年香港的殖民教育使得国学受到忽视,令留恋中国文化的庄静庵十分痛心,他忙于公务,正苦于无法给女儿真正的国学熏陶,便也正好拜托了李嘉诚为女儿指点古典诗词,由此,二人自小便惯于相伴了。

然而1943年李嘉诚父亲去世后,表兄妹俩的道路便分叉相离了。庄静庵是个很有思想和见地的商人,尤对子女教育十分重视。他宠爱有加的庄月明,正是典型的聪明全面的好学生,因此当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英华女校毕业之后,便在父亲的支持下考入香港大学,而后在完成学士学位之后北渡东瀛,到日本明治大学深造。纵观这些年的庄月明,可谓是人生道途一片光明。

而表哥李嘉诚却是历经磨难,与表妹的生活越来越不相符。丧父不久,他便不得不辍学打工,曾做过茶楼的堂倌,曾在钟表公司学习手艺,也曾做过一个游荡在港岛密密麻麻的马路上不起眼的行街仔,他以微薄的力量求得生存,更要承担起养活全家人的重担。最后,他终于独立创业了,却是白手起的家,没有任何资助,许久都仍旧陷于贫困中挣扎从商。

这样悬殊的身份差异,即便不考虑岳丈的态度,仅仅以世俗的角度去论断,也知出身贫寒、学历不高的小业主李嘉诚,若是与自小出身名门又才貌双全的庄月明情投意合,恐怕也必会为世人定义“高攀不起”吧。所幸的是,有情之人,终究是跨越了世俗的阻碍。

人们固然好奇,这两人当时发展的趋势如此迥异,终究如何走到一起呢?这该归功于时间的积淀了。一路坦途的表妹,尽管与表哥相隔甚远,却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他的生活,虽无法时时相伴,却时时相慰,是他精神上莫大的支持。每当得知他的事业又有一点进步时,表妹都由衷为他欣喜。

表哥领受表妹无私付出的爱,亦以同等的温柔回馈着表妹。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地位卑微,还配不上优秀的表妹,亦深知唯有干出不凡的业绩,才能与之携手。这爱情渐渐成为李嘉诚内心无形的力量,他一番吃苦耐劳,艰辛创业,终于被时光炼成优秀的男子,最终牵起庄月明之手,与之结为连理。爱情何必非要甜言蜜语,情深深几许,唯有历经了时光的洪流,才见得真的深情。

庄静庵起初也是为女儿的终身大事操了不少心。他多次给女儿挑选所谓“门当户对”的名门子弟,安排相亲,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了女儿的拒绝。后来,他见外甥业绩上的进步越来越令人惊异,女儿又意向坚定,也逐渐长成了大龄姑娘,最终同意了这长跑多年的爱情。

因此舆论每谈及李庄之事,虽每涉及庄老先生,但大多并无责备。毕竟,他即便起初极力反对,也只是希望女儿婚姻美满,少吃点苦罢了。

李嘉诚属实干型。为了使婚后两人生活温馨,结婚前半年,他就投入63万港元买了一幢花园洋房,深水湾道79号,也就是他至今仍居住的大宅。媒体报道描述这幢宅邸:“李宅外墙只漆上白油,外形既不起眼,亦并无海景,但交通方便,两三分钟车程便可达高尔夫球场。李家大宅不算很大,约1.1万平方英尺,市值约1亿元。”要知,即便是今天,能够拥有花园洋房的华人富翁也是少之又少,李嘉诚在当时就买下如此豪宅,确实受到了各方的惊叹和关注。

但事实上对于李嘉诚自己来说,他对于生活水平的需求并不高,亦并不是非得居住奢侈的洋房不可,对于舆论,他也并没有故造动静引起关注的目的。尽管他的事业在一日一日地扩大超越,但还没有到可以称得上“富豪”的地步。那时拿出63万,也实属不易了。他既要投资扩大塑胶的生产规模,又要投资地产。作为一位地产商,他把购置婚舍当作了最大的物业投资。

自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李嘉诚的许多朋友评价说:“这幢花园洋房,是诚哥送给表妹的最好结婚礼物。”终于,1963年,35岁的表哥与近31岁的表妹结成眷属,执手相携,白头到老。他们的爱情,在香港华人社会成为佳话。

婚后,庄月明参与李嘉诚的事业,进长江工业公司上班。她一口漂亮的外语和踏实谦和的工作作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和尊敬。

生下李泽钜、李泽楷之后,庄月明便专心相夫教子了,但她仍不忘时时关注支持丈夫的事业。二子在其栽培之下,也都刻苦勤勉,先后赴美深造。

再后来,长江实业的上市成为李嘉诚事业上意义重大的转折点。庄月明于是作为公司决策的核心人物之一,担任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继续与李嘉诚携手共同奋斗,打拼事业。庄月明虽为人低调,从不接受记者采访,但不可否认,李嘉诚不少重大的决策,都是与她的付出不可分割的。

到了20世纪90年代,李嘉诚的事业与荣誉再次达到辉煌。长实系连续4年名列香港银行外财团榜首,发展可谓蒸蒸日上。1989年新年,李嘉诚就被授予女皇伊丽莎白二世颁发的CBE勋爵衔及勋章,10月出席颁发典礼。同年6月9日,又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称号。

李嘉诚能有如此辉煌的成绩,与他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的夫人是分不开的。庄月明多年默默在幕后相夫教子,辅佐丈夫事业,对外谦和有礼,为丈夫亦尽心尽力,把爱人的成就当成最欣喜的事情来看待。有与李氏家庭相熟人士曾说:“人们总是说地产巨头李嘉诚,如何以超人之术创立宏基伟业,而鲜有人言及他的贤内助及事业的鼎助人庄月明女士。我们很难想象,李嘉诚一生中若没遇到庄月明,他的事业将又会是怎样的情景?”足见其重要性。

不幸的是,1989年除夕刚过,翌日下午,庄月明突发心脏病逝世,享年58岁。

为此,长江实业公司董事李业广致悼词:“李夫人庄月明女士艰苦创业,敬业乐业,对公司做出卓越贡献,在家中,相夫教子,支持鼓励李先生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她在年富力强的时候离开人间,实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李夫人同李先生结婚后,立即参与长江实业,共同推动公司业务进一步向前发展。虽然长江实业当时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由于李夫人全力协助,长实在1972年就在股票市场正式上市,业务蒸蒸日上,一日千里。

“在家庭方面,李夫人尽心尽力相夫教子,栽培泽钜、泽楷两位公子长大成才。两位公子在李夫人的教导下,奋发好学,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大学教育。担负相当大的责任……

“李夫人虽然离开我们,但是泽钜、泽楷两位公子将会继续协助李先生实现李先生和李夫人的共同理想。李夫人重友情、重信义的优良品德将永远为一切亲友所怀念。”

因庄月明撒手尘寰,“闻者深为惋惜,致送花圈祭帐者不计其数,为历年所罕见。举殡之日,前往致祭的官绅名流络绎不绝”。

丧礼上的李嘉诚悲痛万分、泪流满面,即便商场上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面对生离死别,也有不可自制的哀伤。

青梅竹马、相濡以沫的爱妻亡故,不思量,自难忘。

低调沉稳李泽钜

李泽钜是李嘉诚的长子,生于1964年8月1日。1989年,他被任命为长江实业集团副主席;1991年,被任命为长江实业集团副董事总经理;1994年,被任命为长江实业集团副主席,并兼任长江集团系内多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职位。事业的稳健步伐就如李泽钜低调沉稳的为人,做任何事情,他都是有着一种稳扎稳打的严谨态度。

作为长子,李泽钜似有与生俱来的家族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为人低调内敛,诚恳勤奋。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时,他顺从父意,选择土木工程系,后获结构工程硕士学位——这些理论的积淀,无疑为继承家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早已将家族未来的发展与自己未来的打量绑在了一起。毕业后,李泽钜回到香港,加入长江实业。之后,李嘉诚欲收购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而加拿大有法律规定:非加拿大籍人士不可持有加航超过25%的股份。因此李嘉诚安排李泽钜加入加拿大籍,最终顺利收购了52%的赫斯基的股权。

回到香港的李泽钜,仍然保持了他一贯的处世低调作风,在外界看来,稳健的李泽钜与弟弟相比起来,实在没有什么大作为,只是一直安心在长实做父亲的左膀右臂。直到2003年,李泽钜才飞扬起来。原因在于李泽钜被美国《时代》杂志和美国世界新闻网评为“2003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企业家”,与其他19位来自全球电信、汽车、媒体、食品及金融等行业的“大亨”们一同享受这一殊荣。一时间,历来低调为人所知之不多的李嘉诚长子李泽钜被推到了前台。

对此不少人直接的反应是,媒体猎奇的天性,使他们把长时间聚焦在弟弟李泽楷身上的精力转移到了李泽钜那里,也许他们需要换一个主角了。然而,事实或许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事实上,长期以来李泽钜的作为一直是可圈可点的。24岁的李泽钜回到香港,被安排在中环华人行长江实业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学习经营之道,25岁时,李嘉诚大胆提拔他为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26岁,又被委任为机场咨询商务委员会委员;27岁,任总督商务委员会委员,李嘉诚似乎有意在为自己的“淡出”做安排,而低调沉稳的李泽钜一直颇被李嘉诚看好。故李嘉诚对其着力栽培,可谓用心良苦。在长实期间,李泽钜曾一力操作了温哥华万博豪园计划的主要策划,而这也成为李泽钜的得意之作。而最终让李泽钜显耀锋芒的却是2003年加航一役。当时加航正面临濒临破产的困境,李泽钜长剑出鞘,通过自己控股的Trinity Time投资公司,击败向以精于重组和出售濒临破产企业著称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Cerberus,以6.5亿加元(约合38亿港元),一举购入加航31%的股权,最终使这家位居全球第11位的加国最大的航空公司迎来了摆脱破产困境的曙光。因而当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其评为“全球2003年最具影响力企业家”时,固然公众一片哗然,但一些业界人士却也认识到了李泽钜的能力不容小觑。

李泽钜的婚姻也同样保持了他一贯的低调风格。当李泽钜在加拿大投资时,结识了一位名叫王富信的女孩,而这个女孩成为了他后来的夫人。

1990年,李泽钜正好在加拿大处理地产业务,王富信当时也恰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在某次烧烤聚会上,两人相识,并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返港后,李泽钜便对她正式展开追求。

王富信并非豪门出身,她1969年生于香港,比李泽钜小5岁。与其他女子不同的是,她亲切可人,从不忌讳也不炫耀李泽钜家世显赫。两人的恋爱平平淡淡,没太多浪漫曲折的故事情节,双方都忙于事业生活,多是电话来往维系感情。

王富信后来回忆说:“我对李泽钜的第一印象是他平易近人,人品不错,但我完全不知道他就是李嘉诚的儿子。后来知道了,我说,哦,原来他是一个出名的人,但我一直没有担心过什么。”

倒是王富信的父亲王华瑞,起初对这未来女婿颇为担心,觉得出身豪门的富家子弟难免会有些养尊处优的脾性,怕委屈了自己的女儿。所幸,李泽钜谦逊的态度和诚恳的谈吐言辞,很快消除了他的忧虑。据说,李泽钜第一次拜见未来岳父,开口谦恭地问道:“老伯,我能与您的女儿交个朋友吗?”如此坦承有礼,岳父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李嘉诚对儿子婚事的态度倒是十分理解,他说:“我娶媳妇没什么规矩要守,不讲什么门当户对,最重要的是儿子喜欢,出身正当家庭,最好是中国人啦!”

1993年5月16日,李泽钜在刚刚被任命长实集团副董事总经理之后又迎来了新婚大喜。各大华文报刊大规模报道这次豪门婚宴,极尽辞藻描写宴会的奢华。

本来,李嘉诚因媒体的大肆渲染觉得十分不安,李泽钜也曾考虑过旅行结婚。但若不请亲戚友人,又显得礼数不周,因此最后还是决定依着传统婚礼的方式进行了。

婚后,王富信专心相夫教子,贤淑优雅,为人低调,与李泽钜恩爱有加,相敬如宾。深知太太钟情音乐,李泽钜在工作之余时常陪伴太太去听音乐会或是逛街购物。1996年,李泽钜喜得大女儿燕宁;2000年6月,李泽钜又得次女;2004年8月5日,三女儿出世;2006年,李家得第一个男孙。王富信对夫妻相处之道简单总结为:“太太要顺从老公,老公要尊重太太。”可见李泽钜的婚后生活十分美满,家庭的温馨生活更是带给他工作的动力,他的事业也在蒸蒸日上。

2005年9月,李嘉诚接受《香港商报》的访问时提及,会将香港的上市公司交给长子李泽钜打理,在海外的个人投资则归次子李泽楷所有。也就是说,李泽钜将接掌的以长实及和黄为首的9家香港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6300亿港元。李嘉诚如此信任他,是因李泽钜的才能着实有目共睹。他运营的和记黄埔,不仅在传统的房地产项目上成就显赫,更已控制了欧洲第三代移动电话网以及世界最大的港口运营业。2009年10月,李泽钜又成为加航的最大单一股东。不仅事业辉煌,他为人又低调踏实,从不闹事,家庭幸福美满,更深得李嘉诚喜爱,故众人都认为他将作为父亲的接班人,接手家族的企业王朝。

创业易,守成难。李嘉诚一手培养和寄予期望的商界才俊,正按照父亲安排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小心往前走。不少人认为李泽钜会成为李氏家族传奇的续写者。然而如何续写这段商业传奇,人们还不得而知。不过近年来李泽钜的沉稳守成,也确实越来越得到商界和公众的认可。

李泽钜小档案

李泽钜,出生于1964年8月1日,后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1985年毕业并获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和结构工程硕士学位。1985年回香港进入长江实业。1989年任长实副主席,1991年任长实副董事总经理。在长江集团系内多家上市公司内身兼数职,包括和记黄埔副主席、长江生命科技集团主席、香港电灯集团执行董事、长江基建集团主席、赫斯基能源公司联席主席。并任香港策略委员会委员、汇丰银行董事、香港特区政府营商咨询小组成员、香港电灯执行董事、中美洲巴巴多斯名誉驻港领事、港事顾问、总督商务委员会委员,同时任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委员及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等。

惊心动魄的插曲——巨金赎子

所谓树大招风,李嘉诚身为华人首富,无论在香港还是世界,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除了艳羡的目光外,罪恶的眼睛难免也在盯着李嘉诚。

当“世纪悍匪”张子强手里握着一张香港10大富豪的排行榜时,心中又生出一个念头,决心要逐个将这10大富豪绑架一回。第一个自然是这位港人首富李嘉诚。

张子强选择的目标是李嘉诚长子李泽钜。

1996年5月23日下午,李泽钜坐车回家经过寿臣山道时,被张子强的“省港奇兵”伏截,李泽钜被绑走,随后被关在粉岭的一间屋子里。司机惊慌开车回家,告知李嘉诚。久经战场的李嘉诚,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并没有太过慌张,在一阵不知所措之后,便冷静下来,他很清楚绑匪要的是钱,出于爱子的考虑,李嘉诚没有报警,剩下的只能是等待绑匪电话。

之后的情节颇有些像惊险电影,据传,张子强身上绑了炸药,单枪匹马闯进李家,一张口赎金就要20亿。李嘉诚肯定20亿短时间内是绝对不现实的,现金只能给10亿。当然,没有人会在家里放10亿现金的。据说,那场谈判李嘉诚当着张子强的面给银行打电话,要求10亿现金,但银行方面认为有难度,于是李嘉诚暂时拿出宅内4000万,图吉利之故,张只拿走了3800万。10亿现金之后第二天分两次送到,李泽钜遂平安归来。从被绑架至此整个过程不足24小时。

李泽钜死里逃生,回家后第二天即到公司照常上班,除去中间参与取款的几个员工,全长和系和香港,没有人知道李家这一场劫难。李嘉诚认为张子强不会再来,但难保不会另有他人再下黑手,因此,李家迅速增派了多名保镖,就是小孙女上学,也都加派保镖进出保护。

果然,1997年,张子强一伙又向新鸿基产主席郭炳湘下手。郭氏在富豪榜上居第二位,成为张子强的第二个目标。这回他们又成功得到了7亿现钞的赎金,郭家也出于人身安全考虑没有报警。直至1998年,张子强等在广东落网,经审讯绑匪陆续交代了罪行,李泽钜、郭炳湘被绑架的事才大白于天下,一时震惊香港和内地。而面对许多记者的试图采访和追问,李氏父子选择了避而不谈。确实,自古钟鼎豪富之家的事往往很容易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而在此事上低调处理,或出于无奈,却也是最明智之举了。

锐意进取李泽楷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曾就读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工程系。毕业后在加拿大打工4年,经历了一番在异国辛苦飘荡的游子生活。1990年的时候,兴许是厌倦了在外劳顿的生活,李泽楷顺从父意返回港岛,进入父亲的公司学习业务。自此,他的生活开始悄然改变他的人生。

刚进公司时,李泽楷被安排和记黄埔跟从当时的行政总裁马世民,在旗下和记通讯公司,负责电脑工程相关的工作。对此,李泽楷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接受了下来。

但不久,李泽楷便发现自己的薪水连清洁工都不如,与他在加拿大时的工资相比,更是连1/10都不到。他向父亲抱怨说,领到的酬劳是集团内最低的。对此,李嘉诚如此回答:“你不是,我才是全集团最低的!”确实,并非虚言,李嘉诚每月的袍金(即董事酬金)才5000港币。李泽楷仔细回味父亲的话,终于意识到:成功并非是继承而来的,除了奋斗,我们做什么都是徒劳;财富并非是接班而得的,除了切实的创造,我们一无所有。

但事实上,真正让李泽楷稳定地留在和记通讯公司的原因,倒也并非是父亲的榜样作用,而是他对于卫星电视未来前景的乐观估量。到20世纪80年代末为止,卫星电视的普及已经遍布欧美发达国家,社会的发展使人们对信息传递的要求日益增加,卫星电视因此成为新兴高科技产业的一大支柱项目。由于它具备覆盖面广,传递速度快的优势,卫星电视的投入能够为争夺广告客户创造更优越的条件,从而,投资者们纷纷开始活动。如此机遇,怀着满脑子西方先进观念的李泽楷自然也不会轻易错失。

一次机遇可能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一次机遇也可能成就一个伟岸的人。正是从卫星电视起步,从美国回港任职的李泽楷,仅仅用10年的时间,创造了同辈人一辈子做不出的业绩,成为万众瞩目的商界新星,被称为“小超人”的香港第二大富商,仅次于父亲李嘉诚。

这一起步,便是斥资5亿港币创建的香港卫视。它拥有家庭用户共5300万,并且有50多个国家可以接受到它的讯号。香港卫视的这般迅速的扩大成长,无疑给李泽楷带来了相当可观的收益。两年后转卖香港卫视,李泽楷获利4亿美元。这样一来,创立新事业就筹备足够了,李泽楷用香港卫视带来的这笔收入建立了盈科集团,即是后来在新加坡上市后的盈科拓展,主要包含地产、酒店、保险等业务。而后,考虑到香港经济发展可以需要软件开发业务的推动支持,他自主创新,提出数码港的构想,即成立“香港硅谷”,并且顺利得到了政府的批准。这一项目发展权的取得,从此成为李泽楷事业起航的关键。

近年来,李泽楷乘胜追击,顺利收购香港电讯,进行了亚洲迄今规模最大的企业并购,成立新公司。它逐渐成长为一家市值超过长和系,达到700亿美元以上的宽带互联网集团,全港第三大市值公司,仅次于中国电信及汇丰银行。

大志还未开始实现,李泽楷的最高理想是一项全球最大的宽带国际互联网业务,是走在科技发展最前沿,成为科技成长中叱咤风云的掌舵人。他的崛起,无疑成为香港经济领域的传奇。有人估量,他一天所获盈利,可抵他父亲一辈子的奋斗。李泽楷前卫的思想,深受西方影响的创新精神,已经精明的理财之道,加上他无所畏惧的勇者之风,使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就斐然的业绩,成为商界美谈。

可是,李泽楷生来就注定是要被父亲的地位所影响的。他成名之后,很快谣言也就开始蔓延。有人说,李泽楷完成的每一桩生意,都与父亲密切相关。头项业务获得成功,他就被舆论盯上了。

当时和记黄埔拒绝开发卫星电视之后,李泽楷就决定自己抓住此次良机。一从父亲那里获得资金,他马上在1990年创建了卫星电视,并且凭借良好的合作精神,与英国BBC广播公司、音乐电视MTV合资建立企业,从而扩张得迅速有力,使得小的机遇变成大的联合,小的成就成为大的业绩。但两年多以后李泽楷就将卫视转卖给了默多克,高额盈利引得商界议论大起,众人皆表示怀疑,一个方才26岁的青年,如何能谈得这样的高价。这样一来,父亲为儿子撑腰对默多克加压的说法也就一传十十传百地自然散播开来了。后来虽然有参与交易的证人出面澄清,仍无法使这样的谣言停止传播。

李泽楷即便愤怒不已,但也无法改变舆论强大力量造成的影响,只能利用一切机会重塑形象,证明自己的能力。面对各种言论,他只是底气十足地说道:“人们说我是在父亲的帮助下做成了这次交易,但我是完全靠自己做成的。”言辞不多,字字铿锵。

事实上,倘若众人撇去高价不看,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李泽楷发展业务的过程上,这桩生意实际上更应是父子风格迥异的根据——李泽楷注重团结联合,其父李嘉诚则注重谈判斗争。

对此李泽楷如是解释:“在旧的世界里,如果你不战斗或者打败他人,你就干不出大事,因为市场已经成熟了,但是在一个电子商务的世界,竞争者在快速扩张的宇宙里只是些小不点儿,所以要互相合作,不要互相倾轧。”

可见,正是对市场的客观理智的思考和理解,使这位年轻的不起眼的小职员迅速成长,用他学得的西方思想,以创新、进取、无畏的姿态,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最终成为企业界神话般的风云人物。

李泽楷小档案

李泽楷,1966年11月8日生于香港。1971年,进入香港圣保罗读小学,之后升入中学部。1979年,入美国加州Menlo Park High School读书。1983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系学习。1987年大学毕业,随后加入加拿大Gordon Capital。1989年,李泽楷回到香港,进入和黄资产管理委员会。1991年,受父命创办香港卫视。1993年,以4亿美元出售卫电的大部分股权,一时成为焦点。之后同年,创办盈科集团。1994年,李泽楷被评选为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名新一代领袖”之一。1995~1997年,盈科在北京、多伦多、东京等地开发地产项目。1998年3月,李泽楷的盈科与Intel组合Pacific Con-vergence Corporation(PCC)。同年10月,被《时代》杂志评为全球三十大科技巨头之一。1999年3月,获香港政府批准筹建数码港。1999年5月,李泽楷借壳上市,将数码港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1999年12月,获得《南华早报》和DHL颁发的杰出商业成就奖。财富排行跃升香港第四位。2000年2月,并购香港电讯。2008年5月14日,以私人名义,向汶川地震灾区捐赠2000万元人民币。2008年11月4日,就全盘收购电讯盈科案与网通达成协议。2009年1月,荣获2008年世界杰出华人勋章。同时获奖者还包括: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中国国际电力集团董事长李小琳、香港通天艺集团主席蔡洁、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程志刚、莱茵豪生酒店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范沛。

收获荣誉

1994年,《时代》杂志“全球一百名新领袖”之一;1996年,财经杂志《财富》封面人物;1998年,《时代》杂志“全球三十位科技界精英”之一;1999年,南华早报与DHL颁发的商业成就奖;1999年,香港最杰出科技大奖;1999年,英文《亚洲周刊》杂志“亚洲地区十四位领袖人物”之一;2000年,美国《时代》杂志“全球信息科技界精英”之一;2000年,《澳洲人报》“亚洲首百名富豪”;2000年,专业电讯杂志《电讯亚洲》“亚洲最佳电讯行政人员”;2000年,“北京市政协委员”;2008年,世界杰出华人勋章。

李泽楷认为:创业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是成功的关键。

单飞:李泽楷创盈科

1993年,李泽楷4亿美元卖掉了卫星电视大部分股权,以此收益创建了盈科集团,一直想走出父亲光环的小超人李泽楷,从此开始自立门户。

1991年,香港政府向社会发放卫星电视牌照,初出茅庐的李泽楷凭借着自父亲李嘉诚那里借来的5亿港币,投得当时香港第一个卫星电视。同年3月,香港卫星电视公司成立,总投资4亿美元。李嘉诚任主席,马世民、李泽楷任副主席,陈庆祥任行政总裁,而卫视的管理大权实际上则系李泽楷统揽。1991年4月,卫视正式试播,香港卫视从此登上亚洲传媒舞台,并日益在其中展露出自己逐日而上的王者风范。开播两年,香港卫星的业绩不菲,拥有5300万家庭用户,辐射近50个国家和地区,广告收入3.6亿美元,大通、万国宝通、百富勤、国泰航空等著名商业伙伴都成为他的广告客户商,而5个频道的年费仅0.8亿美元。“小超人”李泽楷初露锋芒。

然而李泽楷并不满足,在多番努力下,1992年7月2日,港府通过新的电视广播条例,允许开播粤语节目,同时香港卫视可通过收费电视(注:指九龙仓有线电视)的频道,经营收费类型的卫视节目。

李泽楷的卫视王国前景更被看好,商界和媒界普遍认为李泽楷似乎一定要在这个领域大展拳脚了。然而,就在此时,李泽楷却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震惊和不解的决定,出手香港卫视。

1993年7月26日,世界传媒大王默多克对外宣布:以5.25亿美元的价格,购入卫星广播有限公司63.6%的股权。一半以现金支付,另一半以新闻集团的股权支付。一转手,李泽楷净赚4亿港元。港界哗然,李泽楷自此名声大噪。确实,从长远看,长实系在经营大众传媒方面缺乏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经验,而在具体经营上更是欠缺必要的实力。倒不如趁势良好将卫视转手,自己坐获大利。低进高出,是李嘉诚的看家本领,此番李泽楷无声无息将这一招演绎得让许多商界老手都自叹弗如。7月27日香港《经济日报》评论:“真的是后生可畏!李嘉诚次子李泽楷,今番终于做出一出好戏,为和黄集团及其父带来近30亿港元利益……李嘉诚望子成龙,今次可如愿以偿了。”

1993年,李泽楷用出卖卫视所得的4亿港元创建了盈科集团,开始他的事业单飞也是腾飞期。

1994年5月,李泽楷在新加坡借壳上市,并将公司名称改为盈科亚洲拓展。业务包括地产、酒店及保险等。

1999年,李泽楷的数码港计划获得港府的批准通过。5月4日,李泽楷购买了一家市值3亿多港元的空壳上市公司——“得信佳”,随后将“数码港”注入“得信佳”借壳上市,并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上市伊始,就受到市场狂热追捧,盈科摇身变成高科技概念股,在此之前消息一传出,得信佳的股价很短时间内便由0.04~0.06港元反弹到0.6港元,在正式宣布恢复挂牌上市之后,几乎是在15分钟之内,股价便从0.136港元猛升至3.22港元,升幅23.6倍,其惊人之势令人瞠目,得信佳几乎一夜间成为一家市值千亿港币的企业,市值狂飙至600亿港元,相当于长实的2/3。

2002年,李泽楷又一次上演神话,在短短的48小时内,靠出售盈科数码公司的股票筹集了整整10亿美元,顺利将香港电讯收入囊中。自此,李泽楷携着他的盈科如日中天。2008年,网通和李泽楷就全盘收购电讯盈科达成协议,李泽楷酝酿已久的盈科私有化也似乎渐入佳境。

当我们试图简单梳理一下李泽楷的创业之道时,发现其实他的经营策略就是一个借助高科技网络概念,借钱生钱,将资产由虚拟转化为实体的蜕变过程。而这正是李泽楷的高明之处,他并不满足于仅仅模拟化的财富理念,关键时刻,将资产固化,从而在虚拟的网络经济中免于被动。李泽楷的单飞,飞得漂亮。

育子心经:玉不琢,不成器

富家子弟往往容易被轻易划定到纨绔子弟的定义中,对此,李嘉诚内心也有担忧。他深知孩子若永远是温室里的花朵,必然不能承受风雨的考验。特殊的家庭地位若不配之以正确的引导,必然会培养孩子的惰性和优越感。他一早就考虑到,总有一天,在他翼下的两个儿子也会接触社会,面对各种人际压力和生活历练。因此,如何进行教育,正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投资规划。

李嘉诚最关键的教子之道,一是自小培养,从小灌输;二是言传身教,亲身实践。

儿子尚小,李嘉诚就常领他们去坐巴士,看路摊卖报的小女孩一边工作一边苦学,让他们在接触外界的过程中对豪宅外的世界有一定的印象和了解,让他们从小明白人世艰辛,必须努力打拼,认真踏实。

李嘉诚说:“虽然他们还小,但是我想早期启蒙教育会让他们从小知道父亲创业的艰难,学习父亲顽强拼搏的精神,长大了才能成为栋梁之才。如果现在放松了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他们成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再进行教育就迟了。我所做的这一切其实只是想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生活和社会的一切。”

这种艰苦意识的培养,是作为一个富商对孩子寄予的高度期待。李嘉诚希望他倾力培养的两个儿子都能够成长为吃苦耐劳的人。他要让他们知道,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轻易就能完成的,任何显赫的成果都需要最不显眼的辛劳来换取。因此,李泽钜与李泽楷才八九岁的时候,李嘉诚便时常让他们旁听董事局的会议,既进行了自小的商业熏陶,又能够让他们亲身体会自己成功背后的艰辛。会后,李嘉诚鼓励孩子提出疑问并耐心答疑,为兄弟俩的早期商业教育打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两个儿子在对他工作的观察中,也越来越能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李嘉诚认为,家庭的经济基础越好,孩子就越容易重心不稳,越容易被生活的残酷打垮,因此他希望他培养的两个儿子,能够像他一样,在夹缝中求生存,在生活中有充分的独立性,面对困苦更要有不认输、不气馁的进取精神。

生活上,李嘉诚又与其他富商不同。为了他坚持的艰苦教育,他从儿子很小的时候起,就从来没有用私家车接送过他们,而是要求他们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挤电车上学、回家。他的目的在于,通过与平民一样的生活体验,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戒奢从简、不肆意追求高品质生活,并且坐电车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各类人群,能够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和阶层的人们的特征,令他们透过一个小窗口看到就业的艰辛。由此,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才能够成为懂得体恤和同情的商人。

另一方面,李嘉诚自身受正统教育、国学影响很大,他主张,国学教人做人,是中国人最珍贵的经验和智慧财富。因此,每逢周末,他一定会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补课,让他们接受国学思想的熏陶。李嘉诚回顾说:“他们一定要听我讲话,我带着书本,是文言文的那种,解释给他们听,问他们问题。我想,到今天为止他们未必看得懂文言文,但那些是中国人最宝贵的经验和做人宗旨。”

有了这些教育的基础,等到两个儿子读完小学和中学,李嘉诚就对他们放心多了。李嘉诚早年失学,很希望孩子们能受最先进的教育,兄弟俩都曾就学于香港顶级名校圣保罗学校。后来,他又在贸易中深感西方国家思想和教育的先进性和开放性,便决定让两个儿子出国留学深造,一方面希望他们能接触更多思潮流派,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希望他们有独特的看待外围世界的眼光和视角,并且培养其独立生存的能力。要知,博学必然关键,开阔眼界更是重要。他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只知埋头苦读的学者,而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立足社会的人才。

两个儿子在大学毕业后,李嘉诚又让他们各自在加拿大自主创业,以自我证明。尤其李泽钜在物业发展的问题上遇到障碍时,李嘉诚只是完全地放手让儿子根据自己的方式去处理。由此,李泽钜通过锻炼,还未出师就已树立对创业的信心了。

西方观念的植入和教育的影响,使得李泽钜成为有修养、扎实肯干、为人低调的商人,也使得李泽楷成为一个锐意进取、思想前卫、创新的青年,迅速地由一名小职员成长为仅次于父亲的香港第二大富豪。

在言传身教这方面,李嘉诚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是品格和精神的培养。

他固然爱儿子,但他从不对他们过分宠溺。他认为,所谓教育,教的是人,育的是行,真正能够让孩子受用一生的,是良好的品格和独立的精神,切不能依赖于家庭。他给两个儿子树立勤能补拙和艰苦朴素的思想,告诉他们对己要严格,对人要大度,对己要节俭,对人要慷慨。赚钱的意义在于将辛苦所得花在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是用来大肆铺张浪费。当时已是巨富的李嘉诚,日常的生活中不拘小节,不讲排场,穿着简单,住着三十几年前的房子,丝毫没有富人的架子。但也因此,李泽钜和李泽楷两兄弟,小时候是拜父亲“所赐”,吃了不少苦。不过如今,他们确实对父亲十分感激。因为磨难不仅仅教会了他们怎么克服困难,更丰富了经历,磨炼了意志。

兄弟俩在创业后仍旧时常记起父亲的两句话:一是为人要勤,要不断进取,等候机遇;二是为人从俭,对人慷慨,对己要随性一些。他们少时常常看辛苦工作一天回家的父亲仍继续独自学习。虽然父亲因家境原因而失学,没能完成学业,但他清醒地认识到,成功需要深厚的积淀,因此即使他获得巨大成功,仍旧不忘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来充实完善自己。这一切,两兄弟耳闻目睹,深受影响。因而多年以后他们亦被唤作“工作狂”,也就不奇怪了。

他最可贵的,应是正直诚信的品格。李嘉诚在商界获得大众的认可,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君子品行,为人讲诚恳,待人讲信义,加上他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体恤,使他广泛地受到好评。李泽钜和李泽楷也是如此,这同样是言传身教的显著成效。

对于李嘉诚来说,文化的教育固然重要,但都必须建立在品格端正、作风君子的基础之中。谦谦君子、大家闺秀都不是口说便可,而是一步步实践教育出来的。这一思想源于他自身的经历。

1943年李嘉诚的父亲逝世,李嘉诚含泪前去买坟地安葬父亲,遇到卖地的客家人。李嘉诚将钱交给他们后,要求要去实地看看。卖地的俩人看李嘉诚不过一个毛头小孩,以为正好欺骗,趁机赚上一笔。偏偏李嘉诚又听得懂客家话,两人用客家话商量时,李嘉诚才震惊被骗——将卖给他的地,竟是埋着别人尸骨的坟地。他想,父亲一生磊落,让他安葬在此地,该是多么屈辱,直恨那些卖地的人黑心。他便说这地不要了,他另找卖主。钱没退回来,还深受教训。年纪尚轻的李嘉诚,在那时,就深刻体会了社会的复杂性,这事倒提醒了即将走上社会的他,不论从事什么行业,面对正直的信义和金钱的利益,一定要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做一个正直的好人。

多年来李嘉诚凭借这一信条在商界打拼,30年发家,坚信“无信不立”,用真正君子的品行打动了众人,也树立了在商界不可推翻的地位,受到大家的尊敬。

正是这样身兼多职的父亲给孩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才有了后来的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谨记父亲给予他们的句句教导。他总说做生意如做人,正直的人才是真君子,守信义的生意才能得到尊重。李泽钜曾说,兄弟俩最感激的就是从小父亲给予他们的最严格的教育,从他身上学到的,不仅是如何做一个成功的商人,更难得的是如何做一个正直的商人。

李嘉诚每每谈及教育子女,总要提到如何做人的问题,他坚信“诚恳”和“信义”是人生的永恒教条,不论是在生意场上,还是在人际关系中。他说即使是如今儿子都大了,他还是总要时时提醒他们坚守这两点。直到现在他都还记着少年时候母亲的教诲,可见父母关于为人处世的教育,是可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因此必须首先自己做到最好。

在李泽钜的记忆中还保留着一件事,也是这件事曾经令他对父亲的教诲深思良久。有一回刮台风,李嘉诚见窗外有两个菲律宾工人在锯家门前被刮倒的树,两人在风雨中已经浑身湿透,李嘉诚立即让儿子去帮忙。李泽钜说,他每想起这件事,父亲教育他们的话就如同仍在耳边。“父亲教育儿子,职业平等,不存在高低贵贱,人在社会,任何职业地位的人都要尊重。他很清楚在他生命中对它比较重要的事情,他会将钱用在这上面,比如帮助那些不幸的人,捐资医疗教育事业,只是他的精神世界更加富有,虽然我们的生活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简单,但简单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多年的教育确实让他读懂了父亲。

尊重别人的同时,李嘉诚更是尊重儿子自己的选择。在李泽钜看来,李泽楷17岁时选择的电脑工程专业显然是有违父意的,但李嘉诚知道路是孩子自己选的,自己做的选择自己负责,因此,他尊重小泽楷的选择。并且事实证明,这种尊重收获的兴许是比预计更好的结果。李泽楷凭借自己热爱的专业,以高度投入的工作精神,创出了辉煌的业绩。

多年教育的成果得到回报,李嘉诚愈加坚信,为人父母需要给予孩子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和顺从性的宠溺,而是多年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及授之以立世的根基——品质。

李嘉诚启示录

李嘉诚如是说

我觉得生意起跌是小事,今日起,明天跌,一家人幸福最紧要。

一个发了财的人,不应该只顾自己的挥霍,也不应该当守财奴,更没有必要把财产遗留给自己的子孙!因为如果子孙是好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独立自强之路,不依靠父母,自己独创天下。反之,如果子孙没出息,不求上进,好逸恶劳,一味追求享乐,存在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某,那么给他们金钱就会助长其骄奢淫逸的恶习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到头来一无所成,甚至会成为社会的蛀米虫,岂不是反而害了他们一辈子。

只有博大的胸襟,自己才不会那么骄傲,不会认为自己样样出众,承认其他人的长处,得到其他人的帮助,这便是古人所说的“有容乃大”的道理。

超人链接:建立一个新的大同世界

——李嘉诚在加拿大明尼吐巴大学国际杰出企业家颁奖礼上的演讲

我是李嘉诚,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到来,与我分享这高兴的时刻,早在10年前,Mr.Albert Cohen首次邀请我接受这奖项,可惜那正是我生命中最心伤的一刻,除了应付日常的工作压力外,我实难以收拾心情顾及其他事情,但今天晚上,我来了,与朋友们共聚一起,受颁“国际杰出企业家奖”,令我深感荣幸。我要衷心感谢Mr.Cohen推荐我接受这个奖项,亦多谢提名委员会主席Mr.Fraser及各委员、明尼吐巴大学校长Dr.Szathmary、商学院院长Dr.Grav、The Associates联委会主席Mr.Watchorn以及筹办这次活动的全体有关人士。

约在一个月前,即5月的第一日,我静悄悄地度过了自己的公司创业50周年。那天,我思忆从前的种种:在战乱中失去童年的悲伤、目睹父亲病苦中的无助、贫穷的寂寞、一个12岁少年拼命寻找工作的焦急、首次收到粮单的喜悦、取得首单生意的拼劲、创立公司的兴奋、拥有第一间居所的舒适、置身全球性的改变及发展的感受、取得成功及被认同所带来的畅快感觉,一切实在是来之不易的历程。我的一生充满了挑战与竞争,时刻被要求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求创新,确是使人身心劳累,但综观一切,我还是很高兴地说我始终是个快乐人,因为我作为一个人、一个市民及一个商人,我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我们都知道这新纪元蕴藏无穷和不稳定的变量。今天我们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分享科技及信息革命所带来的成果,令效率更高、生命更丰盛;但我们亦面对天然环境及社会结构遭受惊人的破坏。在这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教育区分出哪些人可拥有或懂得如何应用知识,哪些人被视为更有价值或不受重视。我们都痛恨世界上现存的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但我们可带来改变的能力却有局限;然而我深信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及同情心是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如果有人对你说这些人生观已不合时宜及不适用,这不令我感到惊奇,对于某些人来说,为了追求商业上的成就,或要牺牲以上的价值观。当然现实中的商业社会是需要不断更新求变,但我深信在获取更多盈利及更高效率所带来的巨大压力下,也不应牺牲了我们维护公平及减除疾苦的决心。如果我们选择只为追求金钱及权力,而牺牲人类高尚情操的话,则一切进步及财富的创造都变得没有意义。

我并非将自己看成卫道之士,除我两儿之外,我亦无意成为其他人的导师。我自己经历的挫折与无助,令我早已下定决心不以我所拥有或所能发挥的权力来评价自己,我只想令生命变得有价值。50年前,我以“长江”为公司命名,取其不择细流,汇聚百川之含义。这些日子,我正思考这“河流”应流向何方。

这些年来,在我的基金会成立后,已捐出超过7亿加元(约等于40亿港元),赞助很多公益项目,特别在教育和医疗工作方面,我会继续下去,并且会做得更多,我这样做并非只为了责任感,而是因为这是我所选择的做人方式。

这个世界由于信息传递与及交通工具不断发达,令我们与生活更加接近,并更能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多元化。以往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制造了很多严峻的环保及贫富悬殊问题,有待我们解决。我们要同心协力,建立一个新的大同世界,协助舒缓痛苦、知识贫乏、贫困等问题,以我们的技术及资金,参与建立一个较平等及富有同情心的社会,亦为经济、教育及医疗做出贡献。

各位,“成功”与“自由”,是人类的基本渴求,但其意义却不应局限于一个狭隘的框框内,亦不是三言两语所能阐明的。但若一个人的成功是达到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而自由则是对自己的行为向社会负责,那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功、可以自由。谢谢大家。

200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