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夏朝的传说
重新丈量大地
洪水消退,大地露了出来。天下的老百姓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人们都感激大禹,诸侯们都敬佩大禹。舜帝看禹治水有功,决定把天子的位子禅让给他。禹不仅平息了洪水,发展了农业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还完成了国家的建立,使华夏民族从野蛮步入了文明。
禹成为天子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农业生产。可是,经过洪水的洗礼,良田移为平地,高山成为峡谷,小溪变成大河,哪里还是从前的面貌?所以禹决定丈量天下的土地,并将名山大川的具体风貌都记录下来。
可是让谁去呢?这可愁坏了大禹。虽说自己手下有那么多的能人,可毕竟是度量天地的大事,必须找心思细腻而且认真的人才可以完成。想来想去,禹想到了大章和竖亥两位天神。大章是飞毛腿,一天可以走十万八千里。竖亥是千里眼,一望就可以看到十万八千里。这两个人配合,就可以很快完成任务。
大章和竖亥接到命令后马上开始行动,他们先从东向西测量。竖亥在前面探路,看有没有高山、大川挡路,大章跟在后面用步伐来计量走过的土地。就这样,两个人量了好几天,也没有走出去多远。有时候步子与步子之间的距离不等,测量出来的结果也不准确。
这可愁怀了大章和竖亥两位天神。虽然自己有法力,可是这种度量的事情还是第一回做,法力根本发挥不了作用。两个人只好来见大禹。大章说:“禹王,我们用脚丈量,经常出现误差。”竖亥也说:“禹王,这种方法太慢了。如果有一种测量天地的宝物就好了。”禹听了也很着急:“测量土地是关系到天下老百姓的大事,早一天完成,就能早一天让百姓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可怎么办啊?”这时,禹身边的大臣伯益说:“禹王,还记得伏羲帝的玉简吗?”玉简是伏羲帝送给禹的宝物,虽然只有一寸二尺长,却可以用来度量天地,治水的时候,禹用它来测量江河的深度,十分方便。
大章和竖亥有了玉简,干起活来容易多了。大章在前面用玉简测量土地,竖亥在后面做记录。没过几年两个人就完成了测量工作——东西两亿三万三千五百里,南北也是两亿三万三千里,两边测量的数目相等。可见,我们现在居住的土地,在禹那个时候,竟然是正方形的。
禹凭借着大章和竖亥两位天神测量的结果,和各地风物景观的记录,规划出天下农田的所在地。同时,禹还将三百仞以上的洪水深薮用息壤填平。这样有的地方就出现了平原,有的地方就成为了高山。
在《山海经》中有关于天神竖亥的解说文字,说竖亥测量天地时右手拿了一些薄薄的竹片,长约六寸左右,叫做“算”,用来计量数量。可见,在禹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度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