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先秦政变,鸡毛蒜皮要你命(2)
拿军国大事开玩笑,这可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后来,周幽王又玩了几次这样的游戏,诸侯们再也不愿意相信他。那个“狼来了”的故事,还真不是哄小孩的。
周幽王为了进一步讨好美人,又不顾老祖宗的规矩,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然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并下令废去王后的父亲申侯的爵位,还准备出兵攻伐他。公元前771年,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申侯联合西北夷族犬戎之兵,一起进攻镐京。周幽王听说犬戎来犯的消息,大惊失色,急忙派人点燃烽火召集诸侯。烽火是点起来了,可是却没有一个诸侯来救,大家以为这又是周幽王吃饱了没事干整蛊作耍。
诸侯的救兵不来也就算了,镐京的守兵也完全靠不住。这些守兵平时一直被克扣军饷,对昏庸的周幽王早已恨之入骨,犬戎大军到了之后,他们象征性地抵抗一下就一哄而散了。犬戎兵马蜂拥进城,周幽王只好带着褒姒、太子伯服,从后门仓皇出逃赶往骊山。途中,他抱着一丝希望再次点燃烽火,依然不见诸侯救兵前来。最后,周幽王终究没能逃走,与褒姒(一说被俘)、伯服等人一起死于乱军之中。
周幽王城破身死之后,诸侯们才知道是真有外敌来犯了,这才联合起来组织救援。犬戎人见到诸侯的大军到了,抢掠一番扬长而去,留下了一个破烂不堪的镐京。因为原来的都城已经被毁,诸侯们就拥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在申地登基,是为周平王。不久之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为日后长达五百余年的大战乱埋下了伏笔。
《诗经》里叹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意思是把西周灭亡的责任都推给褒姒一人,这实在是有些高估褒姒的本事。西周灭亡,褒姒固然有些责任,但真正的罪魁祸首还是那个敢拿军国大事开玩笑的周幽王。一个为了美人一笑愿意牺牲一切的人,有什么资格说能守护周朝的几百年江山呢?
4.骊姬倾晋
如果说褒姒“一笑误国”是周幽王咎由自取的话,那么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位骊姬可是不折不扣的乱国红颜。她也许没有前面几位美女那样出名,但要论心计,论手段,绝对要强上很多很多。
骊姬,春秋时代骊戎(今陕西省临潼县)国君的女儿。公元前672年,晋献公攻打骊戎大获全胜,临走之时,顺手掳走了骊姬。当时献公一定想不到,就是这一顺手牵羊的举动,将来竟然会害得自己和儿子反目,国家也因此动荡不安。
被征服者骊姬的逆袭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高智商宫斗剧。其智谋之深,手段之狠远超前述三位前辈。她来到晋国后,很快便以美色取得了晋献公的专宠。骊姬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奸狡诡诈,献媚取怜,甚至居然赢得晋献公的信任参与朝政。《左传·僖公四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于是晋献公废去夫人齐姜,立骊姬为夫人。但这还不能让骊姬满足,她还想废去太子申生,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从战俘变为晋君夫人再到新储君的生母,这招在三十六计中叫作“反客为主”。
夺权目标定了,接下来就是拉帮派定计谋。晋献公有个宠爱的戏子叫优施,和骊姬有私情。有一次,骊姬问优施:“我要立奚齐为太子,但是害怕申生、重耳、夷吾等公子反对,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优施狡诈多计,回答说:“把他们早点安排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地位已经到顶点了,这样就会产生轻慢国君的心态。如此,则不难对付。”说完,优施还建议骊姬先对付太子申生。
这个次序很重要。太子申生是晋国合法继承人,无论才能品德,还是功绩声望,都高居诸公子之首。但他有个致命的性格弱点,太重名节,遇到陷害时,他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反抗。正所谓佼佼者易污,申生做人太君子,注定要掉进小人挖的坑,最好对付。夷吾和重耳不像申生那样迂腐,但他们没有申生的国民偶像光环,未必能获得朝野拥戴。申生这面旗帜一倒,其他公子也就是一盘散沙,可以各个击破。
骊姬听从了自己小情人的计策,陆续收买了晋国大夫梁五和嬖五,让他们在晋献公面前进谗。梁五和嬖五都是贪财好利的人,收了骊姬的好处,自然心甘情愿帮她办事。他们劝晋献公把几个儿子派出去把守重地,稳固国防,还讲了许多这样做的好处。
两个人说得中肯,而且太子申生是晋国公认的文武全才。献公欣然应允,把太子申生派去了曲沃,重耳派去了蒲城,夷吾派去了南北屈。身边只留下了奚齐和卓子两个儿子。表面上看,三个公子被委以重任,各自独当一面,但远离政治中枢。这意味着三人在晋献公面前失去了话语权。一旦有人进谗,他们根本来不及申辩。
优施第一步的计划成功了,又嘱咐骊姬多在献公面前说太子的坏话。骊姬依计行事,对献公说:“我听人说申生很会收买人心,恐怕他心中怀有不轨,要夺取您的王位。”
献公虽然好色,但人还没糊涂,肯定地回答:“不会的,申生既然爱他的百姓,怎么会不爱自己的父亲呢?”骊姬进谗不成,知道献公仍然信任自己的儿子,于是等待机会陷害申生。
不久之后,太子申生从曲沃送来了一块祭肉给献公。献公还没见到这块祭肉,中途就被骊姬做了手脚,她下了鸩毒在肉上,借此陷害太子。
晋献公在骊姬的提醒下发现祭肉有毒,顿时勃然大怒,以为申生真的要害自己,于是盛怒之下派人去捉拿太子。
太子身边的人得知了消息,劝太子去申辩此事。可申生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儿子,他平静地说:“做儿子的职责就是让父母开心。父王现在那么宠爱骊姬,如果因我告发骊姬导致她被处死,父王一定会非常伤心。父王年纪已经大了,禁不起打击,我既然不能使他快乐,就为他选择一死吧。”说完,贤明的太子就上吊自尽。献公哪里知道其中的原委,听说太子死了,还以为他是畏罪自杀。
太子被杀,骊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但还没有完全成功,因为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位公子没死。
骊姬一不做二不休,又对献公进谗说这两位公子也参与了谋杀,此时的献公正在气头上,没有多考虑什么,二话不说下令将两个儿子一起捉拿。
夷吾没有申生那么高尚的情操,他是个狠角色。听说父亲派人来杀自己,当即起兵反抗。但是胳膊哪能拧得过大腿,最后反抗失败只能逃到梁国。
重耳比夷吾低调得多了,知道抵抗也是徒劳的,于是带着自己的亲信连夜逃去了狄国,从此开始周游列国。
至此,骊姬亲手策划的一场夺嗣大戏告一段落,不久之后献公在骊姬的怂恿下又立奚齐为太子。献公死后,奚齐继位为帝,但因为不得人心被晋大夫里克等杀死。公子夷吾逃亡多年后被晋大臣寻回,立为晋惠公。公元前650年,骊姬诬害太子罪迹暴露,被杀死。
晋国又几经波折,直到公子重耳回国即位才安定。他正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晋国从此成为中原第一强国。但骊姬之乱引发了晋国公族的连环内耗,为日后的六卿专权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二、周室飘摇——八百年天命内乱不断
1.五大夫伐周
西周的奠基人文王、周朝的开国君主武王,两位都是圣贤之主,名垂千古,光耀万世。然而,纵使圣主身上光芒璀璨,也只能荫及现世,顾不到自己的子孙。
在周朝八百多年的历史中,有文王、武王之风范的国君少,败家败业的不肖子孙多,前面提到的周幽王是其中著名的一位,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周惠王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周惠王,姓姬名阆,周庄王的孙子,周釐王(僖王)的儿子。这个周惠王一点没有继承祖先的英明神武,不但没本事,还特别贪婪。按说在王室之中长大的富贵公子哥,缺什么也不可能缺财物,但偏偏这位周惠王就是好这口。自己家大业大,还总惦记着别人的财产,是一位典型的“吃着碗里还惦记着锅里”的人物。这不是性格问题,是心理问题。
周惠王在公元前676年继承大统,刚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把大夫蔿国的园圃据为己有,从其行动的迅速来看,可以断定是蓄谋已久。老大夺走了小弟的东西,虽然小弟心里有怨言,但碍于自己小命的安危也不好说什么。可是这惠王千不该万不该看人家好欺负就往死里整。强夺园圃之后,周惠王又陆续抢去了大夫边伯靠近周王宫的房子,夺走了大夫詹父和子禽、祝跪的土地田产,收回了膳夫石速的俸禄。至此,周惠王算是把蔿国的大臣都得罪了个遍。
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更何况这几位大夫都是有文化、有胆量、有脾气的精英人士。周惠王如此混蛋的行为,已经彻底激起了蔿国五大夫心中的熊熊怒火。有人说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但这次在怒火的刺激下,几位大夫的头脑却都变得更清醒,他们思来想去依稀记起了一件事——周庄王生前说要把王位传给庶子子颓,后来釐王继了位,他死后又是儿子姬阆即位,轮来轮去都没子颓什么事。这不公平!
五位大夫在遭受了种种的不公平待遇后,终于开始对子颓生起了同病相怜之情。他们决定,要帮子颓伸张迟来的正义。
公元前675年,为了打倒贪婪和邪恶的化身周惠王,蔿国五大夫蔿国、边伯、詹父、子禽、祝跪联合了贵族苏氏,一起拥奉子颓,发动了一场叛乱。大概是养尊处优太久了的原因,几位大夫对搞政变不怎么在行,第一次政变以失败而告终。子颓出逃到温地(今河南省温县西南),后来又在苏氏的陪同下逃到了卫国。
说好的王位不给自己,想夺回来也没成功,最后还被迫离开故国。悲剧了半生的子颓,见到卫惠公后再也控制不住情绪,一股脑儿将心中的委屈都倾吐出来。卫惠公听了子颓讲述的生平遭遇,眼圈泛红,泪水都要掉下来了。他先是开口大骂周惠王的无耻行径,然后又信誓旦旦地保证要帮子颓讨回公道。
当然了,讨回公道什么的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卫惠公的心里,周惠王最大的过错不是抢了谁的地,谁的王位,而是收留了自己的政敌公子黔牟!“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收留我的敌人,摆明了和我作对吗,看你一副缺少家教的样子,我就替你爸爸来管教管教你!”卫惠公咬紧了牙关,暗下决心。
决心下好了,下一步就是找个好帮手了。卫惠公派使者和自己的好盟友南燕打了招呼。南燕国君也是一个同情心泛滥的人,听了子颓这么悲惨感人的故事,当即拍板决定一起干。就这样,卫国和南燕达成了战略同盟,两家随即厉兵秣马,准备挥师直捣周朝国都。
按照一般历史剧的剧情发展,接下来就应该是周惠王广招诸侯,率兵平叛,然后剿灭乱党,彰显圣明的时刻了。但可惜的是,文武二王的这位后代真是个十足的窝囊废,还蜷缩在被子里的他,一听说燕、卫大军来伐,立刻卷了金银细软溜出皇宫,一溜烟似的逃到了温地。
周惠王这一逃,让卫、燕两国,连同五位大夫、流浪王子都感到吃惊。本来大家都把周惠王当个人物,为攻打他做了不少准备,没想到到头来完全没派上用场。卫、燕联军轻而易举开进了周王城,子颓顺理成章地继位。这一天,梦想成真的子颓走进熟悉的皇宫,感慨地望着王宫里的一切,不禁喃喃自语:“这,都是真的吗?”
叛乱的大臣们可没子颓这么多愁善感,成功赶走了贪婪的皇帝后,他们开始操办新帝登基事宜。公元前675年冬天,子颓正式登基,那一天宫廷里找来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办得煞是风光。在这喜庆气氛的感染下,之前有些神不守舍的子颓也打消了心中的疑虑,他默默地对自己说:“对,这本来就是属于我的王位,现在我回来了。”
叛乱分子们在周王宫大肆庆祝的时候,有人伤悲,有人愤怒。伤悲的是周惠王,估计是在恨自己的软弱无能,还有坏事的贪婪成性。愤怒的是郑国和虢国的君主。两位老大对周惠王被逐一事表达了极大的愤慨——有你们这么欺负人的吗?把人家从王位上赶跑了,还张灯结彩地大肆庆祝。最不能容忍的是,风头都让你们出了,我们情何以堪?于是,郑厉公出头露面,想要调解周王室之乱,把周惠王送回失落的王座。
郑厉公打错了如意算盘,人家卫、燕两国的态度也很明确——抚危助困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你就别瞎掺和了,哪凉快回哪歇着去。
郑厉公一直自视甚高,没想到出了郑国的一亩三分地,根本没人把他当回事,因此恼羞成怒。他先是出兵攻打南燕,俘虏了他们的国君仲父。随后又派人接来了周惠王,把他安排在郑国的别都栎(今河南禹县)。不久之后,郑厉公又出兵从邬邑攻入成周,掠回了王室的器皿用具供周惠王享用。
公元前673年春,郑厉公和虢公在弭(今河南省密县内)誓师伐子颓,郑、虢联军很快攻入都城。郑厉公和虢公同伐王城,郑军护送周惠王从王城南门攻入,虢公从北门攻入,子颓和五大夫昨日还在张灯结彩大肆庆祝,今日就沦为了平叛军的刀下之鬼。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子颓之乱”。
“子颓之乱”前后历时3年,极大地削弱了周王朝的实力。重登王位的周惠王,再也不敢纵容自己贪婪的本性,为了感谢给力的郑厉公,他将以前收回的虎牢之东的地方又重新给了郑国。后来齐桓公雄起争霸之时,周惠公又抱上了桓公的大腿,一生一世沦为诸侯的依附。若不是齐桓公奉行“尊王攘夷”方针,周惠公恐怕要在亡国之君榜上留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