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借势法:忤合化转,大势非天定人可谋(1)

任何利己行为都离不开天时,但凡常人皆以为天时乃天定,人哪能谋之。在鬼谷子看来,非也。万物的趋势都在变化之中,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其中忤合化转,也能制造出所需的天时,这就是所谓的借势利己法。

1.审时度势,顺势而动有可为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鬼谷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专门作《忤合》篇讲道:“世无常贵,世无常师。圣人常无为无不为,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意思是,圣人也不是什么都是对的,他们也是审时度势、观察大局得来的看法和谋略。只有会顺时而动的人才是时代需要的人。

鬼谷子生活的时代,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今日你称霸,明日他登场,对于那些纵横家以及政客们而言,站错了队,跟错了君主,会惹来杀身之祸。鬼谷子的忤合之术,在理论上指导了当时的弄权之人。

掌握事物的规律,要因势利导、顺势为之,不能逆道而行,即要掌握自然之道。就是说,春天万物萌生,夏天万物成长,到了秋天万物收获,冬季寒冷,万物凋敝、储藏。这就是自然界运行的正常法则,绝不可企图改变和违背这些规律。若违背了这种法则,终究会失败。君主治理国事也有一定的法则,使百姓生息,使百姓安居乐业,把百姓教养成才,万万不可违背民意,倒行逆施。要顺应自然之道,而不可扰乱自然之道。

在当今社会中,寻求个人发展也是如此。如果能审时度势,驾驭方向,找准发展的目标,全力投入进去,就一定会取得骄人的成绩。

在世界富人榜排行榜中,有一位杰出的华人企业家,在近几年,他曾经一度荣列世界富豪榜第十位。李嘉诚在商界可谓叱咤风云,他统领着四大企业公司,形成了一个逾万亿资产的跨国企业帝国。这一切,使他赢得了许多人对他的佩服和尊重。当我们回过头去看李嘉诚这一生的传奇商业生涯,可以看到,他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他的成功与他在商业中能审时度势、顺势而动是分不开的。

李嘉诚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中,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让孩童时代的他很早就懂得了金钱对于人生的重要性。1940年,李嘉诚跟随父母到香港定居,一家人在这个还算发达的城市中过起了稳定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在1943年冬天,李嘉诚的父亲离开了人世,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李嘉诚的身上。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年少的李嘉诚就到附近的工厂里开始了学徒、工人、塑胶厂推销员的生涯。1948年,由于勤奋好学、精明能干,20岁的他开始在新蒲岗担任了一家塑胶厂的业务经理、总经理。

经过几年的锻炼之后,此时的李嘉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商经验,他开始向往经商的生活,所以,他一直在寻找商机。1950年,李嘉诚发现塑胶产业在香港很有前景,于是他及时把握住了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创办了自己的长江塑胶厂。果然,不出两年,他的长江塑料厂就已经在香港小有名气,生意颇为红火。

从小就发奋图强的李嘉诚并没有因为一点小的成就而满足,他始终在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来改变自己的经营项目。1958年,一场金融风暴席卷了整个香港,房价暴跌,很多地产商抛售土地、楼盘,但是此时的李嘉诚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香港的经济在10年内定会复苏,于是他乘机低价大肆收购土地,后来事实证明了,他独到的眼光和精明的开发策略使“长江”很快成为香港的一大地产发展和投资实业公司。紧接着,1960年,他认为,香港经济复苏的时候到了,他顺势而为,先后在北角、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长江实业上市并乘机吸收大众的资金购买土地,从他在1958年盖好的第一栋厂房后的10年间,他持有的房地产面积达到59.4万平方米以上,增加了50倍。

这次投资累积了李嘉诚人生中的超级财富,同时这也是他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李嘉诚把握住机会,利用他的资产,顺势而起,成为世界级富豪,他的审时度势也铸就了他后来的辉煌人生。

毋庸置疑,李嘉诚的成功得益于他在适当的时机找准了事业发展的方向,凭借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才获得了巨大成功。能把握时机的就能昌盛,而断送时机的就会灭亡。

鬼谷子提醒我们:一个人必须能够见机行事,懂得权衡变化。因为处世并无固定法则,这些都取决于智慧。假如智慧不足,即使拥有孔丘那么渊博的学问,拥有姜尚那么精湛的谋略,也难免会遭遇挫折。但是缺乏正确的认识而盲目行动,也会得不偿失。

那么,我们又如何去把握时机,蓄势而发呢?

(1)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无法预测将来,但是我们可以规划现在,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工作和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积累更加丰富的人生经验,为自己美好的未来创造机会。

(2)用清醒的头脑去辨别周围纷繁的事物。愚者等待机遇,智者寻找机遇,把握机遇。只有认清形势,顺势而发,才能有所作为。

鬼谷子教你诈

把握大局,才能谋划未来,有更多胜算。学会审时度势,必须善于搜集情报,分析态势,明智判断,从而顺势而动,不断向目标奋进,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2.巧妙借势,环境不利仍可胜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话说的就是一个人要学会利用时机,借助形势的变化行事,这和鬼谷子的理论不谋而合。鬼谷子说:“圣人者,天地之使也。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圣人就是会观测天意、遵循规律的人。借助环境的有利因素,把外力发挥到最大,有助于成功。

鬼谷子生活的时期,诸侯割据,国与国之间的争斗此起彼伏,借助他人的势力,即使环境恶劣,也能出奇制胜。鬼谷子的门生孙膑,可谓把借势而起运用到了极致,《孙子兵法》“势”篇有这样一句话:“故善战者,求之于势”,意思是说善于作战者,往往充分利用形势以及形势的变化。

大家熟知的赤壁之战,就是刘备巧借势大败曹操,最终形成一方霸主的关键所在。

三国时,刘备和曹操赤壁之战初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而后兴兵向南。几天的时间曹操就大军压境,这给了刘备很大的压力,为了保护自己的势力,在存亡未卜的危急关头,孙权和刘备终于结成了联合抗曹的军事同盟。因为曹操的军队来自北方,相对于南方人来说,水性并不是很好,为了保护自己的士兵,曹操决定用铁环将小船首尾连接起来。

曹操和刘备的大军在赤壁大战一次后,由于曹军受挫,退回了江北,屯军乌林,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虽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孙权和刘备的士兵都是南方人,在生活习性上都很适应,但是力量和曹操的大军比起来十分薄弱。曹操大军的人数是刘备和孙权大军的几倍,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硬碰硬的战争来看,那刘备和孙权必输无疑。刘备很清楚,想要单纯地凭借实力来打败曹操,保护自己的领地,非常不容易。

一时间,刘备和孙权的大军中人心惶惶,人们都害怕会因这次战役失去家园和生命,就在这个时候,周瑜的部将黄盖针对敌强我弱、不宜打持久战及曹军士气低落、战船连接的实际情况,建议采取火攻,奇袭曹军战船。经过了和刘备、孙权的仔细商议之后,周瑜采纳了黄盖的这一建议,制定了“借助风势,以火佐攻”,因乱而击之的作战方略。

曹操本身就是生性多疑的人,再加上这个战争的特殊时期,曹操的戒心更重,于是为了取得他的信任,刘备设计黄盖向曹操诈降,并让他与曹操事先约定了投降的时间。曹操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欣然得意起来,竟然应允了和黄盖的约定。周瑜这边虽然骗过了曹操,取得了他的信任,但是想要用火攻,必要的条件就是风了。周瑜经过几天周密的星象观察,发现两天后就要有一场东南风,刘备他们此时借助风力正好是顺风。于是两天以后,黄盖率斗舰数十艘,满载干草,干草上全部浇满了油,并且为了麻痹曹军,进行了巧妙的伪装,插上旌旗,同时预备快船系挂在大船之后,以便放火后换乘,然后扬帆出发。

黄盖带领的战船借着江上猛刮着的东南风,迅速向曹军阵地接近。曹军望见江上船来,均以为这是黄盖如约前来投降,丝毫没有戒备之心。黄盖在距曹军不到一里时,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由于东南风是顺风,所以一时间火势迅猛开来,船往如箭,直冲曹军战船。曹军船只首尾相连,分散不开,移动不得,顿时便成了一片火海,紧接着,熊熊烈火一直向岸上蔓延,一直烧到了岸上的曹军营寨。此时在长江南岸的孙、刘主力舰队乘机擂鼓前进,横渡长江,大败曹军。曹军将士被这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得惊慌失措、鬼哭狼嚎、溃不成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

曹操被迫率军由陆路经华容道向江陵方向仓皇撤退,孙、刘联军乘胜水陆并进,穷追猛打,扩大战果,一直追击到南郡。这场大战,最终以曹操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北方,孙权、刘备大获全胜而宣告结束。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个人的骄傲轻敌是主要原因,其次孙、刘联手首尾呼应,也是重要的原因。其实,最终这次战役的大赢家是谁?当属刘备了,刘备当时可谓很不得意,整天投靠别人,而且还常吃败仗,当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他还没有个立身之处。他受尽了别人的冷嘲热讽,吃尽了颠沛流离之苦,郁郁不得志,刘备当时借住荆州,没有半分自己的江山,他借助于孙权的势力,孙权军队擅长水战,不费自己一兵一卒,稳收战利品,自此,曹操势力削弱,刘备趁机夺取蜀地,有了三分之一天下。

采用斗争手段而在某方面压倒对手,而以此整治整体格局达成战略目的,在难有收获时,切不可轻启争端。由于斗争只是达成组织战略目的的一种选择,因此必定要经过慎重考虑,权衡合不合于战略利益之后才能采取行动。绝不是凡事都讲斗争,来一个盲目的逢对手就杀,到头来损兵折将,两败俱伤,而从根本上打破了组织和谐生存的环境。但又如何能借助于对方的势力,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呢?鬼谷子早在春秋时期就给我们提出了告诫。

(1)借势而发。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可以团结的人,借助彼此的实力,形成一股无法逾越的垄断力量,就会无往而不利,令你的对手不战自败。否则,孤军奋战,注定满盘皆输。

(2)“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也就是在主持斗争行为的“将帅”的战争谋略获得组织领导者的采纳和支持,开始战争行动之后,首先要谋势造势,也就是“因利而制权”,做出必要的权变,而获取战争的有利局势,最终获得胜利。

鬼谷子教你诈

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环境,权衡与对手竞争的利弊,作出决断,找自己最合适的联盟,借助彼此的势力,全力出击,削弱对手,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3.好风扬帆,瞅准时机好造势

人生起起落落,把握好机会,借助于外力,扬帆远航,到达成功的彼岸,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所以鬼谷子曾有云:“反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大意是说所有趋合或背反的事情,都会有适宜它的计策,谋臣应借助于外力,造声势,发展自己。有时候我们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时机和天命,只有借助这个东风才能达成所愿。所以鬼谷子认为找准时机是成功的客观条件,而这个客观条件的寻求却是一个人主观修行的体现。

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湍急的流水,飞快地奔流,以致能冲走巨石,这就是势的力量。

孔明自出茅庐以后,极擅长造势、借势、用势。刘备赴江东招亲时,赵云令荆州随行兵士俱披红挂彩入南徐,便是孔明造势之计。其目的在于制造出一种热热闹闹办喜事的舆论声势。用现代话来说,这既是表明来意的“安民告示”,又是广而告之的“轰动效应”。结果,这一轰动效应惊动了乔国老和吴国太,孙权和周瑜的假戏不得不真唱下去,最后,刘备得了孙夫人又保住了荆州。而宋太祖赵匡胤更是因造势成就了一片大好河山。

当年赵匡胤被宰相范质、王溥派去北上防御北汉和契丹的联合进犯,最后黄袍加身一事,事实上就是赵匡胤背后的支持者选好了时机,通过不断的造就时势而最后得来的结果。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的支持者赵普派人散布谣言,上奏朝廷说北汉和契丹会师南下,派兵进犯。当时朝廷只有一个年幼的小皇帝,尚未亲政,于是只好由辅助大臣们来商议此事,为了保护江山,朝中要选一位英勇无敌的良将前去退敌。

当时朝中宰相等人并没有怀疑军情的真假,只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契丹和北汉联合,说明敌军非常强大,于是他们只好选中了在朝中最有实力的赵匡胤前去退敌。当大军行至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时,赵匡胤便驻足不进。而朝中的幼帝和大臣等还不知道赵匡胤此时的野心,都在等着赵匡胤凯旋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