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诡术:鬼谷子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0章 影响法:言不失其类,游说辞令可利己(1)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世界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那么,怎样才能吃到馅饼,吃到午餐呢?这就需要我们练就游说的嘴上功夫。不要小看游说辞令,一张小口,一条舌头,关键时刻也能为你谋得不少利益。

1.打通途径,畅通好献计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和认同,不喜欢他人的质疑和反对。尤其是领导者,更是如此。所以,给领导提意见不能直来直去,必须使用一些技巧,必须懂得从鬼谷子身上学习一些可利己的游说辞令,选择好的方式方法去献计献策。

鬼谷子《捭阖》上说:“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意思是,说话的时候引导对方吐露出真情,听话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动机;用说话引导对方吐露真情的方法,是为了顺同他的实情真意;用听话隐瞒自己动机的方法,是为了区别他的真诚假意。由此可见,说与听之间,确实隐藏着大学问。

生活中,提意见最终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意见被对方采纳,在这样的前提下,使用一些技巧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意见的出发点虽是有益于双方的,却常常因为沟通方式的不当而搞得双方不欢而散,不仅意见没能达成一致,双方还从此结下仇怨。所以说,意见的优劣是次要的,提意见的技巧才是关键所在。

晏子在齐庄公、景公时任齐国相,以机警多智、能言善辩著称。仅《晏子春秋》一书中所载他进谏言事就多达212条,涉及内容之广,在同朝代士大夫中是绝无仅有的。

从心理学上看,人都有坚持己见、不听劝告的潜在心理,古代的君王更是如此。与晏子同时期的一些士大夫就曾因不善于进谏,或不恰当地进谏惹来了杀身之祸。那么晏子何以能够畅所欲言,让君王听进去自己所说的话,并接纳自己的意见呢?

有人以为也许是晏子的命好,遇到了齐庄公、景公这样的开明君主,给了他谏事和成名的机会,其实并非如此。细读《晏子春秋》,我们不难发现,晏子为人处世很不简单,他进谏言事,不仅言之成理,谏之有道,而且很讲究技巧和章法。从下面的例子中就能看出一二。

比如,景公平时高兴了就酗酒无度。大臣玄章进谏道:“您这样酗酒,既伤身体,又带坏了风气,如果您不听我们大臣的劝阻,继续喝下去,那么我们只能以死来警醒您了。”景公听了心里不舒服,对晏子说:“玄章劝我戒酒,我知道他是好意,可他竟以死相逼,难道我还怕他们死吗?”

晏子一听,立即回答道:“玄章遇到您这样的明君真是太幸运了,如果他是对桀纣说这些,恐怕早就没命了。”景公听了心里瞬间舒畅了许多,并因为晏子的这句话,戒酒很长一段时间。

还有一次,齐景公准备修建一座台子,他命令民工在寒冬施工,民工不胜冻饿,怨声四起。晏子向景公建议停止施工,景公同意了。然而,还没等到景公下令,晏子就跑到工地上,拿着鞭子抽打民工,催逼他们要加紧施工,民工对晏子非常怨恨,骂他是助纣为虐。

不久后,景公下令停工的旨意传达了下来,民工都说景公是个明君,把罪名全部都推到晏子的身上。其实,这才是真正善为人臣的人,他把赞誉送给君主,罪责留给自己,真是难能可贵!

晏子进谏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提示:提意见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提意见的目的不是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是为了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或者面临的问题被解决。

如何说,对方才愿意听;如何听,对方才愿意说。这里面其实是与人沟通的技巧问题。鬼谷子告诫我们,掌握内在的门道,才能实现良好的沟通。比如,提意见往往出于好意,但是如果不掌握技巧,就会事与愿违。概括起来,提问的技巧是一个标准的三步法:

第一步是承认

无论如何,首先要认可对方,特别是面对你的领导时,这个认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他的主意不够好,就要试着认可他的眼光;如果他的眼光也不够好,就要试着认可他的办事原则;如果他的原则也存在问题,那么至少要认可领导积极的态度。总之,一定要找出领导身上可以认可的东西来,并以真诚的态度加以赞扬。这样才能快速获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才能为之后的进言作好情绪铺垫。

第二步是同化

意思是,在说出建议内容之前要有一个表态。如何表态呢?表态的重点就是在前一步认可的基础上,分析一下自己认可的那些东西给自己的启发和对自己的教育作用,进一步说明自己后边的想法都是在这个重要启发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个表态的过程非常重要,它表示出了你的立场不是和领导对立的,而是和领导站在同一战线上的,并且是受了领导的启发才产生的。这样一来,领导自然就会消除敌意,即使你的建议错了,立场还是对的。其他的旁观者也不好有落井下石的举动。

第三步是附加

这是整个建议的核心部分,在前边两步上做足了铺垫后,这个核心部分才可以登场。而且在提意见时,不要强调是自己的建议或想法,而要说成“受了前边的启发以后的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作为对领导意见的补充”。这样,既可以不显山不露水地把自己的意见讲出来,又不容易被人误会成好大喜功、张扬自我。总之,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减少抵触情绪、减少冲突,使得自己的建议真正地被大家所重视,被领导所接纳。

很多人对提意见有不同的看法,耿直的人会觉得太过婉转的提意见略显虚伪,豪爽的人觉得太过隐晦。其实,天下万事没有绝对的完美,我们做事情只要把最主要的目的达到就算成功了。提意见的最主要目的当然是让自己的意见能够被接受。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啰唆一点、麻烦一点都没有关系的。这是做事所需要的胸怀。

说与不说,说什么,都是大有深意的。鬼谷子的建议是,掌握畅通的沟通途径,明晰听者的心理情绪,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鬼谷子教你诈

鬼谷子说“同其情”才可“开而示之”,其实从这个角度讲,有时即便“同其情”,不考虑场合和时机就开口,也会带来相反的效果。所以,直言也好,沉默也罢,都要分清时机和场合,只有万事俱备的时候,只有说话的前路都畅通的时候,才能一语中的,直达目的。

2.三思而后言,伺机而说

说话,好像人人都会,但有时候一句话能博得众人的好感,一句话也能遭到众人的谴责,这就是说话技巧的问题。说话要三思,要把握说话的艺术性,特别是在特殊和关键的场合,说话千万不能有歧义,既要清晰而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要照顾到别人的情绪。

鬼谷子提醒我们,出来混的人必须管好自己的嘴巴,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的人,最终都栽在不会说话上。所以,说话要谨慎。尤其当你难于决断的时候,更要三思而后言,必要时,宁可沉默不语,也不能随便开口说话。

说话是捭阖的基本方法,是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即喜欢说话并不等于会说话。平时叫得凶,事到临头往往最虚弱;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可能只是个流于空谈的伪君子。如果考虑不周便急于表达,一定会尝到言多必失的苦果。但是,如果该果断表达时,却选择保全和沉默,也会错失成功的良机。因此,三思而后言,伺机而说才称得上会说话,才能通过“说话”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刘邦死后,吕后独揽大权,想立吕姓的能人为王,便来征求王陵的意见。王陵仰着脖子说:“当然不行,高祖与我们杀马盟誓,非刘姓不得为王,这个你怎么能更改呢?”

吕后听后很生气,转而又问陈平。陈平说:“如今是太后您执掌朝政,这些事您可以自决,不需要征询我们的意见。”

事情的结果是,陈平被提拔,王陵被贬,吕后封了很多吕氏家族的人做官。事后王陵气愤地找到陈平:“当年杀马盟誓时,你也在场的,还信誓旦旦要守护与高祖的誓约,如今却违背誓言,这不是拍马谋权吗?你真是个卑鄙小人!”

陈平听后并不生气,淡淡地笑道:“你说得对,但是触犯太后惹她生气,后果岂不是更糟糕。在信守承诺上我不如你,也很佩服你,可是将来辅汉安刘,收拾残局时,你就未必赶得上我了。”

果不其然,吕后一死,天下大乱,诸吕谋反,正是陈平和周勃等人伺机而出,铲除诸吕,拥立汉文帝即位,才保全了刘姓的汉室江山,最终信守了当年的盟誓。

通过上面的故事可以看出,两个人的处事态度截然不同。王陵一身傲骨,直言上谏,忠心可表,但他开口不分时机,不但不能促进事情的发展,还让自己差点丢了脑袋。陈平则冷静审察,审时度势,知道当时时局已定,再反对也无法改变吕后的主意,于是就顺应事态,保存实力,耐心等待时机,然后果断出击,最终实现了杀马盟誓的承诺。

话不在多,切中要害才最关键,时机不对,话越多越让人讨厌。《墨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子禽去问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说:“青蛙、蛤蟆和苍蝇时时在叫,口干舌累,却没人去注意它们。公鸡一天到晚不吭一声,但黎明时打鸣,一叫即能惊动天下。所以,多说话不一定有用,只有在恰当的时机说话才有用。”因此,只有在恰当时机讲恰当的话,才是鬼谷子教我们追求的处世境界。

那么,我们在说话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失言时立刻致歉

勇于认错是很重要的,当你发现自己的言语伤害到他人时,千万不要碍于面子不肯道歉。每个人都会有说错话的时候,留意他人的反应,只要察觉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必须马上设法更正。不要编一大堆借口,以免越描越黑。

(2)和别人说话要抱以沟通的心态,而不是比赛

有人在交谈时,时常把它看成一种竞赛,一定要与对方分出个高下。如果你喜欢在他人的话里寻找漏洞,并经常因为细节争论不休,或矫正他人,借以炫耀自己,那往往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影响对方与你继续沟通下去的欲望。这些人其实是忽略了沟通的技巧,把交谈当成了辩论,而不是彼此交换信息、想法与感觉的方式。所以为了与他人有更好的沟通,这种竞赛式的谈话方式必须被舍弃,而采用一种随性、没有侵略性的谈话方式。这样,当你在表达意见时,别人就不会产生排斥感,比较容易听取和接纳。

(3)挑对说话的时机

在你要表达意见之前,必须先确定对方已经准备好愿意听你说话了,否则你等于对牛弹琴,白费力气。其实要遇到最好的谈话时机很困难,但是要遇到适于交谈的时机却不是难事。比如说,在公共场所,或有其他朋友、同事在场时,应避免谈论涉及隐私或一些敏感的话题。以及当感到对方已经烦躁时,也应该适时继续谈论下去。

(4)先揣摩别人的感觉

如果能先试着揣摩出对方的心思和感觉,我们就能选择比较巧妙的方式说出你认为难以启齿的话。比如说,如果你的父母很担心你的投资计划有风险,而总是干涉你,你就不能对他们说:“我是个成年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你们的意见只会妨碍我。”这种典型的防卫性反应根本无法增加父母对你的信心,实现不了你本来的目的。这个时候你就要站在父母的角度,从他们的出发点切入,打消他们的顾虑,然后为自己的计划扫除障碍。所以当面对别人的批评或某些行为让你不悦时,你只要能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就能够用另外一种说辞去避免一场不必要的冲突。

(5)倾听对方的回馈

一个人要和别人交谈,不仅自己要懂得如何去说,也要懂得如何去聆听。缺乏聆听的技巧,只想主控整个对谈的场面,往往不利于交流。相反,如果你仔细聆听别人对你意见的回馈或反应,就能确定对方听你说话的感触,得知对方是否了解你的观点,而你也能判断出对方所关心的重点在哪里。

鬼谷子教你诈

说话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我们必须把握好其中的技巧。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句话警告人们:细菌病毒都是通过嘴才进入身体的,灾难和祸患都是通过嘴才招惹来的。因此,你一定要记住,嘴巴一开一闭之间,就决定了你的吉凶祸福!虽然嘴很容易招惹麻烦,但是嘴又是人们沟通交流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我们要努力让嘴在开合之间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发挥积极的作用。吃饭、喝水,包括有病吃药都得通过嘴。人与人传达交换信息也得需要嘴。嘴的功能需要我们积极发挥和利用。

3.掌握实情,言可进亦可退

每个人都有出人头地、展示自己的天性和欲望,正是这种欲望的驱使,使得很多人在说话的时候“忘乎所以”,很容易把话说过头,给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了绊脚石。虽然为人处世离不开说话,但我们不能为了表现自己的口才而口无遮拦,鬼谷子的捭阖智慧向我们印证了一句俗语:“逢人只说三分话”,就是说不要把话说得太绝对,要给自己留有说话的余地,这才是提升交际能力的上策。

经常会听到某些人斩钉截铁地说:“我一定行!”“我一定能办到!”不得不承认,类似的语气里包含了一个人的自信心,但是自信一旦过度就成了自负,而且还容易作茧自缚,因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意外的事情,过分自信难免会造成尴尬的局面,自己给自己设下了障碍。所以,说话必须要把握分寸,必须根据具体的事实来说话,尤其是在比较正式和关键的场合,更不能把话说得太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