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审时度势,找好话题,一开口就让同事喜欢你(3)
(5)独立解决你的问题。记住:你能为上级所干的最好的事是做好你的工作。一个有能力的上级通常是乐观主义者,他也希望他的下属有相同的素质。积极进取的行为不仅仅是一种策略,而且是一种内在素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姿态。一个富有经验的下属,在他的语言中很少用到“困惑、危机、挫折”一类词,而会把困难的情势看成“挑战”,并设计出迎接挑战的计划。一个人没有比他无能解决自己职务的问题更浪费上级的时间了。独立地排除你面临的困难,不仅培养有效工作的能力,发展有效工作所需要的门路,而且能提高你在上级眼光中的价值。
当你发现自己无法完成某项工作时,应及时地向你上级说明情况。这种情况下他产生的烦恼会比以后才知道要少得多。
(6)了解你的上级。对于上级的工作习惯,职业目标、爱好与厌恶等等,你都应该了解。如果你的上级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那么你就不应该在他的队赛败后第二天早晨,即去请示一个等待解决的问题。一个精明老练有见识的上级是很欣赏深刻了解他、并能预见他的愿望与心情的下级的。
8.对某些上司一定要避而远之
职业是对一个人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不要以为仅仅有个好单位就足够了,同样重要的是你的上司。他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左右你的命运,在这个谋求发展的年代里,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怀才不遇”的人了。所以,一定要投奔到明智的决策者麾下。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有着很多优点,被大家认为会成功的人,却出乎意料地失败了,并永无再翻身的机会。这不奇怪,因为只要有一个致命缺点,它就会像毒瘤一样无限期地拖延你的成功。我们要纠正自己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同时也要对直接上司的缺点了如指掌。
两年前,刚刚大学毕业的小江联系到了一个正在大规模招聘的单位,老总倒是和气得很,很客气地把大家请进去,茶水伺候,接下来就是长篇大论,滔滔不绝,没完没了。他激情盎然,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不是在畅想,就是在重复,然后分别询问求职者能做什么,不等对方回答完毕,又是一番豪言壮语的演讲。被耽误了那么长时间,并被以怀疑的目光打量了几个来回之后,小江不得不随着一些人假借去洗手间之机离开。如此长的时间,都不能判定前来的人员究竟适合不适合自己的要求,如此低的效率,你耗得起吗?小江觉得,一个说话时间多过做事时间的人,实在是不怎么可信。
现在,小江无意中在网上看到那个单位一直在招聘,需要的职位还是那么几个。看来,那位老总还在继续演讲着,只是苦了那些不知所求的求职人。
一年多前,小江还在一位好色的上司手下工作过。她曾经想,在单位里他不能怎样,也不敢怎样,何必惧怕这股恶势力?实际上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后来,她才发现,当上司来到你身边,你不知道他是要把手放在你的头上还是肩上,要说出些什么话来,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神经也紧绷起来,表面上是在工作,内心想的全是怎么应付他。这样一来,不但工作频频出错,人也频频出丑。时时刻刻得警惕对方,把精力消耗在这上面,真是得不偿失。很多女同事就是不愿意如此提心吊胆下去才毅然离去。所以,一旦发现上司有这方面的“癖好”,最好敬而远之!
对那种心胸狭窄的上司也不要过分留恋。也许许多人想的是,只要自己不得罪上司就可以相安无事。可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的,你不得罪他,他身边总有人“得罪”他。一个部门的同事提了些中肯的建议,上司就可能勃然大怒,认为对方是在攻击他,一连几天上班的时间逮到机会就在办公室里痛骂对方,就会影响大家工作的情绪。
一位上司不好的个性往往决定了他很难与人合得来,人缘不好,事业上不会很顺利,把许多本来能谈好的事情谈崩,员工做的很多工作到他那里只能夭折,很多水到渠成的事情也告吹。一旦你不慎将他“冒犯”,就一辈子都不会有再翻身的机会。
也许会有人说,如果我这样挑剔,还能够找到一家合适的单位,一个不错的上司吗?我要说,能,一定能。没有实力的公司是无法生存的,好的企业必是改进又改进,克服了最细微处的缺点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个做不到德才兼备的个体,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一方面,良禽择木而栖,另一方面自己要加倍地修身养性,这样总能够找到一个最适合你的去处的。
9.提高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能力
有人说:“树挪死,人挪活。”还有人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其中尽管有诸多合理的成分在里面,但总感觉仍然是个人的适应能力欠佳之缘故,是金子总会发光,至于什么时间发光完全是看个人的适应能力问题。就拿B的亲身经历来说吧,B大学毕业后去了一家外资企业,和他一起加盟的还有不少才华横溢的大学生,可不到半年就有人开始跳槽,到B考上研究生离开公司时,和他一起去的已差不多走完了,而他们频繁地更换工作也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多少收益,因为外企的加薪制完全是看你能否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来定的,不要说加薪了,干不到一年就离开公司的人连年终奖金都拿不到,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有人说,不断跳槽可以锻炼人的生存和适应能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代价也稍嫌偏大。如今,还有一些人在不断跳槽,似乎这东西也有“成瘾性”。他们动辄就拿“美国人怎么怎么”来吓唬人,真不知道这种超前意识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好处。一生之中换几个工作环境不足为奇,而一年之中就更换几个,连美国人自己都感到吃惊。
这明显是一种适应能力的问题,那么应该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呢?
(1)不要过分看重自己。才参加工作的不少大学生,总是踌躇满志,渴望在好的工作岗位上一展自己的才华,因此大多数人都要求工作单位考虑自己的专长,其实仔细想想,这恰恰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为什么除了专长就不能做点别的什么,要知道你自己所谓的专长其实并不一定是用人单位所期待的专长,用人单位往往更注重于考察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对不同岗位的胜任能力。说穿了,用人单位更期待那种一专多能的人才,在机会合适的时候才考虑你的专业。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你的非专业才能。当然,大学生综合素质不高,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一定关系,专业面过窄造成了这种状况,但是总有一部分人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所以成功最终归于他们。难道这也是天意?这难道还不值得那些自命不凡的所谓天之骄子们深思吗?
即使是真正的才子,真有一技之长,也不要期待能一步到位,因为开始的工作对于以后干本专业将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这是许多工作多年的人们经验的总结。
因此,对于才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过分看重自己是不足取的,关键是要别人看重你的才能。
(2)切忌好高骛远。有的人也确实很有才气,对自己手头的工作也能够胜任,可总以为自己没得到重用,总以为自己的付出与收入不成比例,因此当听说某某到什么单位拿了多少钱和升了什么职时,便也跟着频频跳槽,几年下来工作换了一个又一个,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要知道许多资历与经验要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积累,需要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终难有所收获。
有一个博士生,国内博士毕业后,她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奖学金去攻读博士后,两年后她又到了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牛津生涯还没结束她又到了伦敦大学做客座教授。在常人看来,她已经实现了极大的成功,一定是国内许多用人单位仰慕的人才,可当她回国找工作时,却没有一家合适的单位愿意要她,更不用谈什么人才了,原因是她在国外多年中,因频繁更换工作岗位而使自己所从事的研究不成体系,也没有发表什么有价值的论文,而她的许多同学,有的只在国外名气不很大的学院做研究生,却因成绩卓著而入选了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要说她算够有“才”的人了,可是就因为她对现状不满而使自己的才华白白流失,不知道她现在难过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这些?
当然,绝对不是主张一个人非要在一个地方干一辈子,因为那样有时会限制一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任何人都是希望能够在工作一个阶段后换个工作环境,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但是,在换工作环境之前一定是感觉到自己已经尽职尽责了,如果再不离开就难以进步了,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更换工作环境才是合适的。
难以胜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不得不更换工作环境。那是由于能力上欠佳而被公司老板开除,当然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因素,这样的人不得不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也许他们真该认真考虑一下,这样下去会有什么结果。
10.在工作中成功地迈出第一步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第一年的工作表现对你以后的发展都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你能否好好发挥潜力,往往要视你的工作环境,以及你对这个环境的适应能力而定。比如你的职务,你所受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培训,同事和老板的工作态度和公司的政策等,都将直接影响你的发展。
当然,这并不是唯一因素,你的工作态度、责任感、能力和取舍也都影响着你的前途。
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你头几个月要做的事情就是谋求建立上司对你的信任:你需要认识、了解他,明白他对你的要求,然后尽量把差事干好。这是博取他对你的尊重和信任的唯一方法。只有当你赢得他的信任时,他才会委你以重任。
也许,经过全力以赴的努力,你所得到的工作并不如意。或许此时,你心中可能滋生一种厌倦的感觉,你发现单位办事效率低下,人际关系复杂,职员缺乏上进精神、创新精神,安于现状等等。你会后悔来到了这个公司,于是你可能问自己:我费了那么大的劲,选择了一个新单位,究竟为了什么?我是不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怎样正确面对这种情况呢?其实,择业如同择偶。婚姻初期也有类似的现象。新婚蜜月期间,新郎、新娘觉得什么都新鲜有趣,就连烦琐的一日三餐也会如此。然一两个月后,新鲜感、神秘感都过去了,往往会若有所失,渐而产生厌烦心理。无怪社会学家说婚后的第一个不稳固动摇时期就是蜜月之后。既然如此,你不必再悔恨交加。你现在好似行驶在单行线上的汽车,不能回头。坚持一直向前走,或许一年半载,就会适应的。这也提醒我们,在择业时对公司不要寄予太高期望。因为期望太高,失望就可能更大:希望越大,痛苦可能越多。
古人云:“既来之,则安之。”面对自己的新岗位,不应该再左思右想,犹豫徘徊。你要做的应是力求在新单位站稳脚跟,步步高升。如果两三年后还无起色,再激流勇退不迟。
刚就业时最重要的一件的事,就是尽快尽好地熟悉这份新工作。不论你有多高的学历,对于新生事物,你要学的、要了解的总是很多。尤其是在竞争激烈,具有挑战的环境下工作,此时要考验的就是个人能力和工作方法。因而,对于那些有机会让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工作,你要乐于接受。这对于丰富你的知识和增长你的工作经验和才干是很有帮助的。
在你达到目标之前,目标与现实总是有一定的距离。而你不懈的努力正在使这距离缩短。在你取得上司信任的这一努力期间,你可能会被冷落。但这并不说明你的上司就不信任你,很可能他们正暗中注意你。有人把这一时期的关键总结为“四多一少”:多听、多看、多学、多思、少说。
聆听别人讲话是一门学问。你不仅要聆听上司的讲话,也应聆听同事或低级行政人员的讲话,这同样是重要的。事实上,很多人之所以工作欠佳,就是因为不肯或不懂得听别人讲话。
“少说”,是因为你对公司的规章制度、规则和内情所知尚少。轻率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容易暴露自己的无知,成为别人的资料。即使你说话精辟入里,但你初来乍到,人微言轻,说话也顶不了多大作用。相反,容易给人留下一种夸夸其谈、好出风头的坏印象。当然如果别人是征询你的意见,你也不应缄口不言,只需言简意赅,言之有物。
“少说”,还有利保守秘密。有的职员喜欢讲闲话,散布谣言,对机构的损害很大。这种人也不会得到重任升迁。上司要重用你,首先他要信任你,而前提就是他肯定你是一个严守秘密的人。你应当清楚哪些消息是可以公开的,哪些消息是不可以公开的,你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在闲聊或是酒后无意地泄露了有损公司或是他人的秘密。更不可为个人利益有意泄露可能使同事尴尬或使上司受损害的资料。
在工作中尽可能多看、多学、多思,迅速熟悉业务,熟悉人头,记住领导和同事的名字,对他们表示适度的尊重,不可低三下四,贬低自己,也不应自高自大,在自清高。总之,热情而有礼貌、不亢也不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