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管理总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任务(3)

民生问题要靠社会制度改革来解决。如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要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经济垄断,改革分配制度,提高中低阶层收入的政策来解决;包括改革土地制度、医疗卫生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腐败问题、吏治腐败问题要靠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变权力高度集中,权力过分集中到一把手的体制来解决;要把权力分工制衡的原则引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中来,积极推进我国集权的政治权力结构向现代的文明的民主的政治权力结构转变,实现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体制和机制;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成功,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没有保障,获得的成果也会得而复失;社会结构失衡,社会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要靠大力推进社会改革,构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制度体系来解决;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改革的着力点,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观;从制度设计和安排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四、化解社会矛盾

化解社会矛盾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化解社会矛盾,就要准确研究和分析当前中国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把握好处理社会矛盾的基本原则,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和举措。

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一是与计划经济时期不同,随着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城乡差别,政策和法规调整不到位,利益冲突日益明显,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民内部矛盾的利益矛盾,由利益引发的社会矛盾是我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内容,因此,利益矛盾主要用协调利益的手段加以解决;二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对城乡居民土地的征用、企业改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大量工人的失业、一些地方政府处理社会矛盾方法不当等导致的社会矛盾显著增多。

化解社会矛盾,首先要重视、尊重人民的物质利益和生命尊严,以人民利益为本位,树立服务人民的管理理念;有些地方政府在化解矛盾的方法、途径方面创造了很好的经验,如工作中注意抓住房难、就业难等主要矛盾,加快建设公租房,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大力扶持微型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让群众有活干、能赚钱;率先启动城乡统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的待遇差异;努力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信访积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其次是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前移,建立和完善民意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公民的建议权和申诉权,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网路和信息渠道,政府要及时了解民意,随时调整侵犯民众利益的政策、法规,让政策和法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更加有利于民生。再次,完善社会矛盾合理化解机制。有的社会矛盾发生,牵涉方方面面,不是一个职能部门能解决的。当矛盾上升为群体性事件后,要按照统一指挥调度,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的原则,做到信息公开、稳定情绪、理性解决、讲究策略、科学处置。最后,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要坚持社会公正原则,统筹不同群体、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利益诉求,要从部门利益和集体利益至上向保护个体利益和弱势群体利益转变,注意从源头上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把社会矛盾前移,避免社会矛盾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损失。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是社会管理的系统工程,要把化解社会矛盾纳入到社会这个大体系中去,如何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如何积极解决就近、就地、高效化解社会矛盾,各地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需要加以总结、推广。

五、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一般而言,社会公正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社会成员对获得的社会机会和社会规则是否得当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社会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正既体现为一种价值理念,也体现为一种制度设计安排。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安排,促进社会公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社会主义建立的新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制度,保证和促进社会公正,让每一位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让每一位社会成员享有社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构建一个公正的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

当代中国的社会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社会公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为各个阶层所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成为一个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直接影响社会公正的问题是权力腐败和社会结构失衡问题。

促进社会公正,需要全党全社会达成共识,需要在社会管理基本任务中把社会公正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社会公正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性的认识。如果一个社会失去社会公正,社会发展就有走向畸形社会的风险,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就有被歪曲的危险,社会矛盾将被激化,社会活力将丧失。因此,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机会对于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应当是共享的。如果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社会群体少数社会成员手里,这样的发展不可能是全面均衡的发展,而只能是畸形化的发展。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社会公正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表现出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现象,即低收入群体以及中低收入群体成员数量过大,其比重高达80%多;而中等收入人群成员的比例只有10%~l5%。这样的一种社会阶层结构,无论是对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保持社会稳定,都是需要改变的。破解这一社会结构失衡的关键在于高度重视社会公正问题。

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促进社会公正,为此,要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我们通过社会政策的调整和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社会结构更加公正合理。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状况还不是一个健康的、合理的、公正的社会结构。现代化发展表明“橄榄形”社会结构是一个现代国家稳定、和谐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结构是指,在全体社会成员当中,收入较高的社会群体和收入较低的社会群体的比重都比较小,而居于两者之间的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规模最大,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都是中等收入者。这个社会结构基本反映出一个社会成员普遍受益、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具体状况。二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初级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应以解决社会收入低的群体的民生为主要目标,解决他们的收入、住房、就医、就学和基本社会养老保障;这里需要国家加大财政的直接投入,需要国家的立法、监督、执行和引导。通过立法、监督、执行和引导,来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包括制定《社会保障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修改《劳动法》,制定相关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予以切实的落实。

六、应对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是一个国家发展工业化面临社会矛盾和社会安全呈现的多种凸显因素。任何一个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必然要面临一个社会风险期,这是一个规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社会风险高发期、危险期。一般讲,我国社会人均GDP超过1000美金之后,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期,改革进入爬坡的攻关阶段,矛盾凸显、利益凸显、危机易发。一些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社会分配问题和不满情绪容易被无限放大,可能会产生对社会稳定的破坏力,给社会和谐带来严重冲击。

应对社会风险,关键是要有社会危机意识、建立应对社会危机的科学体系和防范机制,以防范风险为出发点,用长远的、全局的眼光积极调整社会政策、发挥各方面的作用,有效化解人口、资源、环境以及效率、公平等方面容易引发风险的因素。

面对突发的社会危机和风险,要抓好应对社会危机和风险的源头治理和动态协调,构建应对社会风险的管理体制。一是完善应对社会风险的管理领导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应对社会风险的机构,明确职责权限,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工作制度,保证经费投入,加强技术装备,配强领导班子。

二是应对社会风险,要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信息报告和信息共享机制、风险评估和事故调查机制、应急处置救援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以及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国际合作机制、恢复重建机制。

三是应对社会风险,要加强应对社会风险的法律和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有关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抓紧制定各项配套制度和工作细则。进一步完善应对社会风险的预案体系,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预案演练,确保预案规定内容落到实处,提高预案管理水平。

四是应对社会风险,要加强全民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建设。依法落实风险和突发事件隐患排查监控责任,实现对各类风险隐患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应急知识和相关法规的全民宣传教育,将公共安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利用各种新闻媒体介绍普及应急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应急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对和处置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救灾和应对社会危机的能力。

七、保持社会稳定

保持社会稳定,是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问题。没有社会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丢掉。

社会稳定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系统保持动态的有序性和连续性。具体说来,它是指没有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政权不发生突发性质变,公民不是用非法手段来参与政治或夺取权力,政府也不采用暴力或强制手段压制公民政治行为,以此维护社会秩序。

保持社会稳定,首先要提高党和政府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动态的稳定观。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会存在不稳定的因素,这是一种现实存在,我们要承认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不稳定因素存在的绝对性;社会稳定不意味着社会没有矛盾和对抗,没有社会问题,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稳定要靠发展和改革来积极争取。我们提出始终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就是坚持了动态的社会稳定观;提出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没有经济的发展,稳定是一句空话;没有稳定,发展就没有安定的环境保障;没有改革,经济发展就会缺少动力,社会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就不可能进行,稳定就没有方向。

保持社会稳定,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的角度看,首先要健全社会稳定的领导系统,建立各部门、各系统主要领导负总责的机制,加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对保持社会稳定的指挥、协调作用,增强领导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健全保持社会稳定的评估预警机制。对社会不稳定因素要从多个系统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并依据一定的社会稳定的指标体系建立绩效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指标体系,职权明确,形成对社会稳定绩效的有效测评,确保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同时,要严格建立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追究制。没有责任追究制,社会稳定工作就不会得到高度重视,还要建立与人民群众信息畅通的信访机制,不仅要让人民反映民意,还要让人民监督政府,通过信访渠道,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提供便利通道,保障群众来信来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