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起初,成功人士和所有人站在同样的起点上,如万里黄河,泥沙俱下。在面对一架名叫苦难的筛子时,那些听天由命、知难而退的人经过筛子不停地颠簸,从细小的孔洞里被淘汰掉。于是,当成功的气场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时,很多人开始仰望,很多人悔恨叹息。“乐圣”贝多芬就经历了这样的大浪淘沙。
与莫扎特失之交臂
贝多芬的童年很不幸,因为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音乐大师莫扎特的阴影里。1770年他刚刚出生,被誉为“音乐神童”的14岁的莫扎特就已经和姐姐在整个欧洲大陆旅行演出了8年。
尽管家庭贫困,父亲依然期望贝多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父亲常把小贝多芬拽到钢琴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习数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耳光。时间一长,贝多芬见到父亲坐在跟前,他的手就开始发抖,一场练习变得一塌糊涂,接下来就只能哆嗦着承受父亲的一顿毒打。只有父亲不在场的情况下,他的指法才开始流畅,音乐也变得动听。在内心深处,他一直以莫扎特为目标,但他没有能力超越。他想见一见那个人,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和莫扎特的差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而不是像父亲说的那样,他天生就是个笨蛋。
12岁时,贝多芬担任了管风琴师尼福的助手,并开始跟尼福正式学习音乐。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音乐家,他的悉心教导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加深了贝多芬对古典艺术的理解。
1787年,由于尼福的推荐,贝多芬得偿夙愿。他带着尼福的信前往维也纳向莫扎特求教。在莫扎特的演奏会上,贝多芬第一次见到了他的偶像,并被莫扎特那技艺娴熟、流畅优美的演奏所折服。演奏会结束后,贝多芬找到莫扎特并表示希望能跟他认真学习演奏技巧。
莫扎特看了尼福的推荐信,然后让贝多芬自己选择演奏一首最拿手的曲子。听完后,莫扎特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然后告诉贝多芬在维也纳多待些时日。可惜没过多久,贝多芬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返回波恩处理丧事。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贝多芬的父亲去世以后,他才急匆匆地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
十年辛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莫扎特的葬礼上,贝多芬得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封推荐信,信是莫扎特死前写给他的朋友海顿的。莫扎特在信中说: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只是缺乏系统地学习,没有打好根基。如果能好好培养,这个人在日后必将名震世界。他请求好友海顿能够代替他悉心教导贝多芬。
海顿并不是一位普通的音乐家,他被称为“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之父”,贝多芬尊敬地称他为“海顿老爹”。海顿的音乐态度是严谨的。他的教导让贝多芬改掉了在作品里出现的松散、冗长的毛病。之后贝多芬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融众家所长。第二次维也纳之行,让贝多芬的音乐才能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从1792年到1802年这十年的时间里,贝多芬创作了《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曲目。在这期间,他与社会名流广泛接触,认识了许多著名学者、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身上感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这让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音乐风格。这种风格不同于“海顿老爹”的宗教式的超脱;不同于莫扎特的优美欢快。在贝多芬的音乐里,充满了神奇的想象力,弥漫着生命的热情,彰显了火一样的自由奔放,他的风格突破了连莫扎特都为之束缚的传统形式。
贝多芬从此声名鹊起,未来无限光明。然而他无法预料到,苦难这架筛子正在他生命的前方静静地等待着他。
音乐,我听不到的至爱
1801年,苦难降临到贝多芬的身上,他被确诊患有无法医治的耳疾,最终等待他的是双耳全部失聪。贝多芬在得知诊断结果的一瞬间感到万念俱灰。失去听觉,意味着他今后的生活将与他至爱的音乐绝缘。不要说继续创作,他恐怕连欣赏别人的音乐都会成为一种妄想。
他深情地抚摸着他的琴,陷入无尽的悲伤里。
在无望的日子里,贝多芬把他的情感全部投入到他的音乐上,只有音乐才会让他拥有活下去的勇气。他陆续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经典篇章。音乐点燃了他的生命,他要抗争,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1818年,贝多芬在彻底失聪的情况下,仍以巨大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
《第九号交响曲》预演时,贝多芬亲自上台指挥,但出乎他的意料,现场秩序突然间混乱不堪。是新的作品不够完善吗?他用疑惑的目光望向场边的朋友。朋友在便条上写了一句话给他:“请不要再指挥下去了。”贝多芬看后痛苦地用双手掩住了面庞。一位音乐大师,因为耳聋而不能为自己的新作进行指挥,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悲哀!公演开始了,贝多芬背对着听众,像一个局外人一样盯着乐谱,一言不发。演出结束后,听众们深受感动,高声欢呼、掌声四起,但贝多芬听不到。经过一名演出者的提醒,他才转过身,听众们全体从座位上站起来,再次为他鼓掌,掌声如持续的海浪,经久不息。见此情景,贝多芬不禁眼含热泪向所有听众深深地鞠了一躬。
这是贝多芬最后一次公开露面,他的身体因为肝病每况愈下。1827年3月26日,维也纳下了一场大雪,贝多芬的手停在他刚刚开始创作的《第十交响曲》上,他右拳紧握,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未完的《第十交响曲》成了他一生的遗憾,也是全人类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