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死神在暗处(2)
无冕之王,罗马主宰
在当时的罗马政坛有两个核心人物,庞培和克拉苏,他们争相拉拢有钱有势的恺撒,最终三人成了“前三头同盟”。恺撒担任执政官,成为罗马最有权势的人之一。而后,恺撒前往高卢征战,10年中征服了大半个高卢及附近一些地区,掠夺了大量财宝和奴隶。他把这些战利品源源不断地送往罗马,元老院的贵族们大喜过望。恺撒还将自己的战争经历写成了《高卢战记》,在罗马广为散发,向公民宣传自己的赫赫战功。很快,他的名望就大大超过同盟中的另外两人。此时的恺撒已不再满足于现状,他要向亚历山大大帝看齐。恺撒48岁时,克拉苏在一次战役中阵亡。由此,恺撒的对手仅剩庞培一人。公元前49年,恺撒亲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挺进罗马。庞培虽也是身经百战,却对恺撒的神速进军估计不足,结果不得不带领元老院的贵族们仓皇逃亡,在埃及被托勒密廷臣所害。至此,恺撒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罗马的最高主宰。
就在恺撒56岁这一年,他从南征北战中返回罗马,受到了人们空前的欢迎。公元前48年,恺撒被选为终身保民官和为期五年的执政官,三年后又被宣布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元老院又授予他“祖国之父”的称号。至此,恺撒集军、政、司法大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成了一个空前大国的无冕之王。他的名字成了财富和权力的代名词,他的雕像出现在罗马的大街小巷,他的事迹被人们广泛传颂,他的盖世功名甚至超过了他唯一的崇拜对象亚历山大大帝。
英雄气短,可悲可叹
为加强中央集权,恺撒在内战和独裁期间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触犯了元老贵族的利益。当时流传着恺撒企图登基称帝的流言。罗马人从公元前409年塔克文被赶走以后,一直仇视帝王,反对恢复帝制。于是一些政敌对他日益不满,暗中串通,阴谋刺杀恺撒。
马古斯·布鲁都是谋杀计划的核心人物,另一主谋是卡休斯。布鲁都是恺撒的义子,恺撒曾经深深爱恋过布鲁都的母亲,爱屋及乌,恺撒对待布鲁都就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布鲁都处事冷静,完全凭自己的分析和直觉判断是非。内战时期,在恺撒和庞培两大军事集团发生军事冲突时,人们都以为布鲁都肯定会支持他的义父恺撒,因为他的亲生父亲被庞培所杀害。但是布鲁都在内心认为庞培的军队是正义之师,恺撒属于背叛者,因此他全然不顾杀父之仇,毅然投向了庞培的阵营。对此,庞培深感意外和惊喜,给予他最高的礼遇。庞培惨败后,恺撒不计前嫌,又把他接到身边,视为密友。在罗马选举执政官时,由于恺撒的最后支持,布鲁都成为首席执政官。其实只要布鲁都耐心等待,甘当副手,那么等到恺撒光辉的名字渐渐黯淡,等到恺撒的业绩逐渐被时间淹没,他是理所当然的接班人,未来的罗马主宰。但是卡休斯那伙人把他引向了另外一条路。卡休斯疯狂地崇尚民主和共和,他性格暴烈,十分痛恨恺撒的独裁,并且不断怂恿和诱导布鲁都。卡休斯和他的团伙常常对布鲁都说“我们多么希望再有个布鲁都”、“布鲁都你难道睡着了吗”等来刺激布鲁都。布鲁都终于被他们的执着打动,再加上他觉得恺撒似乎真的有称帝的意愿,于是他决定联合卡休斯等人一起除掉恺撒。他们处处算计,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元老院要召开一次会议,恺撒本人也要出席。布鲁都等人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既可以作为元老院的成员接近恺撒,又能掩人耳目,躲过审查和监视。
元老会定于3月15日举行,凑巧的是这天正好是庞培的死祭。事后人们回想起来,觉得冥冥之中真的有定数,注定恺撒要在这一天付出血的补偿。3月14日晚上,骑兵长官与恺撒在一起共进晚餐。席间,人们都随便地闲聊,恺撒和往常一样,在饭桌上处理了一些琐碎的公务。当天夜里,恺撒的妻子卡尔普尔尼雅做了一个噩梦,梦见元老院为恺撒住宅专门装饰的石雕断落了下来,还梦见恺撒死在她的怀里。清晨醒来,卡尔普尔尼雅央求恺撒不要出门,她述说了自己对那个梦产生的预感和担忧,让恺撒三思而行,并希望他能将元老院的会议暂时取消,恺撒仿佛也有所动容,他决定派亲信马克·安东尼去通知取消会议。可是这时,布鲁都来到恺撒家,居心叵测地极力劝说恺撒,并认为他自己去元老院亲自宣布取消这次会议比较妥当。恺撒最后答应和布鲁都一同前往元老院。和往常一样,恺撒走进了元老院之后,元老们才纷纷就座。恺撒刚刚坐下,布鲁都和他的同伙一拥而上,把他团团围住,假装提问题,结果却趁其不备之时,元老院中的一人首先亮出刀,对着恺撒就是一刀,恺撒猛地抓住他的匕首,喊道:“你这浑蛋,想干什么?”与此同时,大家一拥而上,刚开始的时候,恺撒还左推右撞,企图突围,后来当恺撒看见布鲁都拿着刀刺了他一刀后,他怔住了,最后说了一句:“怎么,还有你,布鲁都?”接着,就抱头不再反抗。恺撒就这样死在乱刀之下。恺撒一生四处征战,机关算尽,这是他屈指可数的一次失算,却让他丧命。
拿破仑死因新说
荒凉的圣赫勒拿岛每天都弥漫着浓雾与瘴气,它是19世纪初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的最后栖息地。仅仅几年后,这位正当盛年的皇帝就孤独地离开了世界。什么原因使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早死?是因为滑铁卢失败后的忧伤吗?拿破仑的死一直是后世人关注的谜题。
流放圣赫勒拿岛
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的军队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役中全军溃败。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拿破仑从此被流放到偏僻而荒凉的圣赫勒拿岛,无法挽回的失败是对这位军事伟人的沉重打击。
1815年10月15日,“诺森伯伦”号巡洋舰在经过两个半月的航行后,终于把被俘的皇帝带到圣赫勒拿岛上的隆乌德庄园。由于英国政府拒绝了很多要求到岛上来照顾皇帝的人,因此只有很少的随从陪伴拿破仑来到流放地。岛上有一支负责看守的英国守卫队,奇怪的是,他们对这位俘虏非常尊重,士兵们向他献花,请求拿破仑的随从人员发善心让他们偷偷去看看拿破仑。这位伟人即使在当了俘虏之后,仍然能够影响一切与他接近的人。
有这样一种说法,习惯了忙碌紧张生活的人一旦松懈闲散下来,就会通体不适,甚至生病。拿破仑或许正是这样。他一生养成了每天不倦地工作15小时,有时甚至18小时的习惯,现在要他来过这种没事干的生活,的确是不能容忍的。他大量地读书、骑马、外出,向一同被流放的拉斯卡斯伯爵口述回忆录,竭力与周围的人谈话,显得很活跃。在外人看起来,他似乎因此而摆脱了自己的忧愁。人们越来越明显地察觉到,关于皇帝的消息已经越来越少,时断时续了。
从1819年起,拿破仑的身体日渐衰弱,人们看见他散步时步履蹒跚,状如老人。1820年,拿破仑总是感觉身体倦怠,许多时候他都躺在床上,拉斯卡斯发现,在拿破仑口述回忆录的时候,他往往说了半句话就不再说下去,而陷入深深的沉思中。1821年8月,拿破仑的身体遭受了可怕的疼痛,而且发作的次数逐渐增多。被拿破仑允许来为自己治病的英国医生阿诺特发现他的病情相当严重。拿破仑对自己的病取笑说:“癌是从内部来的滑铁卢。”看来,他早已猜到这是癌,这是他们家族的遗传症,他的父亲夏尔·波拿巴才活了40岁就因癌症死去了。就在1820年年底之前,他的关于自己统治的口述记录和回忆,由拉斯卡斯记录下来的有两厚本,由蒙托隆记录下来的有八卷。1821年4月15日,拿破仑的疼痛稍有减轻,他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便亲自抄下他口述的遗嘱,并在上面签字。遗嘱上面包含了现在刻在巴黎荣军院大理石板上的那句话:“我希望能够把我的骨灰安葬在塞纳河畔,安葬在我如此热爱的法国人民中间。”在遗嘱中,他把他的遗产共计两亿金法郎做了分配,一半分给在他的旗帜之下战斗过的“军官和士兵”,另一半分给1814年和1815年遭受侵犯的法国各地。他还要求英国人把所有他的随从人员和仆人从圣赫勒拿岛送回欧洲。
在遗嘱中,人们不难看出这位昔日的法国皇帝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了,他的确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这一点毋庸置疑。
拿破仑的死亡
1821年5月2日,拿破仑腹部疼痛大大加剧,几个医生都告诉他的随从人员,说他的死亡已经十分临近了。岛上的总督赫德森·洛和英国卫队的军官一得知拿破仑濒于死亡状态,就连忙赶去。5日傍晚,半昏迷状态中的拿破仑从床上跳下来,用很大的力量痉挛地压在蒙托隆的身上,结果两个人都跌到地上了。人们把拿破仑抬起来后,他再也没有恢复知觉,接连几小时都躺着不动,睁着眼睛,没有呻吟。他以前在最疼痛的时候也几乎不呻吟,而只是辗转反侧。拿破仑的房间里站满了他的随从人员和仆人,有的在床边,有的在门边。离床最近的人听见他的最后的话是:“法兰西……军队……先锋……”这天大洋上刮起了最猛烈的暴风,大树被连根拔起,岛上的一些房屋被刮走,整个隆乌德庄园都在发抖。
1821年5月5日下午6点钟,黄昏之前,拿破仑与世长辞。仆人马尔尚哭泣着,把他保存的皇帝在马伦哥战役中穿过的一件大氅盖在他身上。随后,英国总督和军官们走了进来,他们向死者低头致哀。这是他们到岛上后几年来第一次走进皇帝的房子,因为皇帝不接见他们。几天后,皇帝的棺材从隆乌德运出。在送葬行列里,除了随从人员和仆人以外,还有卫队全体人员,全体水兵和海军军官,以总督为首的文官,以及几乎全岛居民。人们把他安葬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托贝特山泉旁。当棺材下放到墓穴的时候,礼炮轰鸣,他们给死去的皇帝致以最后的军人的敬礼。
就这样,在被流放仅仅5个年头之后,拿破仑这位曾经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死了。当法国官方在死亡报告书上鉴定拿破仑是死于严重的胃溃疡时,那些崇拜他的人说什么也不愿意相信。于是关于拿破仑的死,有各种说法流传开来,有人说他是死于政治谋杀,有人说他是在桃色事件中为情敌所谋害,还有人说他是被毒死的……
在拿破仑去世9年后,原先忠心于他的人们决定为他塑一尊像。那时没有保存遗体的好方法,也没有照相术(照相术是1835年才发明的)。新的奥尔良王朝在人民的压力之下,同意将拿破仑的塑像重新竖立在旺多姆圆柱上。臣仆们商量后决定用石膏制模的方法,即先把拿破仑的头发剃光,再模制他的发型,然后再复制全身的形象。当时一名忠诚的侍卫出于虔诚的心情,悄悄地把拿破仑的一绺头发珍藏起来,权作纪念并传之后代。这名侍卫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为150年后解释拿破仑的死因之谜提供了一些证据。
究竟是中毒还是癌症
一个半世纪之后,英国历史学家发现了当年侍卫保留的拿破仑的头发,并对头发的成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拿破仑头发中的砷含量超过正常人的13倍!
曾经杀人无数的砒霜学名叫三氧化二砷,是一种可以经过空气、水、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的剧毒物。拿破仑是否就是被砒霜毒死的呢?医学界否定了这种说法,因为砒霜是烈性毒药,食用砒霜会立即致死,但是从验尸报告和医生们的描述来看,找不到急性砒霜中毒的迹象,比如说心脏大出血等。为了弄清真相,英国科学家实地调查了关押拿破仑的圣赫勒拿岛上的囚室,发现在当年囚禁拿破仑的房间中贴有许多含有砒霜成分的墙纸。英国科学家认为,囚室中阴暗潮湿的环境容易使纸上的砒霜成分生成一种含有高浓度砷化物的气体,拿破仑生活在这种被污染的环境中,终于因为慢性砷中毒而死亡。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瑞士和加拿大科学家合作,采用现代病理学研究手段和肿瘤分级研究方法分析并指出拿破仑死于晚期胃癌,胃癌由一种会引起溃疡的细菌在胃部感染引发,这位大独裁者很可能是在肠胃大出血后死亡的。最近几年,有研究人员发现拿破仑在生命的最后6个月里体重骤减20磅,这是胃癌的一种迹象。验尸报告还说拿破仑的胃里有大量看上去像咖啡粉末的暗色物质,这表明胃部大出血直接导致了拿破仑死亡。最重要的线索是拿破仑胃里有一大一小两处溃疡,小的那个已经造成胃穿孔,影响到肝部。“胃癌说”的确有根有据,那么拿破仑头发里的砷又如何解释呢?
关于拿破仑的死因,至今人们仍在“砷中毒说”和“胃癌说”之间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