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患得患失,人生最难舍与得(5)
这天,医院里来了一个老太太,老太太穿得非常破烂,一看就是大街上捡破烂的人。小女孩的父亲想,这样一个穷人,就算今天捐给我们100块,明天也不会继续捐给我们什么了。于是就开始怠慢起来。老太太从衣兜里往外掏着,都是一些零星的5角、1元面额的钱,不等老太太掏完,小女孩的父亲就说:“看样子你的生活也很困难,这点钱你就自己留着吧。”
老太太正准备说什么,却被外面来的人给打断了。
原来外面来了一个大老板,他一下子拿出1000块钱给小女孩的父亲,这让小女孩的父亲很高兴,点头哈腰地连连示好。那个老板都已经走了,小女孩的父亲还在走廊里说着“您慢走,您慢走”这样的话。
等到他转过神来,却发现老太太手里握着一张存折,小女孩的父亲瞪大了眼睛。老太太摇摇头,无奈地说:“本来想把这1万块捐给孩子,让孩子好好看病,不过看样子,你们已经不需要了。”
老太太说完就走了,小女孩的父亲傻傻地愣在了那里。
故事中的父亲,因为贪欲,让他不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捐款者,从而伤害了老太太的心,也使自己损失了原本可以帮助女儿的一笔钱。
孔子有一个得意弟子,叫颜回,孔子十分喜欢他,称赞颜回无数回。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话翻译过来是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还说过:“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段话翻译过来意思是说:“颜回真是贤德啊!一小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颜回真是贤德啊!”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同时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这些在圣人眼里轻如云一般的外物,为什么有些人却看得比命还重要,甚至还认为金钱是唯一衡量自己是否成功的标准呢?
有位哲人说过:“最幸福的似乎是那些并无特殊原因而快乐的人,他们仅仅因快乐而快乐。”简单,再简单一点,这就是生活。
从前有一个王爷,经过努力争取,他终于坐上了国王的位子,整个王国都是他的了。他原本以为自己会非常满足,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却不料当国王的日子并不开心,虽然他经常组织一些歌舞宴会什么的,但却从来没有开怀大笑过。
这让国王非常不解,郁闷之下,他决定巡视王宫,看看那些已经被自己拥有的东西,说不定会快乐很多。当他经过王宫里的御膳房时,他听到有人在快乐地唱歌,国王一看,原来是王宫里的厨子。他非常不理解厨子为什么这样高兴,难道是他拥有的东西比国王还多?
于是就传唤厨子问道:“你刚才哼着歌,难道你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吗?”
厨子回答:“我每天都是如此,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国王很诧异:“你为什么能天天如此快乐呢?”
厨子反问国王说:“那我为什么要天天不快乐呢?我有个小房子,有妻子和孩子,他们都很爱我,我哪怕带一条手帕回家,他们都很高兴,我因为我的家人们快乐而幸福着。”
国王还是不理解,就问宰相。
宰相说:“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天天快乐,但我却能让他从此不快乐。”
国王问:“有什么办法?”
宰相说:“你只需要给我99个金币就行。”国王按照宰相所言,令人装了99枚金币给宰相。宰相并没有据为己有,而是将这袋金币放在了那个快乐的厨子家门前。
这个厨子回家的时候发现了门前的布袋,当他打开袋子,先是惊诧,然后狂喜:金币!全是金币!这么多的金币!
厨子的妻子和孩子也都惊讶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金币,于是一家人决定数一数,到底金币有多少。可是他们数了好几遍,居然都是99个,不应该啊,有谁会丢99个金币呢,难道不应该是100个金币吗?
厨子觉得可能是自己弄丢了1个金币,于是开始在家里到处找,妻子和孩子也一同在找,找来找去也没有,他们简直不相信眼前的事实。是呀,怎么会有人只在袋子里装99个金币呢?
厨子不甘心,继续寻找,他找遍了整个房间,又找遍了整个院子,直到筋疲力尽,他才彻底绝望了,心中沮丧到了极点。
因为没有找到金币,他的情绪特别地坏。他对着妻子和孩子大声说话,而且因为找金币也没有休息好,第二天也起得很晚。匆匆来到御膳房,他发现,厨房里的事情太让人生气了,那么琐碎,而且这样的工作什么时候才能挣到一个金币呢?他不再像往日那样兴高采烈,既不哼小曲,也不吹口哨了,只是埋头拼命地干活,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国王正悄悄地观察着他。
看到厨子情绪变化如此巨大,国王更加不理解,为什么无意中捡到金币,不是高兴而是沮丧?
宰相解释说:“因为他捡到的金币是99个,而不是100个。大家的心里认为,100个金币才完美,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补够100个金币,只因为1个缺少的金币,让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忽然出现的99个金币的快乐,所以他们才会从快乐变成不快乐。”
其实,这就是人们的不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不知足者常忧。”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拿到大的橘子的人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橘子的人又会抱怨橘子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这就是角度的不同,就是知足与不知足的区别。知足的人看到的都是美好,不知足的人看到的永远都是缺憾。
《菜根谭》上说: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这句话的大意是:凡是对现实生活环境感到满足的人,就会感受像神仙一般快乐,感到不满足的人,就摆脱不了庸俗困境;世间万物自有因缘,假如能善于运用变通,就处处充满生机;假如不善于运用变通,就处处充满危机。
说到知足常乐,很多人都可能误会,以为知足常乐就是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在成绩簿上睡大觉,盲目乐观,沾沾自喜。其实,知足常乐是一种看待事物发展的心情,不是安于现状的骄傲自满,它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处世态度,正因为知足常乐,所以才能做到对任何事情都坦然面对,即使事情有什么不好,也能欣然接受。
如果不懂得知足常乐,就会被贪欲牵引,因为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太多了。各种诱惑,各种选择,各种更好的更美的外物,欲望将永无止境。就比如普希金写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那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当了女皇还想做海上的女霸王,要金鱼亲自侍奉她,听她使唤。事情就是这样,无限度地让欲望膨胀下去,最后只会是一无所有。
太多的追求,只能让自己活得太累,太多的牵扯和羁绊只会让自己日渐憔悴。好高骛远,贪慕虚荣,永远也得不到真正的幸福,得到的只能是无尽的遗憾和怨恨。
在古代,人们“布衣菜饭,可乐终身”。陶渊明仅仅采菊东篱下,就能有悠然的人生。只有真正做到知足常乐,人生才会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可以让自己活得轻松一些,活得自在一些。毕竟,世上每个人的际遇等因素不同,生活也有差异。
舍弃抱怨,海阔天空
现在的社会,很多人都在抱怨,不是在抱怨环境变糟,就是抱怨物价或者抱怨工作。学生抱怨考试太难,妻子抱怨丈夫花心,母亲抱怨孩子太难管,大家喋喋不休,让这个世界也充满了抱怨。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谁都难免会遇到很多曲曲折折大大小小的事情,哪里可能一帆风顺?不停地抱怨并不能改变任何现状,那为什么我们还要不停地抱怨呢?
《菜根谭》上说: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
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这句话的大意是:当你事业不如意而处于逆境时,就应想想那些还不如自己的人,这样你就不会再怨天尤人了;当你事业很如意而精神松懈时,便要想想比自己更强的人,你的精神就自然能振奋起来。
是啊,生活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想想那些不如我们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来抱怨呢?所以,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调整心态,学会感恩,正视自己,改变自己,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李明家条件非常好,是当地少有的富豪之家。在这种优越的条件下,他愉快地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可是,他的家族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之间就需要被迫搬家,而且所有的财产都不能带。
搬家之后,窘困的生活让李明无所适从。他的脾气也变得十分暴躁,就连晚上睡觉,蚊子叫都能让他气到掀翻家里的家具。他甚至拒绝喝自来水。李明十分沮丧地走在田地里,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还能有什么样的改变,他觉得这辈子也许就如此了。
因为这里刚刚经过一次洪水的肆虐,所以,原本长势良好的庄稼,此刻东倒西歪,田地里一片狼藉,李明感叹地说:“这么好的庄稼地就像我一样,从此没了生命。”
这时候,一个农民在田地里忙来忙去的。李明不知道这个农民在忙什么,他低声地说:“已经都死了的庄稼,还能有什么办法,真是愚蠢。”
结果,他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个农民正在抓紧时间补种庄稼呢,至于其中还有生命的庄稼,农民则一一扶好,重新培土。农民忙碌过的田地里显出了一片生机。
虽然很劳累,但这个农民却很开心。李明好奇地问:“这么好的庄稼就这样被毁了,难道你一点都不生气吗?”
农民说:“生气呀,但是生气能有什么用呢?”
“你就不抱怨吗?难道这不是老天的错吗?”李明继续说。
农民回答说:“抱怨?抱怨能有什么用,它不会让我的庄稼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你看,洪水带来了丰富的肥料,这块地更加肥沃了。其实我还在想,是不是让土地休息一年,现在看来不用了,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大丰年。”
说完,农民又开始干起活来。
农民的话使李明立即醒悟:自己的人生已经是这样了,而且无法改变,那么自己目前抱怨也是无济于事的,自己应该振作起来,做点什么,而不是天天在这里抱怨。
后来,李明发奋图强,每当面临什么挫折的时候,他就会想起那个农民说过的话,不生气,不抱怨,积极地找寻方法,改变糟糕的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创造了让家族更加荣耀的财富。
人们常常抱怨,只是因为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同。
一群人坐船出去旅行,其中一个人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而辱骂上帝。很快,上帝就来惩罚这个人了。上帝发怒之后,将船掀翻,结果一整船的人都掉在了水里,死了很多人。其中一个幸存的人抱怨上帝说:“为了惩罚其中一个罪恶的人,而牺牲了众多无辜者的性命,这样太不公平了,有违天道。”
这个人一边抱怨上帝,一边使劲地游回岸边。很快他到了岸上,却不小心一脚踩到了蚂蚁窝上,一个蚂蚁狠狠地咬了他一口,这个人生气地将整个蚂蚁窝全部踩平了。
这个时候,上帝出现了,上帝说:“你也只因为一个小小的蚂蚁,便捣毁了整个蚂蚁窝,连累了那么多可怜的蚂蚁无辜丧命,你又为什么违背天道行事呢?”
是呀,人在抱怨的时候,往往更加严苛地要求别人,而对自己的错误却又无动于衷。只是抱怨别人的不是,对自身的修持又有什么好处呢?
基于这种观点,《菜根谭》上说:
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
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
意思是:怨恨往往因为恩德而显著,所以与其让人感念自己的恩德,还不如把恩德和怨恨全都忘掉;仇恨往往因为恩惠而产生,所以与其让人知恩图报,还不如把恩惠与仇恨都消除。
这句话说得多好啊!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有舍就有得,有恩就有仇,所以恩仇德怨是相对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这也就是“由爱生恨”“由恩变仇”的道理。
所以,不想让人怨恨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让他人感念自己的恩德。但一个人想要立身处世,却又不能完全没有原则,像个不倒翁一样,哪边风大哪边倒,那这也太没有做人的根本了。如果都如此,那么就不会有耶稣冤死在十字架上,苏格拉底死在毒酒下。
所以,大丈夫做事,只要俯仰无愧就好,那些世俗小人的恶意怨恨和非议不必去计较。如果因为怕人抱怨而不再广施恩惠,那么损失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菜根谭》上只是教导我们施恩的时候忘记自己的恩,别人抱怨的时候忘记别人的怨,并没有让我们停止做好事。一个人做事情要从大处着眼,无论是什么仇德恩怨都要从全局来看,不能限于某人某事而论长短。套用现在的流行语言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报道:
有一个作家出差时,无意中坐了一辆非常有特色的出租车。这辆出租车的司机穿着干净,车里也非常干净。作家刚刚坐稳,就收到司机递来的一张精美卡片,卡片上写着:“在友好的氛围中,将我的客人最快捷、最安全、最省钱地送达目的地。”
看到这句话,作家来了兴趣,他和司机攀谈了起来。
司机说:“交谈之前你要喝点什么?”
作家更加诧异:“这辆车上难道还提供喝的吗?”
司机微微一笑说:“对,我不但提供咖啡,还有各种软饮料,而且还有各种不同的报纸。”作家说:“那我能要一杯热咖啡吗?”
司机从容地从旁边的保温瓶里倒了一杯热咖啡给这个作家。然后又给了作家一张卡片,卡片上是各种报纸的名称和各个电台的节目单。只见上面写着《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体育画报》《今日美国》……简直太全面了。
作家没有看报纸,也没有听音乐,而是和司机攀谈了起来。其间司机善意地询问这个作家,车里的温度是否合适,离目的地还有一条更近的线路是否要走。作家觉得简直是温馨极了。
这个司机对作家说:“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车并没有提供如此全面的服务。我像其他人一样,爱抱怨,糟糕的天气、微薄的收入、堵车严重得一塌糊涂的路况,每天都过得很糟糕。有一天,我偶然在广播里听到一个故事,改变了我的观念。那个广播节目请了励志成功学大师韦恩·戴尔博士,让博士来介绍他的新书。那本书我到现在都记得名字,它叫《心诚则灵》。
戴尔博士在节目中重点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停止抱怨。停止在日常生活中的抱怨,会让任何人走向成功。他以两个动物为例来说明这句话,嘎嘎叫的鸭子和翱翔苍穹的雄鹰。这个节目,让我突然醒悟,我目前糟糕的情况其实都是自己的抱怨造成的。所以,我决定停止抱怨,开始改变。
第一年,我只是微笑地对待所有的乘客,我的收入就翻了一倍。
第二年,我发自内心地关心所有乘客的喜怒哀乐,并对他们进行宽慰,这让我的收入更加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