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不急不躁,保持一颗平常心(1)

人世间繁杂俗物太多,人们常常在互相攀比、竞争中迷失自我,到头来连最初拥有的东西也会失去。保持一颗平常心,走自己的路,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生活就会平静下来,充实起来,变得幸福。

沉得住气,才能压得住事儿

因为“乌台诗案”的缘故,苏轼在官场屡遭奸人排挤。他为此常常烦躁郁闷,埋怨世道不平,抱怨官场黑暗。当时文人流行禅定,为了排解心中烦闷,苏轼也开始练习禅定,还为自己取了一个别号:东坡居士。东坡居士坚持锻炼了一段后,禅定功力大增,一次能静坐一个多小时。他便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非常得意,于是大笔一挥,作诗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写好之后,他命书童将此诗送给江对岸金山寺的好友佛印禅师。佛印看后,在诗上批注“放屁”,然后让书童带回去复命。

一心等待好消息的苏轼看到“放屁”二字之后大怒,连夜渡江,打算找佛印理论。来到金山寺之后,苏轼看到佛印的禅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纸条,写道:“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猛然醒悟,为自己的沉不住气羞愧不已,承认自己的火候不到,回去继续修炼了。

“八风”是人们容易动摇内心的八种态度: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一般人遇到“八风”中任意一“风”,都会或喜或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不能心平气和做事。苏轼自以为已经淡泊到一定境界,但受到讥讽便气得连夜过江找人理论。这就是典型的沉不住气,他的修行离淡泊还远得很。

能否沉得住气,这是最考验人性情的东西。《西游记》中,唐僧与虎力大仙比赛定力,很多外行人会觉得不以为意,不就是比赛打坐吗?烈日炎炎,也许你能忍得住,但若有小虫子去咬你呢?你能忍住痒痛不去抓挠吗?谁能沉住气熬到最后,谁便是赢家。

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 拾得说:“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这便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人生在世,谁也无法做到被所有人喜爱,总有一些人不认同你的做法,总有一些事充满波折。是像苏轼那样受到刺激便怒气冲冲地反驳,还是像虎力大仙一样遇到切肤的痒痛就再也无法克制自己呢?都不是!否则到了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美国一位大学校长参加了州议员竞选。若无意外发生的话,凭他的资历、学识以及精明能干的条件,他很有可能竞选成功。但在选举期间,竞争对手放出谣言,说他与一位年轻女教师有不正当关系。校长对这种恶意中伤的行为非常气愤。为了澄清事实,每次演讲他都努力为自己辩解,清清楚楚地讲述自己跟这位女教师所有的关系往来。他的演讲重心都放在澄清上面,反而将自己精心准备的精彩部分给削弱了。最糟糕的是,很多选民原本并不知道他与女教师的事儿,听了他的演讲之后,反而误认为他们果真有暧昧。事情越描越黑,他最终因此落选。

沉得住气,才能压得住事儿。任何事情的完美解决,一定是在大家都心平气和的状态下完成的。一听到别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便忍不住争个脸红脖子粗,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还会暴露自己的不足。

一位年轻人工作积极努力,为人正直善良,但评先进年年落选。眼看又到年底了,他是提名对象,但结果好像已经提前出来——据说某某已经被内定了。他听到这个消息,过去几年积攒的怨气似乎要爆发。在连续一周做了落选的噩梦之后,他终于忍无可忍,便冲到领导办公室去理论。

听完他的牢骚后,领导惊讶地说:“你从哪里听到这种小道消息的?前几年别人中选都有各自的原因,但今年我最看好的就是你!我一直为有你这样任劳任怨的同事而自豪,只是没料到你也有抱怨……”听到这里,年轻人懊恼万分。

努力而平稳地去做事是每个成功人士的必经之路。一遇到不称心、不如意的事就做出反应,除了能让别人看见你的不满,还会有什么好处呢?也许你的本意就是让别人知道你不高兴了,让别人知道你不是好欺负的。可是别人“不敢欺负”你的同时,也会对你敬而远之,你连收到反馈信息的机会也没有了,更何况有些人根本不理你,丝毫不介意与你针锋相对。白白树敌,这又何苦呢?

佛法说:众缘所成,等到一切条件具备,则能功到自然成。而欢喜、成就常在沉不住气的情况之下有所闪失,吾人可不慎乎?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的人均有一个特点:能屈能伸。勾践的卧薪尝胆之苦,刘邦的容人之量,雍亲王的戒急用忍,等等。只有沉下心来,才能有效积蓄力量,最终厚积薄发,一举获得胜利。这就要求我们,越是遇到着急的事儿,越不能急于下定论。沉住气,或许能寻求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智慧点睛

为人处世要沉住气,无论别人怎样评价你、刺激你,也要做到一切由他,超脱于世外,这样方能避免不必要的争端,也避免落得一个小气的名声。

切忌争一时之快

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母亲武姜因受到惊吓,所以不喜欢他。武姜对小儿子却百般宠爱,想让他成为王位继承人,但郑武公没有答应。郑武公死后,郑庄公继位。武姜请求郑庄公同意共叔段到分封地制邑,郑庄公无法反驳母亲,就分给弟弟城池,封他为京城太叔。京城太叔不守规矩,封地的城墙长度超出了先王规定的范围,大夫祭仲因此建议郑庄公注意此事。郑庄公无奈地说:“这是我母亲的主意,我有什么办法呢?”祭仲毫不留情地说:“大王的母亲从来都不满足京城太叔的权力,大王您应该及早遏制,避免他越来越猖狂。”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先不管他,将来他肯定会自己垮台。”

不久,京城太叔将郑国西边和北边的土地划为己有。大臣公子吕认为,京城太叔的所作所为已经与国君一样了,不能任由他这么胡闹,否则百姓会困惑谁才是国君。郑庄公仍然不予理会,说:“你不用在意他,他在自掘坟墓。”京城太叔更嚣张了,又将郑国另外两处划为自己的封地。子封向郑庄公献策:“现在应该是时机消灭他了,他的领土如果进一步扩大,百姓会拥护他,这样就不利于大王的地位了。”郑庄公却说:“他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即使他的领土再大,最终也会垮台的。”郑庄公仍然不予理会。京城太叔愈发胆大,他修整了自己的城池,备好了军队和武器,准备向郑庄公发起进攻,母亲武姜也做好了内应的准备。郑庄公得知他们的阴谋之后,对大臣们说:“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还击了!”

战事开始之后,一切如郑庄公所料,京邑的百姓都起来反对京城太叔。郑庄公一举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我们不得不承认,郑庄公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看到弟弟的越轨,他不加理会,而是一味地纵容,让弟弟一步步走向天怒人怨的境地,然后再抓住时机,一举讨伐。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能忍小节。不争一时之快,是因为时机还未到,时机一到,一定会将对手打得落花流水。这是为人处世的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生存智慧。

刘邦有“流氓皇帝”之称,脸皮厚,比任何人都能忍。相传他进咸阳宫之后,面对大秦的金银珠宝他忍住冲动,拱手送给了项羽。因为此时他的力量还远远不及项羽。韩信破齐后讨封“假王”,刘邦虽然生气,也忍下这个不安分的手下,还大度地封他做了齐王,因为刘邦欣赏他的军事才华。楚汉之争初期,刘邦被项羽打得无处可逃,连父亲和妻子都不要了,退守成皋,据险坚守。项羽为了诱刘邦迎战,将刘邦的父亲绑在鼎上,对刘邦说:“你赶快出来投降,否则我就煮了你父亲!”刘邦不急,反而笑着说:“我跟你曾经结拜兄弟,我父亲也是你父亲,你若煮了我们的父亲,就分我一碗肉羹吧!”项羽无奈,对刘邦说:“天下动乱多年,只因我们的缘故,现在天下不是你的,便是我的。我愿意与你一决雌雄,不必连累天下的百姓。”刘邦耍赖道:“我跟你斗智不斗勇!”依旧坚守不出。最终,刘邦逼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无路可走,与他草草议和。

刘邦的“忍功”虽然是懦夫行为,却笑到了最后。他活生生拖垮了项羽,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天下。反观项羽,就有些急功近利,沉不住气。

人生在世,很多东西是不能硬争的。时机不到,即使再勇武、再不服气,又能如何?不如掩盖锋芒,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

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可谓精彩:蠢蠢欲动的大阿哥胤,两度废立的太子胤 ,不甘寂寞的老三胤祉,一身才华和好名声的老八胤 ,后起之秀胤 ,这五股势力,虽然有强有弱,但除了无人支持的胤祉,哪一股势力都不比老四胤 差。即便老三胤祉,比他还多了一个年长的优势。可这些人锋芒暴露太早,都无缘皇帝宝座。胤 第一次被废,大阿哥胤 首先跳出来建议杀掉胤 ,被康熙帝当众指责“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大阿哥倒台之后,三阿哥胤祉成了优秀的长子,他比较有自知之明,看康熙帝没有将天下托付给自己的意思,鉴于胤 和胤 的前车之鉴,退出皇位之争。最倒霉的要算老八胤 ,他在朝野的呼声最高,是胤 第一次被废后储君的热门人选,但因为太急于获得首肯,支持者太多,反被康熙帝误认为结党营私,以“胤 柔奸成性,妄蓄大志”为由,拘禁了他。此后多年一直打压不断,直至他失去争储的任何机会。最后剩下的只有四阿哥胤 和十四阿哥胤 ,至于康熙帝最终选择谁,当时众臣无从得知。可以肯定的是,前面那么多有机会成为储君的“出头的椽子先烂”,过早被打压了,而那些暗藏韬略的人得到了有效保护,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智慧点睛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很多时候,你的忍让、等待、隐藏,都是获得胜利的有力武器。因为隐忍也是一种实力,为人处世忌争一时之快。

多一分忍耐,少一分烦心

勾践是越国的国君,在他指挥的战斗中,吴王阖闾被斩落脚趾,伤重而死。阖闾之子夫差背负着家仇国恨,俘虏了勾践。勾践买通了夫差的大臣,以割地、赔款、进献美女的条件保住了自己的命。夫差为了以防万一不肯放勾践,将他扣押在吴国为奴,时不时地给顿羞辱。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勾践没有任何怨言,为夫差牵马,被吴国百姓推搡打骂,受尽屈辱。

有一天,夫差病了,在宫中养病。勾践知道后,一脸焦急地来探病。当他得知夫差刚刚大便完毕,竟然闻闻夫差的大便,又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尝尝,然后对夫差说:“恭喜大王已经痊愈。因为粪便是黑色的,闻之有奇臭,尝后又有苦味,说明肚子中的毒物已经通过粪便排出。毒物既除,大王的病也就好了。”夫差听后,既感动又震撼,便准许勾践回国。

勾践回国后,励精图治,使越国重新变得强大起来,并趁夫差与中原大国争霸的时候攻打吴国,逼死夫差,成为一方霸主。

勾践看着像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小白兔,谁能想到他会像狼一样疯狂地反扑?这就是忍耐的威力。成大事者,必能容忍命运赐予的一切不平,忍不了那么多事,也就成就不了伟业。

容忍是成功的必备要素,正如好事多磨,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怎能取得真经呢?人心的向背,通常与人们的胸怀有关。

蜀国的南部有个叫孟获的部落首领发动叛乱,诸葛亮打算亲征。有人说,只要派一个大将就可收复那里,不必劳驾丞相。诸葛亮认为那里民族多而杂,不恩威并施,仅靠武力征服是不行的,坚持亲征。第一次攻打孟获,诸葛亮轻轻松松就赢得了战斗。当孟获被押过来时,诸葛亮没有责罚这个叛军首领,而是好酒好饭地招待他。孟获却不识抬举,扬言:“以前我只是不知道你们的虚实,现在我看到了你们的部署,只要你们敢放我回去,我一定能战胜你们。”诸葛亮微笑着摇了摇鹅毛扇,放了孟获。孟获果然又带兵来挑战,结果仍败于诸葛亮。诸葛亮照旧好饭好菜地招待孟获,孟获仍旧不服,于是诸葛亮又放他回去。孟获很快又卷土重来,如此再三,双方总共战斗了七次,孟获七次被生擒。直到最后一次,孟获才心服口服地说:“七擒七纵,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丞相给了我这么大的面子,我虽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也知道如何做人,我怎能不给丞相面子呢?”说罢长跪不起。诸葛亮赶紧将他搀扶起来,依旧设宴款待。从此,孟获死心塌地地归顺了蜀国。

小不忍则乱大谋。打败孟获很简单,征服他却是一件难事,征服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则更难。诸葛亮之所以一次次释放孟获,是因为他考虑得更长远,一定要保证西南边陲这个大后方不出问题,蜀国才能放心出兵中原。打败人容易征服人难,容忍是征服人心的最柔软武器。

如果说诸葛亮的胸怀比海洋还宽广,那么司马懿的心胸也绝不小于海洋。

司马懿兵败之后,不敢再与诸葛亮交战,坚守不出。任凭蜀军怎么叫阵,司马懿只是按兵不动。诸葛亮没办法,就派人给他送去一套白色的女装和头巾,并附书信一封,讽刺他与女人没什么两样,如果再不敢出来迎战,就穿上这套女人衣服,否则就不是男人。诸葛亮那么有风度的人都说出这么刻薄的话了,换作旁人,早就气呼呼地出来应战了。司马懿看完信,却阻止了将领,笑呵呵地将那套女人衣服穿在身上,然后客客气气地对待蜀国的使者,继续按兵不动。军中将领气得抓狂,司马懿却优哉游哉地陪使者吃饭。

司马懿真的是懦弱胆怯吗?当然不是。诸葛亮千里迢迢北伐,远离后方,大军的补给必定成问题,魏军却补给便利。因此无须依靠武力,只要坚守不出,就可以逸待劳。个人受辱事小,魏军的伤亡事大,因此司马懿厚着脸皮当了一回女人。相反,这次诸葛亮却急了,终日劳心劳力,累得不行。当得知诸葛亮每天食物“不过数升”后,司马懿欣喜若狂,因为这意味着诸葛亮活不长了。他只需再等待些时日,一切便可大功告成。果然,不久诸葛亮就去世了。蜀军不得不退却,司马懿兵不血刃,取得了胜利。

司马懿要忍的人很多,不仅忍耐诸葛亮,另一方面还要容忍着魏国同僚的忌妒。所以司马懿要适度退让,以免锋芒过露。就这样忍耐着,司马懿最终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自己主动的忍耐,这是心怀宽广的一个境界。屡受敌人的刺激,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屈辱所怒,不争强,不上当,最终渡过危机,这是心怀更宽广的境界。从这个角度上看,司马懿比诸葛亮还厉害,所以他比诸葛亮活得更久,成就了代魏建晋的伟业。

智慧点睛

自古成就一番伟业者,无不具有韧性。无外力逼迫的自发容忍,这是一种天生的美德;在外力的强烈刺激下仍坚守自己的初衷,这是一种令人敬佩的雅量。忍耐力越强,气量越大,烦恼和麻烦就越少,成绩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