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计篇第一(5)
司马懿这是很强的“本谋意识”,始终不忘自己的根本目的、基本策略。忘了本谋,这是我们每个人常犯的毛病,不仅仅是因为愤怒,任何的干扰都会令我们越来越远离本质的目的,而自己完全意识不到,追求枝节,而忘了本质。
所以佛经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谋和初心,是我们每天、每事,要对照检核的,要拒绝冲动,拒绝诱惑,排除干扰,坚持本谋,不忘初心。
示弱不是羞耻,争什么不要争气,特别是不要争一时之气
原文
卑而骄之。
华杉详解
假装谦卑,让对方骄傲,让对方轻视自己。轻视就不会防备,不防备就可以发动突然袭击。
典型战例是冒顿(mò dú)袭东胡。
秦末,匈奴冒顿单于初立。东胡强,派使者来说,你父亲头曼在时那匹千里马不错,给我行不?
冒顿问群臣,给不给?群臣都说东胡无礼,先君的千里马是我们的国宝,怎么无缘无故给他?
冒顿说,与邻为善,还爱惜一匹马么,给他!
过一阵子,东胡使者又来了,说你老婆那么多,送一个给我吧。
群臣皆怒,说东胡无道,竟然找我们单于要阏氏!发兵打他!
冒顿说,与邻为善,还舍不得一女子么,给他!
又过一阵子,东胡使者又来了,说你们有弃地千里,你们也没用,送给我吧。
冒顿又问群臣。大家看单于连老婆都可以送人,也不知道这回该说给还是不给。于是只能含含糊糊地说,给也行,不给也行。
冒顿大怒,说土地是国本,国本能给人吗?把说给的人全部斩首,发兵攻打东胡。东胡轻视冒顿,根本没有防备,冒顿就灭了东胡。并一口气西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指内蒙古河套地区),北侵燕、代,一举收复了秦朝时蒙恬侵夺的匈奴土地。后来围汉高祖刘邦于白登,之后议和约为兄弟的,就是这位冒顿单于。
刘邦死后,冒顿又开始打汉朝的主意。
刚死去阏氏的冒顿单于遣使者送来一封言辞极为不敬的国书给吕后,上面写道:“孤偾之君,……愿游中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他说我老婆死了,你老公没了,不如咱俩成亲如何?
吕后当然大怒,群臣激愤,樊哙说:“我愿意带着十万精兵,横扫匈奴。”
中郎将季布喝道:“樊哙可斩也!当初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还被困于平城,今哙如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这是当面欺君!”
吕后决策,还是继续和亲政策,不与冒顿作战。给冒顿回信说:“感谢单于还惦记着我们哪。不过我们这儿有什么可以招待单于您呢?想来只有雄关万山、兵马甲士可供一观吧。单于一定想来游玩,诗书雅颂都没啥意思,只有将士们陪您‘游猎’。我年老气衰,发齿脱落,但是要打猎,还是乐意跟大家一起娱乐娱乐!”
冒顿本是试探一下,看刘邦死了,汉朝是否有机会攻取,故意发书刺激一下,看吕后大局在握,也就作罢,赔礼修好。
疲劳战
原文
佚而劳之。
华杉详解
我们要以逸待劳。敌人如果也很“逸”,就骚扰他,折腾他,让他疲于奔命。
典型战例是春秋时吴楚之战。
吴伐楚,公子光问计于伍子胥。伍子胥说:“可以把军队分成三师。先以一师出击,他肯定尽众而出,我们则马上撤退。等他也撤退了,再换一师上去。他出来,我再撤退。就这样反复调动他,多方以误之,让他疲于奔命,然后我们三师尽出,一举克之。”
公子光依计而行,结果楚军统帅子重“一岁而七奔命”,一年给折腾了七回。吴军最终发动总攻,攻陷了楚国都城郢。
三国时期,曹操和袁绍相争,官渡之战前,田丰给袁绍献的也是此计,但袁绍没听。田丰的战略是:
操善用兵,不可轻举,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有四州之地,外结英豪,内修农战,然后拣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矣。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于一战,悔无及也。
毛泽东总结红军的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也是这个意思。
兵法都很简单,难的是判断。比如那敌军来,你怎么知道他是来骚扰的,还是来总攻的呢?实际上我们无法知道。所以,毛泽东说:“一上战场,兵法全忘了。”随时有紧急情况要你处理决策,哪顾得上兵法。
怎么办,就要胸中有全局,是你调动敌人,不是敌人调动你。
对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保护好自己,不轻易出战。如李牧防匈奴,坚壁清野,城门一关,任你如何挑衅,我没准备好,我就不出战。一年没准备好,就一年不战。十年没准备好,就十年不战。哪天准备好了,时机到了,就一战而定。
对敌人呢,就像李世民说的,观古今兵法,就一句话:“多方以误之。”想方设法引他失误。
大家读的都是同一本兵法,都会背,但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原因在于判断,你判断不了现在发生的是什么情况。是判断不了敌情吗?表面上是对敌情没判断,本质上是对自己没判断。你只要对自己判断清楚了,任他什么敌情,你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我们为什么会中“离间计”?
原文
亲而离之。
华杉详解
李筌注解说:“破其行约,间其君臣,而后改也。”就是破坏他的外交盟友,离间他的君臣关系。
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廉颇打了几次败仗,于是坚守不出。秦国派间谍到赵国散布流言,说廉颇容易对付,秦军怕的是赵括。赵王果然上当,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劝阻,由赵括替下廉颇,最终造成长平被坑四十万卒的悲剧。
赵王为什么会上这个当?是因为他对廉颇打败仗和之后不出战,已经非常不满,正找不到机会换他,秦国间谍的工作,实际上是帮了他的忙,还替他想好了替换人选。
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一年之久,断绝了外援和粮草通道。陈平献计说,项王的能臣,不过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几人,如能施离间计,除去这几人,项王就好对付了。
刘邦给了陈平四万斤黄金,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散布谣言说:“在项王的部下里,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却不能裂土称王。他们已经和汉王约定好了,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国土。”这些话传到霸王的耳朵里,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他甚至怀疑范增私通汉王,对他很不客气。
陈平为彻底除去范增,还演了一场戏。有一天,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好酒好肉好招待,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问道:“我是项王使者,不是亚父使者。”陈平说:“我们以为你是亚父使者呢!”即刻变脸,撤去上等酒席,随后把使者领至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陈平则拂袖而去。使者没想到会受此羞辱,大为气愤。
使者回到楚营后将情况告诉了项羽,项羽更加确信范增私通汉王了。这时,范增向项羽建议应该加紧攻城,但是项羽却一反常态,拒不听从。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说他暗通汉王的谣言,知道项羽中了离间计,便告老还乡。项羽毫不挽留,让他走了。
陈平那么挫劣的表演,项羽怎么也会中计?还是因为他本来就多疑。而间谍散布的流言大部分是事实。比如范增、钟离昧功劳最大,却不能封王。项羽本来就不舍得给人封赏,韩信说他给人封王封侯,大印刻好了,还抓在手上摩来挲去,不舍得给人,恨不得再收回去。他自己心里有鬼,谣言又正好挠到他痒处,不由得他不信。
范增有没有问题呢?也有问题。鸿门宴上,项羽没听他的,把刘邦放走了。他冲着项庄大骂:“竖子不足与之谋!”实际上,人人都知道他是骂项羽。范增什么智慧都有,就是没有和项羽相处的智慧,而这恰恰是他欲得志于天下最需要的基本素质。
他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人性的弱点:亲人间的恩恩怨怨。
恩怨恩怨,没有恩就没有怨,有多大恩,就有多大怨。我们和敌人的关系很简单,就是利益之争,打打谈谈。亲人之间的关系则比较复杂,成了爱恨情仇。再说和敌人是竞争关系,是社会的竞争机制。团队内部成员之间也有竞争关系,因为组织本身也是一个竞争和分配机制。离间计,就是外部竞争者,打破竞争的边界,参与到敌方的内部竞争中去,那就四两拨千斤了。
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要想不中离间计,还是靠领导者自己的人格和胸怀。
要保持紧张,不可懈怠
原文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