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国土防空军全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章 独立成军

新军种诞生

远东战役

战后不久的1946年2月,苏联成立了国土防空军司令部,设立国土防空军司令,直属于苏联武装力量炮兵司令,国土防空部队司令部奉命制定加强伏尔加河沿岸防空、乌拉尔和西伯利亚防空和在中亚建立对空防御的计划。随后,苏军将原先在1944年12月建立的4个防空方面军(西、西南、中央和外高加索)和3个防空集团军改编为3个防空区和2个防空集团军。1946年5月23日,中央防空区改编为西北防空区。

1946年4月,防空军歼击航空兵共有2个防空歼击航空兵集团军、3个防空歼击航空兵军、24个防空歼击航空兵师、83个防空歼击航空兵团,装备飞机5412架(苏制歼击机1706架、国外生产歼击机2961架,主要是P-39、P-40、P-63和“喷火”,72架A-20G夜间拦截机以及其他飞机673架)。1946年4月,防空歼击航空兵开始装备最初的喷气式歼击机雅克-15。由于战后部队的大规模缩减和整编,1946年10月防空军总兵力只有14.7万人。

1947年2月27日~3月10日,防空军高级将领会议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将安得列什科(В.И.Адриашенко)、格拉希莫夫(А.В.Герасимова)、古杜缅科(П.Е.Гудыменко)、马卡耶夫(С.И.Макеев)、佩斯特罗夫(С.А.Пестов),少将阿诺罗夫(Н.А.Аноров)、瓦西里科夫(Н.К.Васильков)和库尔雅诺夫(Н.Ф.Курьянов)。会议主要讨论了新形势下的全国大型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的防空问题,并以此制定了各类防空部队组建的原则。

1947年7月15日~8月1日,苏军在防空军司令纳戈尔诺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实兵演习。1949年6月,苏军进行了高炮团对抗单个与多个空中目标的实兵演习。

在国家防空的组织方面,各军种之间再次发生冲突:防空军建议增加防空军区的数量并建立类似于国土防空的国家对空防御;陆军建议恢复战前编制,按军区划分国土防空兵力;而空军则建议将防空军划归空军。

经过激烈的争论,斯大林最终拍板定案。1948年7月防空军成为独立军种,不再隶属武装力量炮兵司令。当时其主要任务是:积极进行国土防空特别是国土境内的重点地区、境内武装部队及海岸地区海军舰艇集结地和作战地区的防空工作。最高司令部设在莫斯科,担负非边境地区的防空。为此,苏军组建了12个防空区,取代了原先的4个防空区。在各边境军区和舰队组建了边境防空区,由各军区和舰队管理指挥。由于这一结构调整,防空歼击航空兵飞机数量减少到1909架。

1948年8月14日,莫斯科防空区在原先的西北防空区基础上重新建立,防空区下辖防空歼击航空兵第64集团军(辖防空歼击航空兵第56、78和第88军),探照灯第2和第3师,近卫高射炮兵第1师,高射炮兵第74、76、80和第96师,高射炮兵第1287、1306、1326、1329和第1383团,独立高射炮兵第33营,观测预警通信第3、6和第14团,指挥第98团等。而巴库防空集团军则下辖高射炮兵第1、19、43、49和第50师,探照灯第1旅等。

1949年4月,随着北约组织的成立,北约飞机在苏联领空的侦察飞行强度和范围增大,带来了更大的威胁。然而,苏军政府领导人发现经过改造的国土防空体系不能有效地对抗已能深入列宁格勒、明斯克和基辅的空中入侵者,于是开始对国土防空部队进行一系列的组织改造。为了从组织上消除对空防御分散的缺陷,苏联在各边境军区和舰队组建了边境防空区。边境防空区的组织和领导仍旧由各军区和舰队负责。但此举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军事领导层在边境防空区的基础上组建了“边境线空中防御”。同时,边境线空中防御改由空军总司令领导(空军第一副总司令兼任边境线空中防御部队司令),边境线空中防御区防空由军区司令直接负责改为由空军各集团军司令负责。但是遗留下来的对空防御分散的缺点实际上没有任何改善。北约飞机侵犯领空更加频繁,而且入侵纵深已经达到莫斯科郊区。

从整体上来看,防空军的实力不可谓不强。1950年防空军歼击航空兵有飞机5220架(3100架米格-15、500架拉-9/11、160架米格-9、65架雅克-23、150架拉-5/7、1000架雅克-3/9、105架P-63、40架P-40、110架P-39),此外还装备高炮16700门(1万门37毫米、3350门57毫米、1750门85毫米、1600门100毫米)。另外,莫斯科防空区开始计划尽快装备苏联第一代地空导弹C-25,导弹计划布置在莫斯科中心区100公里以外,当时导弹设计最大射高可以达到2万米。

不过,由空军领导的边境线空中防御是一个多余并且无益的结构。因此,1953年6月,隶属于空军总司令的边境线空中防御司令部被解散。边境线空中防御的一部分兵力转隶各军区和舰队,一部分转隶国土防空部队。同时,由国土防空部队司令对包括军区边境在内的整个国家防空负总责。而防空歼击航空兵的飞机数量变成了2958架。

在防空歼击机方面,苏联一开始追求的是火炮型重型截击机,按照拉沃契金的设想,未来的截击机应该有快速爬升能力(2分钟内爬高到1万米),最大升限可以到19000~20000米,以期在敌方轰炸机上方居高临下使用航空武器对其进行攻击。不过此时,国土防空军除了老旧的佩-3双发重型截击机外就只有米格-15了。虽然米格-15速度快、火力猛、爬升率高,但作战半径有限。况且此时对方的战略轰炸机都配备10挺以上12.7毫米机枪,要突破对方的密集防御火力并非易事;再者米格-15自身严重缺乏全天候作战能力,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和夜间环境中执行截击任务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苏军二战防空兵器掩护陆军特点总结

成为独立军种

50年代初的组织结构调整使得国土防空军所有兵力受到很大制约。因为边境地区的兵力和装备仍旧隶属于各军区和舰队,它们与防空军的相互协同很少。而这个缺陷很快就使国土防空军尝到了苦果。

1954年4月29日夜间,3架美国飞机从波罗的海方向穿越边界,飞到诺夫哥罗德、斯摩棱斯克等地,安然返回。之后的5月8日昼间(即“胜利日”5月9日前一天),再次发生野蛮入侵苏联边界的事件。当天,2架美国飞机从巴伦支海方向飞临坎达拉克沙,未遇防空部队任何反应后返航。

苏联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层对节日前这些令人气愤的事件没有视而不见。在紧急检查过程中,发现整个国家对空防御系统中有一些严重缺陷——主要是防空兵力太分散。

1954年5月27日,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发布关于外国飞机在苏联领土上空不受惩罚的飞行特别命令,宣布了国土防空的新组织。考虑到军用飞机的迅猛发展及其作战能力的显著提高以及北约飞机对苏联领空侵犯范围的不断扩大,该命令承认应将国土防空部队从一个独立兵种升格为独立军种——国土防空军。它包括所有基本防空兵力,并沿国界规定了责任界限。对于各军区,只留下陆军兵团的野战防空部队,给海军则留下舰载防空兵器。国土防空军中恢复了1944年组建的通用的军事机构——防空军团(军区、集团军)和兵团(军、师)。各军区歼击航空兵在作战上归新的国土防空军指挥。戈沃罗夫元帅被任命为国土防空军第一任总司令。

在发布上述命令的同时,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还通过了关于为国土防空军保障新技术装备的决议。这一决议非常及时,因为多年来防空装备的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当时军用飞机的发展。

1955年9月,戈沃罗夫指挥进行了莫斯科防空区的第一次演习。为了“突破”莫斯科的防空,“敌方”动用了1200架轰炸机(相当于B-47和B-52)和600架歼击机(相当于F-84),充分显示了防空区的强大战斗力。

新成立的国土防空军在1955年拥有37.1万人,装备歼击机4655架(35架雅克-25、2010架米格-17、1715架米格-15、10架拉-5/7、165架雅克-3/9、10架P-63)、高炮16280门(5750门37毫米、5850门57毫米、750门85毫米、3900门100毫米、30门130毫米)、防空导弹发射架1800部(都为C-25)。

此时,国土防空军执行任务时主要使用雷达侦察、报知和引导歼击航空兵在被掩护目标远、近地上空的活动,以及利用高射炮兵团和防空导弹集团。同时,防空军还制定了与敌方航空兵作斗争的各种方案,以分别应对敌航空兵密集突击、集群突击、单机突击、从不同方向实施的空袭和低空空袭等等。

国土防空军在探讨战术理论时,考虑到新式喷气式歼击机、防空导弹和新式雷达器材性能的急剧提高,制定了与军队防空和空军歼击航空兵协同抗击敌人来自一个或数个方向空袭的有效方法。又考虑到未来侵略者可能突然袭击,所以苏联特别重视国土防空军的战备,用以消灭敌方核武器运载飞机以及在和平时期与侵犯苏联领空的单机作斗争。

消灭敌方核武器运载飞机于空中成为了国土防空军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防空军应协调使用歼击航空兵、防空导弹、高射炮兵和雷达器材。国土防空军在战术训练中制定了敌方突然空袭时各兵种分队、部队和各种勤务的出动方案。歼击航空兵掌握了喷气式截击机的使用方法;防空导弹部队主要注意与歼击航空兵密切协同消灭单个目标和集群目标;雷达部队应学会在敌方施放无线电干扰的情况下保障歼击航空兵、防空导弹和高射炮兵的战斗行动。

进行地面维护的雅克-9歼击机

防空军装备的美国P-63A战斗机

此时苏军的防空理论将防空区域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即国境线以外,主要作战力量是国土防空歼击航空兵、防空军和舰队的高炮部队,主要任务是第一时间在国境线以外拦截对方机群,因而希望有较远航程的截击机;第二个层次是国境线附近,主要由防空区部队与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承担任务,以求尽可能在国境线附近消灭敌方机群;第三层次则是内陆地区,也由相应防空区承担,重点是保证内陆的重要目标不受敌方机群空袭威胁,不过一般不部署歼击航空兵。

根据当时的技术,白天防空部队重点在于防范敌军单机或者小机群的袭扰,尤其是高空,力求在敌机未接近目标上空时就予以歼灭。夜晚防范敌机袭扰主要依靠雷达和探照灯,主要由防空歼击航空兵负责歼灭敌机。

根据二战时的作战经验,防空部队大量装备了新型的由炮瞄雷达控制的57毫米、100毫米和130毫米高炮,采用2个高炮连同时集火射击1个空中目标的作战方式,两个高炮连都由ПУАЗО系列高炮指挥仪操作且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同时,1955年莫斯科防空区开始装备C-25防空导弹系统。而无线电技术部队也在1954年6月组建完毕。为了对部队进行作战指挥,防空区开始逐步使用自动化装备。“空气”(Воздух)-1歼击航空兵通报、指挥与引导系统是最早列装的此类装备。战役级指挥所开始装备“金刚石”(Алмаз)-2自动化设备综合系统。

装备的更新

在战后最初的十年,防空军主要装备了经过二战实战检验的新型高炮、喷气式歼击机(1947年开始装备),米格-15于1949年1月装备,以后则是米格-17П和17ПФ歼击机等,之后又装备了最初的截击机雅克-25和新型雷达。1956年装备200架米格-19П。

1955年5月,莫斯科防空系统开始装备C-25防空导弹系统,共有56套。在城市四周构成了两道环形防空体系,可以同时拦截高度在3000~25000米之间的20个目标。

1955~1956年,防空军开始装备用于探测低空目标的П-15“小路”米波值班雷达和П-12“叶尼塞河”米波警戒雷达。1957年11月,国土防空军开始装备C-75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之后,为了掩护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工业中心,1961年防空军部署了C-125低空防空导弹系统,歼击航空兵逐步换装米格-19和21歼击机,同时撤销了高射炮兵部队、探照灯部队和其他技术过时的部队。

在防空导弹之前,防空军主要装备了新的中大口径高炮,例如KC-30型130毫米高炮、KC-19型100毫米高炮、KC-12型85毫米高炮和C-60型57毫米高炮。

КС-30型(西方称M1955式)130毫米高炮,1954年开始生产,1957年12月停产,共生产738门。炮管长8.32米,全重29.5吨,高低射界-3°~88°,方向射界360°,射程27.5公里,射高21.9公里(有效射高13.72~17公里),弹重33.4千克,初速970米/秒,射速10~12发/分,编制10人。

КС-18型(西方称M1944式)85毫米高炮,1950年开始服役,全重7.2吨,高低射界-3°~85°,方向射界720°,射速13~17发/分,初速1030米/秒,射程21公里,射高9.4公里,编制8人。

КС-19型(西方称M1949式)100毫米高炮,1947~1957年生产,共10160门,1948年开始服役。全重9.46吨,炮管长6.07米,弹重15.6千克,高低射界-3°~85°,方向射界720°,射速14~15发/分,初速900米/秒,射程21公里,射高15公里,编制7人。配备СОН-4型炮瞄雷达和ПУА30-7射击指挥仪。

C-60型(西方称M1950式)57毫米高炮,1950年装备部队,在德国1943式55毫米高炮基础上改进,在防空军和空军高炮团中使用。炮管长4.11米,射程12公里(有效射程6公里),射高8.8公里(有效射高4~5公里),理论射速105~120发/分(有效射速70发/分),全重4.75吨,弹重2.8千克,初速1000米/秒,高低射界-2°~87°,方向射界360°,编制7人,1957年后被ЗСУ-57-2 自行高炮替代。

KM-52型152毫米高炮,1948年开始设计,初始设计指标为炮口初速1030米/秒,射速10发/分,弹重49千克,战斗全重45吨。

1951年,苏联部长会议下达第2966-1127号命令,要求在KC-30型130毫米高射炮基础上开始研制152毫米高射炮,任务交给第8设计局。1957年生产出16门,装备了巴库军区的2个高射炮连,1958年6月项目被终止。该炮口径152.4毫米,炮管长8.763米,射速12~17发/分,编组12人,行军战斗转换60分钟。

ЗЛУ-23-2(ЗУ-23-2)高炮,1961年替代ЗПУ-4高射机枪,装备空降部队和摩步团。

ЗСУ-57-2 自行高炮,1955~1960年生产,1955年开始装备,共857辆。该炮主要装备苏联陆军坦克师/摩步师属高炮团,以及国土防空军的“萨姆”-2地空导弹团。它的作战任务是为坦克师/摩步师提供机动防空掩护,以及为“萨姆”-2地空导弹团提供阵地掩护。

自行高炮全重28.1吨,全长8.46米,全宽3.27米,高度2.75米(安装帆布防风罩),炮身长4.368米,身管长4.11米,初速1000米/秒,最大射程12公里,有效斜距6500~7000米,最大射高8800米,有效射高4000~5000米,理论射速105~120发/分钟,战斗射速70发/分钟(由于57高炮需要手动装填弹夹,所以实际射速很低),弹重6.6千克,高低射界-5°~85°,方向射界360°。

1955年,毕科尔(В.Э.Пиккель)领导的第825特别设计局(后并入图拉仪表设计局)奉命进行了一项代号“黄玉”的预研项目,旨在研究全天候作战的自行高炮在苏联军队未来战场上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配备雷达指挥系统的小口径多管自行高炮对400米/秒以下的低空目标具有很高的毁伤率,小口径高射炮反应快,命中率高,能迅速对付低空、超低空飞机,在防低空作战中的重要特殊作用是地空导弹所不能替代的。此外,研究认为中大口径高炮(76或85毫米)在进行机动而仓促的野战防空时,其失效落弹容易对友邻部队造成巨大的附带伤害,要避开落弹区也给高炮阵地的部署造成困难。因此,苏军认为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高射炮各有所长,可搭配使用,中、高空远程防御依靠防空导弹,低空近程防御依靠高射炮和近程地空导弹。23~37毫米的小口径高射炮应该重新受到重视并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高射机枪只是短暂装备过防空军,之后只装备陆军和一部分海军。1949年在ПКП弗拉基米罗夫14.5毫米机枪的基础上研制的联装高射机枪ЗПУ开始装备部队,分成ЗПУ-1、ЗПУ-2、ЗПУ-4,即单管、双管和4联装。

ЗПУ-1为单管型,子弹重60~64克,初速976~1005米/秒,最大射程2公里,行军战斗转换时间12秒。

ЗПУ-2有370挺以上,全重1吨,枪管长1.346米,射速1100~1200发/分,初速900米/秒,最大射程2公里,编制6人。主要装备摩托化步兵团与坦克团的防空部队。

ЗПУ-4全重2.1吨,射速2400发/分(4管齐射),射程2公里,射高1.5公里。

ЗУ-2基本类似于ЗПУ-2,射速1100发/分,最大射程2公里。

至于截击机、雷达与导弹,后文将有详细介绍。

П-12警戒雷达

苏KC-30型130毫米高炮

苏KC-19型100毫米高炮

ЗУ-23型23毫米高炮

ЗСУ-57-2自行高炮

C-60型57毫米高炮

ЗПУ-2高射机枪

ЗПУ-4高射机枪

群英荟萃

为了加强国土防空军的建设,许多显赫人物加入了这个新的军种。下面一些就是其中代表。

1948年8月~1953年6月担任莫斯科防空地域(后为防空区)司令的是二战的第38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上将,之后他于1953年6月~1960年担任莫斯科军区司令,同年8月3日晋升大将,1955年3月11日晋升元帅,1960~1962年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战略火箭军总司令,1962年起任国防部总监兼国防部副部长,直到1983年12月才光荣卸任。

二战中的副总参谋长伊万诺夫上将,1950年以列宁格勒军区参谋长身份从总参军事学院毕业,1954年5月任中央防空区司令,1955年任国土防空军第1副司令,1956~1959年8月任巴库防空区司令,之后任副总参谋长,1961年5月5日晋升大将,1965年任总参军事学院院长。

而朝鲜战争苏军的第一王牌佩佩利耶夫(Е·Г·Пепеляев)上校(他在朝鲜战争中击落了25架敌机,1952年4月22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在战后1956~1958年进入空军学院进修,1958年担任防空军歼击航空兵第133团团长,1960年晋升为防空军歼击航空兵第7师师长。

又如二战中获得两次苏联英雄称号的波克雷舍夫(П·А·Покрышев)。他在二战中先后担任空军第8集团军歼击航空兵第154团大队长、空军第13集团军歼击航空兵第275师歼击航空兵第159团团长,至1943年8月共出动282架次,空战50次,击落敌机22架,另共同击落7架。1954年从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来到防空军,在列宁格勒地区防空军某部任职。

再如苏联二战第三位王牌飞行员古拉耶夫(Н·Д·Гулаев),战争期间击落敌机57架,战后1955年担任雅罗斯拉法尔的防空歼击航空兵第133师师长。

还 有 二 战 中 曾 经 担 任 过 近 卫 歼击航空兵第9团团长的拉夫里年科夫(В·Д·Лавриненков),共战斗出动488架次,空战134次,个人击落35架敌机,集体击落14架。战后担任空军航空兵师师长,1954年从总参军事学院毕业后到防空军任职,1971年晋升空军上将,1977年任乌克兰民防副司令兼参谋长。

朝鲜战争中歼击航空兵第64军的第三任军长斯柳萨列夫(С·В·Слюсарев)中将,于1938年5月~1939年3月支援我国抗战并在1939年2月22日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在二战中历任西南方面军空军副司令、近卫强击航空兵第2军军长等职务。1955年5月~1957年5月担任乌拉尔军区防空部队副司令,1957年6月任司令,1957年8月到空军学院任教。

济明(Г·В·Зимин),战争期间为歼击航空兵师师长,共战斗出动249架次,空战69次,个人击落18架敌机,集体击落20架。战后1948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1949~1951任巴库防空第42集团军司令,之后任驻匈牙利空军第59集团军司令等职,1956年4月~1960年任驻德集群空军第24集团军司令,1960年12月回国担任防空军第1副司令,1966年7月任朱可夫防空军事指挥学院院长,1973年11月5日晋升空军元帅。

这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联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波克雷什金(А·И·Покрышкин),他本人也于1961~1968年担任基辅的独立防空第8集团军司令,又于1968~1972年担任了防空军副司令。

当然还有一位也不容小觑,那就是二战中的歼击航空兵第3军军长空军中将萨维茨基(Е·Я·Савицкий)。他于1955年毕业于总参军事学院,同年8月8日晋升空军上将,任空军歼击航空兵司令。1961年5月6日晋升空军元帅,1966~1980年一直担任国土防空军副总司令。

1955年,国土防空军迎来了自己的新一任司令——比留佐夫元帅。上任之前,他是苏联中部集群司令。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事首长和深谋远虑的组织者,他对国土防空军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在任期内建立了一系列防空军事学校,其中就包括了位于加里宁州加里宁(特维尔)的防空军事学院(1956年11月4日建立,1974年夏天更名为朱可夫防空指挥学院,如今的名字为俄罗斯朱可夫空天防御军事学院)。

1957年,在比留佐夫元帅的亲自督促下,国土防空军在其第2科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将各兵种分散的科研部门联合成为一个统一的军种综合性科学研究所——国防部第2科学研究所,最初的目的是研究防空军编制体制的相关问题。之后,该研究所更名为国防部第2中央科学研究所,它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苏联红军火炮射击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35年9月1日根据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第80号命令组建而成。

从1960年开始,研究所的业务方向发生了变化,改为重点研究防空与空天防御理论。此外,研究所还将许多久负盛名的研究机构并入旗下,比如高射炮兵科学研究所(位于叶夫巴托利亚市)、防空军歼击航空兵第9科学研究中心(位于库尔斯克)等。

1959年,研究所完成了一项关于国家的防空体系如何建设的大型科研工作。该研究报告通过了防空军军事委员会的审核。随后,军事委员会作出决议,要求该部门以此报告为基础,制订《1965年前苏联防空军未来发展规划》。

二战结束以后,防空歼击航空兵部队也再次重组,部分部队被撤消番号。另一方面,随着形势的变化,防空军又从空军和海军调入了一些部队。根据统计,1955年,整个苏联军队共有140个航空兵师,其中有30个轰炸航空兵师、45个歼击航空兵师、19个强击航空兵师、8个运输航空兵师、20个海军航空兵师\18个防空歼击航空兵师。

莫斯卡连科元帅

1950年的佩佩利耶夫

伊万诺夫大将

波克雷舍夫

古拉耶夫

斯柳萨列夫

济明空军元帅

维修雅克-15歼击机的РД-10发动机

战后3位3次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的聚会,左为波克雷什金

萨维茨基

1941年的比留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