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踪的绝色女谍们
无独有偶,在遥远东方的中国,史诗、神话、传说中同样充斥着关于秘密战的故事。而这些秘密战故事的主角,无疑是那些“无拳无勇”,却能“以声色为戈矛 ”的绝色女谍们!
中国古代,在“男尊女卑”思想的桎梏下,鲜有愿意在普通女子身上多费笔墨的史学家;在“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道德评价下,更难将女人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置于公正的品评之中。而少康中兴,女艾功不可没;商汤立国,妺喜分羹有份。这两位绝色女谍女艾、妺喜却是少康、商汤功成名就不可或缺的人。
可悲的是,他们功成名就后,她们却不知所踪。
一 女艾:中国第一 个女间谍
女艾生活的年代正值夏朝的多事之秋。其时,女艾是夏王少康帐下一位征战沙场的女将军。而少康此刻正为早日复国殚精竭虑。
“少康复国”源于“太康失国”或“后羿代夏”。
太康失国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当时,大禹因治水有功,舜便将王位禅让给了大禹。大禹晚年本来按照禅让制要传位给皋陶。史载皋陶是颛顼(五帝之一)的第七个儿子,以正直著称,曾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他“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后被奉为中国司法始祖。可惜皋陶早亡,大禹就决定传位于皋陶的儿子伯益。伯益曾跟随大禹治水,功劳卓著。相传他懂得飞禽的语言,被尊为“百虫将军”。伯益还善于畜牧和狩猎,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屋舍,被汉族民间尊称为“土地爷”。
然而,大禹的禅让计划最终没能实现。他的儿子启打破了王位“贤者居之”的传统,提出“父传子、家天下”的口号,直接继承了大禹的位子,建立了夏朝。
然而,关于启和伯益的王位之争却有很多说法。例如,《史记》记载,禹死后本应由伯益继位,但四方诸侯比较中意禹之子启,于是伯益让位予启后隐居到箕山南麓。史料称:“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但《汲冢书》(《竹书纪年》)上却说,禹死后由其子启继位,而伯益与启发生争执,伯益失败被杀,被族人葬于天台山上。
无论如何,启最后坐拥江山。但承位日久,启也难免骄奢淫逸。到了晚年,更是彻底抛弃了禹的节俭传统,“淫溢康乐,湛浊于酒、渝食于野”,他生活腐化,沉迷歌舞,不修政事,还迷上了外出打猎。
启在位16年。晚年的时候,5个儿子为争权位打得不亦乐乎,爆发了“武观之乱”。启死后,长子太康继位,将都城由阳翟(今河南省禹州) 迁往斟寻(今洛阳偃师二里头) 。
▌贺友直连环画中的《后羿射日》
太康(公元前2060年-公元前1975年)在执政之初还勤于政事,但迁都以后就像变了个人。他忘记了祖父大禹的训诫,也开始奢靡享乐,而且变本加厉,比自己的老子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难怪,有其父必有其子,太康自幼受父亲“享乐主义”的影响,耽于酒肉美色,只顾饮酒田猎,对政事不闻不问。正直的大臣们向他进谏,劝他以百姓为重,勤于国事,可太康置若罔闻。看到君主这个样子,再加上之前他们兄弟为了夺权造成的内乱,众臣对太康很是失望,民心渐失,这也给了一个觊觎其权位的人以可乘之机,他就是后羿。
也许人们对后羿的认识仅限于那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后羿射日。可我们说的这个后羿,虽然也善射,但对射太阳确实不在行。后羿又称“夷羿”,生于今山东济宁,是东夷有穷氏部落的首领(酋长)。有穷氏古称东夷,是夏朝时期位于山东半岛的一个善射的部落。后羿对太康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取而代之。
机会果然来了。这次太康带着一些家属和亲信跑到洛水北岸去打猎,而且一去三个多月未归,弄得百事废弛,民怨沸腾。后羿得知,认为袭击夏王朝的时机已到,随即带兵攻破夏都斟寻。
过了一些日子,满载猎物的太康兴高采烈地踏上归程。刚走到洛水岸边,就见对岸部有重兵,派人探问后才知国都易主。太康急忙逃跑,在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西)筑了一座土城住下来。他的5个弟弟感伤哥哥被流放,便做《五子之歌》以示哀念(出自《尚书》、《夏书》)。27年后,太康病死。他名义上在位29年,其实只有两年。范晔在《后汉书》中也记述了这件事:“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这段历史被称为“太康失国”。
后羿占领夏都、废黜太康之后,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王。仲康名义上在位30年,实际上仍由后羿专政,他只不过是一个傀儡。这便是“后羿代夏”。
寒浞杀羿
后羿夺取大夏政权后,自恃强悍,荒淫自纵,“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也和启、太康一样,沉迷于打猎。他远离武罗等贤臣名将,亲近奸佞小人寒浞。也正是这个人,结束了后羿的生命。
寒浞的祖先是黄帝的车正哀,因哀有功,黄帝将他封于寒(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属地称为寒国(也称“伯明国”),其族人后来便以寒为姓。寒浞出生在仲康七年(公元前2041年),自幼娇生惯养,胡作非为。他仗着体壮力大,十几岁就搅得四邻不安,受到族人遣责。寒浞的父母为此斥责他,他竟把父母捆起来,依旧为非做歹。族长大怒,将13岁的寒浞驱逐出去。
寒浞被逐后决定投奔刚刚占领夏都的后羿。途中,寒浞遇到一位奇人,便拜为师父,学了一身高超的武艺。寒浞恐师父再收别人为徒,竟用毒药毒死师父全家,搜刮了师父的财物后,一把火烧光师父家的房子。公元前2028年秋天,寒浞辗转来到斟寻。他收敛恶行,博取了后羿的信任。因为身体健壮,寒浞先在军中当小头目,多次参加对诸侯的作战,不到一年就成了大将军,后又因平叛有功被后羿提拔为军队的左司马(副总管)。寒浞善于溜须拍马,又认后羿为义父,得以多次升迁,逐渐成了主政大臣。
堕落的后羿玩物丧志,而寒浞为虎作伥,不断变着花样满足后羿的享乐欲望。看到后羿无暇顾及朝事,寒浞便结党营私,不断壮大势力。后羿身边的大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等人看出了寒浞觊觎王位的狼子野心,便向后羿阐明利害,建议后羿将寒浞治罪,后羿却置之不理。公元前2025年,后羿不顾群臣反对,拜寒浞为相,从此寒浞开始总揽朝政。
公元前2024年,58岁的后羿纳18岁的少女纯狐为妃。纯狐才貌双全,是后羿外出巡游时在野外遇见的。纯狐对后羿强行将其招入宫中为妃很不满,她表面上对后羿百依百顺,暗地里勾引寒浞,二人一拍即合,密谋杀死后羿,夺取王位。
在二人设计下,后羿的亲信大臣武罗等人在3年内陆续被害死,寒浞再无任何顾忌。公元前2022年,酒醉的后羿将正在亲热的寒浞与纯狐捉奸在床。寒浞趁机杀死后羿,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
寒浞即位后便大肆屠杀有穷氏族人,还吩咐手下将后羿的尸体剁成肉泥,加入毒药做成肉饼,送给后羿的族人吃,吃下的立即被毒死,不吃的被乱刀砍死。《左传·襄公四年》对此有详细记载:“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
▌寒浞墓
寒浞称王后心里并不安稳,因为夏王还在,他只有灭掉夏氏才能心安。
此时夏王也已易主。仲康被后羿立为傀儡后,难有作为,不到20岁便郁郁而终,其幼子相继位。相胸有大志,他试图恢复祖宗雄风,便逃出宫廷投靠同姓的斟灌氏和斟寻氏。在他们的支持下,以帝丘(今河南濮阳一带)为根据地,征伐淮夷及风夷、黄夷,积极向东夷扩展势力。寒浞担心的成为现实,他出兵与相进行了数次战斗,双方互有胜负。
公元前2002年,寒浞先是派两个儿子浇和殪灭掉了斟灌氏和斟寻氏,除去了相的左膀右臂。紧接着兵分三路攻破夏都帝丘。夏王相虽然率城中军民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宫室内外血流成河,包括相在内的都城百姓及夏王的族人都被杀死。自此,夏朝的统治区域全部控制在寒浞手里。
少康中兴
胜利的寒浞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了,可他万难想到,夏王的子孙并没有被他斩尽杀绝,若干年后,相的儿子少康成了他的掘墓人。
原来,在韩浞攻破夏都时,相的妃子后缗已身怀六甲,她强忍失去丈夫的悲痛,不顾作为王后的尊严,从城墙下面的水沟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今山东济宁市南)部落,于公元前2001年生下了儿子少康(又叫“杜康”)。
少康在外祖父家长大,从小就聪明异常,初懂人事后,母亲就告诉他祖上失国的惨痛经过,叮嘱他日后报仇雪耻,复兴大夏。少康将母亲的话铭记于心,发誓夺回天下。他先在外祖父手下担任牧正,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作战本领,还要时刻堤防寒浞来杀害他。但还是不慎暴露了身份,得知消息的寒浞吃惊非小,立刻派儿子寒浇追杀少康。
寒浇是寒浞的长子,生得豹头、狼眼、虎背、熊腰。且“多力,能陆荡舟”。寒浞还有一个儿子叫寒豷,也体壮如牛。他们是寒浞原配夫人姜蠡所生,都天生神力,勇猛善战,既有母亲勇武强健的血统,又有父亲机智狡猾的智慧,两人十几岁时就开始领兵厮杀。后来因战功赫赫被寒浞双双封赏:寒浇获封过王,镇守过邑(今山东莱州市西北);寒豷获封弋王,镇守弋邑(今河南太康与杞县之间)。
被寒浇追杀的少康逃到有虞氏(今河南虞城县西南)做了庖正(掌管饮食之官)。有虞君主虞思见少康年轻有为,就将两个女儿嫁给他,赏他良田十顷,士兵五百名 (出自《左传·哀公元年》),安置在今河南夏邑县,少康总算有了落脚之地。他鞠躬尽瘁,时时俯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并向子民宣传祖先大禹的功德,争取民众支持。
此时的少康将复国大计提上日程。他开始招兵买马,组建自己的军队;还四处招揽贤才,各方势力齐来归顺。他还与逃亡有鬲氏的夏臣伯靡建立联系,收抚斟灌氏、斟寻氏被伐灭时逃散的族人,壮大了声威和武装力量,一支“复国”大军逐渐组建起来。
然而,少康深知,现在的力量还不足与寒浞抗衡。为了知己知彼,少康打起了秘密战,派出了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间谍,而且是个女人,她就是女艾。
女艾(或称“女歧”)的生卒年月不详。她应该是少康手下的一名女将领(一说为仆人),因为夏商时期女性可以领兵作战。女艾不仅对少康忠贞不二,而且智勇双全。少康交给女艾的任务就是获取寒浇的军事情报,包括兵力及具体部署,以争取主动,打寒浇一个措手不及。
接受少康的卧底任务后,女艾乔装打扮,来到寒浇的封地过邑。她用尽办法打探消息,源源不断地向少康提供有价值的情报。女艾的故事出自《左传·哀公元年》,仅仅五个字 :“使女艾谍浇”。
另有一种说法,说是女艾曾经装扮成一个仆人,借着缝补衣服的机会,与寒浇同住一个房间,窃取了寒浇更多的机密。并作为少康的内应,使得少康成功杀死寒浇。这种说法出自屈原的《楚辞·天问》,原句是这样的:“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其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浇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其中的一句“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便是对女艾做间谍时的情景描写。也就是说,女歧就是女艾。少康根据女艾的情报,用行刺或袭击的方法除掉了浇,或者很可能就是女艾夜间行刺了浇。但这种说法很难得到佐证。
而对于中国第一个使用间谍的少康的记载,也体现在清朝人朱逢甲的《间书》中:“用间始于夏之少康 ,使女艾间浇 。”
不管怎样,少康的复国斗争,除正常的军事手段外,诡诈的秘密战术也可圈可点,女艾的功绩更是不可抹杀。
公元前1965年,根据女艾的情报,少康认为全面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复国大军攻占了寒浇的封地过邑,杀死寒浇;公元前1963年,少康命长子杼领兵攻打弋邑,寒豷的军队也被击败,寒豷还被剁成肉酱。《左传·襄公四年》描述此事并评论道:“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
公元前1962年,少康率大军一鼓作气,乘胜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收复中原大部分地区,剩下的便是寒浞的都城斟寻了。此时寒浞年近八十,早已无力征战,躲在深宫里不敢应战。而其部下见夏军势如破竹,感到大势已去,便落井下石,突然反叛,杀进宫中捉住寒浞。寒浞自杀不成,被凌迟处死。少康恢复了中断四十余年的大夏,建都纶邑(今商丘夏邑县),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的复国故事,史书着墨很多,而对于女艾的功绩,却绝口不提。即使是那可怜的五个字,也只是为了显示少康的战略远见而已。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如果没有女艾(甚至少康之子季杼)深入虎穴,打入敌人内部,历经千辛万苦搜集情报,少康很难了解敌人的真实情况,更妄谈一战而胜。而女艾,这个美女间谍,在少康复国之后便销声匿迹了,想必少康也很难再想起她。
二 妹喜:妖姬?间谍?
“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妆霓彩衣,袅娜飞兮。晶莹雨露,人之怜兮。”
在有施氏,大凡有外人打听妺喜的相貌,族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吟诵这首诗,吟罢不免还要附上一句,光听诗歌还不行,要想知道妺喜是何等美貌,必须亲眼见见她本人。
委身夏桀
时间来到公元前1785年。此时的妺喜正涕泪横流。在得知夏桀率领军队打过来的时候,妺喜便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
有施氏为夏朝方国(部落)之一,本就臣属于夏朝,日子过得还算太平。可最近不知为什么,夏桀突然打上门来。
其实,夏桀的“造访”无非是想满足他那两种无休无止的欲望:财富与美色。
桀,生卒年不详。姒姓,夏后氏,名癸或履癸,因为他生前凶猛残暴,后人(一说商汤)便称他为“桀”或“夏桀”。他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公元前1818-公元前1766或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也是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美于色,薄于德,乱孽无道”(出自刘向《列女传》)。
夏桀本来文武双全,他身强力壮,赤手就能把铁钩拉直,但随着坐太平江山的日子久了,享乐之心渐重,逐渐变得荒淫暴虐。这次他前来攻打有施氏,不知是因为早有此意抑或一时心血来潮。有施氏只是一个蕞尔小国,自然难与气势汹汹的夏桀军队抗衡,没过几招便俯首求和。可夏桀蛮不讲理,竟然坚决不准有施氏投降,即使有施氏献出大量的牛羊马匹及无数财宝他仍不罢休。无奈之下,深知夏桀好色成性的有施国王献出了本部落最美的女孩(一说是国王的妹妹或女儿)——妺喜。
▌夏桀把人当马骑
妺喜的眼泪最终没能制止厄运的发生。她知道,为了全族人的性命与和平,她已经没有了其他选择。当她出现在夏桀面前时,夏桀的眼睛顿时直了,甚至在部下的提醒下才缓过神来。作为一国之君,夏桀可谓阅人无数,看到的美女更是不胜枚举,但与眼前这个小美人比起来,顿时黯然失色。夏桀急令收兵,同车载着妺喜返回都城。
自此,有了妺喜的日夜相伴,夏桀把一切都抛在脑后。他封妺喜为王妃,视其为尤物,“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无有休时。置妺喜于膝上,听用其言”(出自《列女传·夏桀妺喜传》)。
见夏桀这么宠爱自己,妺喜暗暗擦干流淌在心底里的眼泪。她变得千娇百媚,尽展风韵柔情,把夏桀迷得神魂颠倒。为了使妺喜高兴,夏桀不惜重金,“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出自《竹书纪年》),以此作为离宫,终日和妺喜一起饮宴淫乐,更加不理政事。
不仅如此。妺喜对夏桀说,自己有一些癖好,希望能够得到满足。夏桀笑眯眯地看着妺喜,等待妺喜提出的要求。妺喜说,我从小是被当做男孩子养大的,所以至今仍然喜欢穿男人的衣服,戴男人的帽子。夏桀一听,说这个简单,你喜欢什么样的衣服,只管叫人去做。妺喜接着说,我还喜欢听撕裂绢帛的声音,这种声音美妙无比,听到它就感到浑身舒畅。对于妺喜的这个爱好,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有确切记载:“妺喜好闻裂缯之声而笑,桀为发缯裂之,以顺适其意。“缯,是古代对丝织物的总称,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丝织品是很贵重的。夏桀却不管这些,他一听到妺喜有这个嗜好,急忙命人把宫中织造的精美绢子在妺喜面前一匹匹摊开,然后一一撕开,妺喜听着手舞足蹈,夏桀更是喜不自胜,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他们是暴殄天物。
妺喜的这两个爱好虽然荒唐些,但还算说得过去,可最后一个爱好就有点骇人听闻了,而且令很多人丢了性命。这个爱好就是看着一大帮人在酒池里饮酒。按说这也不算什么,可这个酒池太出格了,它的规模大到可以在里面划大船。史籍记载,夏桀下令建造这个大酒池时,朝中一位敢于仗义执言的忠谏臣子关龙逢曾出面劝阻,可夏桀怎能听得进去,结果关龙逢被处死,酒池顺利建造完成。《列女传》上说:“酒池可以运舟,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其头而饮之于酒池,醉而溺死者,末(妺)喜笑之,以为乐。”也就是说,这个大酒池可以容纳三千人在一起喝酒,以至于很多人喝醉了便掉进酒池里淹死。见此情景,夏桀和妺喜不但没有任何不适感,反而觉得特好玩,不住地哈哈大笑。
间谍伊尹
夏桀终日在宫中享乐而不理朝政,引起了大臣的不满。他们担心这样下去,大夏的江山难保。况且,夏桀对他的子民也非常残暴。《史记·夏本纪》载:“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百姓在他的统治下苦不堪言。在商汤伐夏时的《汤誓》中,就有对夏桀罪状的揭露,比如:“率遏众力”(耗尽众人的力量)、“率割夏邑”等等。
就在这时,很多贤良的大臣纷纷劝夏桀收敛恶行,以国事为重。
夏桀三十七年(公元前1781年),东方商部落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夏桀。伊尹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夏桀,希望他能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忠言逆耳,夏桀必定不会听从,伊尹只得离去。令夏桀想不到的是,伊尹离开后,夏桀也去日无多了。
关于伊尹(一说名挚)的身世和籍贯,有很多说法,其中难免笼罩着神秘色彩。《吕氏春秋》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莘国(约公元前21世纪,夏启封支子于莘(今合阳),称“有莘国”,简称“莘国”,上属雍州)一位叫先氏的女子外出采桑,在一棵大桑树洞里捡拾到一个男婴,就抱回去献给了国君,国君为这个婴儿赐名伊尹,小名阿衡,并交给他的厨师抚养。
其实,伊尹本是有莘家族的奴隶。他的父亲是一位厨师。自小就聪明好学,因近庖厨,还精通烹饪。据说他钻研出五味调和与火候理论,以至于被后人奉为中国“厨圣”、“烹调之圣”。伊尹还是中医药学始祖。相传他看到生病的人吃中草药的叶、稞、根时难以下咽,便用陶器把草药煎成汤液(出自《甲乙经·序》)。
伊尹善于类比,他从烹饪之术中悟出治国之道。孟子在说到这件事时曾赞叹道:“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尹之心志、昭然,终始以天下为己任。”因为伊尹有才学,不少奴隶主贵族还聘请他担当子女的家庭教师(出自《墨子·尚贤》)。
伊尹因为博学,最后成为闻名遐迩的人物,他的才气打动了一个人——商汤。
汤(?-约前1588年),也称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商部族首领主癸之子。史载,商族从始祖契到汤,曾先后迁居8次,至汤将商邑扩建为亳,称为亳邑(今河南偃师商城)。
商汤是一个有作为的首领,他不想只做一个池中之物,觊觎着夏的天下。贤主思良臣,要想成就大事,必须有得力之人辅佐。而伊尹正是商汤需要的大才。
生来就富有传奇色彩的伊尹与商汤的交往经历也很独特。求贤若渴的商汤为了得到伊尹,带着玉、帛、马、皮等礼物前往有莘国去聘请他。但有莘君告诉商汤,要想得到伊尹,必须与自己的女儿成亲。无奈之下,商汤与有莘氏结亲,而伊尹便作为陪嫁,成为汤的“小臣”。如今,在河南省嵩县空桑涧西南有个小山丘,据说就是商汤聘请伊尹的“三聘台”。
▌伊尹画像
商汤为了将伊尹收在门下费尽心思,而他求贤若渴的情形也被史书生动地记载下来。《墨子·贵义喻》中说,为商汤驾车的彭氏之子得知商汤是去见奴隶出身的伊尹,不以为然地说:“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意思是,您要见他就下令召见好了,这对于伊尹来说就算天大的恩赐了。而商汤的回答是:“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意思是,伊尹对于我来说就是良药,你不想让我见他,这是不想让我好啊!于是把这个车夫赶下去,自己驾车前往。试想,有了这样的明主,伊尹怎能不殚精竭虑地辅佐?
▌商汤画像
伊尹与商汤经常在一起讨论治国之术。为了把这些道理讲得更透彻,伊尹还经常用所擅长的烹饪来打比方。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因商汤喜欢美食,伊尹经常借机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在用人上,他以做靓汤为例,告诉商汤:只有任人唯贤、大行仁道才能得天下,而得天下者方可尽享美味佳肴。此外,他还用“割烹”作喻向商汤陈说,要他“伐夏救民”。
商汤任命伊尹为阿衡(宰相),在两人及其他贤臣共同经营下,商汤开始壮大力量。为试探夏桀的实力,伊尹建议商汤停止向夏进贡,结果夏桀征调了九夷之兵伐商。伊尹见此情形,就对商汤说,夏桀还能调动兵力,伐夏时机不成熟。
于是,伊尹和商汤再次就夏桀的统治弱点进行研判。除了剖析夏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外,他们认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民心向背。基于这一点,为更了解夏桀的真实情况,伊尹做起了间谍。
伊尹做间谍的事是孙武透露的,他在《孙子兵法 用间》中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其中的伊挚就指伊尹。这句话的意思是,商的兴起有伊尹在夏朝做间谍的功劳。
现代考古研究成果证实,商代早期都城是河南偃师商城,与夏王朝晚期都邑——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相距6公里。如此近的距离,为伊尹做特工提供了便利。伊尹频繁往来于两地之间,潜入夏朝内部(“间夏”)。有史料称,商汤曾先后5次派伊尹以丞相身份出使等方法搞情报。这期间,伊尹把夏桀的种种恶行打探得一清二楚,包括夏桀沉溺酒色、滥施酷刑、诛杀忠臣、修筑瑶台、宠爱妺喜、打造酒池肉林等情况,最后得出结论:“上下相疾,民心积怨”。夏桀的暴虐已经引起百姓强烈不满,他们对夏桀恨之入骨,用恶毒的语言诅咒他,情愿和他同归于尽(出自《书·汤誓》)。
此外,商汤也频繁活动,还一度被夏扣押。伊尹等人费尽周折,又给夏桀送去大批珍宝,才将商汤救出。
此时,伊尹又打探到一个消息:妺喜失宠。这令伊尹心里一动。他再次潜入夏都。如果说,此前伊尹赴夏只是为了侦察政事民情,以制定灭夏计划,而这一次就是做亡夏前的最后准备,他想让这位昔日的宠妃充当自己的间谍,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计划居然成功了。
妺喜之谜
伊尹利用妺喜做卧底的事儿有史可查,但妺喜究竟是什么时候做的间谍却是问题所在。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
第一个答案:妺喜是在失宠后为了报复夏桀才被伊尹发展成内线的。
据《竹书纪年》记载:桀“命扁伐岷,岷送女于桀,二人曰琬、曰琰。后爱二人,女无子焉,其名于苕华之玉。苕是琬,华是琰,而弃其元妃于洛,曰末(妺)喜,于倾宫饰瑶台居之。末喜氏以与伊尹交,遂以间夏”。屈原的《天问》、《吕氏春秋·慎大览》中都有相应记载。
有一日,贪得无厌的夏桀又去攻打岷山氏,国小力弱的岷山国君无奈,只得效法有施氏,献出两个美女给夏桀,一个叫“琬”,一个叫“琰”(“琬”和“琰”都是美玉的意思)。夏桀焉能放过美女,他照单全收,将二女带入后宫,宠幸有加。有了新欢,旧爱自然被晾在一边。备受冷落的妺喜被夏桀安置在洛水一带,再无往日的欢笑。妹喜饱尝寂寞,不免心生怨怼,对此时造访的伊尹自然不会拒绝。伊尹与妺喜秘密来往,夏朝的核心机密也就不时出现在商汤面前。天长日久,伊尹感到亡夏的时机已经成熟,便与妺喜商定里应外合,配合大军一举灭掉夏桀。
第二个答案:妺喜在被献给夏桀的时候就已经是间谍。
《国语·晋语一》中这样写道:“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妺喜女焉;妺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而《说文》解释说:“比,密也”,“密谋”的意思,也就是说妺喜是和伊尹一起密谋将夏朝灭掉的。这表明,在有施被讨伐的时候,有施国王忍痛将妺喜送给夏桀以息事宁人,使夏桀收兵,同时为了复仇,赋予妺喜一个艰巨的使命,那就是在夏桀身边做贴身卧底,搞机密情报,将来择机里应外合置夏桀于死地。
正是因为这个角色使妺喜备受煎熬——二八少女,离乡背井,葬送了大好的青春年华,还要强颜作笑,日日忍受夏桀的蹂躏;纵然夏桀对妺喜恩宠有加,但谁又能懂得妺喜内心的酸楚呢?也许正是这种久藏于心底的仇恨,使得妺喜突生报复之心。于是,居瑶台,住琼室,听裂缯之声,嬉戏于酒池肉林,一切变得心安理得起来。同时,妺喜不忘肩负的使命,依仗夏桀的恩宠与信任,她轻而易举地获取了机密,包括夏都守防图。
一切都顺理成章地有了结局。商汤的反击开始了。他指挥大军先攻灭夏桀的党羽豕韦、顾国,击败昆吾国,然后直逼夏朝重镇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说山西运城西),展开了鸣条大决战。战争结束,夏桀带着五百残兵败将逃到南巢(今安徽寿县东南),被商汤活捉。商汤没有杀他,而是将夏桀放逐在此地的亭山,失去自由的夏桀长叹道:“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语出《史记·夏本纪》,商汤曾被夏桀捉住,伊尹送珍宝给夏桀,夏桀放了商汤)。最后,夏桀郁郁而终。
现在看来,夏桀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但从谋略上讲,伊尹“用间”的做法无疑加速了夏桀的败亡。《吕氏春秋》也充分肯定了伊尹“用间”的作用,《孙子·用间》为此总结道:“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伊尹因此成为中国最早使用间谍的成功者之一,对后世的影响不言而喻。
商汤和伊尹都如愿以偿了,而妺喜有没有被商汤记上一功呢?这已无可考。可不知何时,妺喜被人演绎成红颜祸水,成了惑乱君王的坏女人,还与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绝色女谍”,这对她是否公平,每个人都会做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