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波兰战役
吞并苏台德的消息传回德国,并没有引起德国民众热情的响应,大家已经没有了对莱茵河和奥地利合并的那种激情。在德国军民看来,“解放”苏台德是一回事,可捷克民众并没有用鲜花来欢迎德军进驻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希特勒的对外扩大生存空间政策不可能次次顺利、兵不血刃,战争早晚都会到来。
尽管如此,铁了心要开战的希特勒还是继续他的对外扩大生存空间政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国确实是“战果辉煌”——1939年3月初,德国和意大利全力支持的西班牙内战以弗朗哥的胜利告终。除了吞并捷克外,德军还开进了立陶宛西部,吞并了立陶宛在1919年“窃取”的德国城市——梅梅尔,这次行动同样没有遇到立陶宛的抵抗。和大部分梅梅尔市民一样,时年16岁的维尔纳·沃尔夫对德军的“解放”欣喜若狂,很快加入了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
已经取得连续胜利的希特勒又把目光盯上了波兰的但泽(现名:格但斯克)。1919年,英国和法国借《凡尔赛和约》之机“窃取”了但泽,并交由波兰统治。波兰再次独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在独立后野心勃勃地四处扩张,在打败了苏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入侵”后,又于1919年到1923年吞并了德国和奥地利的不少泛德意志族人聚集区。
对德意志族人和但泽要回归祖国怀抱,德国民众自然是兴高采烈,可不免也多了一份担心,那就是波兰人会不会像捷克人和立陶宛人那样轻易地把一战胜利果实吐出来呢。也许这次要通过血与火才能实现这些领土的“回归”了。波兰拥有一支规模排名欧洲第5的强大陆军,和纳粹德国一样,波兰独裁军政府的统治手段也十分强硬。
对波兰战争的疑虑不仅存在于普通民众的心里,就连迪特里希接到开赴波兰边界的命令时,也不相信元首敢下开战的决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迪特里希在安那贝格和波兰人交过手,他十分清楚波兰人的顽强。根据上级的命令,迪特里希的 “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奉命归陆军第13军节制。迪特里希明白,波兰战役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是展现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特别是他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存在价值的关键之战。不过,国防军将领对迪特里希仍有很大的偏见,他们可以接受“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在阅兵仪式上排着整齐的队列和国防军一起踏过主席台前,却没法容忍他们像德国陆军精锐步兵团似的投入战斗,更对和迪特里希的部队并肩战斗感到耻辱。很多成见颇深的陆军将领更是视迪特里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士而已(就像讽刺阿道夫·希特勒是波希米亚下士),并没有把他看成是一名正牌将军。
讽刺和偏见的背后,那就是迪特里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少数指挥过坦克的德国军官,同时他也和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坦克战专家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充分认识到古德里安倡导的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的正确理念。自1935年以来,迪特里希就敏锐地意识到坦克在现代战争中的价值,因而极力呼吁希望得到坦克装备。遗憾的是,迪特里希连实现部队摩托化能力的卡车数量都不够,坦克就更别说了。
虽然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中也有不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但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人着实不多。虽然如此,迪特里希还是积极提拔手下的年轻军官,比如泰迪·威施、马丁·科赫尔洛泽,阿尔伯特·弗赖、阿图尔·克林根迈尔、马克斯·汉森以及他的兄弟克里斯蒂安·汉森(一名出色的工兵军官),胡戈·克拉斯、威廉·蒙克、格尔德·布雷默,马丁·格罗斯、埃里希·奥尔博特、古斯塔夫·克尼特尔、鲁道夫·桑迪西,胡戈·乌尔里希和库尔特·梅耶(他是“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反坦克连的连长,该连装备7吨半履带牵引车牵引的37毫米火炮)。
波兰战役,德国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希特勒喜出望外,亲自前往波兰,特别视察了表现出色的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
波兰战役,德国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希特勒喜出望外,亲自前往波兰,特别视察了表现出色的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
此外,迪特里希手下的大部分军官在加入党卫队前,多是以陆军列兵或下士军衔进党卫队军官学校深造,然后成为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军官团一员的。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和国防军传统格格不入,很少有人像国防军那样为了显示自己的贵族头衔,而在名字中间加上一个“冯”字。事实上,国防军将领,特别是普鲁士军官团憎恨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的根本原因是党卫队官兵上下共处时没有森严的阶级秩序,军官候选条件很宽泛,甚至连挤奶和机械产业工人出身的人也能挤进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军官团,这种人才选拔不拘一格、不看出身的做法让国防军十分鄙视。另外,党卫队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也让传统的国防军看不过眼,部分党卫队军官甚至允许手下士兵直呼自己的首名或尾名。和英美军队军衔和职务对应关系不同的是,德军的军衔和职务并不对应,特别是在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里,这点显得尤为突出。
除了重视提拔军官外,迪特里希还对手下表现出色的士官和士兵感到十分骄傲。他特别欣赏同是巴伐利亚州出身的米歇尔·魏特曼,这名未来扬名世界的德军虎式坦克车长,出身贫寒的农民阶层,不过他父亲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陆军老兵。波兰战役爆发时,米歇尔·魏特曼不过是一名突击小队长而已。
国防军将领对党卫队军官不待见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防军军官团大部分是普鲁士人,又称普鲁士军官团,而党卫队的军官团成员却是来自德国境内各个州,甚至是德国境外的东欧各国日尔曼裔,普鲁士人仅占很小的比例。迪特里希本人虽然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可也不是普鲁士州陆军,而是巴伐利亚州的陆军。尽管希特勒口口声声强调德国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但旧观念老传统却还在德国国防军将领中根深蒂固。特别是迪特里希出生前的26年,普鲁士拿到了巴伐利亚,这让普鲁士军官团更是有了一份对巴伐利亚人的骄傲资本。
迪特里希当然意识到这些傲慢和偏见是他和手下将领提升社会和军队地位的绊脚石,这促使他务必抱持着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率领部队投入战斗。迪特里希别无选择,只有通过首战即胜,让国防军刮目相看,才能在众多歧视和偏见中为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同时也为“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发展杀开一条血路。因此,在保罗·豪塞尔要从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抽调人手组建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炮兵团的时候,迪特里希没有拒绝。
但迪特里希给保罗·豪塞尔的却是一些新人,比如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战斗机的飞行员威利·比特里希(在后来著名的阿纳姆战役中,他是党卫军第2装甲军军长),战后他也秘密留在德国陆军的航空部门,在苏联建立的德国空军秘密基地继续进行绝密的飞行训练。迪特里希的参谋长将比特里希这位未来功勋卓著、能力出色的党卫军将领,和自己的老上司迪特里希做了一番对比,他认为比特里希是一位知识分子,而迪特里希却是一位实干家。
对于即将到来的波兰战役,所有人都绷紧了弦。没有人觉得对(入侵)波兰有愧疚感,因为谁也不愿对波兰吞并原本属于德国的领土坐视不管,既然外交谈判中波兰坚持声称不让出一寸土地,那么就只有通过战争来拿回领土,解决争端。
如果对手只是波兰的话,那还好解决。但当德国要对波兰动手的消息传开,苏联、英国和法国都不约而同地威胁,只要德军铁蹄踏上波兰,就对德宣战。形势十分紧张。德国和波兰之间边界小冲突不断,但谁也不敢轻易扩大战争。
就在形势紧张得快要让人窒息的时候, 1939年8月21日广播里却传来了苏德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新闻。这个消息无异于重磅炸弹!普通德国民众以及军队对此欢呼雀跃。元首的“英明”决策稳住了苏联,把这个欧洲最大的国家从潜在对手名单中暂时勾掉了。面对突然变化的欧洲政治格局,英国和法国惊呆了,苏德结盟迫使他们改变了全力援助波兰的初衷。
1939年8月25日夜,希特勒下令全军开赴波兰边界。德军全体部队(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4营仍留柏林卫戍元首)在严格的灯火管制下,隐蔽开赴边界。正当大家完成集结展开兵力时,突然间,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希特勒叫停了全部行动。迪特里希因此火冒三丈,他气愤声称,这是打草惊蛇,白白浪费了战役突然性。
整整一周的时间,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的将士们都在百无聊赖中等待着,直到8月31日才终于等来了第二次开赴波兰边界的命令。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拉开了序幕:德国陆军60个师在9000门火炮和2300架战机的支援下,以2000辆坦克为前锋对波兰全线发起了猛攻。
虽然德军兵力强大,但波兰陆军也拥有39个师又16个旅,4300门火炮和880辆坦克,以及400架作战飞机。德军坦克数量看似很多,但大部分坦克都是“滥竽充数”——充斥着Ⅰ号和Ⅱ号坦克,前者是2名乘员6吨重,炮塔搭载2挺机枪的轻型坦克;后者是3名乘员,炮塔搭载1门20毫米主炮和1挺机枪。从任何标准来看,Ⅰ号和Ⅱ号坦克都不是火力强大综合的武器装备。当然,更好的类型是Ⅲ号坦克,这种25吨重的坦克拥有5名乘员,装备1门37毫米主炮和2挺机枪,足以撞毁房屋。虽然27吨重的Ⅳ号坦克火力更猛,威力更强,但当时服役数量很少,这种型号的坦克是5人组成员,拥有1门75毫米短管主炮和2挺机枪。除了Ⅰ号到Ⅳ号坦克外,德军装甲兵的武器库里还有不少捷克造的10吨重的38(t)坦克,原本服役于捷克陆军,装备1门37毫米主炮和2挺机枪。
相对德军装甲兵的精良装备,波兰陆军坦克兵装备可谓寒酸,仅仅是10吨重的7TP轻型坦克,乘员3人,炮塔拥有1门37毫米主炮和1挺轻机枪。不过,就算这种和德军I号坦克重量相当的坦克在波兰陆军装备序列中也只有100多辆。
除了装甲兵在地面逞威外,德国空军也在开战的第一天重创了波兰境内各大机场,压制了波兰空军达2天之久。在战斗中,德军以坦克、摩托化步兵为先导,组成快速兵团,一面迅速切入波军主要防御地带,一面在挺进过程中召唤空军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对暴露的波军各个目标实施空中打击,全世界第一次领教了什么叫“闪电战”。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也因在波兰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飞行炮兵”的美誉。
而为了在这场战役中的“首秀”,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也做了精心的准备。从武器装备来看,他们装备了7.92毫米毛瑟步枪、MG26(t) 7.92毫米轻机枪(缴获自捷克),此外还有不少MP34、MP35、MP38这些9毫米口径的冲锋枪,以及MG53 7.92毫米轻机枪,军官还使用P08鲁格和P38沃尔特9毫米手枪。
1939年9月,“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跟随南方集团军群参加闪击波兰的战役,这张是国防军的随军记者拍摄的“警卫旗队”的照片,此时他们正在波兰中部、离首都华沙不远的索哈切夫附近作战,15日至16日,在这个地方德波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图中为跟随在装甲侦察车后面的“警卫旗队”,正穿过一条街道。
接到进攻命令,迪特里希告诉手下各位营长:“带小伙子们上去吧。”对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来说,波兰战役之初并非欢乐时光。从德国境内的布雷斯劳往普洛斯那河的进军过程中,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大部分兵力不得不乘坐卡车跟在德国陆军第13军纵队背后,前进速度异常缓慢,许多人不得不徒步行进。当时,炎炎夏日当空照,过往的车辆掀起了蔽天尘埃。在烟尘滚滚的道路上行军,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全体官兵们感到十分压抑,连透一口新鲜空气都是一件奢侈万分的事情,更不用说抬头“欣赏”一下周围的波兰乡间田园“美景”。对他们来说,唯一能看到和听到的,就是驻足停歇时能够望见远处滚滚烟尘,听到远处传来的炸弹和炮弹爆炸声。行军路上,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官兵们还能不时看到路边翻倒的波兰军用和民用车辆,甚至还有不少被遗弃的四轮马车。
行军仅仅几个小时,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就接到了战斗命令,上级指示他们迅速下车步行,对博雷斯拉夫的波军实施突击。迪特里希带领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以微小的伤亡代价,迅速攻克了博雷斯拉夫,并击退了端着明晃晃刺刀进行反冲击的波军。在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眼里,波兰人的军服颜色五花八门:有卡其色、有棕灰色,有灰色,军帽上还有各种头饰。相对德国陆军统一整洁的制服,波兰陆军各部队军装服饰更像是大杂烩。这次短促的战斗,点燃了党卫队战士们的斗志,他们爬回卡车,兴奋地交流刚刚获得的战斗经验。遗憾的是,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在最初的战斗中有7名士兵没能活下来,再加上1名伤员,第一次战斗的代价是8人伤亡。
随后,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在乘车行进不到4公里后,又奉命下车待命。因为前方波兰第19步兵师的顽强抵抗,让德军第17步兵师寸步难行。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一直等到次日波兰防线被击溃才得以继续前进。
第二天(9月2日),当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的官兵们再次乘坐卡车上路,从长长的波军战俘纵队身边穿过,进入德意志族人聚集区的时候,发现当地的日耳曼民众早已在道路两边夹道欢迎德军的到来。
开战第三天,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收到了一个坏消息。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了。迪特里希顾不上管这些国家大事,眼下他还有不少事情等着处理。陆军将领认为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将士们在战斗中狂热兴奋有余,沉着老练不足,结果在仅遇波军微弱抵抗的情况下仍要蒙受很高的伤亡率。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洗礼的迪特里希很清楚,陆军将领的这些指责是任何一支新部队首次参战都不可避免的缺点,这些问题存在不假,但经过国防军将领的添油加醋,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和他本人在大家眼中变成了“玩具士兵”和“玩偶将领”。
9月5日,迪特里希接到了一个新的作战任务,在德国陆军第46炮兵团支援下展开攻击。兴奋的迪特里希立即命令部队跳下卡车,准备涉过维达夫卡河,从侧翼攻击波军守军。河水不深,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轻松完成了渡河,但仓促集结的波军还是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迪特里希和手下花花了整整两天才最终攻克了波军阵地。
9月7日清晨,迪特里希率部继续前进。在推进至帕比亚尼采市前方时侦察兵报告前面有波军驻防,1营官兵呼拉一下全部跳下卡车,准备第三次战斗。在帕比亚尼采郊外,波军隐蔽在绿油油的原野灌木丛里,静静等待德军的到来。迪特里希也不含糊,命令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立刻展开攻击。在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步兵拉开散兵线进行接敌运动。不过,高高的草丛迫使步兵在冲锋过程中不断采取跪姿射击,延长了士兵在敌火力下的暴露时间并增大了暴露面积。面对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的攻击,波军进行了极为顽强的抵抗,德军屡攻不下。虽然迪特里希没有求援,但他的上级还是很体恤,派来了陆军第23装甲团支援。尽管得到第46炮兵团和第23装甲团的火力支援,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先头部队还是被波军击退。迪特里希没有气馁,再次投入所有兵力实施第二次冲锋,终于夺取了目标,波军除了少数人被击毙外,大部分人成了俘虏。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在波兰的第三次战斗又赢了,迪特里希当然对手下将士的表现感到自豪,可他对陆军的“好心”并不领情,他要的是自己部队完全胜利。
1939年9月16日,正在同波军战斗的“警卫旗队”2营的照片。出于保密的需要,整个“警卫旗队”士兵的领章和袖标都用灰布遮盖。
战斗结束后,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继续前进,但很快就遇到了波军大部队。和预想中波军要死守波兰核心地带不同,这股波军甚至想发动反攻。波兰第15、第36和第72步兵团打算对帕比亚尼采市展开反攻并夺回该市。
这股抱着必死决心的波军对进攻的德军构成很大的威胁。迪特里希告诉手下官兵,立即掘壕固守,准备应对波军的反扑。从这时起,波兰战役第二阶段拉开帷幕。整整两天时间,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和陆军友邻部队多次击退波军的反击。进攻的波军曾一度冲到迪特里希的指挥部前。部分波军渗透进城,结果在巷战中被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和陆军部分部队赶了出去。虽然波军参战的大部分兵力被击溃,但还是有320人被击毙,几千人成为俘虏,许多人负伤。
虽然粉碎了波军的反扑,但迪特里希手下将士已经筋疲力尽了,连续不断的战斗让全体官兵失去了兴奋感,开始变得麻木不仁。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执行命令,下车战斗,然后上车继续进军。
这个时候,迪特里希了解到,他们(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奉命加入向维斯瓦河冲刺的大军行列。这一次,陆军上级给迪特里希下达命令的态度是十分谦逊的。事实上,一天后,第13军就把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的作战隶属权移交给德国陆军第16军。
1939年9月9日,迪特里希率领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前出到华沙西南的普拉斯多夫,陆军第4装甲师和第31步兵师分别在“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两翼掩护。一整天的时间,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连续击退了波军多次反突击,当然他们也遭到了波军炮兵猛烈的轰击。在部分地段,波军疯狂的反扑甚至迫使部分德军坦克群后退。
9月11日,迪特里希接到上级命令,要他率领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赶赴布楚拉河,参加德军围歼波军重兵集团的战斗。根据通报,9月9日夜,波兰陆军波兹南集团军所属的第14、第17、第25和第26步兵师,以及波多尔斯卡和大波斯卡骑兵旅以及部分轻坦克部队,对德国第8集团军的侧翼,也就是列契察和罗威察两地实施猛烈反突击,给德国第24步兵师和第30步兵师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连续两天的战斗中,德军被波军击退了19公里远。虽然德军把第17步兵师也投入战斗,但还是没能守住阵地。
波兰波兹南集团军的突击,确实给德国第8集团军造成了严重威胁,迫使柏林的德国陆军总部决定把附近所有可用的兵力统统调过来,堵截波军的突破。继德国第1装甲师和第4装甲师赶赴战场,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也乘坐卡车赶了过来。
1939年9月24日,整个“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作为国防军第29师的一部分,参加了莫德林南面的防御作战。
9月15日,德国第1装甲师强渡布楚拉河展开攻击,迪特里希的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迅速跟进。第二天,当德国第1装甲师和波兰第25装甲师在鲁斯基爆发激战时,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乘机沿着布楚拉河两岸向维斯瓦河攻击前进。一旦抵达目的地,迪特里希将指挥部队封锁维斯瓦河,阻止波兰的波兹南集团军跨过布楚拉河往华沙方向突围。虽然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得到了强大的炮兵和德国空军的支援,但战斗并非一面倒。波兰陆军也拥有大量炮兵,并在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展开攻击前就实施了猛烈的炮火压制。血战一直持续到22日,胜负才终于见了分晓。
达成突破后,迪特里希随即命令部队向莫德林突击。当他准备率部从南面对莫德林要塞实施突击时,肯普夫装甲师却先迪特里希一步,于9月29日拿下了莫德林要塞。
10月6日,波兰境内最后一股有组织的部队逃往罗马尼亚或放下了武器,波兰战役落下了帷幕。
对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在波兰战役的表现,迪特里希自然是深感满意,他为部下自豪。但初战告捷的背后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团在波兰战役中共有123人战死,306人负伤,约占全团兵力的15%。伤员中就有贡特尔·安霍尔特和威廉·蒙克,但两人很快痊愈。
为了嘉奖迪特里希在波兰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希特勒授予迪特里希新的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各一枚;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的汉斯·贝克尔、马克斯·汉森和库尔特·梅耶也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特奥多尔·威施和威利·比特里希甚至还两次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虽然比特里希已经45岁,但却像一名年轻的党卫队突击队员似的,冲进波军战斗队形,和对方拼刺刀。
10月,迪特里希奉命移驻普拉格。但他和他的部下们更想回国,想和亲人团聚,述说一下自己在波兰战场的征战历程。陆军拒绝了迪特里希的请求,认为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不能搞特殊。最后,迪特里希还是成功了,11月8日他回到了德国,并在慕尼黑的贝格伯劳凯勒啤酒馆晋见阿道夫·希特勒。在他们离开后不久,啤酒馆内安放的一枚炸弹爆炸,显然这是某个反对派试图暗杀希特勒的举动。
迪特里希很可能向希特勒请求让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回国,因此在两人见面几天后,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奉命返回德国的科布伦茨,归古德里安节制。这里距比利时边界约50公里。休整期间,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又扩招了许多18岁的新兵(当前为团的编制)。由于兵力丰盈,迪特里希干脆组建了一个由装甲车和摩托车组成的侦察营,由库尔特·梅耶指挥。经过调整,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扩编为4个步兵营、1个75毫米步兵炮连、1个105毫米炮兵营、1个侦察连和1个工兵连,达到了旅级规模,但番号仍然是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除了兵力富余外,武器装备也有所增加。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终于获得了足够的卡车和半履带装甲运兵车,使部队完全实现了摩托化。此外,1个突击炮连也列编了进来。75毫米Ⅲ号突击炮是由拥有自行能力的底盘加装一门75毫米主炮构成的,是一款威力强大的武器,它既可以给步兵提供密切的伴随炮火支援,也能像坦克一样冲锋陷阵,突破敌人的坚固防御地带。年仅19岁的赫尔穆特·文多夫奉命从步兵转入炮兵科训练,成为Ⅲ号突击炮组一员。此外,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还增编了诸如通信连、行政连、维修连和后勤补给支队,以及宪兵连等作战支援单位。
1939年12月23日,冒着凛冽的寒风,希特勒视察了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摩托化步兵团,他对全体将士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感到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