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衣 中世纪骑士的荒诞史
公元1215年,英国男爵叛乱,英王约翰被迫签署了《大宪章》。《大宪章》抑制了王权,保证了人们享受自由的权利,也为今后英国的普通法系奠定了基础。然而,不甘心受限的国王出尔反尔,在英国南部海岸集结了一支雇佣兵军队准备抓获男爵们,将国家重新收归他的独裁统治之下。就在国王军队一步步向伦敦逼近,王权即将收回之时,奥尔巴尼男爵率领的7人小组在罗切斯特城堡(Rochester Castle)奋力抵抗,等待法国的救援。罗切斯特城堡成了公平、正义和自由的重要象征。
有一位网友在看完《铁甲衣》这部电影后,做出了如下总结:影片讲述了一名海归回乡参加械斗并最终当上接盘侠的故事。
不管是内容宣传还是那个吐槽,《铁甲衣》看起来都是值得一看的片子。为了演绎这个故事,有位历史人物做了相当大的牺牲,背了相当多的骂名。这个人就是片中的绝对大反派主角——约翰王。做为反派,自然就需要很多恶行了。让我们来看一看,约翰王在电影中所做的种种恶行吧!
一般的材料是这么描述《大宪章》的:《大宪章》,又称《自由大宪章》或《1215大宪章》,是英王约翰在1215年6月15日被迫签署的宪法性质的文件,其宗旨为保障封建贵族的政治独立与经济权益。这张书写在羊皮纸卷上的文件在历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权力,日后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石。看来,这是一份很伟大、光荣、正确的文件,约翰王既然反对这份代表着人民权利和自由的《大宪章》,自然就不是什么好人了。
◎ 伍斯特大教堂的约翰王墓葬雕像
但是,为何教皇英诺森三世(Pope Innocent Ⅲ)愤怒地训斥《大宪章》为“以武力及恐吓,强加于国王的无耻条款”,并且还要开除那些贵族的教籍呢?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极端派杰拉德·温斯坦利(Gerrard Winstanley),评价《大宪章》:“这个法律不过是手铐和脚镣,让一部分人成为另一部分的奴隶;教士和贵族们得到了自由,普通百姓则成为他们的奴仆。”
其实,从法律角度上讲,《大宪章》本身根本不构成“宪法”文件:它没有体现“无代表即无权课税”的原则;它没有保证议会政治,因为当时还没有议会;它也没有规定陪审裁判权,因为陪审团是当时贵族极力反对的一个王室机构。因此,“大宪章运动”之后的英国人也没把它太当回事,甚至是遗忘了。如莎士比亚写《约翰王》剧本时,就没提过《大宪章》。直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大宪章》才重新被“发现”,并被宣传成议会权力的根据和民权的基石。早在上个世纪,英国的历史学家就还原了《大宪章》的真实面目:它仅仅是一份体现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重要文献。
其实,“大宪章运动”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暴力色彩。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宪章》的签订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