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辨明大盘信息的真伪,需要掌握相关技巧
真信息并不代表对投资最有价值
看盘关键要点:
1.选择那些与大势走势一致的信息,不会改变大势的消息可以忽略不计。
2.对于所有的消息都要判定其实质,不要以赌博的心态或者侥幸的心理来面对真消息,同时还要注意,已经明朗的消息不要炒。
真信息并不代表着对投资最有价值,投资者绝不能单纯地把消息面的东西作为操作的唯一凭据。希望自己能够找到最真实的信息是每一位投资者的切实想法,但是需要注意,在对待真消息时,仍然需要一个遴选过程。那么,究竟应该怎样遴选真信息呢?
1.选择那些与大势走势一致的信息。
股市是一个对信息反应非常敏感的地方,政策面或基本面稍有变动,都会引起市场的起落,影响大势走势。所谓“炒消息”就是炒那些和市场走势相同的消息,它们对股价的走势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牛市中的利好消息,如火上浇油;熊市中的利空消息,如雪上加霜。
2.不会改变大势的消息可以忽略不计。
并不是所有的真消息都有用,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小消息,对于股市的行情变化没有多大影响。市场的总体走势是由国家整体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所决定,并不是个别的、单一的消息所能改变的。
在多头市场上,对于利好消息的反应特别敏感,而对利空消息的反应比较迟钝,最多只能造成短暂的小幅回落。在空头市场中利空消息会使股价遭受更大的打击,利好消息则往往成为反弹出货的机会。因此,对于小消息,散户投资者可以一笔带过,当然这里说的带过不是不分析,有很多重要消息带着“小消息”的帽子,如果不经过分析,那么很可能错过重要的信息。
3.对于所有的消息都要判定其实质,不要以赌博的心态或者侥幸的心理来面对真消息。
有的消息在确定之前有可能是利好,也有可能是利空,此时千万不要盲目出市或入市。对于这类消息,提前出入市就属于赌消息,其赢面最多只有50%,若加上市场可能会逆消息而行的因素,赌消息的赢面就只剩下25%了,赢面概率这样低的消息何必去赌呢。
4.已经明朗的消息不要炒。
股票市场对消息的反应是异常神速的,消息在朦朦胧胧的时候,正是被炒作的时候。消息一旦明朗化,对市场的影响力也就消化,再不是炒作的题材了,股价已经走到了其合理的价位。因此,“于传闻时建仓,于消息明朗时平仓”是炒消息的一条基本戒律。
炒股的人都在找新消息,当辨别真伪不成问题时,那么真消息的遴选就成为投资者操作的重头戏,因此,不可因为消息真实确凿就停止操作的脚步,应立刻作出抉择。
名牌产品折射出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
看盘关键要点:
1.名牌产品的上市公司通常都有良好的基本面,是行业的龙头。
2.名牌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关注度,公司产品一旦有某方面的缺陷,立刻就被媒体曝光,消费者可以据此很快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同类名牌产品通常都有一个行业名次对比,投资者通过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行业的龙头。
名牌产品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具有先锋导向作用,所受的关注度往往高于其他同类产品,也是消费者群体观察最敏锐的部分。品牌无疑是公司内在品质的外部表现,对投资者而言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品牌企业几乎大多是上市公司,而且通常都是蓝筹股、大牛股。只要投资者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把从品牌产品中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很多东西建立一个股票投资的逻辑,那么牛股就算是收入囊中了。
其实买白马股票就像生活中买名牌产品一样:因为是名牌产品,所以在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觉得比较放心。名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
1.基本面信息。
名牌产品的上市公司通常都有良好的基本面,是行业的龙头。比如万科地产和保利地产都是名牌产品,与之相对应的股票万科A(000002)和保利地产(600048)也都是地产行业最典型的牛股代表。
如果投资者对于品牌中所隐含的基本面的暗示有所怀疑,还可以到公司的实际销售地调查。名牌产品获取信息比较容易。如果当地有上市公司的产品销售门店,投资者可以通过询问门店销售人员以下几个问题,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1)这种商品最多能买多少?(注意,不要问他销量怎么样)如果他们告诉你“你要多少有多少”,那么这个销量可能不会太好。
(2)这样商品是否有促销的活动?除非新产品上市,其余的促销我们认为是因为销量不够好。
(3)这样的商品主要销往哪些地方?
(4)是否有专卖店,在哪里?你要观察专卖店的设计风格,有的专卖店外面一看相当华丽,这样的公司我们至少可以认为它很注重外表。有些专卖店门面一般,但是里面整洁干净,而且开了很多年,这样的公司我们至少认为它也很注重内在,而且确实有效。
2.经营情况好坏。
名牌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关注度,公司产品一旦有某方面的缺陷,立刻就被媒体曝光。消费者可以据此很快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好坏做到心中有数。
3.经营效益状况。
名牌产品通常都有一个行业名次对比。投资者通过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行业的龙头。汽车和手机两种消费品的竞争都异常激烈,名牌产品之间的争斗也剑拔弩张。汽车作为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和更新换代周期比较长,而电子消费品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之快。总体来看,汽车和手机两类消费品表现出典型的“双刃剑”特征:一个是行业景气来得特别快、特别猛烈,厂家只要有一个顺应潮流的产品就可能实现爆发性增长;另一个是行业景气的变化幅度非常大,整个行业在竞争与整合的过程中,各个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可能出现很大差异。因此,对这两类产品,根据名牌产品的名次就很容易辨别公司的经营效益。
除非你选择一个“牛气十足”的行业板块,比如,2006和2007年的地产股、银行股,否则你最好还是选择行业的龙头——也就是行业中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公司股票来投资,这样风险小、获益大。
股评家的荐股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看盘关键要点:
1.对于确定无疑的上涨趋势,有着较强专业能力的股评家当然能够立刻获知,因此,他们推荐出来的股票往往会上涨。
2.股评家推荐了股票后,由于媒体等的巨大广告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散户跟进。这也是为什么股评家们推荐的股票第二天开盘后能够大涨的重要原因。
3.一旦有股评家、媒体推荐这只股票,第二天逢它拉高的时候及时抛出,这样操作的正确率高达70%以上。
股评家们是股市上最活跃的一类人群,他们要么在电视中摇唇鼓舌,要么在网络上指点江山,他们所推荐的股票,一般都是当天上涨的股票,因此股评家被誉为“神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在牛市,这些被推荐的股票在推荐前都有良好的上涨记录,走势较好,技术形态也不错。对于确定无疑的上涨趋势,有着较强专业能力的股评家当然能够立刻获知,因此,他们推荐出来的股票往往会上涨。
但是,这些股评家们并不是真正一门心思地对成长行业及优质股票进行长期地坚定地跟踪研究(专指经常出现在电视股评节目中给人荐股的人),他们只是天天关注股市行情,并对当天上涨幅榜的股票进行分析研究,对其中确实还有潜力的股票进行推荐,因为他们手头上的资料齐全,能够对某只股票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所以投资者以为他们是做过长期研究的,事实不然。
另外,股评家推荐了股票后,由于媒体等的巨大广告效应,吸引了大量的散户跟进。这也是为什么股评家们推荐的股票第二天开盘后能够大涨的重要原因。而且,股评家错评误评的现象不在少数,因此,投资者要对股评家的“荐股”要认真分析,不可盲目听信。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大多数只是一天行情,在现行“T+0”交易制度下,虽然你买时涨得好,但是你买入的当天这只股票是不能抛的,要到第二天才能抛,而股评家们推荐的这些股票往往在你买的当天下午收市前就会跌下来。你追高买进,往往容易被套在高位。
(2)股评家推荐的股票往往都已出现末世之态,即使现在还表现很好,你也不能过分轻信,你买进去,很可能就接了最后一棒。所以在股市中需要逆向思维,越是技术形态好的股票,越要提高警惕、小心谨慎。
(3)有些股票是股评家为了配合主力出货而故意放出来的烟幕。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股评家们荐股都是有一定的目的。尤其是前一段时间荐股比较准的股评家,他们会利用投资者的崇拜心理,推荐主力准备出货的股票,让你防不胜防。
股价如同一个顽皮的孩子,它以连续上涨的形式吸引人们来追涨。你不买,它就涨不停,你一买,它就开始跌了。而大部分的股评家有时候就扮演了这个“孩子”的信使,它完成的却是孩子的“恶作剧”,而投资者则成为“追涨杀跌”的牺牲品。
那么,对于股评家们推荐的股票,应该如何进行操作呢?
一个正确的操作方法是,一旦有股评家、媒体推荐这只股票,第二天逢它拉高的时候及时抛出,这样操作的正确率高达70%以上。这也算是逆向思维的一个较好的范例吧。
股评家的荐股,顶多给你一个心理安慰而已。所以对于股评家们的荐股,不可不信,不可全信。真正正确的投资,还是要靠自己独立思考,靠正确的投资理念、投资纪律和正确的操作方式。
内幕信息不可靠,正式消息才有效
看盘关键要点:
1.如果此时的股价已经高高在上,传来所谓的内幕消息,对投资者而言,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不要参与。
2.内幕消息套人的最常见方法就是:先给跟风追涨的投资者尝点甜头,然后在投资者麻痹大意、并打算大捞一票时,再突然将人套住。
3.国家的重大决定在股市一时还不能起作用,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决定因为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在将来必然要对股市发生作用。
4.宏观政策面和公司基本面都可能对股市的大势或者对某个个股产生影响。要谨记,只有正规渠道出台的消息,才是所有消息的大方向。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是华尔街上古老的、人人信奉的对待小道消息的套语,在那种无关的口号和说法大量充斥的行业里,这句话表达一个重要公理。人们往往大量依靠那些不可靠的小道消息、谣言、故事和闲聊的话题作出商品和股票交易分析,结果事与愿违,甚至落得遍体鳞伤。
这里所说的小道消息,也就是所谓的内幕消息。按照常理,正规渠道的消息,才应该是投资者最注重的消息,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很多人宁愿削尖了脑袋要去打听所谓的内幕消息,而对于正规途径出来的信息,则冷漠淡然。
为什么会如此呢?有两方面原因:
1.正规消息方面。
投资者往往会这样思考:既然是正规消息,必然通过正规的渠道,进一步说,就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立刻知道;而股市炒作需要逆向思维,当大多数人想要进时,正是该出之时。所以,这些正规消息反而受了冷落。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思维方式。
2.内幕消息方面。
因为有部分小道消息在正面渠道受阻后,可以在不正规的渠道被透露出来,有意思的是,这些事件往往最先以小道消息方式传播,而不久大多又得到了证实。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小道消息如果能一再出现并且流传不止,必定有它的根据。抢先一步获得小道消息,可能会使投资者赢得市场先机。因此,小道消息才如此受人们的青睐。殊不知,很多主力就是打着内幕消息的旗号来引诱投资者走入陷阱。
在应对不公开的内幕消息时,投资者绝不能盲目听信。就像沃伦·巴菲特所说的一样,“听内幕消息可能让你赚一点钱,但也可能让你倾家荡产”。原因很简单,股市是金钱游戏场,也是谎言垃圾场。在这个各种谎言垃圾堆积如山的地方,随时都会有大量的谎言涌出。你所听得的所谓内幕消息,大多数情况下都可能是假消息。
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是投资者听消息炒股的大忌。如果我们处于这样一种境地,还不能细心分辨,一味盲从消息,那就永远是主力砧板上的一块肉。因此,理性投资绝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是规避风险、保护自己,获取稳健回报的重要手段。
(1)内幕消息最初会透露给那些有利害关系的特定群体,这时主力刚刚建仓,股价往往处于起步阶段,这时泄密的目的是为了顺应主力坐庄的特定需要。
(2)在完成整个建仓之后,主力还需要借助其他资金的力量,轻松地拉抬股价,这时候,内幕消息会被逐渐散布到大户或其他有实力的主力那里。
(3)当股价处于高位时,主力会将内幕消息大范围地透露给散户投资者,吸引大量的投资者追涨,从而完成顺利出货的最终目的。
总之,内幕消息的泄露与主力资金的运作过程有密切关系,它是为了完成自己的资本积累,而不是为了散户投资者创造利润。那么,投资者该如何应对内幕消息呢?
1.观察消息发布时的股指位置。
当收到内幕消息时股价仍然偏低,投资者可以认真研究消息的真实性和个股的运行规律。如果,股价已经高高在上时,传来所谓的内幕消息,那么,对投资者而言,最稳妥的方法就是不要参与。
2.戒贪,正如那句话,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投资本身是有代价、有成本的,不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很难获得第一手的消息。而内幕消息套人的最常见方法就是:先给跟风追涨的投资者尝点甜头,然后在投资者麻痹大意地确信消息来源、并打算大捞一票时,再突然将人套住。因此,在利用内幕消息炒股时要切记: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试想,当内幕消息传得人尽皆知时,还有多少可信度,实在值得投资者反思。相反,对正规消息,投资者更该认真对待。比如宏观政策面、公司基本面,这些消息都可能对股市的大势或者对某个个股产生影响。
当然,有时国家的重大决定在股市一时还不能起作用,但从根本上说,这些决定因为是宏观调控的一种方式,在将来必然要对股市发生作用,所以,散户应该密切关注,对各种情况的变化都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机构尚未准备好的缘故。一旦机构准备好了,国家重大决策对股市的影响就显现出来。机构还有什么要准备的?这就简单得多了:不是隐蔽建仓未到位,就是派发尚未结束。
正规渠道出台的消息,应该是所有消息的大方向,就拿报纸上公布的配股、增发信息来说吧,主承销商“吃进”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就不排除他们后市拉抬价格然后出货的可能。有心人就可以从类似的正规消息中发现赚钱的机会。这种从正式信息中把握跟随主力步伐的机会,对投资者来说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这类正规消息包括:收集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各种年报、中报、季报等。当然,某一年上市公司的有关资料只能说明该公司当时的情况,只能分析这一年的财务状况变化,并不能对公司发展潜力作出清晰的判断。只有将上市公司各期的有关资料收集齐全,才能正确比较分析上市公司的历史和现在,并据以推断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获取正规消息还有一个可靠又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和上市公司的高层员工进行沟通互动,并争取能够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从他们那里获得的信息,往往都是公司最真实最正规的消息,这些消息都是要公布在季报、中报或年报里的,而你能更早一步获得。
投资决策是一件大事,投资者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多加比较分析,绝不能仅仅依据小道消息、内幕消息就轻率作出决定。只有真正了解公司在经营层面、决策层面的各类信息,才更有利于把握上市公司的脉搏以及相关的投资机会,以便于更好地作出行动决策。
辨别股市传闻真伪需耐心求证
看盘关键要点:
1.不实传闻,往往会露出一些破绽,投资者需要寻找各种蛛丝马迹。
2.真实消息的影响力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一方面是利多,在另一方面却有可能成为利空,而虚假的消息则更侧重某一个方面。
市场会流传各种传闻,这是股市消息的一种表现形式。
比如,2005年6月24日(星期五),开盘的走势不太好,跌得很凶,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但它只不过跌了6个点,中午一过开盘就向上反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一些网上言传27日(星期一)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下午要有新闻发布会,说《人民日报》还要发表社论,说明5000亿平准基金入市的情况。结果到了27日下午3点多,尚福林并没有发布任何救市政策,结果大盘再次下跌,很多散户迷茫中只好斩仓割肉。
所以,面对传闻消息,透过现象认真分析消息的根本性质,不能人云亦云,一定要有甄别能力。
不实传闻,往往会露出一些破绽,投资者需要寻找各种蛛丝马迹。但是这需要投资者有专业知识和宏观分析的能力,对于大多数不具备这种能力的投资者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投资者在应对市场中的传闻消息时,要与公开消息相对照,如果与公开消息风马牛不相及,那么很有可能是一种假消息。
(2)运用最直观的推断法判断消息是利好或利空。真实消息的影响力往往是综合性的,在某一方面是利多,在另一方面却有可能成为利空,而虚假的消息因为背后有主力操作,所以,更侧重某一个方面。
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辨别的利空传闻,投资者可以耐心等待、密切关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再做定夺。不要被还没有证实的传闻消息吓得惊慌失措或高兴得欣喜若狂,更不要因为传闻消息的影响而采取不理智的操作,以免造成严重损失。
(3)原则上,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相信未经证实的传闻消息,更不要依据传闻来实施投资决策,以免被误导。但是,“无风不起浪”,有些传闻消息很可能就是真实的消息,即使不是真实消息,在某个时间段,这个传闻消息也可能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利好的传闻消息可能给投资者看多的信心,在短时间内带动股价上升,因此对于传闻消息,投资者特别是短线投资者不可不闻不问。
(4)投资者听到传闻消息后,要仔细核实消息。听到消息后,要把这个消息的来源、日期、价位、当时大盘的情况和热点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记录在案,然后看看K线图,判断一下主力的成本,考察一下主力在此能否出货,问一问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这个消息。在距离主力成本不远的地方,判断主力有无出货的可能性。如果有较大的出货可能性,那么放掉一匹黑马,千万不能因为轻信消息而遭受严重的损失。
在实际操作中,当市场处于复杂多变时期,投资者需要合理控制仓位比例和结构,不宜满仓操作,这样才能从容应变。
判断利好还是利空,要看清市场的预期
看盘关键要点:
1.利多或利空因素并非可借某种“衡器”予以准确衡量,更多的则要受大众心理的影响。
2.一项消息出台,要看它与市场大众的预期有多大落差,再好的消息,如果已经预期到了,也就不成为好消息。
3.坏消息会形成股价的大幅回档,而这对于来入场的投资者来说,便成了入市良机。
4.利好不涨,后市必看淡。
投资者在得到一个消息之后,第一件事是判断真假,第二件事就是分析利好还是利空。分析消息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消息,因此对消息的一切判断都要根据自己的操作思路、理念和市场的行情来进行。这就要求投资者从对股市长远发展的角度分析。有些利好消息虽然不会对股市眼前的涨跌发挥作用,但却是有利于市场长远发展的真正利好。
一般而言,利好还是利空要看市场的预期,即投资者的主观倾向。不论对整个大盘或个股而言,某个消息总是“利好”、“利空”并存,这些利好或利空因素并非可借某种“衡器”予以准确衡量,况且,有些消息具有潜在性质,未必一定就会发生,就算到时候果真发生,也未必真的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可以左右股价的涨跌。
因此,“利好”或“利空”就要看投资者的主观倾向。投资者彼此看法不同,所采用方式互异,对股价造成的影响绝不亚于实质性的利好和利空,甚至常有出人意料的结果。比如,原先认为应属“利空”的消息,可以促使股价下挫,到头来,不但不见下挫,反而上扬,这就是看空的人比较少,而看多的人比较多。同样道理,原先以为将使股价上扬的“利好”,结果不但股价不涨,反而下挫。
对于股市中的消息,人们都希望听到好消息,而腻烦坏消息。殊不知,再好的消息,如果已经预期到了,也就不成为好消息。比如,某公司中报业绩,本来公告过了,大增500%。那么,报表公布后,如果只增加了450%,就会形成利空,股价会因此下跌。股价本来包含了500%增幅的利好预期的,现在低于预期,尽管依然业绩大增,还是利空。
但是,也不能因此把坏消息等同于利空消息。诚然,巨大的利空传闻对一部分人来说,是给他们带来灾难的“罪魁”,然而,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则是给他们带来发财机会的“福音”。因此,股市里有一句谚语说道:“没有坏消息,就等不来好机会。”
比如,2007年8月1日,国资委下达通知,严控155家国有企业违规炒股炒楼。结果当天A股暴跌,有500亿资金出逃,但是很多人却看中了这个机会,在这一天大幅建仓,结果到第二天尾市,大盘指数止跌上扬,个股出现大面积反弹,涨停股层出不穷。有一个投资者在7月底买入天药股份(600488),经过1日的急跌之后,竟然在8月2日有了4%的收益。
在牛市中,投资者由于种种原因未看准行情的发展方向,或者因手脚太慢错过了入市时机,被轧空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这时候如果等来了坏消息,股价大幅回档,便成了他们的入市良机。因此说,坏消息会催生出好机会。
当然,坏消息并不是没有任何破坏性。比如,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对机构而言,确有不利的一面:散户船小好掉头,抢在前面出货,会将主力套牢。但聪明的机构操盘手懂得如何处置,他们的操作手法是“趁坏消息出尽入货”。在坏消息刚出时,他们会抢先一步,借势反手做空,进行一次计划外的洗盘。这样,因为机构和散户一起争相抛售,股价往往打压得很厉害,坏消息的“恶劣性”尽现,胆小的投资者被大阴线吓坏了,笼罩在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中,纷纷下单卖股,这便正中主力的下怀,他们趁机大举吃货。
因此,投资者遇坏消息时过分看空有害无益,而遇上好消息过分看好也不是明智之举,也就是说,利空未必看跌,利好未必看涨。关于利空未必看跌,前文已经介绍过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利好不涨的情况呢?这往往是由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大势环境恶劣。
一般来说,利好出台时大势环境特别恶劣,投资者信心极度缺乏,这样,市场必然反应冷淡。利好对股指的影响力度比不上利空因素的影响,在没有入市时,人们“风险意识比赚钱意识要强”,投资者不看好后市,就很少有人积极买入。
2.潜在利空影响。
出现这种情况也可能是“利好”消息后面尚有未浮出台面的重大“潜在利空”,投资者因害怕“潜在利空”,不但不买,甚至往外抛售造成股价不涨反跌。
3.利好消息本身不可靠。
此项“利好”因素的可靠性不高,甚至投资者已看出其系主力所捏造或刻意渲染,担心“利好”出现时,主力趁机出货,造成股价下跌。因此,投资者特别警惕,很少有人见“利好”买入。
利多出现,股指不涨,不管属于以上哪一种情况,都表明该股上升阻力较大,因此后市必然看淡,散户投资者应考虑及时卖出股票,跟随大势的变化。
总而言之,对市场的预期主导着人们的心理活动,而人们的心理活动又会直接反映在其实际操作中,进而成为左右股价变化的关键因素。因此,投资者在操作的过程中,对于利好与利空的判断并不一定按常规进行,一定要看清楚市场的预期,然后再作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