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股市直接政策导致的盘面震荡和看盘策略
证监会决策对股价涨跌的影响往往立竿见影
看盘关键要点:
1.证监会的重大政策信息出台,通常能引起股市的变化。
2.证监会直接对机构的交易行为进行指导和适当的干预,因此,证监会的一举一动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是依法对全国证券期货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的机构。因为证监会的基本职能就是按规定对证券期货监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所以证监会的重大政策信息出台,通常能引起股市的变化,投资者要把握住这个股市的导火索。
2009年5月,堪称重大政策、规章频发的一个月。5月1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修订后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两《办法》因积极稳妥推出创业板的需要进行了必要修订,经广泛征求意见,在取得社会广泛共识的基础上正式发布,标志着创业板制度建设近半;5月22日,证监会就《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广为社会关注的发行体制进一步改革破题。
与此同时,5月9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公开征求意见,对创业板市场信息披露、股份限售、保荐机构责任、退市制度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5月12日,证监会公布了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结果。5月13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开展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有关问题的规定》,基金“一对多”专户理财即将开闸。
上述重大政策规章,尤其是创业板和发行体制改革相关政策规章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5月上证指数月度涨幅6.27%,从月初的2486.69,上涨到月末的2632.93,从月线上看,实现了2009年以来的五连阳。
证监会直接对机构的交易行为进行指导和适当的干预,所以,证监会的一举一动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即使中国股市“政策市”的特征逐渐弱化,投资者也不能漠视政策的导向作用,更不能无视证监会的举止动向。
定向增发是股价变化的积极因素
看盘关键要点:
1.定向增发极有可能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2.对于市场本身而言,定向增发将提供诸多题材,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活跃人气。
所谓定向增发股是指非公开发行即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也叫定向增发,实际上就是海外常见的私募。定向增发股板块经常会成为强势股,易产生投资机会。因此,定向增发股是投资者追捧的对象。
一般说来,定向增发是一个积极的基本面信息。因为定向增发极有可能给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般而言,定向增发可以为目标上市公司带来两种变化:一是通过定向增发实现目标公司整体上市目的。集团公司拥有多项优质资产,这些集团优质资产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收购后,就会与目标上市公司进行整合或注入。这样,一方面上市公司在行业地位、生产经营流程、业绩持续增长和净资产数量等多方面都会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与集团所属单位的关联交易。
这种由于集团资产整合或注入带来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与价值重估,相对于目标上市公司单一增长、或者外延扩张更为直接。同时,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整体上市,有利于增厚上市公司每股收益,提升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
第二个变化是通过定向增发有望实现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目标。当定向增发对象是相关产业或行业的战略投资者时,因其一般具有行业垄断和竞争优势,有利于上市公司拓展市场和产业合作。当定向增发对象是境外产业或风险基金投资者时,因为其一般具有新的技术和新的管理理念,便于上市公司产品升级换代、提升上市公司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定向增发目标公司属于业绩较好、盈利较强的二线蓝筹公司。通过对100家具有定向增发意向的目标公司统计分析发现,其所属行业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大类)、房地产和金融业。实际上,这些行业在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处于景气状态,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由此可见,定向增发对于优质上市公司而言,将是投资者较好的投资机会。
但是即使如此,在再融资门槛降低条件下,具备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如果没有较好的业绩增长和良好的投资回报,那么定向增发的可行性将大大降低。由此也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定向增发个股,在业绩预期向好情形下,其价值性和成长性将在市场中得到充分展现。也就是说,良好的基本面是定向增发股的支撑点,同时定向增发股又带动基本面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市场本身而言,定向增发将提供诸多题材,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活跃人气。现在的定向增发的主要特征就是10个左右的战略投资者成为发行对象,然后承诺锁定一定期限。战略投资者在没有充足的“尽职调查”的前提下是不会轻易成为战略投资者的,也就是说,对于二级市场资金来说,定向增发过程其实也相当于比行业分析师还要尽职还要熟悉的调研过程,所以,定向增发的个股也就成为二级市场资金竞相追捧的对象。
另外,定向增发也改变了以往增发或配股所带来的股价压力格局,这是因为定向增发有点类似于“私募”,不会增加对二级市场资金需求,更不会改变二级市场存量资金格局。也有利于增加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持股信心。
因此,短期来看,投资者无需担心扩容压力,而且定向增发也容易成为外资并购、整体上市的重要手段和助推器,不仅不会对股价有负面影响,反而会提供更多可供挖掘的热点。
客观看待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
看盘关键要点:
1.所谓的大小非解禁指的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许流通上市。
2.大非和小非相比较,在股价过高或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小非的减持意愿更强烈,往往成为减持的主力,从而成为股市下跌的主要动力。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成为推动A股股市上涨的直接动力之一。直至2007年10月以前,股权分置改革可以看作是“大小非”股东平均以10送3股对价给中小投资者的行情。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逐渐结束,股市开始进入后股改阶段,大小非股东获得其全流通的权利。而大小非高位不断套现也成为2007年10月份以后股市直线下跌的原因之一。
小,即小部分。非,即限售或者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占总股本5%以内。反之叫大非,即大规模的限售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这些股票需要在股权分置改革两年后才能上市流通。由于这些股票的持有者通常是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投资者,所以一般不会上市抛售,因为这样可能失去大股东的地位。解禁,即解除禁止,是非流通股票已获得上市流通的权力。大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许上市流通。
相关信息显示,2009年和2011年,是大小非解禁的高峰。大小非解禁给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是不断增加资本市场的压力,还是机会与风险并存,在此,有必要为投资者细细分析一番。
要研究大小非解禁对股市的影响,就必须了解大小非解禁之后其操作方向有哪几种可能性。一般来讲,有以下三种:
1.解禁后减持。
究其减持的原因,一是资本会追求与金融资本收益的平衡,当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与重置成本之比大于1时,股票价格越高,大小非就越有动机要卖出股票,将获得的资金再进行实业投资,将实业资本注入资本市场获得金融资本收益,直至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收益率实现均衡。二是在外部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如受信贷过紧的压力所致,上市公司会通过出售股票来获取资金。
2.不减持或承诺高价减持,以维护股价稳定和投资者信心,同时保护自己的控股权。
3.解禁后增持。
特别是在股价处于较低位但又长期被看好时,大小股东减持的动力将会减小,甚至会出现增持的可能性,以期获得股权投资收益和分配收益。
从上述分析显示的大小非三种操作方向对股价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来看,增持和承诺高价减持有利于股价向好。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这两种操作方向会促使大股东的行为由“往外掏”变为“往里装”,而资产的持续注入将有助于推动股价上升;二是由于这两种行为反映了大股东看好公司发展前景,这也是有利于提升和吸引其他投资者,从而有助于提升股价。在大小非不操作的情况下,公司股价仅仅会受经济环境、基本面和金融政策等影响,不会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
但也要注意,大非解禁和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大非的持有者往往是公司的主要股东,其持有股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公司的控制权,获得公司的长期经营收益。小非的持有者是作为财务投资者进入公司的,其持有股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因股票增值而带来的投资收益。大非和小非相比较,在股价过高或市场行情不好的情况下,小非的减持意愿更强烈,往往成为减持的主力,从而成为股市下跌的主要动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小非解禁后股价不下跌反而上升也是有可能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市场资金充裕,有多少吃多少,这样反而会引起场外资金的关注,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态势。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有氯碱化工(600618),该股票2009年1月12日有限售条件的流通股解禁后一连几天都在放量上攻。二是解禁后的股票没有立即抛售,或者抛售的数量太少。
大小非解禁后,尤其是“大非”的股东因为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本公司的经营状况最了解,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最具有参考作用。大小非解禁前,这些大股东虽然最了解公司底细,可是由于手中的股票不能买卖,所以对股价的变动并不是那么关心,当然也没有多心思去经营好本公司,由于股权分置改革,越来越多的大非和小非,开始慢慢解禁流通,这时候公司红股股东究竟是增持股票还是减持股票的态度,就可以作为其他投资者研判该股票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参考依据了。因此,投资者对大小非解禁应持客观的态度。
创业板对主板的影响
看盘关键要点:
1.由于创业板的规模较小,即使有几十家企业同时登陆创业板,其分流的资金对主板市场资金不会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2.创业板和主板两个市场的定位各有所侧重,创业板推出后,主板市场走势不会改变,但不同板块可能出现分化,主板市场上类似行业的估值将得到提升。
如果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一点儿都不夸张。早在1999年,当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在新经济浪潮中锋芒毕露的时候,深圳证券交易所就已经开始筹备创业板,然而,直到2009年3月31日,证监会才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创业板,顾名思义,就是给那些正在创业路上的小企业专门开辟的一个顺畅的股市融资渠道。随着“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正式建立,并于2009年10月23日鸣锣开市。
如果没有纳斯达克,可能就不会出现谷歌那样的公司,更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科技神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都离不开对科技创业的支持。在千呼万唤之后推出的创业板既代表了管理层对于科技创业的厚望,也代表了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完善的一个趋势。创业板的推出不仅是一个资本故事,更是一种鼓励创业的理念。对于很多优秀的中小企业来说,创业板让他们突破了资金的“瓶颈”,得到了进步一发展壮大的机会。
从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格局来看,创业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其对经济增长结构、产业变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的大企业主要集中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而且在短期内结构转型难度较大。创业板市场的建设,将为一些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积极辅助这些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并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符合创业板市场上市特征的企业可能集中在通信、计算机技术、医药生物等为主的高科技企业和其他一些中小企业。考虑到进出口仍是我国目前经济的主要驱动力,预计创业板中也将有一批进出口加工型企业。
创业板的推出,不仅将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产品。
对于创业板的“出炉”,很多投资者担心其将会给主板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此问题,绝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创业板推出并不会改变主板市场的运行趋势:
(1)创业板的推出不会对主板市场资金造成实质性影响,由于创业板规模较小,公司的平均融资在1亿~2亿之间,即使几十家企业同时登陆创业板,其分流的资金对主板市场而言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创业板的推出将带动主板市场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行业以及含高科技概念的公司股价上涨,他们在创业板的带动下会有所表现。
(3)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将对主板市场具有“创投概念”的个股产生明显影响,值得投资者认真关注与思考。
(4)创业板的高科技和成长性企业的题材较主板成熟性大企业题材更为丰富,因而很可能成为资本市场资金炒作的对象。
(5)创业板和主板两个市场的定位各有所侧重,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创业板推出后,主板市场走势不会改变,但不同板块可能出现分化,主板市场上类似行业的估值将得到提升。
(6)创业板的推出对A股市场具有积极作用,由于创业板的估值水平高于主板市场,中国在海外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也都被赋予了较高估值,因而主板市场上类似的企业,比如从事网络、科技、IT或者医药生物类的企业,有可能受到创业板的影响,提升其估值水平。
(7)结合目前A股市场的氛围,推出创业板对主板市场影响微弱,经济基本面仍然是决定市场中长期走势的最根本因素。但创业板推出后,主板市场结构可能因创业板推出而出现分化,绩差股、创投概念股会受到负面影响。
突发事件:无法回避的股市炸弹
看盘关键要点:
1.政治、经济、外交突发事件、自然灾害、战争等都可能对股市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2.在股市低迷的状况下,出现突发性的利多事件,股指都能很快上扬。
3.股市低迷时期,突发利空事件对股市影响甚小,股指只是借势振落而后又回复原有格局。股市火爆的背景下,突发利空事件能迅速使股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降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社会也是如此,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有些突发性事件影响巨大,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利益对股市直接构成利好或利空,导致股市暴涨暴跌。
证券市场由于存在着一定的投机因素,对于突发的重大事件往往会作出及时反应。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日本突如其来的地震,市场对日本地震与海啸所带来的影响感到担忧。日本这一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一举一动,成为全球市场关注的焦点。自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全球主要股市几乎都未能逃脱下跌的命运。在3月11日~16日期间,日经225指数累计下跌12.85%。3月14日,该指数暴跌6.18%。15日,再度大跌10.55%,创下2008年10月以来的最大百分比跌幅;其他主要市场的股指也有较大的跌幅,欧洲市场三大主要股指的反应最为激烈。德国DAX指数累计跌去近8%。巴黎CAC40指数跌去近7%。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跌幅则超过4%。此外,香港恒生指数、新加坡海峡指数、道琼斯指数以及澳大利亚标普200指数跌幅也均超过3%。
我国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3月11日沪深股指尾盘上演跳水,3月14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暴跌近90点,最终跌破2900点,跌幅达1.41%。
重要领导人的更替或变化,也会对股市产生强烈影响。在美国,曾因艾森豪威尔总统心脏病复发、肯尼迪遇刺,而使股市暴跌。
一些突发的经济事件也会对股市造成影响。2009年2月22日,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屯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此事件直接导致次日西山煤电停牌。
突发战争会对股价造成一定的影响。2011年3月20日,西方“多国联军”对利比亚实施突然的军事打击,触发了利比亚战争。在利比亚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中东紧张局势的蔓延导致市场避险需求上升,短期内地缘政治因素推动黄金等价格快速上涨。此次空袭利比亚事件还将引起全球石油市场的大幅波动,预计油价将居高不下。反映到中国A股市场上,导致股指冲击3000点无功而返。专家人士分析,目前市场主要对资金面有所担忧,无论是紧缩货币政策,还是拆借利率走高态势,都直接令投资者对后市抱悲观情绪。A股不会出现趋势性上涨行情,而以弱势震荡为主。
突发消息引发的概念对股市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视。突发消息有多种情况,有上市公司的个股利好,也有类似禽流感疫情等消息的刺激。对于这类概念一般只能中短线操作,因为相关股票的涨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息的变化。有时因为消息的作用会使得股市瞬间冲高,但往往是昙花一现。
2005年10月,东亚、东南亚、欧洲等地相继出现H5N1禽流感感染报告。12月12日,上海医药集团被瑞士罗氏制药公司授权进行抗流感药物达菲的全程生产,用于防治人禽流感疫情。受此影响,上海医药(601607)在次日开盘后出现一波强势上攻行情,但持续时间并不长,随后出现回落走势(如图2-16)。
图2-16
突发性自然灾害对股市究竟是构成利空还是利好,无法给出一个肯定的结论。就世界范围而言,自然灾害导致股市上涨的例子很多,而对中国股市,由于其对利空反应过敏,所以自然灾害往往会直接导致大盘暴跌。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2008年年初的雪灾,总计造成1516 亿元人民币的直接经济损失,占2007年GDP的比例略高于0.6%。雪灾后A股市场经历了的一段时间的下滑。
由此可见,各种突发事件大都会对股市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讲,在股市低迷的状况下,出现突发性的利多事件,股指都能很快上扬,爆发井喷行情;但是如果突发事件属于利空性质,则影响甚小,股指只是借势振落而后又回复到原有格局,因为股指已经处于低位,行情必然会发生逆转,后市必然要修正反弹。而在股市火爆的背景下,利空性突发事件则能迅速使股市降温,大势甚至还会出现自由落体式的直线连续下跌。因此,要判断突发事件本身对大势的影响,关键还要看大势当时所处的位置,即市场的内在规律会起主导作用。